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学旷课一次,会有什么后果
1、逃课首先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率。
我们都知道,大学里老师讲课都是按照相应的教学进度,不可能每天都讲同样的内容。这就意味着那些逃课的学生会错过那天老师讲授的知识,尤其是错过专业课上的知识,因为想要多睡会儿觉、多玩会儿游戏、多出去逛会儿而错过专业知识,最后大学几年下来,什么也没学到,这就得不偿失了。
2、逃课还会影响学生个人的评优评先。
有的老师或者班委还会进行考勤,考勤记录会作为最终考核的内容,如果旷课次数过多,会影响自己的综合素质评定成绩,严重者可能会挂科,一个天天逃课的同学怎么能获得评优评先的推举资格,这对其他同学来说也不公平。
3、此外逃课还会让自己错过一个结识“大咖”的机会。
能留在大学里边任教的老师一般都非等闲之辈,他们大多是那个领域有一定权威的专家,所以如果能认识这样的老师对自己以后的发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或许毕业以后,自己再也没有缘分遇到像大学老师这么厉害的人,接下来的一生将会碌碌无为、平平庸庸。
4、自己大学拼搏的状态可能就因为一次逃课而土崩瓦解。
有的同学逃课之前可能一直特别努力,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也很用心,但是偶尔逃过一次课后,会感觉逃课在寝室睡觉或打游戏的感觉还特别舒服,接着思想上就会懈怠,感觉逃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同学很多,很多同学都倒在了“第一次效应”里。因为逃课,而影响自己的大学状态。
5、最后,逃课的同学心里或多或少都有几丝歉意和愧疚感。
这种感觉有对自己的、也有对父母的。有的同学逃课之后“良心发现”,感觉抱歉,有些愧对自己的前途。同时,父母花那么多钱送自己来读大学,希望孩子能更有出息,,对孩子读大学全力支持,自己却整天逃课,有愧于父母的期望,便陷入一阵阵煎熬之中……
(1)小学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教学扩展阅读
旷课处理:
1、拓宽思维领域,完善学分政策、制度
大学的教学已经从过程学习转化为目标学习,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在其中得到提高,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则应是上课的最大动力。用制度来约束学生是应该的,但是不能把依靠制度作为督促学生上课的惟一原则。
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主动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自修部分课程,获得更多的知识,拉开差距,学与不学不一样。但其前提条件是教管部门要大大强化对教师授课的监管和对学生课业的严格科学的检测、考核,于教于学都不可再混日子。
2、改革考试方法,重塑评分系统
原有的考试方法是教师划重点,考笔记、考书本,以知识记忆为主,使逃课的学生投机取巧得以过关,甚至得高分。考试要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为主,考试内容灵活,而不仅仅局限于笔试这一种。
鼓励学生挑战权威,鼓励学生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独辟蹊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
3、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易于受外界影响、过于功利的市场取向的现状,引导学生把尊重老师劳动、遵守纪律与自我发展和谐地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目标与国家、社会、集体的目标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制定课外学习计划,引导他们合理选修力所能及有利于强化特长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还可根据学生的时间、水平、能力等情况,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学术、科研活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团队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团队素质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的建设,教师素质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为教师创造进修的机会,倡导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为教师创建一个宽松、和谐、有序、进取的工作环境,改善教师的待遇,更好地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使大多数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才可能增强授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逃课的问题。
5、严格规章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有令不行,规章制度也就形同虚设。严格学生的考勤制度,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监督是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检查讲课是否有针对性,备课是否充分,内容是否有新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有效防止学生逃课。更应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把学生逃课与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挂钩,使学生做到有事请事假,有病请病假,自觉遵守组织纪律。
6、加大国家重视力度,确保教育稳步发展
教育市场的功利性趋向,从教育机制的本身凸现出来。许多民营资本的引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资本本身的趋利性的特征,要实现它保值增值的功能,教育不可避免的成为一种产业。
市场本身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教育本身的微利性乃至公益性相矛盾,促成教育产业化,造成教育市场的短线投资、急功近利。办教育,国家要舍得投入。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更加安心教育、教师更加安心教学、学生更加安心学习,逃课现象也将得到一定程度抑制。
㈡ 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吗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回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答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前,一些国家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相关联的。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㈢ 简述新课程化学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或者说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基本原则的确立,既要突出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又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要符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基本原则供大家参考。
(1) 启发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式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当代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启发式教学之中。
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是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责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开展科学探究,“启发”是教师“调动”、“引导”学生的最适宜的方法。将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探究”紧密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促进作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2)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基础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高中化学新课程设计的思路,也强调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可见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以重视基础为前提。
发展性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发展“不仅仅是指智力的发展,而且指一般发展”;“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要求我们在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健康发展,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践性与有序性相结合的原则。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反映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图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投影、影像、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微观的化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引导学生通过对直观材料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好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方法和价值观。第三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是与我们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科学,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㈣ 教学六认真是哪六个呀,
教学六认真:
1 认真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 认真备课
3 认真上课
4 认真辅导学生
5 认真布置和专批改作业属
6 认真进行考试 考核和成绩评定
1、 认真学习任教学科的教学大纲、考纲、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教学体系,统筹安排教学 内容,制定简明可行的教学计划。
2、 在认真钻研教材和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教案,教案应包括教学目的要 求、讲授内容、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具准备 等内容,不允许不备课就进教室上课,也不要照抄、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或他人教案。提 倡集合教学实践写好教学后记。
3、 课上需讲解的例题,需要演示的实验和布置的作业,教师应预先做过,上课需用的教具 应事先备齐。
4、 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共同讨论确定每一章(或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求、进度、作业、 评估等内容,以上几方面,原则上组内应统一。
㈤ 如何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数学教学;
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 2009-06-26 08:56:00 ] 阅读: 1 作者: 刘飞舟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仅靠教师“满堂灌”,很难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介绍了在高职教学中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即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或遇到问题时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予以点拨和诱导。启发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其分析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是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得出正确结果。它能提高看问题的全面性,有说服力且印象深刻;研究式教学,是对问题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钻研、探究,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研究式学习甚至能发现现有知识的某些不完善、不准确,质疑其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品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其目的是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相适应,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显然,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则应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所以目前两年制高职教育很受推崇。要在两年中完成过去三、四年完成的任务,就必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较大改革。近年来在“汽车构造”等课程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摒弃了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教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节省了课时,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教和学互动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社会、
企业联系紧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要求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先预习,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实际上,有些基础好、预习认真的学生通过预习已基本掌握了所学内容。根据这种情况,有些内容可以请学生上讲台根据自己的理解先讲述,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与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并不断地提出问题,其他学生也可以提出不同见解。最后教师做
总结性讲解,对新见解及正确观点予以褒扬,对错误想法应委婉地予以评价并指出错误或失误之处。在这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师主要起到启发、引导和定位的作用。这种教学过程热烈生动,形成了浓厚的研讨气氛,学生大都能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针对性很强,学生学习兴趣高,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而且可有效促进下一轮的预习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讲述要通俗,举例要生动,启发引导要由浅入深
有些专业知识就事论事、照本宣科很难被学生所接受,但换种讲法也许就容易多了。比如汽车化油器喉管处的流速和压力,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去解释费时费力,而以河道宽窄变化引起水流变化这种人人都见过的现象为例来讲解,巧妙利用了水流气流相通的性质,使学生一下子就接受了;在讲车轮外倾和前束的关系时,只需将粉笔在课桌上一滚,其大头绕小头旋转的现象立刻就显示了车轮外倾使左右轮分开的趋势,前束的作用不言而喻;用人的体能与跑百米、举重的关系来比喻汽车功率与车速、驱动力的关系;将地球简图巧妙地过渡成子午线轮胎的基本结构图等等。这类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教学法花最少的时间和气力,却极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降低了学习难度,收效明显。
单元测验、习题课、
辅导课、讨论课相互结合
整个教学过程是由许多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是不是每个环节都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性?能否二合一、三合一甚至n合一?我们做了大胆的尝试,把单元测验、习题课、辅导课及讨论课结合起来进行。具体做法是,一次课(2节)先由教师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给出若干测试题,以考试的要求请学生书面作答。25分钟后允许学生翻阅书本、资料。下节课的前半节允许学生交头接耳相互讨论,后半节课则允许向教师提问请求解答。这个过程,检验出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考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查询、研讨的条件,有利于挖掘学习潜能。学生以不同的步骤,不同的方式、方法,最终获得正确答案,增强了接受知识过程的刺激程度,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既测出了水平差距,又完成了习题练习,还解决了疑难问题,最终得出了正确结果。这样,一次课可以获得以往多次课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很适合两年制高职教育。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
变简单的答疑为师生间启发、讨论的方式
在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不忙做答,而是反问学生:你认为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让学生先讲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哪怕是错误的。这样学生在每次提问前必然会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通过自身努力便得以解决,即使不能完全解决,也会形成一定的思路和方案,此时教师再予以点拨,则事半功倍。同样,教师向学生提问时也不应满足于答案正确,也应问一句为什么,因为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路径。这样有利于开启学生思路、开展学术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很少问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等判断性、叙述性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在思维上要求很低,不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更多的是问为什么、有哪些办法等述理性、扩散性问题,使学生能有尽可能多的想法、见解和思路。比如在讲了配气机构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判断第一缸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这一扩散性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并得出了多个答案。学生在毕业前的等级工实践考核中遇到了这个问题,考核所用发动机年久失修,用常规方法难以判断。许多学生根据气门推杆的运动
规律做出了准确判定,顺利通过了该项考核。
把实验室作为教学的主战场
高职学院学生的强项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汽车构造课是实践性极强的。过去授课习惯于先在教室对着图讲,再去实验室对照实物讲,形成了一定的重复和浪费。现在尝试除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外,直接在实验室上课。实物演示结合装配图投影,结构原理一目了然,现场讨论气氛积极热烈,既省时省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致,对培养实践技能效果非常好。
改革考试
考核方式,突出实践环节
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视,我们对“汽车构造”课的考核方式做了改革尝试。由过去的理论考试为主结合实验、实习成绩,改变为现在的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并举结合实验、实习成绩,使实践能力成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贴近。
毕业前进一步强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给学生提出相关课题,如实习企业在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拿出解决方案;你认为教学过程还应有哪些教具、设备,拿出设计方案并制作等。这些课题非常实际,既启发学生全面思考,又要有具体成果。完成过程中要收集资料、做大量的调查,师生间、校企间充分研究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并予以实施,完成了走上社会前的重要一课。
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收效明显。近几年,我院毕业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他们不仅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而且对企业生产管理和技术进步常常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
满意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