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11-24 08:16:58

㈠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由被动观察变主动关注,体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
●能够设计个性的表达方式(语言、符号)来记录天气。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天气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湿度等来描述。
●能用各种感官感知不同的天气现象,并用语言或画图等方式描述天气。
●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预报,理解并收集天气谚语。
●意识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天气意识,学会主动关注天气。
●想知道,爱提问,善思考。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能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教学难点:认识气象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三、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问题导入
1、谈话: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们一定计划了那天怎么过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小计划?(生说自己计划。)我准备带我的孩子去抚顺的世博园看看。不管我们准备去哪游玩,在出行的时候会很关心什么呢?(生猜)是的,我们都会很关心天气。(点击课件 “天气”)
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关心天气,好不好?(好!)(板书:天气)
3、师:谁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的呢?
生回答。(师适时表扬)(上网查询、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订阅、询问等)
4、你知道今天天气怎么样吗?(点击课件)(板书:今天、怎么样)
生回答。
(二)感受不同天气
1、师:每天的天气都和今天一样吗?(生答)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会遇到像今天这样的天气状况,我们还会经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呢?
生回答。
2、(1)那天气预报员在做天气预报时都是怎样描述天气的呢?下面啊,我们就开展小组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好)
(2)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让这段视频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哦,小灰灰也来了,还给同学们带来了温馨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好,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记录单1。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写字、画图等来完成记录都可以。准备好了吗?(好了。)注意听!天气预报开始了!(播放视频。)好,请同学们填写活动记录吧!
(3)生填写记录单。
(4)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生汇报)(师适时提问,板书:气温、(降雨)(云层)、风力、风向)
3、我们平时在观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天气预报员都是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层还有紫外线指数等方面来描述天气的。
(三)独立设计,认识气象符号
1、(1)师:同学们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除了气温外,不同的天气都有自己的专属符号。注意到了吗?(学生回答)
(2)师:如果你是气象员,你能不能设计一些简洁、直观的图标来表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天气情况呢?(能)要相信自己能行!加油!好!我们就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设计表示天气的符号。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可爱的懒羊羊带来的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懒羊羊提示)
(3)同学们看清要求了吗?有疑问的孩子可以举手发问。大家在画得时候尽量画得大一些。

㈡ 苏教版小学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及课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难点:控制变量,研究体积和重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
教学准备:水槽、浮标、注射器、空瓶子、橡皮、桔子、石块、白蜡烛、泡沫、回形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知道了有些物体在水中是会沉的,有些是会浮的。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同种材料做成的物体,它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和轻重无关。
师:那不同的材料的物体他们的沉浮和它们的体积大小与轻重有关吗?
师:这是上一节课我们研究过的材料以及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课件展示上一堂课研究过的各种物体)
师:老师在课前把这些材料重量称了一下,并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了一下:(点击课件展示)
学生分析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沉浮与轻重有没有关系。
学生回答
预设:学生:没有关系
师:你有什么依据?
生:因为我发现桔子是最重的,但是它却是浮的,而石块比它轻,却是浮的。
师:那在这些数据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学生举例
师:那在这七种才料中有没有重量重的是沉的,而轻的是浮的。
生:有。比如。。。。。
师: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这些材料的沉浮和它们的轻重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体积的分析:
师:老师还把这七种材料按它们体积大小的顺序排列了一下。我们来看看。(点击课件)
师:在这组记录中我们能不能看出它们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是否有关?
学生回答。
……
课件罗列两次排序照片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看来不同材料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和体积似乎没有关系!
生:嗯
师:我们想一想,假如我们想来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是否有关,这组材料行吗?
学生分析后得出:不行,因为这些材料不仅重量不同,它们的体积也是不一样的?
师: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材料去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看!
学生分组讨论。
预设汇报:我们在研究物体轻重对它沉浮影响时,应该保持它们的体积是一样大的。
师:那你这个方法中,你改变了哪个条件?
生:它的轻重
师:哪个条件是不变的?
生:重量。
师: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这种研究方法我们叫什么?
生:对比实验。(教师板书记录)
师:那如果我们要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是否有关。我们又该怎么研究?
学生对比前一个方法回答。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师:(出示材料)老师这里有一组材料,它们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体积是可以改变的。(演示改变方法)你能用它们来研究哪个问题?
生:研究体积。
师:(出示另一个材料)我这里还有一些小球,我们观察一下,它们什么是相同的?
生:体积。
师:是的。这些小球体积是一样的,但它们的重量却不相同。我们可以用来研究哪个问题。
生回答。
实验要求讲解。
师:现在我们有了符合要求的材料,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的要求。(课件出示)
师强调完成第一个实验后,拿第一份材料到讲台前换取第二份材料。
学生领取材料并分组活动。
实验结束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课件辅助出示:
课件:在重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在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三、我们的挑战:
师:刚才同学们很会思考,很快就知道了物体的沉浮与体积和重量之间的关系。老师这里有一个挑战题,大家想不想来挑战一下?(课件出示材料与试题)
学生小组讨论一下。
师:好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取你的材料。
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
师:好大家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挑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大家研究的成果。(让学生把制作完成的玻璃瓶放到讲台上的水槽中)
师:谁来来介绍一下,你们是利用了什么原理改变了这个玻璃瓶在水中的位置的?
学生介绍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条件是不变的?
(课件备注)
学生回答。
机动按排:师:如果老师想让这些玻璃瓶全沉到水底下去,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
难度提升,激发兴趣。师:你能做一个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的水瓶不?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的研究,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播放潜水艇的原理视频)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你知道潜水艇是用了哪种方法来改变沉浮的?
生:体积不变,改变重量。
五、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现象也和潜水艇一样应用了物体沉浮的原理。(课件:鱼)
师:鱼在水中也能自由的上浮下沉,它是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体积 轻重 有关
体积相同 轻重不同 重易沉
体积不同 轻重相同 小易沉
记录表一
重量相同时,物体的沉浮与体积大小关系的研究记录单

体积情况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小

在水中的位置

通过实验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表二
体积相同时,物体的沉浮与轻重关系的研究记录单

轻重情况

1号球

2号球

3号球

4号球

15克

13克

9克

5克

在水中的位置

通过实验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动植物一些基本的生殖方式之后,进一步了解关于克隆技术等无性繁殖方面的知识。属于本单元拓展性的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获得关于克隆羊多利的各种资料,形成对“克隆”这种科学技术的简单理解。并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对小羊多利的诞生你怎样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甚至辩论,使问题深化,从而对于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这样一个事实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整节课通过了解克隆技术,感受克隆技术到体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重大意义,环环紧扣,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想要了解的克隆技术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关于克隆的相关信息。
2.对资料进行处理和筛选,并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类。
科学知识
1.知道生物除了有性繁殖之外还有一些无性繁殖的方式。
2.知道克隆技术,初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且意识到该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两面性。
2.产生由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准备有关无性繁殖的图片资料和有关克隆羊多利和克隆技术的光盘以及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
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各种动物大多通过两性的结合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法被称为有性繁殖。但是同时有些生物也会以另外的方式产生后代。
二、介绍无性繁殖
1.谈话:植物界的扦插、嫁接、根繁殖、茎繁殖等都是无性繁殖,这些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除此之外,在低等动物中还存在着如下的繁殖方式:
(1)讲解出芽繁殖(出示水螅的图片)
水螅在一定条件下会从母体的细胞壁上长出一个小芽,小芽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下来形成一个新个体。
(2)讲解孤雌生殖(出示蚜虫的图片)
蚜虫有一种生殖方式就是由雌性蚜虫独自产下后代,称为孤雌生殖。特别的是经孤雌生殖的后代全都是雌性。
(3)讲解断裂生殖(出示海葵的图片)
海葵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断裂,断裂后的不完整个体又会重新生长完全,各自成为新的海葵个体。
2.总结:以上三种生殖方式都不需要雌雄结合的过程,也不需要受精的过程,因此属于无性生殖。自然界中的无性繁殖都发生在低等动物和植物中,从来没有高等动物无性繁殖的例子,直到多利的诞生。(引出下一个话题)
三、了解克隆技术
1.谈话:多利是谁?关于克隆羊多利你知道多少呢?请把你查阅到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交流。(课前布置过查阅资料的作业)
2.学生分组交流相关信息。
(关于多利,学生们从各种媒体上查到了大量的资料,其中包括多利的出生时间,多利的制造者是谁,名字的由来,多利的三个“妈妈”以及人们对多利的诞生所产生的各种反映等等)
3.汇报:(教师要求有针对性地汇报有关多利是什么时间出生,由谁制造,又是怎样制造的)
由于小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专用名词的含义,虽然他们所查的资料中有关于多利的制造过程,但是他们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多利的诞生做简单形象的讲解。
4.教师简要讲解克隆羊多利的“制造”过程:
取绵羊A的一个卵细胞——去核,只留细胞的外壳。
取绵羊B的一个乳腺细胞——去壳,留细胞核。
将A、B两羊经过处理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在实验室将其培养成一个胚胎。然后植入绵羊C的子宫内,它发育长大出生后就是多利。
5.教师小结:小羊多利没有爸爸和传统意义上的妈妈,它不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的,它是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的无性复制,这种技术就叫克隆。
四、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1.谈话:大家对克隆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多利的诞生你怎样看?你认为克隆技术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踊跃发言,表明自己的观点。(有人表达了乐观的态度,认为克隆技术将给人类带来福音,但也有人担心克隆技术如果用于人类,将出现伦理、法律等方面的混乱。由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形成了两种观点的辩论,辩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3.教师谈话:关于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大家现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那么科学家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下面请看一段纪录片。(播放一段著名科学家对克隆技术的评论录像)
4.教师小结:看来,关于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通过刚才的辩论可以看出,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这就足以说明同学们已经能够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了。的确,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人类的把握。任何技术,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它积极的一面为人类服务,有效地控制它的消极面,人类就将不断取得进步!
五、克隆技术大事记
1.谈话:多利作为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代表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目光,其实在它之前和之后还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播放一段资料片,学生可以形象地看到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多利之后制造的各种克隆动物,其中包括中国科学家的技术成果。同时还可以出示教师事先制作的幻灯片《克隆技术大事记》,让学生对整个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总结:通过以上的资料大家可以看出,克隆技术正如雨后春笋般在科学界全面展开,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也作出了非凡的成就,这是值得全体中国人骄傲的事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体会到克隆技术带来的好处。希望其中有你的贡献哦!
[案例评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紧紧围绕克隆技术展开的。当今的时代,资讯发达,学生思想活跃,考虑到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实际情况,设计本课时我不但没有想降低难度,反而想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活动设计方面,首先以讨论自然界中的无性繁殖引入新课,并且带出“多利是谁?”这个话题。由于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克隆技术的相关资料,这时孩子们的表现欲被立即调动起来了,他们争着举手要求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当然,学生所查阅的资料来源广泛,内容也相当丰富,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在允许他们做短暂的交流之后,“汇报”这个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师提出“多利是谁?它是由谁制造的?怎么制造出来的?多利的诞生人们是怎样看待的?”这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资料进行处理和筛选,并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类的一个做法。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能一一作答,但是关于多利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这个问题,由于小学生知识有限,他们不能清晰地表达。此时教师有必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对多利的制造做出解释。于是我采取了以A羊、B羊、C羊的简单比喻方式对体细胞克隆的过程作出简要的说明。这种方式使孩子们一下子理解了克隆的实质。关于克隆技术对人类的意义这一命题让小学生来总结未免过于牵强了,于是我将这个命题改成“对克隆技术你怎样看?你认为它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敢大胆发言了。由于两种观点的冲撞,教师引导他们展开了辩论。虽然不存在对与错,但辩论本身让学生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最后,通过录像资料,孩子们了解了世界各国克隆技术方面的成就,尤其是我国科学家在克隆技术方面的成就,使孩子们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㈣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搭配食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教材简析: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组成,分别是:《我们吃什么 》、《怎样搭配食物》、《食物的消化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通过上节课“我们吃什么”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作用,由于各类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要保证营养全面合理,还必须懂得科学搭配食物,掌握搭配食物的基本方法。食物金字塔是指导我们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指南,它形象直观地显示了我们每天应该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便于学生理解。本课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寻找“小胖墩”和“豆芽菜”的饮食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性。第二,认识食物金字塔,学习科学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第三,根据食物日记,绘制自己的食物金字塔,并评价自己的膳食结构。第四,模拟配餐和设计食谱。全课注重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围绕食物搭配的话题来设计活动。
教学目标:
1、意识到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2、了解食物金字塔,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3、愿意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金字塔,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难点:理解和运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和方法。
资料链接: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合理的营养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误认为讲营养就是追求高档食品的人越来越多,儿童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日益严重,挑食、偏食、追求食物的适口性等不良习惯也很普遍。因此怎样选择食品、科学搭配食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卡片、塑料果盘、餐盘、小组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小朋友,请你们当回小医生,诊断下,他们的身体健康吗?你认为他们有哪些饮食方面的习惯?
出示课文“小胖墩”、“豆芽菜”插图,指名说。
(由寻找“小胖墩”和“豆芽型”的饮食问题,引起学生对食物搭配的关注。)
2、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 播放《食物金字塔》视频短片
1、谈话:怎样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健康饮食呢?科学家向我们作了一些介绍,他们是怎么说的呢?一起看下短片。
2、播放视频。
三、 学习《食物金字塔》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下面我们再具体看下营养学家们向我们推荐的食物金字塔。
1、出示食物金字塔。
2、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① 食物金字塔分为几层?
② 每层有哪些食物?各是哪类食物?
③ 一共有几大类食物?(还有一类很重要,“水”)
④ 食物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⑤ 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什么?
3、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4、教师小结: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要齐全,比例要恰当,这几类食物每天都要吃,而且要注意摄入的量。
四、 趣味配餐活动
刚才我们学习了食物金字塔,了解了一些食物搭配的知识,下面请你们也来露一手,小组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配餐活动。
(一) 配餐活动之一:小组合作设计一日食谱。
1、 要求:早餐设计两到三种食物,早餐、晚餐除主食外,按两菜一汤来设计。
2、 小组讨论设计,组长负责记录填表。
(通常情况下,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做出重要的决定,这项“设计一日食谱”活动充分给学生自主权,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主要巩固和运用刚学的食物金字塔知识,为下步模拟配餐作铺垫)
(二) 配餐活动之二:用餐盘模拟配餐。
1、谈话:我们根据设计好的食谱,小组合作进行有趣的配餐活动。
出示配餐步骤:
① 组长把装有荤菜、蔬菜、主食、水果等食物卡片的四个信封发给四位同学,再请一个同学负责餐盘。
② 拿到信封的四个同学把里面的食物卡片倒在自己桌上正面朝上摊开排放(注意不要和其他同学的卡片混淆)。
③ 组长对照食谱每报一个食物名,组员找出相应的卡片交给负责餐盘的同学放到餐盘上。(如果用到卡片上 没有的食物,请组长在空白纸片上写上食物名称)
友情提醒:配餐完毕后,餐盘上配好的卡片不要动,其余没用到的卡片收拾好仍旧装入信封放到塑料果盘里。
3、 学生配餐,教师巡视。
4、 交流配餐情况。
(小组合作运用食物卡片进行模拟配餐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参照金字塔搭配食物原则,评价搭配的合理性,通过交流更明确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
五、 课外延伸:
1、 出示食物搭配误区图片,简单介绍。
2、 了解健康饮食谚语。
六、 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健康饮食的方法,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合理搭配,种类要齐全,比例要恰当。希望你们能把学到的饮食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人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七、 作业:
对家里的食物搭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分析,向父母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 本课板书采用图片式,将本课的难点突现出来,更利于学生掌握食物金字塔原则。)

㈤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 关心天气 雨下得有多大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 关心天气 雨下得有多大教案
设计依据

动物对于幼儿来说很有亲切感,他们平时就很喜欢模仿各种动物。由于幼儿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因此特别乐于扮演身边的小动物,如小兔、小狗、小猫等。为了帮助幼儿做进一步知识经验的拓展,选择了一个离幼儿生活较远但又很有特点的动物,借助音乐游戏为工具,结合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故事形象地用乐器展现。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中感知大象和小兔的不同音色,并尝试创编简单节奏,选择乐器为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体验乐器故事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小兔和大象的图片及春天景色图。
2.对大象和小兔的外形特征有初步了解,如笨重的或灵巧的,为创编简单节奏铺垫。
3.对乐器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4.鼓、小铃。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大象和小兔》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T: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苏醒了,森林里又变得热闹起来。大象和小兔约好了一起来找春天。小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它看见树枝上冒出了嫩芽,草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大象也甩着长长的鼻子来到草地上,看见小溪的冰融化了,觉得春天的太阳暖洋洋。春天真美呀,两个朋友在草地上晒太阳做游戏,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该回家了。大象走在前面,小兔走在后面,他们约好明天再来找春天。
2.理解故事
T: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看到了哪些春天的美景?

(二)为故事配器
1.为小兔配器
T:今天请来了小乐器为故事配音,小兔怎么走路? (引导幼儿动作表现,感受小兔的形象。)
T:什么小乐器代表小兔?为什么? (引导幼儿选择小铃为小兔配音)
2.为大象配器
T:大象怎样走路?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声音表现。),
T:什么乐器代表大象?为什么? (引导幼儿选择大鼓为大象配音)
3.初步为故事配音

㈥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观察、搜集资料的过程,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和研究重力问题。会描述和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牛顿的贡献,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敢于大胆想象,学习像牛顿一样思考。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选自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三课“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大科学家牛顿曾经研究的苹果落地现象”,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我们也能像牛顿那样成为“科学家”。由此实现课程标准上制定的目标——通过科学教育使小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树立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直尺,装大半瓶水的大可乐瓶(瓶口穿好绳)
演示材料:神六发射及卫星绕地飞行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问号提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想送给大家,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没有猜对,到底是什么呢?看!(出示问号标志)喜欢不喜欢?
师:老师就把这份礼物送给大家。(贴黑板上)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这份礼物?(生答略。)
师:真不错,我们想到一块了。我希望你们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因为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就是科学探究。许多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就是从问号开始的。
(出示牛顿像)你们认识这位科学家吗?牛顿从小就注意认真观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于问问题。
(出示牛顿树下思考图)同学们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要恭喜你们迈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知道吗,你们的问题和牛顿的问题背后蕴涵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这节课就重点研究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谈现象。
你们能说出生活中一些类似苹果落地的现象吗?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
学生讨论、交流。
二、认识重力,解释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想知道大科学家牛顿是怎么解释苹果落地的现象吗?出示牛顿的第一个解释:是某种看不见的力把苹果拉向地面,这种力使其他东西掉下来时,也都落向地面,这个力来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出示游戏方法:一个同学拿着一根长尺,从高处往下丢落,另一个同学在下面接住。
同座位相互合作来玩这个游戏,比比看谁抓住尺子的次数多。但要怎样才能保证比赛公平呢?
学生交流后提出:丢尺子的同学,拿尺子的位置要一致,否则不公平。 老师补充:玩的时候还要思考,尺子怎么运动的,你玩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同坐学生进行游戏,并注意观察尺子的运动。
交流:尺子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简单的示意图画画吗?(引导学生学画尺子重力的方向示意图)在游戏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体会呢?(引导学生感受到重力使物体下落的速度)那么使尺子下落的力是谁给的呢?(地球)其实尺子下落的原因来源于地球对尺子的引力,这种力使尺子竖直向下运动直落地面
是不是只有尺子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呢?(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使它们形成了竖直向下的重力)我们把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叫重力。板书:重力
你们现在能解释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了吗?
三、解释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认识离心力)
1、牛顿想:如果月亮就是一个大苹果,它为什么不落下来呢?难道它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吗?
2、大家都知道,将大瓶倾斜,里面的水会泼洒到地面上,说明水也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了,产生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可是有没有办法能让大瓶在倾斜的情况下,水仍然不泼洒出来呢?
3、想做这个实验吗?好,大家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做的?(出示实验方法)
4、学生动手实验。
5、交流发现。思考:为什么水没有泼洒出来呢?
A、有绳子拉着大瓶,所以大瓶不会甩飞。
B、在大瓶飞速旋转的情况下,水没有泼洒出来。
6、这个游戏的道理就是牛顿的第二个解释,你能试着说一说这个道理是什么,并解释月亮不掉下来的原因吗?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和刚才的旋转小桶有什么联系呢?小组讨论讨论,并进行交流。
(揭示:大瓶在飞速旋转时有一种向外甩出去的力,我们能感觉到拉住大瓶的绳子绷得紧紧的,只要一松手大瓶就肯定飞出去。这种使大瓶向外甩出去的力,叫离心力。)
那么月球在围绕地球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使月球不会落到地球上。而地球的引力也象根看不见的绳子紧紧拉住月球,不让月球甩出运转轨道。
今天的航天事业离不开这个解释。
7、播放神六发射成功的录像。
提问:为什么宇宙飞船可以飞出地球到太空遨游呢?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今天这节课中,老师也有收获,同学们送给我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大胆猜想,积极动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与发展这种良好的研究状态,努力学习探究,大胆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教学反思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学反思
红旗小学 崔方圆
伴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由不敢发 问到善于质疑,课堂也由寂静无“声”变为生动有“声”。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做、中、学”的思想,设计思路简洁明了、教材重组适当合理,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学中,老师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并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儿童语言及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求知欲极高的学习状态中,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结构的事实性材料,重视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情景、小游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地进行质疑问难,在这种“质疑问难”的情境下, 我们感受到“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
因此,我想作为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 问难,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首先要培养良好质疑的习惯。教学是师生信息相互传递的可控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随时把自己的疑难 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释疑、 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可以通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给学生讲清质疑的重要性。如:牛顿从质疑苹果为 什么会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另外还可举些身边的例子说明,为学生提供榜样。 2.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把哪怕问的问题再简单、再奇怪,教师 都要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是课后给予作答,并抓住这一关键时机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应该怎 样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3.学生质疑,学生析疑。让学生质疑成为教学的引线,教师因势利导及时组织讨论。 如张健老师在学生活动回报并画出物体运动轨迹图后,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此时就有学生提出,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最终往下落的?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义,正好引起了下文地球引力和物体重力的问题的研究。然后张老师抓住这个珍贵的教育契机,将问题留给学生小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正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使物体具有重力。”这位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和老师的肯定。如此一来,极大地诱发了同学们的质疑意识。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教师要教态亲切和蔼、面带微笑,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在 课堂教学中敢于质疑的往往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却保持沉默,不是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而是没有提问的勇气。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开展“我来当小老师” 的活动,让课堂提问由教师过渡到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解答同伴提出的问题远比教师提 出的问题来得积极和喜悦的多。在活动中我把更多的关注给了平时不善于发言提问的学生, 只要他们能简单的提问,就毫不吝啬地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此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 起来,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骄傲、鼓掌。像这样成功的体验,不仅让他们有了质疑的 勇气,更树立了对学习的信心。
最后要创设巧妙的质疑情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问题。这时,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质疑的情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源。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质疑”闪烁着孩子智慧的火花。“质疑”作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该说是课堂的闪光点。人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质疑”,定会让课堂“此时有声胜无声”。

阅读全文

与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