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02 13:27:14

小学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
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
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册,使其册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知欲,如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
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2.通过几何、三角形测量问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学习几何、三角的测量问题,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现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思维过程、教学中对学生展示建模的如下过程:
现实原型问题
数学模型
数学抽象
简化原则
演算推理
现实原型问题的解
数学模型的解
反映性原则
返回解释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在数学建模思维过程,要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其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且解题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是据题意更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据实际问题特点,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概括等基本思想,联想现成的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如利息(复利)的数列模型、利润计算的方程模型决策问题的函数模型以及不等式模型等。
3.结合各章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拓展数学建模形式的多样性式与活泼性。
高中新大纲要求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如“数列”章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平面向是‘章中’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同时,还可设计类似利润调查、洽谈、采购、销售等问题。设计了如下研究性问题。
例1根据下表给出的数据资料,确定该国人口增长规律,预测该国2000年的人口数。
时间(年份)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人中数(百万) 39 50 63 76 92 106 123 132 145
分析:这是一个确定人口增长模型的问题,为使问题简化,应作如下假设:(1)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稳定;(2)该国的人口增长数由人口的生育,死亡引起;(3)人口数量化是连续的。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认为人口数量是时间函数。建模思路是根据给出的数据资料绘出散点图,然后寻找一条直线或曲线,使它们尽可能与这些散点吻合,该直线或曲线就被认为近似地描述了该国人口增长规律,从而进一步作出预测。
通过上题的研究,既复习巩固了函数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生活中“数”意识和观察实践能力,如记住一些常用及常见的数据,如:人行车、自行车的速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利用学校条件,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习活动,活动一结束,就回课堂把实际问题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推铅球的角度与距离关系;全班同学手拉手围成矩形圈,怎样围使围成的面积最大等,用砖块搭成多米诺牌骨等。
四、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小学解算术运用题中学建立函数表达式及解析几何里的轨迹方程等都孕育着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我认为这就要求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的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洞察能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
(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4)“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生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文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或计算得到注结果能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
只有各方面能力加强了,才能对一些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如下例就要用到各种能力,才能顺利解出。
例2:解方程组

x+y+z=1 (1)
x2+y2+z2=1/3 (2)
x3+y3+z3=1/9 (3)
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求相当繁难,仔细观察题设条件,挖掘隐含信息,联想各种知识,即可构造各种等价数学模型解之。
方程模型:方程(1)表示三根之和由(1)(2)不难得到两两之积的和(XY+YZ+ZX)=1/3,再由(3)又可将三根之积(XYZ=1/27),由韦达定理,可构造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模型。(4)x,y,z 恰好是其三个根
t3-t2+1/3t-1/27=0 (4)
函数模型:
由(1)(2)知若以xz(x+y+z)为一次项系数,(x2+y2+z2)为常数项,则以3=(12+12+12)为二次项系数的二次函f(x)=(12+12+12)t2-2(x+y+z)t+(x2+y2+z2)=(t-x)2+(t-y)2+(t-z)2为完全平方函数3(t-1/3)2,从而有t-x=t-y=t-z,而x=y=z再由(1)得x=y=z=1/3,也适合(3)
平面解析模型
方程(1)(2)有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直线x+y=1-z与圆x2+y2=1/3-z2有公共点后者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圆心(O、O)到直线x+y的距离不大于半径。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学出现的实际的问题,根据当地及学生的实际,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⑵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二年级学生关于比多少应用题的解题

只做大量的练习,没有较好的方法效果也不好,做练习是肯定的,但回要有效的做练习,不要盲答目的做,做一道要学会总结经验,比如,这道题你是不是真的会做了,不会做是哪里不懂要清楚,要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薄弱需要加强的,应用题无非就是基础的变迁综合,所以首先基础一定要扎实,一点都不能模湖,忘了就要看,要先择性的做练习,一般来讲学习考试不外乎就是那几个题型变来变去,如果是常考题型不会做,那么一定要把它弄懂,哪怕是花很长的时间,要知道,一旦会做了那道最怕的题,你就不会再怕了,你的实力也上升了一个台阶,非常珍贵,如果你会做一加一了,但你还在反复的练习同样类似题目,而不会做的一直不去做,那只是在浪费时间。。。。。。

⑶ 四年级数学论文(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浅析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要想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新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阅读”,乍一看好像是语文课和外语课中的专用名词,但实际上,数学课更离不开阅读能力培养这一环节。我们有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
一、读练结合习惯的养成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 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 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①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②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 脚?它是怎样移动的?③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二、应用题的阅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呈现要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努力实现应用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应用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特别是在解应用题上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学生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做错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和经验,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打好了基础。
三、推荐数学课外阅读书籍,加强阅读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使他们多方面领会数学的美和数学的应用,我向学生推荐了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如我国张景中院士的科普读物:《数学家的眼光》、《数学传奇》等。同时指导学生写阅读体会。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⑷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上册四<l>班有45人,其中26人参加了科技小发明比赛,22人叁加了科技小论文比赛

解:设四(1)班有x人两项比赛都没有参加,
26+22-12+x=45
48-12+x=45
36+x=45
x=45-36
x=9
答:四(1)班有9人两项比赛都没有参加。

⑸ 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数学应用题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文体简介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1]
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⑹ 请大家写一篇600字的数学论文,题目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请大家帮忙,写好在给50的悬赏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教学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甲、乙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金山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时代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作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单位“1”的量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进入角色中。
又如在学习了“折扣”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8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问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这题的答案不唯一,因此,我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有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
(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
(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
(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既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1盒,又最省钱。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二、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一次数学测验,某班的得分情况如下:100分的5人;90~99分的15人,80~89分的15人,70~79分的2人;60~69分的2人,60分以下的1人。全班平均分数为92伊始。根据以上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百分数的问题并列出相关的算式?”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纷纷回答:(1)、满分的人数是优秀人数的百分之几?(2)、优秀的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及格率是多少?(4)、满分的人比90~99分的人少百分之几?(5)、90~99分的人从满分的人多百分之几?……。这样,既使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又如,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现在通讯公司推出几项优惠方式,让大家选用。
(1)、按照通常的话费标准计算,总话费给予优惠20%。
(2)、基本月租费36元,打出每分钟0.30元,接听每分钟0.06元。
(3)、免收基本月租费,打出和接听每分钟都是0.45元。
如果李叔叔的手机每月接听和打出电话各在100分钟左右,请你为李叔叔选择一项最省钱的优惠方式。请你展示出必要的计算。”
学生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有关手机计费的习题,感到十分好奇,因此,均能进行认真的思考,经过合作讨论,最后求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较为合理地使用手机,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三、实现生活需要,促进主体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在生活层次中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决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
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家利润就增加。从而进一步熟练了表面积的计算,并使学生更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又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为了节约用水,某市规定:凡每月用户用水量不超过20吨的,每吨水收费1.8元,超过20吨的,超过部分增收50%。小明家十月分交纳水费46.8元,小明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见了这题目,纷纷陷入了沉思,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求出了这题的正确答案:因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每吨收水费1.8元,这样小明家只要交纳水费:1.8×20=36(元);而小明家十月份实际交纳水费46.8元,多交纳了:46.8-36=10.8(元),因为用水量超过20吨的,每吨要增收50%,即每吨要交纳:1.8×(1+50%)=2.7(元),10.8÷2.7=4(吨),因此可得,小明家十月份用水为:20+4=24(吨)
通过这题的练习,既使学生懂得了要节约用水,又使学生懂得解应用题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分析推理。
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分析推理
分析推理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认真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如在数学活动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今年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几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7倍,几年后爷爷的年龄又是小明的5倍,问当爷爷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4倍时,爷爷是几岁?
这题中未曾出现一个具体数据,学生要求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爷爷和小明的的年龄具有怎样的关系?当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时,即为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大几倍?学生经过分析并讨论,马上找到了这题的正确答案:因为爷爷与小明的年龄差是一个不变的值,当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7倍、6倍和5倍时,则可得爷爷的年龄分别比小明大6(7-1)倍、5(6-1)倍和4(5-1)倍。因此可得,小明和爷爷的年龄差定是6、4和5的公倍数,因为6、5和4的公倍数最小是60,因此可得,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大60岁。当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时,即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大3(4-1)倍时,这时小明的年龄应该是:60÷(4-1)=20(岁),爷爷的年龄则应为:20×4=80(岁);或为:20+60=80(岁)。
又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中学初中部共有780人,该校参加艺校学习的学生中,恰好有8/17是初一学生,有9/23是初二学生,问该校参加艺校学习的初一和初二学生各有多少人?”
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在进行解题时,往往会将题目中的所有条件数据全部用上才,这题也不例外,但他们发现,如将初中部的780个学生才用上进行计算,会出现计算结果不是整人数的现象,因此觉得这题无法解答,这时候,我启发学生,因为该校参加艺校学习的学生中,恰好有8/17是初一学生,有9/23是初二学生,说明8/17和9/23这两个分率是对于什么而言的?同初中部的780个学生有没有关系?学生经过我的启发,再经过分析讨论认识到,8/17和9/23这两个分率是对于该校参加艺校学习的学生而言的,同初中部的780个学生有没有关系,因为17和23的最小公倍数是391,因此可知该校参加艺校学习的学生人数应该是391人,因此可求得该校参加艺校学习的初一学生人数为:391×8/17=184(人);参加艺校学习的初二学生人数为:391×9/23=153(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一定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既可让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使得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⑺ 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就是各章中的应用题,而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应用题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它能引导我们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事;应用题的学习,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勤于思考、善动脑筋、开拓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改进应用题教学方法、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下面,我就个人的数学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拙见:
一、善于帮助学生概括归纳
应用题其实就是那几类题,概括出了解题规律,学生只需认真读题一定能准确作答。如六年级上册中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几章中的应用题,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这几章中的应用题大致分为这几类: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那么就给一个数×几分之几;甲比乙多几分之几那么就给乙+乙×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那么就给乙-乙×几分之几;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那么就用多或少了的÷比后面的,哪一项不知道就把它设为未知数。百分数的应用题只需要将几分之几改成百分之几。这样学生拿到题目后只需认真读题从而分析是哪一类题,再代入关系式定能准确作答。
二、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基础,应用题教学必须在读题上狠下功夫。读题就是理解题意,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前,至少用心地将题目读三遍,然后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如:六年级植树60棵,五年级植树棵数是六年级的80%,五年级植树多少棵?“80%”表示什么意思?谁的80%?一条裤子80元,是一件上衣的160%,一套衣服多少钱?“谁的160%”?一幅圆形画框用了1.8米木条,这幅画的直径、面积分别是多少?“1.8米”表示这个画框的什么?……用这样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又快又准确地解决问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三、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解答应用题的另一关键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解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如:“六年级有男生16人,比女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分析题目中的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少了的人数,再结合概括的几类应用题关系式:甲比乙少几分之几那么就给乙-乙×几分之几,从而就能顺利解题。另外,订正练习时也应重视让学生进行口头分析。
四、解题的切入点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改进并加强分数应用题教学,使它们能够恰当地反映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目的性和实践性,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可以通过提取“班级的人数、人的年龄、熟悉的水果”等贴近生活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中学生活。
五、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题材
应用题本身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实际生活。所以,教学时,不一定照搬例题或课后练习题,而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具体操作中,选择例题和习题内容时,都要考虑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素材。例如:学习完《百分率》后,我让同学们先看看班上当天缺席几个人,再让他们求出缺勤率和出勤率各是多少,最后,我问大家:“假如今天我们班同学全到了,出勤率应是多少?出勤率能大于100%吗?”同学们对这些熟悉的内容可感兴趣了,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六、练习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
每节新授课中,为了巩固新知,练习都应恰到好处,检查学生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否把所学知识用到变化了的情境中去,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创意性。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应有层次性,有适当的坡度,有一定弹性,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需要一个逐步内化的的过程。如,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我设计的练习题依次是:一个前轮宽1.2米,直径1米的压路机,每分钟转动15周,一分钟前进多少?压过路的面积是多少?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七、重视验算训练
验算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我评价能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中, 重视对学生验算习惯的培养,加强对验算方法、步骤的指导,是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例如:稻谷的出米率是70%,要碾米350千克,需要稻谷多少千克?有的学生出现350×70%= 245(千克)的错误解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要碾米350千克,需要稻谷245千克是否符合 客观实际呢?从而判断答案是错误的。再引导学生重新审题,理解“70%”的意义,就是表示大米是稻谷的 百分之几的数,得出,稻谷千克数×70%=大米的千克数,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方法,350÷70%=50 0(千克),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重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抓住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举一反三,精讲多练,学会概括归纳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⑻ 怎样解初中大应用题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应用型试题,是中考数学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每年的中考数学卷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数学应用型问题,它的难度和所占分值颇引人关注。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呢?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应用题解题方法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学好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既是发展的需要,又是现实的需要。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且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然而它又是一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学科。教学中除应注重其严谨性,掌握比较翔实的数学史料外,还要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将数学史料适时溶于教学中,用生动的事例及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因而,在教育中,我们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其个性特点,因此每个学生对新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是不同的。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感到束手无策。因而把握教学难度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要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解应用题的信心。三、注意应用题的内容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很多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可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利润问题,旅游选最合算的购票方案问题,等等,每部分内容都尽可能地反映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精心编制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注意应用题一题多变的训练。在例题、练习中可以改变问题的叙述顺序、叙述方式,设立多余条件,改变条件或问题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排除应用题中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正确地分析等量关系,对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及解题能力有很大益处。注意比较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应用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既有利于理清思路,掌握正确的解法,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设计多层次的练习、给条件编题练习等,也都是应用题教学中很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注意应用题一题多种解法的训练。不同的解题方法的解题思路不同,系统地进行这类训练,就能增强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联想、推测、创新,拓宽解题思路,全方位分析思考问题。五、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一个基本条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多”、“倍”、“至多”、“至少”、“都是”、“不都是”、“增加了”、“增加到”等关键性词语的含义。其次,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用语的认识,保障整个解题思维不受文字的约束,比如“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等等。从而使理解认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关键词有时是题目的问题,有时是题目的某个已知条件,有时是题目的某个隐含条件。题目的每步计算都离不开关键词句,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往往是由某个关键词句体现出来的。教学时必须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分析,沟通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弄清题意,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六、过好阅读理解关,加强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数学应用型问题,大多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加工后,省略了一些复杂因素编写而成的,因此首先应读懂问题的实际背景,即要关心国家大事要事、了解本地大事要事。若试题出现类似的字眼,学生就能很快地适应和理解,不会产生畏难心理,这也是理解题意的关键一步。首先,学生要过好阅读关。学生对于较长题目感到烦,没用心思再看下去,或者不能抓住题目的主要意思。学生必须有耐心,至少要读题三遍。应用题实际上就是一篇说明文,一般文字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这就需要第一遍快速浏览,了解题目的大意:题目叙述的是什么事,看看题目是否熟悉是否是见过的题型,是哪一类问题(函数问题、不等式问题、概率问题等)。第二遍,细读,抓住关键词。题目中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往往是重要信息所在,将其辨析出来是实现综合认知的出发点。第三遍,检查整理获取的信息,看自己获取的信息是否有遗漏。其次,加强学生信息整理能力,过好理解关。学生要知道条件是什么,求解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手脑结合,一边读,一边记,一边画出相应的示意图,避免信息的遗漏。通过对应用题文字的理解与疏通,紧接着就是对收集得来的数据进行整理,把零碎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形成整体思维,从而为分析解决应用题提供理论依据。数学应型试题文字多、叙述长,文字、符号、图形语言交织在一起,因此理解是很重要的一关,做题者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解答。七、过好运算关。建立了数学模型后,就要考虑运算方法的选择。很多应用型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虽然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但方法的优劣有别,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对运算方法优劣的快速甄别也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准确理解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运算的法则、公式是正确进行运算的基础,也是形成运算能力的基础。中学数学中有众多的运算及其公式、法则,一些同学往往记不准,或者常常记混,对于不少运算公式的变形形式、不同角度的运用缺乏必要的思考等都影响了运算的正确进行,影响了熟练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如果说根据运算的概念、公式、法则正确而有序的进行运算是处理常规运算问题的一般要求的话,那么理解算理,强化求简意识,发展运算技能就是培养运算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这一点要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八、书写严格要求,完整地表述解题过程。一是步骤书写要规范。解、证、文字说明、列式、计算结果、计量单位、答案等都要严格按照要求书写,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二是符号书写要规范。运算符号、关系符号、代数符号、几何符号、三角符号等的书写必须规范清晰、准确无误。三是文字书写要规范。在解题和答题过程中,必须书写工整、笔画正确、标点符号使用得当,完整地表述解题过程。数学应用型问题不同于一般数学问题,它设置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算出答案不算完,必须用数学语言将答案表述出来,很多学生在最后这一环节丢分。这一环节要注意语言规范,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此外,单位没有统一;设元时,漏掉未知数的单位;该检验时没检验;最后忘记“答”等也是常见的问题。教师平时应想法让学生杜绝这些问题。总之,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素质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为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人们必须具备处理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能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应用题的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用型试题,是中考数学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每年的中考数学卷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数学应用型问题,它的难度和所占分值颇引人关注。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呢?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应用题解题方法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学好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既是发展的需要,又是现实的需要。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且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然而它又是一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学科。教学中除应注重其严谨性,掌握比较翔实的数学史料外,还要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将数学史料适时溶于教学中,用生动的事例及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因而,在教育中,我们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其个性特点,因此每个学生对新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是不同的。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感到束手无策。因而把握教学难度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要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解应用题的信心。三、注意应用题的内容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很多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可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利润问题,旅游选最合算的购票方案问题,等等,每部分内容都尽可能地反映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精心编制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注意应用题一题多变的训练。在例题、练习中可以改变问题的叙述顺序、叙述方式,设立多余条件,改变条件或问题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排除应用题中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正确地分析等量关系,对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及解题能力有很大益处。注意比较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应用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既有利于理清思路,掌握正确的解法,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设计多层次的练习、给条件编题练习等,也都是应用题教学中很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注意应用题一题多种解法的训练。不同的解题方法的解题思路不同,系统地进行这类训练,就能增强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联想、推测、创新,拓宽解题思路,全方位分析思考问题。五、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一个基本条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多”、“倍”、“至多”、“至少”、“都是”、“不都是”、“增加了”、“增加到”等关键性词语的含义。其次,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用语的认识,保障整个解题思维不受文字的约束,比如“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等等。从而使理解认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关键词有时是题目的问题,有时是题目的某个已知条件,有时是题目的某个隐含条件。题目的每步计算都离不开关键词句,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往往是由某个关键词句体现出来的。教学时必须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分析,沟通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弄清题意,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六、过好阅读理解关,加强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数学应用型问题,大多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加工后,省略了一些复杂因素编写而成的,因此首先应读懂问题的实际背景,即要关心国家大事要事、了解本地大事要事。若试题出现类似的字眼,学生就能很快地适应和理解,不会产生畏难心理,这也是理解题意的关键一步。首先,学生要过好阅读关。学生对于较长题目感到烦,没用心思再看下去,或者不能抓住题目的主要意思。学生必须有耐心,至少要读题三遍。应用题实际上就是一篇说明文,一般文字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这就需要第一遍快速浏览,了解题目的大意:题目叙述的是什么事,看看题目是否熟悉是否是见过的题型,是哪一类问题(函数问题、不等式问题、概率问题等)。第二遍,细读,抓住关键词。题目中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往往是重要信息所在,将其辨析出来是实现综合认知的出发点。第三遍,检查整理获取的信息,看自己获取的信息是否有遗漏。其次,加强学生信息整理能力,过好理解关。学生要知道条件是什么,求解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手脑结合,一边读,一边记,一边画出相应的示意图,避免信息的遗漏。通过对应用题文字的理解与疏通,紧接着就是对收集得来的数据进行整理,把零碎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形成整体思维,从而为分析解决应用题提供理论依据。数学应型试题文字多、叙述长,文字、符号、图形语言交织在一起,因此理解是很重要的一关,做题者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解答。七、过好运算关。建立了数学模型后,就要考虑运算方法的选择。很多应用型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虽然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但方法的优劣有别,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对运算方法优劣的快速甄别也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准确理解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运算的法则、公式是正确进行运算的基础,也是形成运算能力的基础。中学数学中有众多的运算及其公式、法则,一些同学往往记不准,或者常常记混,对于不少运算公式的变形形式、不同角度的运用缺乏必要的思考等都影响了运算的正确进行,影响了熟练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如果说根据运算的概念、公式、法则正确而有序的进行运算是处理常规运算问题的一般要求的话,那么理解算理,强化求简意识,发展运算技能就是培养运算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这一点要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八、书写严格要求,完整地表述解题过程。一是步骤书写要规范。解、证、文字说明、列式、计算结果、计量单位、答案等都要严格按照要求书写,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二是符号书写要规范。运算符号、关系符号、代数符号、几何符号、三角符号等的书写必须规范清晰、准确无误。三是文字书写要规范。在解题和答题过程中,必须书写工整、笔画正确、标点符号使用得当,完整地表述解题过程。数学应用型问题不同于一般数学问题,它设置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算出答案不算完,必须用数学语言将答案表述出来,很多学生在最后这一环节丢分。这一环节要注意语言规范,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此外,单位没有统一;设元时,漏掉未知数的单位;该检验时没检验;最后忘记“答”等也是常见的问题。教师平时应想法让学生杜绝这些问题。总之,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素质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为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可能。

⑼ 求关于《函数最值与数学应用题》论文的相关资料

课 题:2.9.3函数应用举例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适应各学科的横向联系.
2.能够建立一些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数学建模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增长率的数学模型,这种模型在有关产量、产值、粮食、人口等等增长问题常被用到.这一节,我们学习有关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新授内容:
例1(课本第86页 例2)设海拔 x m处的大气压强是 y Pa,y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其中 c,k为常量,已知某地某天在海平面的大气压为Pa,1000 m高空的大气压为Pa,求:600 m高空的大气压强(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解:将 x = 0 , y =;x = 1000 , y =,代入 得:
将 (1) 代入 (2) 得:

计算得: ∴
将 x = 600 代入, 得:
计算得:=0.943×105(Pa)
答:在600 m高空的大气压约为0.943×105Pa.
说明:(1)此题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2)需由已知条件先确定函数式;(3)此题实质为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的数学问题;(4)此题要求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运算.
例2在测量某物理量的过程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n次测量分别得到,,……, 共n个数据,我们规定所测量的物理量的“最佳近似值”a是这样一个量:与其他近似值比较a与各数据差的平方和最小.依次规定,从,,……, 推出的a=________.(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
分析:此题应排除物理因素的干扰,抓准题中的数量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求最值问题.
解:由题意可知,所求a应使y=(a-)+(a-)+…+(a-) 最小
由于y=na-2(++…+)a+(++…+)
若把a看作自变量,则y是关于a的二次函数,于是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
因为n>0,二次函数f(a)图象开口方向向上.
当a= (++…+),y有最小值.
所以a= (++…+)即为所求.
说明:此题在高考中是具有导向意义的试题,它以物理知识和简单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以物理学科中的统计问题为背景,给出一个新的定义,要求学生读懂题目,抽象其中的数量关系,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即
y=(a-)+(a-)+…+(a-),然后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式化成以a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形式,这是函数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3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N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是N=,其中,λ是正的常数.
(1)说明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2)把t表示成原子数N的函数;(3)求当N=

阅读全文

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