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数学怎么围绕三围目标教学
三维目标是人们抄在袭教学中预设了一个课堂目标,一般涉及三个目标,一是帮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策略,二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三是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左眉构成教学主要因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强直剑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这一帮人溺宠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看一点个人的看法。
应教师对课堂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对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把握失当,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没有得到落实。
Ⅱ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三维目标设计
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例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以上所确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此,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教学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面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S=ah这个公式,而且对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这正是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今天在观看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某老师所讲的《圆的周长》视频课堂录像片段后,由于视频小,虽没能看清整个教学画面,但通过认真聆听后,颇受启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道圆周率、圆的周长怎样算,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索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极限的思想和化曲为直的思想,在关注科知识的层面上,对于数学的思考、方法也很关注,其次在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上也做得很到位。下面我就课后感言简谈几点,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落实知识目标。过去的教学目标是老师黑板上照书抄一遍,学生看课本听一次,然后课后布置几道题,学生全做对了就是所谓的标准。听课后,我发现附属小学老师并没有按照课标按部就班,而是把教学活动和目标落实到了怎么探讨圆周率的问题上、意义上,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中真正去理解所学,或许这就是教学目标的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我们校园内依然存在着学生怕老师、老师争当主角的现象,使之学生课上不敢多言多语,甚至会出现课堂上你讲你的,课后我们抄我们的。观看片段后我不但为之叹息自己的学生,更为自身的不足感到羞涩,特别是听到老师在讲测量误差中提出的:“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得也很好,“我们多测量几次”,老师给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无疑地为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三、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过去的教学生涯中,对于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几乎为零,总认为只要教学抓得紧、学生管的硬就是所谓的成绩,通过10年的课改,才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再像我们那样死记硬抠,听老师一讲胜过百次再教育,我觉得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进入学生心田。 总之,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合得非常好。
Ⅳ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一般来说,不仅能定出具体的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想讲一个一位青年教师找我备课过程中的小故事:
这位老师备课的内容是《标准》新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开始就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她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了很多“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钟表,钟表的指针可以活动的,非常精制,来教给学生认识钟表。我不忍心地打断了她的发言,问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她很坦率地说:“胡老师,我还没写呢?不过,我知道要让学生认识整点和几点半。”我又问她;“你知道《标准》中规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吗?”青年教师回答说:“知道,那我再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思考题吧,但是,要完成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时间不够啊!”这时,我们又打开课本,课本中在认识钟表这一部分,安排了“小明的一天”,呈现了代表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起床、上学路上,在课堂上,午餐、课外活动、睡觉六幅情境图及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这就说明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认识钟表。我问她:“你们班有同学认识钟表吗?”她说:“一半以上都认识,”那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怎样激发学生体会认识钟表的必要性呢?青年教师有了好主意,她说:“我把课件中的钟表附上背景,家庭房间内的钟,学校大厅墙上的钟,火车站门前的钟……,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认识钟表会给生活带来很大方便,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在全班交流时,我要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这是6时,这是7时半。”我情不止禁地说:“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6时、7时半,就可以类推到7时、8时、……12时;8时半、9时半、……12时半,使学生初步接触抽象、概括、推理等数学思想”。我们俩越说越兴奋,青年教师说:“我还想联系我们班学生生活的实际,他们正好上午8时上课,11时半放学,下午2时上课,3时半放学,让学生在自己学具钟面上拨一拨。”我也出了一个主意“在最后你可以让学生拨7时半,再问一问学生早上7时半一般你在干什么(一般在上学路上),晚上7时半一般你在干什么(一般随父母看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青年教师接着说:“我还可以利用课本上最后那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太阳大约几时升起,几时落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我们互相启发,不知不觉夜幕降临,青年教师告辞了,她高兴地说:“我知道怎样备课了,您能不能明天来听我这节课”。我欣然答应,第二天,我如约走进课堂,青年教师显得很轻松,同学们非常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愉悦。下课了,青年教师走到我跟前,告诉我,时间一点也不紧,我知道怎样制定和实施多元化教学目标了。她高兴地把我送出校门外,我走在路上,心里想:我们老师只要充分认识到实现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备课时要有实现整体目标这根弦,就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Ⅳ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三维目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 施“三维目标”
钱金铎:男,年8月出生,大专 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数学特级教 师。现任浙江省舟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数学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 究分会会长,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
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重视小学数学教 学和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8年荣 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 99年获浙江省“自学成才奖”,曾获舟山市“ 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舟山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奖”等荣誉称号,200 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功勋教 师”和“浙江省优秀党员”光荣称号。有三十 余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交流, 并多次获奖。他先后参加了《数学思考的 艺术》《小学数学教材处理的艺术》等书 的编写工作,几十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 究活动,做数学公开观摩课二百余节、讲 座近百次,反映他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艺 术的有关文章、教案和课堂实录已被编入 《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 术》和《品读名师经典课堂》等书。近几 年来,主要在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 力和数学新课程方面作专题研究,成效显 著。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们推 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 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 的操作性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 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 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即:三维目标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 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知 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学生学 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 ,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 个过程。同样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 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我们 说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 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从数学学科 的角度讲,实现三维目标是既要促进学生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 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 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 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是至关 重要的。然而,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是学生 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 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另一 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 ,不顾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 合实际的所谓“开放”,造成课堂教学中的 目标定位严重偏离数学教学要求。究其原 因是这些教师形而上学地理解数学新课程 教学的基本理念,把三维目标人为地进行“ 肢解”,造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 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 ,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从而造 成在实施的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 现象。课程改革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 。因此,如何在数学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 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 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对数学教学三维目 标的三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 的认识。
首先,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把知识 和技能目标放在首位,很显然并没有把知 识和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当然也 没有轻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对而言,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 的基础性目标,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掌握仍然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十分 重要的常规性教学任务,仍然是数学学习 的重点,仍然是教师钻研教材和预设教学 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教学如果不关 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就不可能正确地对 学习作出判断,从而也就不可能对学生的 学习作出自身价值的分析。当然知识虽是 学生发展的基础,但它不是教育的终极目 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持 续、和谐地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是 在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掌握与迁移的过程中 ,认知结构逐步得以同化或改组而成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必须以数学能力为 前提,没有最起码的感受力、记忆力,感 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没有一定水平的比较 、抽象和概括能力,理性的数学知识也难 以理解和掌握;同时,数学能力的高低也 影响着数学知识技能掌握的快慢、深浅、 难易和巩固的程度。但是,由于相当一部 分数学教师在理解上的失误,导致在不少 的数学课堂上,最应该明确学好和掌握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出现不应有的缺失,有的 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让学生 熟练掌握,被所谓的“算法多样化”所替代 。我们现在以“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为 例来思考,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环节:教 师先出示9个小圆,再在其中8个小圆中呈 现8个数,并以环形的位置分布,形成下 图:
师:现在从8个小
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标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版,过程与方法,情权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了前两个方面就弱化了另一方面,而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奠基石创设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气氛可以感受,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提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趣化、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思维的提升,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
Ⅶ 小学数学怎样确定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下面我分三个层次来谈谈个人认识:
一、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要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要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要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要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要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要注意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要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要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要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要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要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充分发挥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以及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的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上周市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展示的7节研究课都注重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注重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但从个别课例来看,也暴露了教材在内容编写上的不合学情以及教师驾驭开放式课堂策略的欠缺。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不同学情灵活地驾驭课堂这将是广大实验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后举行的互动式评课交流,使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地对7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内容设计、过程实施及方法使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并针对“数学课上如何把握数学味及故事味”等教学实践中的焦点及困惑问题作了探讨。)
举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例
你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
教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时,学生常常会得出多种口算方法,按以往的习惯,在得出各种口算方法后,然后进行比较,再得出最简便的口算方法,即书上的例题,再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这种口算方法。事实上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每个人认为的最简便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每个同学的基础及理解程度各有差异,如果硬要把他们的想法都统一起来,似乎太为难学生了,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自我调整,从不成熟到成熟。所以我对他们的方法都表示肯定,并不强调用书上的方法,只要你认为算起来既准确又快的就是好方法。在教口算方法时,我不强调比较,而注重交流,学生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不断地相互学习,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着从繁到简的变化。与其当初让老师来否定学生,还不如多给一些时间以实现自我否定,既保护了他们的一份自信,又有利于思维的多向发展。学生不会有比不过别人的担忧,他们会大胆地去想,并大胆地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个性品质吗?
你想得真妙
一次在教学"付钱的方法"时,我问:"要买一本4元5角的书,可以怎样付钱呢?"学生想出了很多种付钱的方法,"哪种付钱的方法最简便呢?"学生很快想到了付的张数最少的方法是最简便的,就是付2张2元、1张5角。突然一人小朋友举手说:我觉得最简单的应该是付1张5元或1张10元。"学生们对他出乎意料的回答立刻开始反攻:"那就不正好是4元5角了,""这种方法不可以……",这位学生有点尴尬,我心想这答案虽不是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但他想的也不是没道理,这种想法很现实,生活中常这样付钱,于是我说:"你想得真妙,只要付一张人民币,确实很简单,不过你得学会找钱,否则受骗了怎么办?"得到了老师夸奖,他很高兴,还自信地说出了应找的钱。
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课堂上时有发生,有时甚至还有些不可思议,但千万不可随意否定,要保护学生的这一份积极性,即使有错,也应把它引向正确。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的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正时时刻刻地催促着我们,我们不能再让自己、教材、课堂把学生紧紧地束缚在设计好的圈子中,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真正关心学生,就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热爱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培养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富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Ⅷ 怎样写小学数学三维目标
和以前教学目标说法不同
分为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现在不是双基而是四基
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哈哈,减负减负越减越多呀所有都转嫁给你老师呀
Ⅸ 什么是教学三维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1)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3)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9)如何写小学数学三维教学目标扩展阅读: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