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学经典朗诵,哪些适合小学生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老子》、《庄子》、《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很适合小学生朗诵。
0-13岁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后就会发生明显改变。从开始的每天记忆20-30个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记100-200个字。许多儿童不用一年就可以把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背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
实践证明,有多动症、感觉综合失调甚至自闭症的孩童,学习国学一段时间后,境况会大为改善。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② 读国学经典有感的500字作文
学习国学需读哪些书
当前国内掀起了空前的“国学热”,学习国学似乎成为国人的一种时尚。诚然,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然而,对于初学国学的人来说,到底该从何处入手,读那些书呢?
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1.四书2.易经3.书经4.诗经5.礼记6.左传7.老子8.墨子9.庄子10.荀子11.韩非子12.战国策13.史记14.汉书15.后汉书16.三国志17.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18.宋元明史记事本末19.楚辞20.文选(萧统)21.李太白集22.杜工部集23.韩昌黎集24.柳河东集25.白香山集
胡适推荐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1.书目答问2.中国名人大辞典3.九种记事本末4.中国哲学史大纲5.老子6.四书7.墨子间诂8.荀子集注9.韩非子10.淮南鸿烈集解11.周礼12.论衡13.佛遗教经14.法华经15.阿弥陀经16.坛经17.宋元学案18.明儒学案19.王临川集20.朱子年谱21.王文成公主全书22.清代学术概论23.章实斋年谱24.崔东壁遗书25.新学伪经考26.诗集传27.左传28.文选29.乐府诗集30.全唐诗31.宋诗钞32.宋十六名家词33.元曲选一百种34.宋元戏曲史35.缀白裘36.水浒传37.西游记38.儒林外史39.红楼梦
郭沫若推荐的书目:1.诗经2.楚辞3.李白诗4.杜甫诗5.白居易诗6.水浒传7.三国演义8.西厢记9.西游记10.红楼梦11.史记12.大唐西域记13.徐霞客游记14.论衡15.齐民要术16.梦溪笔谈17.营造法式18.农书19.本草纲目20.天工开物
傅佩荣认为,真正的国学就是五本书:1.《论语》2.《老子》3.《孟子》4.《庄子》5.《易经》,精读这五本就足够了
③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
国学经典书籍有经、史、子、集四大类,详细如下: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