Ⅰ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当前社会和家长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同时也成了老师们多年以来绞尽脑汁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在此,我就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 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观潮》这篇课文时,先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学生通过画面真实的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独特的景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1、运用多媒体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化的思维为主,然而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是比较专业、复杂,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即使反复读也难以领会、感悟其中的知识意境。而这些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习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还会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设计人字形铁路”极其陌生,所以对“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一难点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真正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山的。让学生亲眼看到北上的列车到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学生随着演示过程经历了形象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表象,难点不攻而破。这时再来朗读,学生就会豁然领悟,从读中感悟到人字形铁路的巧妙之处。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从而突破了语言训练的难点,实现了读中感悟。
2、运用多媒体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运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它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模拟过程,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词语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模拟过程,还能使课文重点理解更为方便。例如:《飞夺泸定桥》另一重点段“抢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3、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易化作文课堂教学。
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面狭窄,作文题材单调,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如果把多媒体引入作文教学课堂,可极大地增强开放作文的教学氛围,激发写作兴趣,收到较显著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写作欲望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往往造成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运用多媒体可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等通过熟悉的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形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极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2.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根据习作要求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如教学《秋天的树叶》时,由于小学生缺乏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学难点是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去描绘景物。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描写各种树叶的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后,再说说自己看到的树叶,有什么感受,由于学生这时已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脑子里有了树叶的形象,便感到有话说、想要说,最后再让学生作文。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再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4.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于表达情境
习作中的语言文字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而多媒体则能帮助学生积极理解文字内容,感悟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能真实地再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的优势,以声动心,以像传情,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记述一次体育活动》时,学生参加的活动虽然很多,提出时也很有兴致,可是当真正动手写作时,却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生动而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运动会上比赛的录像在课堂上进行再现。紧张、热烈的比赛场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像离弦的箭,奋力冲向终点,两旁的观众挥舞着双臂大声呐喊;跳高赛场,运动员生龙活虎、喊声震天……不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参赛选手的表情、动作等精彩细节,以及观众们的热烈表现。通过展开讨论、交流,一篇篇优秀习作就这样产生了。确实,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能唤起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由地感悟,自由地倾吐,自由地抒发。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播放带抒情性的乐曲,为学生提供一个触发灵感的写作环境,从而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流于形式,不见实效,只有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合理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切不可画蛇添足,勉强为之。
Ⅱ 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我学校的现在的教学设备配备是上一年更换的,都是一整套的现代化式的装备了,这个标准应该是公司根据你的需求配备的,像我这的是升皇品牌的电子白板一体机教学系统,已经包括有了电子白板、投影机、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还有录播系统等这些。
Ⅲ 小学数学课堂中怎样弥补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不足
教学手段之不足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内学生的具体容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Ⅳ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发挥效用的辅助工具越来越多,这些工具与教学手段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这也给学生们创设了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而言,这将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其更好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使教学效率得到不断地提升。
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已广泛地运用在学校的各科教学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和传统课堂相比,现代化的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准确、鲜明地表现出来。比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名胜古迹、科学发明等的文章,尽管描述详尽、语词优美,却令学生无法将文字与实际景观、实物联系在一起。而运用现代化教学创设多种情景,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极大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有一种真正身临其境的感觉,书面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活生生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肯定。
二、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的信息的获取渠道,这对于学生自身知识层面的丰富以及知识结构的构建将会很有帮助。许多课文在教学时想要深化学生们对于文本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大家在课后尝试进一步查阅相关的资料,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深化对于教学文本的领会。现在的学生们大多对计算机及互联网都十分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在互联网上获取更多和学习有关的资料。这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拓展,也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将也很有帮助。以《东方明珠》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为例。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细腻的笔触,缜密的构思,为我们描画了一个美丽繁华的城市——香港。课文层次分明。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先简介了香港,并点出了她的三大景观。二到五自然段分别描写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具体展示了香港的美丽繁华,第六自然段点题,赞美了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香港的介绍层次清晰。为了丰富大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在文本教学结束时我对大家说:“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还有许多方面课文没有介绍,课后请大家上网搜集有关介绍香港的资料,并且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下节课我会请大家来谈谈自己搜索到的信息。”借助互联网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也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创新能力在语文的学习中更多的是体现在作文上,作文往往可以体现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等。而有了现代化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创新者方面上的引导以及思维的启发。可以用一些较为经典的电影片段或者是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短片等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可以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时,将一些有关的抗击外来侵略者的电影、短片进行播放。在结束播放后,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进行讨论,将自己的观后感等表达出来。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是不可分的,学生能够较好的将自己的想法观点说出来,自然就能在写作时十分流畅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而且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思维的发散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利于教师进行拓展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吸收与借鉴其他学生的写作构思。例如,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爱就是无声的爱,这种爱让我们更好的成长。部分学生认为军人和警察也拥有无声的爱,他们用生命捍卫我们的领土并守护我们的安全。另一部分学生则在文章中写道沙漠中的白杨也在用无声的爱奉献着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带给沙漠一片绿色。在范文的展示中,教师就是在进行拓展教学,旨在利用其它学生的作文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去借鉴和吸收,最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发表到相应的论坛中,进而引起更多师生的关注。在相应的板块内,学生的作文能够得到其他师生的点评,学生也可以充分借鉴其他人的作文。这就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不仅能够给学生们创设更为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多样,同时,它也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们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些都能够为实际的教学过程提供很有意义的辅助功效。
Ⅳ 现代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1,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象直观的表达教学活动中的难点、重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帮助教师讲解
3,增添趣味性
Ⅵ 怎样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也受到全国瞩目。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之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便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所追求的目标。2001年,新课改的提出与实施,也是进一步实现教育世界化、未来化、现代化的要求。
一、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就是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技技术武装人们,改善我国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方式和新的设备培养出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能够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另一个辉煌世纪。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这些内容。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也是质的飞跃。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二、怎样实现教育现代化
1、实现教育现代化
想要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就得实现我国教育整体的现代化。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呢?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现代的教育是为了实现新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学生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施行的。其次,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材的编订需要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和情况进行编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实现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对实现教育现代化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最后,要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还得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所以,需要改变教育管理方式,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2、怎样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在教育整体实现现代化之后,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怎样在整体的趋势下,实现各个部分的现代化。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再根据学校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变革,以实现局部教育的现代化。
1、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观念,二是学生的观念,三是家长的观念。
(1)教师不再是为了单纯的教而教,也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教师教书的立足点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我们培养的是祖国的接班人,传统的教育观念早已落伍,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培养孩子。(2)在很多家长传统的观念里,学习数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够知道阿拉伯数字和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没必要学的很深。数学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很高深的学问,并且,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便能够从根本上逐步地实现教育的现代化。(3)而在很多学生的观念里,学习主要是为了学而学,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些什么?到底该掌握些什么?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就更谈不上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了。因此,要使得学生充分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观念。
2、教育内容
小学数学学得都是基础的知识,并且这些基础关乎孩子往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所以,基础得打好。而教育内容应该从现实生活入手,不仅能够保证知识的现代化,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过于高深的数学题,不仅容易打击学生的士气,还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产生一定的相反的阻力。
3、教育装备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依靠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要与传统的方式相结合。比如三角形作高的知识点,我们如果仅仅依靠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那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现场给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并且,小学数学教育还需要必备的尺子,三角板等工具,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同时,现代化的教育也不能缺少。因为这些都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的。听老师讲十遍,不如学生自己动手画一遍。
4、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同时,还得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因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关乎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他的专业素质又关乎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的提高。现代化教育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的提倡,不仅需要科技的支持,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实践。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和参与者,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实践者和实现者,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注重整体,还要关注各学科的进程,每一个学科都会影响着整体,所以都不能忽视。
Ⅶ 小学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否完全取代小学数学传统直观的教学手段为什么
不能。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特点:传统教学手段使用专方便、经属济实惠。教学用具简单,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几样作图工具、一盒粉笔。传统教学手段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复习,主张“温故而知新”。 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二来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它的运用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有些教师把书本搬上屏幕,使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了黑板和粉笔的代用品的同时,阻隔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直接的情感交流。再者, 有些一目了然的知识、 或者可以通过传统教学手段就能达到相同的效果的内容,就没必要一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只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视具体情况和条件,合理利用教学手段。
要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交互使用,优势互补,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倡导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Ⅷ 如何让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小学课堂方案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者(来源):撰写:叶淑贤,上传:刘素芳
高明区荷城街道西安实验小学英语科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小学,学生现有1422人,共有27个教学班。学生生源复杂,有来自农村的、城区的、还有一些是外来工子女。他们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习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英语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导致我校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很不均衡。同时,随着所学语言知识的增多,内容的加深,尤其是词汇量的持续增加,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因学习滞后而产生厌学、怕学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求知情趣淡化,主动性弱化,学习能力退化,从而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素质和英语知识水平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都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激趣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事物、动作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兴趣。3.通过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4、通过创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这些激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初学英语者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教学过程部分提出:教师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科研兴教的大氛围带动下,我们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研中,我们感到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才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题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创造力发展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和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从而为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也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
(4)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大大扩充,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5)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所有的资料进行链接,极大地方便了教学。
(6)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网络资源学习,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拓展学生训练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能力。
2.开展此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在实践层面探索,可以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探寻更好的途径,使现代化教育手段能更好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同时,提高教师教育的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本课题研究可以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理论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课题界定与假设
(一) 课题界定:
1.现代化教育手段:指充分利用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育和教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
2.多媒体技术:它集幻灯、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于一体,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信息进行优化组合,把静止的文字、符号变为动态的图形、图像,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
(二)课题假设:如果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集成在一起的信息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缩短了信息在大脑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转换过程;使小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学生学起来往往觉得枯燥。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索,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现代化教育手段恰恰为此而提供了优化的手段。因为在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可以高效率地促进英语课实现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目标,是优化英语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他们对一种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刚刚开设英语的班级同学们对英语都充满了好奇,心情既兴奋又激动,课后对于第一节课上出现的词句也会经常性的模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学生唯唯诺诺,不喜欢举手发言了;还有一些学生生性好动,十分爱玩;智力正常,但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追一追,催一催,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逼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来源。当学生对某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时,他将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必要的条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学生的注意力较易分散,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摄像、录音等媒体,集声、光、形、色于一体,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
(三)国务委员陈至立说过:“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大信息量、鲜艳的色彩、精美的动画、图像和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独特优势,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可能。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的学科中。”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悄然走进小学英语课堂,这无疑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如何利用电视、电影、录象、录音等电教设备重现实际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如何设计、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如何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现代化,我们该如何设计呢?又该如何组织和实施呢?这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英语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效果评价与调整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最终要反映到教学效果上来,按照教学目标,你是否达到?学生兴趣如何?我们都要有一个好的效果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找出缺点和不足。
(四)如何指导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学习,为学习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一)通过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促使儿童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提高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二)通过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如何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加以内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开创英语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三)通过研究,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通过研究,让教师学习课件的设计、开发,学习计算机的网络知识,学习教学音像的制作,例如英语听力材料,故事CD,歌曲CD等,以更好地为帮助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科学的学习情境与知识背景等课题研究服务,也为师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通过研究,实行英语课题与其他学科整合,把现代化教育手段引入到其他学科中。教师能开发有效的教学CAI,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做到资源共享。
(五)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辅助学习,收集学习材料。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一到六年级,每级抽取两个班(家庭拥有电脑或会使用电脑的学生比率较高的班级)来进行实验,一共10个班,研究对象总计679人,男生 374人,女生305 人。为什么没有全部班级参与实验,主要是为了便于将实验班级和同质的非实验班级进行研究效果的对比。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所谓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根据行动研究法的“问题——计划——行动——反思(问题)”的基本程序周而复始地对教学实践进行观测和改进。在此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研究在课堂中该课件的运用效果和操作可行性,然后进行反思、改进。因此,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让实验者把研究和实践结成一体,通过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2.案例研究法。包括:(1)学生案例——在每个实验班选取上中下三层次各三位学生建立研究档案,记录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生的典型实践,例如学生成绩的前后对比,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收集学习材料,制作英语电脑小报,美化校园,参加各类的英语竞赛活动的情况等。(2)教学案例——每阶段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教学案例等。(3)课件案例——在每个研究专题中选取一些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有待解决的教学课件进行研究、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反思、改进,同时选取一些优秀教学课件进行推广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3.观察法。
采用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如在实验前、中、后期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学生对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态度,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学习的情况,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态度来调整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与操作。
(三)效果检测
1.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题启动阶段,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实验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状况、学生对教学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兴趣进行调查、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初始数据。因此,课题组在课题研究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以交谈以及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用以检验课题的研究效果。(见附表1-8)
2.实行纵向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通过合理设计的前测、中测、后测的学科学习卷进行前后效果对比。横向对比:通过校内外全级以上学生参加各类测验、竞赛等成绩对比,通过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
七、课题研究周期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2003年7月——2005年7月),主要为以下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3年7月——12月):
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选定课题申报,进行开题论证即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以及课题研究所起的促进作用。进行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重点及具体安排如下:
1.撰写课题行动方案:2003年7月——8月 执笔人:叶淑贤
2.课题论证:2003年8月——2003年9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
3.课题组成员培训:2003年9月——12月,采取讲座与交流的方式进行培训。
(1)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手段的理论知识。(负责人:叶淑贤)
(2)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能。(负责人:魏小玲)
(3)教师学习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听力材料,如录音带的制作,自然英语语音软件的使用。(负责人:刘素芳)
(4)教师学习上网的技巧和登陆K12平台的技巧。(负责人:魏小玲)
(5)教师学习制作个人网页的技巧。(负责人:魏小玲)
(6)组织教师外出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和课例观摩。(负责人:叶淑贤)
4.实验前印发相关的问卷调查(表1--表10,见附件)(负责人:李华玲、关惠群)
学生英语学情调研:
在实验前、后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英语的兴趣、上网条件、上网内容、对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态度等进行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方式,辅以部分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实验学生的上网情况做详尽的了解和分析,为课题实验班的建立与整合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环节将于2003年9月底提交总课题组一份《实验前学生学情调查分析报告》。
Ⅸ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准确把握、巧妙利用二者的融会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中还能便于演示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密度,促进作业的反馈,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提高教学效率 演示 融会点 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准确把握、巧妙利用二者的融会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还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数学的误区之一是只求结果忽视过程;创新教育要求最大限度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只有明了知识的形成、结构、链接方式,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方式去创造新的成果。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就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制作了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看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地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但是,我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而是继续问:“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可以想象到还可能是正方形。
然后又继续在电脑上显示:只要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然后继续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可能是什么形状?”
学生答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电脑显示:斜着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就是平行四边形。还有学生提到,如果允许剪两刀的话,可能是什么形状。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将学生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有机渗透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在上“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根据教材的安排,引导学生回顾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话锋一转:“其实,除了圆以外,其余的五种图形只要用一个公式就可以求出他们的面积了。”学生一听都愣了:“怎么可能?”
此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将一个梯形转变成三角形的过程。有的学生发现:把梯形的上底逐渐缩短,当缩成一点时就变成了三角形;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为0的梯形,所以三角形面积也可以用梯形面积计算:S=(a+b)×h÷2=(a+0)×h÷2=a×h÷2。教师随即对这些同学进行了表扬,并进一步启发:“同学们,从这个例子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发现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梯形面积公式是一个“万能公式”,利用它能求出除圆以外的其他四种图形的面积。哪知临下课时有个学生说:“梯形面积公式也能求出圆的面积!”我一听颇感意外,说:“你能说说理由吗?”
“既然三角形能看成梯形,那么扇形也能看成是梯形,圆也可以看成是梯形,只不过要把圆心看成是梯形的上底,圆的周长看成是梯形的下底,圆的半径看成是梯形的高,面积是S=(a+b)h÷2=(0+2πr)×r÷2=2πr×r÷2=πr。”这位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我深感震惊。他的发言,不仅完善了我的看法,而且能看出学生对这一问题所作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沟通梯形面积公式与其它几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数的无穷魅力。
创造源于对所从事的活动深沉的爱。只有将数学的美、数学的魅力充分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才不会将数学视为畏途,从而创造出在成人看来哪怕是幼稚的可笑的“新”。
比如,在学完比例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具有六个约数的最小的两位数是( 12 );它有哪些约数?(1、2、3、4、6、12);这些约数可以组成比例吗?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发现可以组成比例。我又问:“只能组成一个比例吗?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找到了很多个比例。我将他们说的比例及时输到电脑屏幕上。最后,形成了这样的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