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自然教案声音

小学自然教案声音

发布时间:2020-12-04 03:54:03

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教学模式选择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它分为四个部分: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验证猜测,总结评价。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运用看、摸、画、说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并对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先“扶”后“放”,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四、媒体的使用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及探究结论,突出重点。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五、教学准备队鼓、黄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铜锣、水槽、乒乓球、口琴、竖笛、录音机、实验记录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原于猜测。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二)探究活动1、介绍实验材料(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仔细看看都有些什么?你能想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2)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队鼓、尺子、橡皮筋、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教师随机指导。(3)重点介绍并演示实验仪器:音叉——这是一种用钢制成的U形的实验仪器,用橡胶小槌轻轻敲击它就会发出声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时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击音叉的上端。2、讲解研究方法并出示实验记录表(1)谈话并提问:要想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都可以发出声音,我们就要观察研究这些物品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点。那么,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书:方法)(学生回答:闻、看、摸、听、说、尝、画……)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那么请大家看看屏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到哪些研究方法。(2)(课件打出)实验记录表(3)介绍演示音叉的使用方法按看、摸、画、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①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关于音叉的实验(板书:音叉)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看”。(板书:看)我们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然后将音叉迅速轻轻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静止不动的乒乓球,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水花四溅、有波纹、有水泡、乒乓球弹开……)②第二种研究方法是“摸”。(板书:摸)我们让音叉发出声音后,用手摸摸或将音叉轻轻贴到脸上,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麻、痒……)③接下来是“画”(板书:画),画什么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④最后是“说”(板书:说),说说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是平静的、静止的、不动的……音叉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颤动的、动态、振动……)(4)小结:刚才我们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关于音叉的实验?(学生回答:看、摸、画、说)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队鼓、尺子、橡皮筋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3、学生分组实验(1)提出实验要求(课件打出)指名学生朗读实验要求(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汇报实验发现。①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表②重点说说实验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4)得出结论,总结方法①学生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课件打出)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那就是——振动。②总结方法: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的状态,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发现,可以找到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运用了看、摸、画、说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1、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2、找寻人体发声部位(1)集体说话:我爱科学。边说边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在振动。(2)谈话:对,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3、游戏:“能摸到的声音”。(指定一名学生,先摸摸不发声的手机,并说说是什么状态。再用耳机捂住学生的耳朵,用布条蒙住眼睛,播放手机铃声,让学生触摸,谈触摸后的感觉。)4、演示“看的见的声音”。(播放录音机、用粘有碎镜片的及时贴对着阳光,感受光斑的跳跃,谈谈观察后的现象。并给这个游戏起个合适的名字)(四)总结评价1、师生小结在刚刚上课时,同学们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摩擦、撞击、乐器、说话等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原来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评价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能像科学家那样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操做实验。那么你认为你们小组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怎么样?哪个方面表现的好(或不好)?这节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声音产生的问题,那么大家认为老师的表现怎么样?还有很多同学也很想评价自己或者评价你的小伙伴。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不能请每位同学都发言。那么,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成长卡,下课后你们可以继续评价自己或同伴,然后将这张成长卡装进你的成长记录袋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请各小组的同学整理好实验台,将所有的实验物品包括抹布放回原位,准备下课。

小学六年级自然教案

第 十 九 课 卵 石 的 形 成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能力: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查找搜集资料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

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

教学难点:

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行发现问题:

一.观察:

学生自己带来的石头,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把卵石和一般的岩石碎块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发现有的光滑圆润,有的棱角分明,有大有小……)

二.出示图片(卵石图片)讲述:这种石头叫做卵石。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卵石的一些知识。(板书 卵石)

三.谈话:

关于卵石,你们想知道写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卵石是这样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板书 的形成)

学习新课,自行探究问题:

一.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

1.谈话:

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卵石的?(引导学生了解采集地的环境,认识卵石出在水边,如果不是从水边采集到,也是由水边等地方运来的。这时可用有关录像资料片来辅助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环境特点。)

2.谈话:

你能推想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

3.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同学间展开辩论,最后把意见进行整理、归纳,便于确定探究方向。)

4.讲述:

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播放一段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各地段环境的录像或播放课件(一),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看。把结果和同组的伙伴讨论,并汇报。(可把讨论题打印好,发给学生,边看边记录。既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录、归纳总结能力。)

思考题:

(1)河流上游的岩石有什么特点?

(2)河流中游的岩石有什么特点?这些岩石的形状和上游岩石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3)河流下游的岩石又有什么特点?这些岩石的形状和上游、中游岩石的形状又有什么不同?

(4)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5.河道中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 它们是怎样到河里来的?

6.怎样到中游、下游来的?(搬运)

7.是怎样变成卵圆形的?(磨圆)

8.根据以上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河道中的卵石是从山上来的,被河水冲到中下游的,在河水冲刷的过程中变成卵形的。)

二.认识岩石的风化

1.出示云南石林的图片

2.提问:

怎么会这样?(引导学生推想是大自然对岩石的破坏。)

3.出示课件(二)温度、水、植物对岩石的影响

(1)谈话: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看。把结果和同组的伙伴讨论,并汇报。(可把讨论题打印好,发给学生,边看边记录。既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录、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思考题:

(1)白天,岩石被太阳晒得很热;夜里,岩石又变得很凉;夏季,岩石被太阳晒得很热,冬季,岩石又变得很凉。

(2)岩石有了裂缝,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流进裂缝。流进裂缝的水,有的渗下去了,有的存在裂缝中。到了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会有什么变化?

(3)下雨的时候,山坡上的流水会把泥土冲入岩缝中,随风刮来的土、植物的种子也可能落到岩缝中。

(4)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4.学生观看课件(二)(引导学生发现:岩石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岩石传热的能力较差,岩石表面很热,岩石内部却很冷;整块岩石各部分膨胀的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会不同。在讲述之前,可以让学生完成实验一,便于学生理解。由于冷热的作用,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岩石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会膨胀,膨胀时会产生一股力量,使岩石的缝隙增大;下雨时,山坡上的流水会把泥土冲入岩缝中,随风刮来的土、植物的种子也可能落到岩缝中。种子有了水分,适宜温度下就会发芽,长成一棵植物。植物的根越扎越深,越长越粗,岩缝就会被撑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大。)

5.综合认识风化作用:

气温、水、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板书 风化 气温、水、植物)。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有的表面会成粉状,有的会产生纵横交错的裂缝,有的会崩塌,滚下山坡,落进山谷中的河道里。

过渡:高山上崩塌、滚落到河道中的岩石,怎么会变成光溜溜的卵石呢?

三.认识河水的搬运、磨圆作用

1.提问:

水的力量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2.讨论:

(1)下大雨或暴雨的时候,降到山坡上的雨水很快就流到河里,你认为河道中的岩石会怎样?

(2)河道中的岩石有大有小,有重有轻,都受到水的冲击,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3)观察你做的实验二,发现什么?

(4)根据以上事实,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汇报。启发学生发现(流水是有力量的,所以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板书 搬运 ),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板书 河水的冲刷 ),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板书 相互磨擦、碰撞 ),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了卵石。)

4.总结卵石的形成过程:

(1)师生小结:卵石形成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山上岩石风化、崩塌,第二阶段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这些变化是逐渐的,经过的时间是很长的。

(2)填写本课的空白: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

四.讨论:

在某些海滩上也有大片大片的卵石,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启发学生根据河滩上卵石的成因,推想海滩上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海岸边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海浪拍击,破碎崩塌,被海水搬运到海滩;它们在海滩上长期受到海水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便形成了卵石。)

板书设计:

Ⅲ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本节通过让学生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实物),知道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光源.通过对资料和实物的分析,还可以得到光源的共同特性——发光体.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明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材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的图,示意性展示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教材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大小为基础,从“光的传播比声音快”的感悟中,了解光的传播速度.“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作为“科学世界”内容给出,以弘扬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理解一些天文知识,了解最大的长度单位——光年.

以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条件为核心,重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是处理本节课教学内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将“光的传播”作为探究课来处理,可以强化课题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将本课题的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课.设计引入课题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讨论,以激发学生认识光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化,让学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中自行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资源】
1.演示:小激光灯、手电筒、演示课件;
2.学生探究实验器材:小激光灯、果冻、水、蜡烛、手电筒、带孔的纸板、地球仪、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初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还记得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彩灯和焰火让人叹为观止.大家能不能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的确,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斑斓的光世界. 回忆、思考并交流.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Ⅳ 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1、预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演示对比实验,提出“为什么一个烧瓶中的小铃声能听到,而另一个却听不到?”来引入新课,促使学生“愿问其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点燃其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丰富感知.“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认识化解在分组实验和学具操作中,让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并形成表象,理解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促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讨论、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学会了物体传声的实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识由直观的教具演示了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3、学会尝试,巩固运用.教学时,通过师生协同活动,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尝试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和掌握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智力,激发探究科学的情趣.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
总之,本课时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让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Ⅳ 小学科学教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能从纸屏上小球跳动的实验推测人是怎样感觉到声音的。

2、了解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什么叫噪声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4、有保护听力的意识和措施。

5、乐意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噪声和非噪声。

【教学准备】

实验演示:塑料泡沫小球、纸屏、小鼓、鼓槌;耳朵的模型。

【学案】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案

自主探究学习目标:

1.了解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么叫噪声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3.乐意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

自主探究过程:自主探究过程:

一.我看书:我认真阅读了电子书,熟悉了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我与父母探讨了、思考了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看电子书,了解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噪声和非噪声的知识:

3.学会保护听力。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学习探究,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传播过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今天就来研究。

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1.演示实验:敲小鼓,看吊在纸屏上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1)教师演示实验

(2)学生观察:纸屏上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3)汇报观察结果。

(4)小结: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

2.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1)看图和耳朵模型,说说耳朵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耳廊、听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2)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传递的路径是:声源→耳廊→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耳蜗→听神经

3.小结:声波通过空气振动传过来,引起耳鼓膜振动。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

4.要注意保护我们的耳朵。

三、认识耳廊的作用

1、实验:制作一个喇叭状的“助听器”。

(1)把科学书卷成圆锥状,将小的一段靠近耳朵,听一听,有什么感觉?

(2)如果把“助听器”朝着一个细微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上变化?

(4)耳廊具有什么作用?

(5)小结:耳廊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四、认识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1、看图,想一想:你听过这样的声音吗?

2、什么是噪声?噪声有什么危害?

五、总结

(1)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2)我们能为减少噪声做些什么?政府和社会该做些什么?

(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六、作业:

板书设计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Ⅵ 小学自然体验户外观察植物教案设计

环境:
幼儿园操场一角,十几个轮胎放在一起,每个轮胎上有一个圈,轮胎内有一个球。
观察目的:
了解幼儿和玩球、圈和轮胎,观察幼儿游戏中身体动作的发展,合作能力如何,以及游戏中所反映出的创新能力。
观察记录:
五个孩子玩轮胎、圈和球,孩子们没有动轮胎,将轮胎上的圈和球一一拿下放在空地上。朱昊宇一个圈里放了几个球,睢诗瑶说:“朱昊宇,一个圈里放一个球。”朱昊宇接受建议。五个孩子摆好圈和球,朱昊宇提出:“可以玩一个游戏。”他走到周林峰处拍了拍他的肩:“跟我做。”可是周林峰没有动,其他孩子也没有回应,朱昊宇走到第一个圈处,直接介绍起他想出的游戏,可是许墨妍说:“不好玩。”这时,睢诗瑶提出:“大家把球放到轮胎上。”所有孩子接受指令,开始放球、收圈,许墨妍说:“一个轮胎放一个圈一个球。”孩子们按许墨妍的要求把球放进轮胎里,在放圈时朱昊宇用圈去抓蝴蝶了,除了许墨妍放圈,另四个孩子开始玩圈。朱昊宇提出套圈,从周林峰手上拿下拿下圈分给睢诗瑶、鲁欣睿,许墨妍放了一会儿圈也参加了玩圈游戏,圈不够,许墨妍说:“从现在起,朱昊宇、周林峰当裁判,我们三个收圈。”可是游戏没有进行,于是睢诗瑶提出:“我们来踩轮胎。”这一次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在轮胎上走动为主。
分析与评价:
1.本次孩子们自发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利用现场材料开展游
戏,在踩轮胎的游戏中,孩子们在轮胎上完成走、跨等动作,能保持身体平衡,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得以发展。
2.大班幼儿的游戏以合作游戏为主,创新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
游戏中自主性更强。在本次游戏中,孩子们有合作意识,但是合作能力不强,他们想一起完成某个任务,可是由于讨论出的游戏并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而使游戏的内容不断终止。
3.开始游戏时朱昊宇小朋友就想出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游戏与同伴分享,他能主动发起活动,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当别人并不赞同他的想法时,他没有坚持,而是接受了别人的意见,朱昊宇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较好。
4.睢诗瑶、许墨妍两个孩子很能干,在游戏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不停地发出各种指令,但是两个孩子缺少组织同伴游戏的意识,往往发出指令后,其他孩子做完指令内容结束活动,所以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游戏内容。直到最后踩轮胎大家才达成共识,一起踩轮胎,相对于玩圈和球,踩轮胎游戏的时间较长,且有一些游戏内容。
5.本次活动的游戏材料投放过于多而杂,轮胎始终在原位没有动起来,孩子们也没有想出如何将圈、球、轮胎结合起来玩出的花样,只是想着还原圈、球与轮胎的摆放。缺少对圈、球、轮胎共同游戏的经验和对材料创新使用的能力。
支持策略:
1.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如:只玩轮胎到轮胎和球一起,轮胎和圈一起,三种玩具一起等,每次玩好都要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孩子获得游戏材料使用的经验,为创新游戏做好铺垫。
2.教师以侧面指导、间接引导的形式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某个孩子提出的建议中渐渐丰富这一游戏想法、玩法,并制定有效的游戏规则,使游戏内容丰富,满足孩子们共同的需要。
3.大班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已很强,他们在游戏中的所做所想能清楚的表述出来,他们不仅关注自己,也关注同班的行为,所以活动结束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刚才的游戏,自己做了些什么,同伴做了什么,你和同伴一起做了什么,谈谈之间所出现的问题,是否解决。孩子表述的过程是孩子对自己游戏的回顾与经验总结,也是教师对自己观察的补充,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以及下一次教师的观察目的提供线索。

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学情分析:本单元第一节课中已经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身边的声音,比较了不同物体产生声音的不同,并说出了一些特点。本节课则继续深入探索,从上一课中激发学生兴趣,从敲和压、静止与振动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逐步引导学生发掘声音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
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三)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四)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七、板书:
2.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八、课后反思
在上课前,首先需解读教材,分析所教内容在整个科学教材中的地位,以及课程标准对此知识的要求,把握各知识间的承接。如:声音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世界的部分,与光、电、热、磁一样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后解读声音这一概念,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等。再次分析学生,思考本课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在这节课中,应教会学生归纳与反证的能力,如:在让学生描述振动式一种什么样的运动时,可通过比较摆动、晃动、振动的运动特点归纳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思考是否所有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时,可将正在发声的物体(锣、鼓)停止振动,看看是否还有声音,从而反证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使结论更具说服力,起到完全归纳概念的作用。做好以上准备,最后才是制定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对于本课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也存在较多的问题。课题导入部分,设计得不够巧妙,感觉只是为了导入而加上的,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导入是为了本课的教学而做准备的。此外,在提问时存在问“假问题”,给学生设置“回答圈套”的现象,如: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此类提问意义不大。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脉络性不够明晰,如:让学生想办法使锣、鼓、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实验中,没有提醒学生带着目的做实验,边做边思,使得教学目的体现得较模糊。另外,教师可以在此实验中“由扶到放”的让学生思考物体发声的原因。

阅读全文

与小学自然教案声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