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个人修养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个人修养

发布时间:2020-12-02 08:08:29

❶ 教师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

去年教育部出台了教师专业标准,如果您还没有特别关注,建议您认真看一下,基本上可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与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不同的,这里仅就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来看。在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标准里,有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其中,三个维度是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具体的您看看专业标准的文稿就行了,虽然都是基本要求,但是其所囊括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每位老师如果都能做到,中国的教育必然会前进一大步。

❷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有哪些要求

1、《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的要求有: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三)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10.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12.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13.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14.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 业 知 识

(五)幼儿发展知识

21.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

24.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

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六)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26.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27.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28.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29.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

30.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

(七)通识性知识

3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3.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

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专 业 能 力

(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36.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

37.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38.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39.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九)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40.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41.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4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43.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44.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

45.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十一)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48.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

49.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

50.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

51.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十二)激励与评价

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53.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54.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十三)沟通与合作

55.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

56.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57.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5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59.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

60.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

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❸ 对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

(一)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❹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反思自身还欠缺哪些素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它是从职业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等十四个领域进行阐述的,基本要求如下: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4)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个人修养扩展阅读:

指导思想:

《专业标准》是广大学前教育研究者、行政管理人员、培养培训机构领导与教师、一线园长和教师多方面共同研究、努力的结晶。在研制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指导思想:

1、专业导向,师德为先。幼儿园教师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需具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因此,《专业标准》应具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的专业导向,规定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要求。

2、基本规范,前瞻引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定的是幼儿园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同时又应该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❺ 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哪些

中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分析之三教师专业性及其问题

三、教师专业性及其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性
教师的专业性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教师专业中的“专业”不是把所教的“学科专业”,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那么,教师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呢?要理性地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确定“专业性职业”的标准。

1.专业性职业的标准
关于“专业性职业”的标准,迄今为止专业社会学研究领域还没有统一的界定。1957年,格林·伍德曾经尝试着去界定和描述专业的基本要素,他强调所谓专业必须具备:完整而有系统的;被顾客所公认的知能权威;同行间的制约和赞许;具有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成立正式的专业组织。1960年,科恩豪瑟选出四个专业的标准:具备知识才能的专门能力;充分的自治;运用专门才能的责任感与影响力。【1】 国际比较师范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台北市大书苑发行所,1992:617-619.
此后,关于“专业”标准的讨论不断见诸书刊。综合、提炼、深化已有观点,所谓成熟的专业工作,应该具备下述六大特征与标准: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

2.教师专业性现状
根据以上关于专业与专业性职业的标准,显然,古代社会的教师职业很难称之为专业性职业。但在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已使得受教育者的对象和范围大大拓展,教师已承担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责任。因此,社会学家埃利奥特等西方学者认为,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甫职业等并称为“四个伟大的传统专业”。但埃齐奥尼等人却认为教师培训时间较短、社会地位较低、团体专有权难以确立、特有的专业知识较少、专业自主权缺乏。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性不及典型的专业人员,还没有达到完全专业的水准。所以,教师与护士、社会工作者三种人员应属于“半专业”人员。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及各种流派在教师职业是否能够成为专业性职业这一问题上争论不休,但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一文,给这场争论引导了一个主流方向。《建议》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和不断研究才能获得专业知识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这以后,将教师职业看作是一个专业性职业,就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
我们认为,就教师的专业标准来看,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
(二)我国教师专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依据上述六个衡量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标准,综合考察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关于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能,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步入21世纪教师,既要有现代教育理论,如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教育社会学以及新兴学科等,还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又有人认为,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把握学术前沿的意识和能力,又需要通晓教育的规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就目前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而言,其专业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讲授的专门课程)、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等)三大类。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还存在着以学科为中心、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等一系列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我国现任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比例失调,学科专业知识相当较好,但从教能力显得不足。请看下面几个案例:

案例2.1:

一位老师上语文课,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朝”字,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看黑板上有什么?”学生答:“有字”。老师问:“这是什么字?”有学生举手答:“这是朝鲜的朝字”。老师说:“不对!”又有学生站起来答:“ 这是朝气蓬勃的朝”。老师又说不对。这时候学生开始挖空心思地回答,有学生说是中国字,有学生说是汉字。老师都说不对。最后,老师恼火地指责:“都是傻瓜,这是多音字”!

分析
老师的提问语言表述不明确,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提问的用意。

案例2.2:

这是一节低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加和减。老师上课时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看图画上有谁?在干什么?
生:图画上有小朋友,他们在植树。
师: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吗?
生:是春天。
师:对,是春天,春天真美丽呀!看有几个小朋友在美丽的春天里植树?
生:远处有6个小朋友,近处有1个小朋友。
师:近处的那个小朋友叫小明,他看到那么多小朋友去植树,他也不甘落后,推着小车和大家一起去劳动,同学们看小车里放了些什么?
……
分析
数学课的情景创设必须讲究实效,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等都会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学习,而不是为营造表面的情景而“作秀”。因此,上例中的老师只是作了表面文章,看上去热闹,实则苍白,浪费课中珍贵的学习时间。

从上述两个简单的例子,不难看出,我国有些中小学教师教学语言、教学技能方面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是教学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对社会、学校、同事、学生等负责,其行为都要符合教育工作的伦理规范,使得教师角色具有异于其他职业的特殊性质。教师专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来说,教师职业应有更高、更严格的专业道德要求。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形势,教师职业道德潜伏着危机。
根据有关调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
有63.4%的学校领导和46.8%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事业心、进取意识薄弱,缺乏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等”。

②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
学生在回答“老师打不打学生”的问题时,有69%的学生指出,他们的老师有打学生的现象,而认定教师用罚站的方式体罚学生的占到72%。学生还反映教师体罚学生的手段,除罚站外还有打耳光、拧耳朵、揪鼻子、拧胳膊、打手板、用脚踹、罚蹲(有的是蹲马步)、罚跑(有的是罚在楼梯上来回跑)、罚写作业(抄课文)等,另外还有相当多的教师经常用带侮辱性的语言伤害学生。

③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
有46%的家长认为教师有歧视和赶撵“差生”的情况。而学生认为他(她)所在班级“所有的教师都不歧视差生”的仅占到26.5%,认为多数老师有歧视差生现象的比率占到63%。

④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比如,有的家长指出个别教师“利用节日(如教师节)向学生索要礼品”、“利用学生搞创收,把学生当做赚钱的工具”、“不注意生活小节,在学生面前说话随意”等。

以上问题说明我国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道德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真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教师学历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是社会进步、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体现。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外教师教育伴随着新的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改革,在培养目标与规格上强化了高标准化的特点。国外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大都已经提升到大学教育阶段,有的由师范院校实施封闭式培养,有的由一般大学实施开放式培育,有的由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共同实施混合式培养。现在,研究生院也愈来愈多地承担培养师资的职责,从而使教师教育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经过改革,美国中小学教师的水平有所提高。据统计,1950--1976年之间,曾受四年高等教育的小学教师由50%上升为99%;中学教师受高等教育少于四年者曾约占1%,到70年代后期,由大学学习四年领取教师许可证者和由大学学习五年而取得教学硕士者,都逐年增加。目前,法国的中小学教师主要由大学教师培训学院(IUFM)培养,因而高师的培养目标的标准比较高。
我国20世纪50年代教师教育有四个层次,即初师、中师、师专、本科,60年代层次结构上移,初师被中师替代,形成中师、师专、本科三个层次,此结构一直延续至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小学教师具有中师学历、初中教师具有大专学历、高中教师具有大本学历。同时,建立了一套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教育体系,对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实行考核合格的证书制度,并于1995年底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1997年还开始了教育硕士学位的试点工作,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程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石。截至2005年底,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5%、83.5%,其中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师达到35.3%,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达到1.2%,教师学历合格率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然而,即使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接近100%,我国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仍然偏低。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形势的需要。

4.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从专业发展看,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与实践脱节、培养与培训倒挂的现象,前者指培训者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关注程度不够,后者指高水平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接受相对落后的教师进修的培训。教育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只有经过艰苦卓绝、成年累月的学习、实践、进修、思考与钻研,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教师教育改革中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进修,建立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英国的教师进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围绕实际教学问题展开,不搞形式主义,进修内容能结合教育改革的需求,结合学校、课堂实际。在日本,中小学教师的进修被视为促进教职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根据日本1949年颁布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教师为履行其职责应该不断地进修,教育委员会对教师的研修予以奖励,建造必要的设施,制定有关研修的计划,保证研修的实施。德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法》,使中小学教师进修不仅成为义务,也是教师的权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1993年《教师法》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和教育。但我国现有的教师职前与在职教育,存在着分离的现象。现有的师范院校(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负责培养新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这种两相分离的格局,使得教师专业培养与在职培训相隔离,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同时,在部分进修院校内,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教条,不联系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也不佳。这些都影响着我国教师的进修和素质的提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障碍与瓶颈。这一切,决定了我国教师进修与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5.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教师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我国,过去人们习惯于从义务的角度去规范教师,而较少思考或研究在教师的职业工作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尤其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权利。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逐步认识与尊重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专业权利。1993年10月通过的《教师法》和1995年3月通过的《教育法》,规定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教育教学权。
包括教师可依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量等具体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

②科学研究权。
包括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创造性劳动;有权将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或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等撰写成学术论文,著书立说;有权参加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依法成立的学术团体并在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争鸣。

③管理学生权。
包括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就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于指导;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④获取报酬待遇权。
包括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报酬,工资报酬一般应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课时报酬、奖金、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及其他各种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包括医疗、住房、退休等方面的各种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⑤民主管理权。
包括对学校及教育行政部作有权提出批评和建议;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改革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⑥进修培训权。
包括教师有权参加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从而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

但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因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学内容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是由教研部门提供的,教学方法是由教研部门介绍的,考试试卷是由教育部门编制的,教师成了游离于研究过程之外的被动的旁观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成了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成了教研部门提供的一些模式的盲目模仿者。教师自主权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
6.教师组织力量薄弱,活动时空余地有限
“教师教育活动必须符合提高教学专业的总政策。国际专家、专业团体和教师工会应该参与各项行动战略的准备和实施” 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9.
。我国教师专业组织起源于清末民初。清朝末年曾颁布《教育会法》,规定各省各县均可成立教育会,教育行政人员、学校教员均可参加。1911年8月11日成立了中国教育会。同日,全国师范教育联合会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建的教育会下的第一个教育分会。1915年6月2日,全国师范教育研究会经教育部批准立案,这是中国第一个师范专业教育的学术性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4月12日,中国教育学会成立,这是现在全国最大的群众性教育学术团体。其主要任务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分析、信息反馈和咨询意见;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鉴定与推广;研究、编写教材,出版学术性书刊,举办基础教育的实验学校,开展培训活动;开展业务咨询、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组织教育评价活动,等等。中国教育学会办有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教育学刊》。当前我国的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以及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学会等其他的教师学术组织在激活学术理论研究、出版教育刊物、提高教师素质、兴办教师福利、保障教师合理权益以及联系国际教育机构等方面发挥过一些重大的作用。2001年浙江省还成立了特级教师协会,协会将组织学术活动,推广特级教师先进经验,组织特级教师的研究成果评奖,组织特级教师指导和培训骨干教师活动,开展省际和国际的学术交流等。上述这些教师学术专业组织对于我国教师专业化的促进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教师专业组织的运作,可以提升教师素质,约制教师行为,并且同时确保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因之,教师专业组织于教师在专业层次的提升上是极其必要的。但是由于教师时间不足,经费短缺等原因,我国教师专业组织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在对政府教育决策的影响与教师福利的增进两方面而言,不能称之为强有力的专业压力团体。或者说,在我国,除了教育工会以外,作为教师专业组织的机构还没有形成,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❻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
理念之一:“师德为先”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师德为先”,首先对老师在理念上要求:有理想,有职业道德,有准确的价值观,爱自己的事业;其次在行为上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有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只有这样,才会尊重学生、对学生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才能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与学生共享生命历程。
理念之二:“学生为本”
按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总结、反思,改变教法,由习惯于批量生产形成的固定课堂模式,转型为以满足个性需求的分类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启迪心智,改教为育,变单纯教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也传播探究、创造的方法。
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挖掘他们内在潜能,诱发他们学习动力,调动他们学习兴趣,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对自己、对家庭、对祖国的意义,让学习成为学生自然本能的行为流露。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素质的劳动者、拔尖创新人才。
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包括:知识基础、生活习惯、个性脾气、兴趣爱好、结交人群、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人优势等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有育人理念与本领。
理念之三:“能力为重”
这里的能力指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不但要教书育人,并且还要用自身形象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身拥有育人能力,才能培育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成人,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实际。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具体教学工作的能力要求,特别强调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新意、找到乐趣、找到灵感,才能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找到不足、找到短板、找到漏洞,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让他们成材。
理念之四:“终身学习”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有三点:一是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二是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三是秉持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典范。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的观点,向大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❼ 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规定哪些相对更重要,为什么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主要内容与要求: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
“维度”包含三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若干个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若干个“基本要求”。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是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和信念;“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师职业生活中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遵循这些规范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专业理念与师德”既超越了“专业理念”所属的“认识论”范畴,延伸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层次;也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师德”范畴,要求教师形成坚定的专业认同和信念。
四个领域:
对待职业:职业理解与认识; 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对待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对待自身:个人修养与行为
1. 职业理解和认识
主要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以上几个要求中,最为核心的是“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它们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追求。而对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职业的职业理解与认识是教师“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前提和基础
2.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主要要求:关爱学生(全身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
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开展专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尊重信任学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深化与落实。
3.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主要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 尊重规律,因材施教。 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 个人修养与行为
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服饰仪表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手段。
关于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的要求体现了对教师“内外兼修”,“为人师表”的期盼。
三个泥瓦匠的故事
有三个泥瓦工在建造一座教堂,一个行者路过这个工地,就问一个泥瓦工:“师傅,您在干什么?”,他回答说:“你看不见吗?我在砌墙,因为砌墙我才能拿到工资,才能养家糊口,解决我的生活。”
而第二个泥瓦工回答说:“我在建造一座教堂,我们都是上帝的信徒,我要为我的家人,我的亲戚朋友,我们这一带的父老乡亲建造一个心灵的寄托所。”
第三个泥瓦工回答说:“我在实现我的梦想,要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教堂。”
数年后,那三个泥瓦工都谋着不同的职业,过着不同的生活,第一个泥瓦工依然还是泥瓦工,而第二个泥瓦工成了一个牧师,第三个泥瓦工成了世界文明的建筑师。
启示:关注和境界的高度决定了成长的高度(专业理念与师德的重要性);教师要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和快乐,感受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 专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基于分科教学的考虑,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幼儿园教师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无学科和学科教学知识)
1. 教育知识
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教育知识: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知识主要包括:一是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二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识。
2. 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 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
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 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的联系
3. 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由舒尔曼(Shulman, L.)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并进行教学方面的知识,是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融合的产物。
主要要求: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 通识性知识
主要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是因为它是信息社会中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
要求了解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是期望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脱离当下中国的教育实际。
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修养主要谋求专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平衡
哈格里夫斯和富兰:教师发展“牵涉的不仅仅是改变教师的行为,它还涉及到改变教师这个人”,“只聚焦于行为技能而不考虑其立足的基础及对态度和信念的影响,是误入歧途,且可能被证明为是无效的”。
(三)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 涵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
进一步归纳可以归纳为三方面:教育教学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在这三个方面教师专业能力中,沟通交往能力是基础,教育教学能力是核心,自我发展能力是保障。
1.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上课之基,上课之本。
主要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导学设计能力。
《标准》把导学设计能力作为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2. 教学实施能力
主要要求:教学环境创设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有效教学能力;探究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从“基本要求”中强调“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等规定来看,《标准》体现了“学生为本” 理念。
3. 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书育人”使命
主要要求: 班级管理能力:建设班级;开展班级活动
育人能力:结合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组织开展德育、健康教育、学生指导等的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以判断是否完成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主要要求:评价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教学评价(或反思)的能力。(发展性评价;学生为本)
5. 沟通与合作能力
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拥有与学生、同事、家长、社区等建立良好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主要要求: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合作能力。
6. 反思与发展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终身不断的持续过程。特别是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主要要求: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发展规划能力。

❽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有哪些要求

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还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热情版开朗的性格和权有亲和力,幼儿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要勤于学习,不断探索进取,学习新的科学理念与知识,教师衣着整洁大方,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这样的幼儿教师才是有修养有内涵的教师。

❾ 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科学素养

一、基本理念
(一)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内容解读
框架结构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尤其在专业能力方面,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务,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恰当计划与实施能力等。
在基本要求层面,更是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如,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要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掌握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等等。
《专业标准》具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第一,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尤其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同时易受伤害的幼儿,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并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
第二,要求幼儿园教师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对幼儿安全与健康的热切关注,《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并从专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相互呼应,全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教师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能有效保护幼儿,危险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
第三,充分体现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决定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保教结合”,不仅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作为重要的专项领域要求,而且对教师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要能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能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以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到实处。
第四,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对幼儿施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发展的基础。《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要具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等基本专业能力;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并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第五,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幼儿不断成长的必然要求。《专业标准》特别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同时,应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个人修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