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何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展示出《秦兵马俑》的课件。让学生尽情地观赏着眼前各种姿态的兵马俑,并且让学生讨论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马俑?”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望庐山瀑布》这课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瀑布壮观的景象。配上豪壮的声音,此情此景,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活跃了学生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使问题很难解决。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语文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大量交互性很强、更新很快的语言和语言文化信息使广大师生应接不暇。网上可共享的信息为语文的教育和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文化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拓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师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检索、阅读各类书籍,可以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获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资料。如,学习《有趣的发现》,从海岛上昆虫翅膀的有趣特点,引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适者生存的实例。学生结合网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此而来,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丰富了表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大多数学生对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于祖国一些著名大桥的图文资料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桥梁的认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其课程进行学习和拓展的探讨能力。
三、有利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猫》一课时,教师适时提出了两个问题:1、小猫的淘气表现在什么地方?2、大猫的古怪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教师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播放介绍猫的影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看完影片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就能容易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整堂课处于情景交融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不同单元时,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的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的“优化”,首要要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切入,着力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重点难点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时候,可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根据教学所需,在学生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使用幻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激发探求新知兴趣,增强记忆。如在学习英雄董存瑞舍时,我用剪辑的电影资料,再现了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壮烈场面: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场面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真切体会到董存瑞的英勇豪迈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难点,突出了中心。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这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拓展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人机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其一、备课,老师不再是机械地抄教案,而是制课件与写教案相结合,可以从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图片和资料,也可以从全国教育资源库里调自己最喜欢的课件资源,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添枝加叶为教学服务。
其二、课堂教学,从导入到进入新课学生接受新知,再到巩固练习,无一不用到多媒体。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其三、巩固练习题,以前只能是让学生照着书上的练习题做,对一些典型的解题方法独特的课外练习题只能由老师写在黑板上才能让学生做,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只要用手一按,各种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就跃然而出,这样教学既省时又省力,节约了有效课堂时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其四、对学生作业的评判。课堂上以前对学生所做的练习题,老师是走下讲台一行一行的检查,遇到学生做的正确率高且书写特殊工整的也只能是传阅的看,而今,只要把样板往交互一体机上一放,所有的学生都能很清晰的看到了,这也使得教师解答分析试卷以及讲解一些全班共性的问题轻松容易多了!
其五、近几年微课的兴起,家长微信群的建立,更使得课堂教学延伸至家庭及社会,老师可以把学生需要着重掌握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制成微课上传到微信群,这样学生在家也可以接受到老师的教育。
3. 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何作用
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发挥的作用也日渐重要。
一、 上课前的准备资源丰富、生动
1. 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性。
2. 为学生准备学习素材提供途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门类,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增强了人们的信息意识,这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
二、 上课中多维度展示,教学氛围融洽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地理解知识。
2.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
3. 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是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看清每个细节,更快、更全地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这对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4. 启发学生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5. 弥补教材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 上课后不断延伸,丰满知识体系
1. 利用信息技术可延伸课堂教学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2. 为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提供渠道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在课后,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以网络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渠道。例如网络课堂就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何作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指导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有着其独有的作用,合理使用将在学科教学中起到较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合作学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和途径。尤其可以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阅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克服学习困难。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所体现的先进性,得以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突出了它的优势。但是实践证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中还存在盲目性、形式主义的现象,甚至将语文阅读教学课变成了教师课件制作水平的展示台。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促进作用。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和产生的相应效果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体现的优势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要让课堂锦上添花,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深入研究使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方法,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产生相应的效果。
(一)启其所感,导其所难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帮助教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
1.筛选具体形象信息资源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皮亚杰(J.iaget)的构建之一:理论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
【案例1】人教(实验)版小学第四册中《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全文六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灯光夜景写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为了表达北京城的迷人景色,文章运用了很多四字成语。如:夜幕降临、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川流不息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和发散性思维还很弱。对于抽象的事物,还无法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课文中比较抽象的字、词的理解能力还很薄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具体形象的直观作用不容质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字、词的意识,为理解句子和课文内容打好基础,只有将抽象的事物转换为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信息技术它不仅能将大量的知识信息快速地反映给学生,而且还能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画面变得通俗易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真正能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
5.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抓住“关键人群”,实行分类指导,适应技术发展,提出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三提升”。
围绕整校推进,包括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等2项措施,帮助学校管理团队制订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支持教师有针对性地参训,学科联动,整校开展,实现“所学为所用”。
(5)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扩展阅读: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相关要求规定:
1、强组织领导。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本省份能力提升工程2.0规划方案,统筹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及监测评价等相关工作,明确省、市、县、校职责分工,并落实工程实施经费保障。
2、做好项目引领。国家示范先行,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示范培训,实施创新培训平台“三区三州”对口帮扶项目。
3、推动监测、督导。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构建,通过常态化监测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应用水平。
6.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正向信息社会大跨步进军,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只要环节,也就是说,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人们将寸步难行,生活中的许多事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同样重要。所以,教好小学信息技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为自己补充新能量,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节奏,把握时代脉搏,不懈努力,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到目前为止,微型高端计算机已经步入我们的社会,短短几十年,计算机更新换代如此之快。所以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淘汰。高瞻远瞩,才能永立时代潮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所以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方式与信息社会的生产力方式相协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节奏紧跟时代步伐,并为学生今后顺利步入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影响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应用的主要因素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影响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校领导方面原因
学校领导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校领导大力支持,首先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设施就可以解决了,例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和电脑桌椅等设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如果领导不大力支持,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跟不上,则信息技术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
1.2教师方面原因
民勤县在甘肃省来说是教育强县,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别重视,但是民勤的许多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一些新观念和新思想一时还不能完全接受。在民勤县好多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副课,课教得好与坏无人问津,久而久之,某些信息技术教师首先从自己的思想上就出现对信息技术课的妥协,得过且过,没有从思想上要上好一节课。其次,民勤县一些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由语文或者数学教师兼职,真正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屈指可数,更谈不上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1.3学生方面的原因
民勤学生肩上的负担很重,主要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由于民勤自然环境较差,因此好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走出民勤,“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特别强硬,所以从学生的思想上说,对信息技术课根本不重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语数外”上,所以学生因素是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有效性必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在民勤的一些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严师,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如果教师不能意识到让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者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不能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主动性、自主的探究学习等,那么学生这个因素对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影响就不会得以体现。
1.4环境与支持因素
从就学校层面的环境与支持因素说,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条件基本上具备;但是从社会层面的环境与支持因素说,好多家长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持批判态度。
2.根据我县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策略
2.1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校领导首先转变应试教育思想,自身不断努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为学校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提供必备的硬件设施。
2.2有效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保证,定期组织学习技术教师进行培训,设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岗位,为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提供及时且专业的指导。
7.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1、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婚林斯基曾指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利用图画、字、形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小学低段的写字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描摹过程中掌握书写的笔顺,了解中国最美的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以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断强化他们对汉字认读和书写的愿望。在具体的识字教学中,我们运用了“橙果果”写字教学软件,这款软件对课文中每一个生字都有书写的动画演示,具体演示每个字在田字格中书写的位置,每一个笔画的名称,以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左低右高、上小下大、卧勾支撑等,学生听的仔细,写的认真,有力的促进了写字教学的开展。
2、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拼音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既教得累,学生也学的苦。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枯燥、呆板的讲课很难调动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帮了我的大忙,它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语文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如在教学dtnl时,我先以谈话过渡:听说拼音乐园正在举行一场有趣的游园活动,让我们去瞧瞧。课件出现一只小鼓边上竖着鼓捶,小朋友在河边草地上正准备做击鼓传花游戏的情景图。点击小鼓,d从中拖出并闪烁,再出现画外音右下半圆b b b。接着出现b,课件演示:bd是对好兄弟,竖起拇指对面坐,b的半圆朝着右,d的半圆朝着左,学生拍手念,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整堂课,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毫无刚踏进课堂的紧张感。运用充满童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认知的快乐,促进他们学习深入、持久地进行。
3、在朗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聚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有感情朗读,以此来表达情感,让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如在教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小诗时,我首先播放了关于雷锋的纪录片,让学生切身感受雷锋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然后利用安装的“橙果果”软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在跟读中升华了情感,获得了真、善、美的体验。
8. 谈谈信息技术应该怎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 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课改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下面就简单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阔阅读视野。 在课改中有个崭新的理念,即“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
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具体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运用信息技术,启迪创新思维。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
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9. 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何作用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故事,先把一西瓜平均分成4份,让猪八戒取1份,但猪八戒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还是不要;最后,把西瓜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猪八戒开心的拿了3份。啊……学生大笑了。老师问:猪八戒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教学课件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也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好象有点厌倦了。这时,教师打开“天安门的国旗”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让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还在议论。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圆的面积”的课件,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又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猜测,自己动手摆学具,教师再借助教学媒体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突出公式推导的要点。先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看一共可摆几个,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重点是一共摆几个,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一个、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没长边摆满,共摆5个,与长的厘米数一致;再沿宽边摆了3行。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课的教学中,教学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使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可以解决传统课堂难以处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鲜明、充分、形象的视觉直观印象,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0.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学中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爱数学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这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学生十分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比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我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件:一条线段慢慢围成一个长方形,此时长方形的四条边闪动,表示是周长,然后出示一个长方形,闪动的是整个长方形,表示是面积。学生从直观了解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学生十分感兴趣,自然学得好,记得牢。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理解学数学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比较抽象、概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律,他们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他们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增加学科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实践操作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践操作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力技能,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去,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电化教学能使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转化时,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有些学生对转化的过程还是理解的不够透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在教学时通过电教媒体动画演示剪、拼、移的过程,然后再通过电教媒体进行转化前后的比较,使学生清楚的认识转化过程,这样利用多媒体媒体教学使学生强化了感知。
四、利用信息技术,巧妙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我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通过电教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条棱通过移动和相对的棱可以完全重合,从而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这一结论。这既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五、利用信息技术,贴近生活教数学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同样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究其原因?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