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如何落实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目标

如何落实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20-12-02 03:49:54

『壹』 如何落实好写字教学目标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三、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1.
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2.
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
,保证一个“好”字。
四、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一个学期的写字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不再感到写字是负担,真正感受到写字的乐趣,许多孩子的幼小的心里已经立下当书法家的愿望。他们的字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看到他们的成绩,心中便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贰』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

答: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完善,观察能力不强,加上汉字的笔画很多,难认难写,所以识字教学给老师带来极大的难度。因此,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交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尤为重要。目前我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在写字教学中,我从自己的讲解抓起,课内外练习结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好学生的书写质量,促进素质教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一、在活动中巩固识字,记住字形,提高识字兴趣。低年级学生好动活泼,喜欢各种游戏、竞赛、猜字谜。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识字活动,既能提高他们识字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1、添笔画游戏。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或加两笔,会出现不同的字。进行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的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例如,“木”字加一笔可以变成那些字?(术,本)。“鸟”字去掉一笔变成“乌”,“令”字去掉一笔变成“今”。 2、猜谜语。低年级学生很好奇、好胜心也很强,非常爱猜谜语,我利用孩子们这些心理特征,将一些复杂的汉字变成浅而易懂的字谜,让学生猜中后再识字。这样即能使他们轻轻松松地识字,又能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3、编故事。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字的结构特点,编一个小故事来帮助他们记忆。二、讲清难点,认真示范写字的基本要求:一是正确,二是端正。学生写好字,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正确,怎样才能端正。由于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写字基础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笔一画耐心地讲解示范、指导。特别是对于容易写错的字,应采取正误对比的方法。比如小刀的“刀”不能出头,一出头就变成力气的“力”了。又如自己的“己”竖弯钩不能出头,一出头就变成已经的“已”了。类似的很多很多。对于容易混淆的字,我注意将新学的字和以前所学的字认真地加以比较。如在教学“睛”这个字时,我就让学生和学过的“请”字进行比较,弄清两个字的区别在于眼睛(青前加目字旁)为睛,青加水(青字前加三点水)才清。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容易混淆的部分,我都用红色或其它色彩鲜艳的粉笔标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可以在大脑皮层留下很深的记忆痕迹,学生就形成正确的认识,书写中遇到此类字,很快地反应过来,错误率明显降低了。三、课外结合,加强写字练习练习是学生写好字的关键环节。低年级学生的写字练习,应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应以课内练习为主,适当布置课外作业,以复习巩固练字效果。课外练习就是要求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示范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天所学的生字书写方法、要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起步阶段主要采取“三遍提高法”:第一遍对所教的生字,让学生看清字的笔顺;第二遍提示每个字的重点难点部分,让学生看着黑板或田字格的范字书写;第三遍在前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这样下来学生一般都能掌握当天所学生字的写法了。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专门辅导。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就是围绕当天课堂所学的生字,布置合理的课外作业,以巩固当天的练写成果。布置作业时,应注意适量,减少数量,着重提出质量要求。这样,可以避免抄写作业过多,学生只求快,而不求好,作业马虎、潦草,反而达不到巩固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每天以新授生字为主,每个字一般不超过四遍。要求学生写得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这样一来,字虽写得不多,效果却很好。 在写字训练中还应长期不懈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持之以恒地抓好巩固和提高,并在其他教师的配合下,让学生通过美术、音乐、数学等科目的学习对书写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总结经验,采用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让低年级学生从小打好汉字书写的基础。

『叁』 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提高写字质量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好字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把写字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对待,每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均对写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时至今日,随着电脑时代的来临,写字教学越来越不被广大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写字教学。
一、教师身先士卒。
俗话说得好:打铁需要自身硬。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何,往往是影响班级教学的主要原因。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书写水平,认真备课、上课,注重备课质量的优化和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二、抓班风,促训练。
班风、学风是决定班级习字水平的重要因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找出差距,充分调动他们的习字积极性,强化训练,树立“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写氛围。
三、抓“课外”,促“课内”。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首先要用足、用好正常的写字时间,按课程计划认真上好每周一节写字课,保证每天的10分钟写字时间绝不挪作他用;其次,要把写字作业与其它作业结合起来,这既保证了练字的时间,又使各科老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练字氛围。
在教学中,识字和写字历来是教学的难事,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来带动识字。父母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既营造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又让孩子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随着一天天长大,孩子越来越希望能自己了解书中那些有趣的事情,认字的愿望会日益强烈,父母这时可结合阅读材料教孩子识字,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满足和快乐。通过以上的识字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增强了识字的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使学生的错别字大大减少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在体会乐趣,使识字学习由燥变为有趣。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教师也乐得轻松、自在。
识字的方法要适合儿童心理特征,即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才能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持融识字与游戏为一体的兴奋状态,达到快速识字的目的。
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要认识的的“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的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把“灯、厅、打”这三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从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丁’,带‘火’的是‘灯’,带‘厂’的是‘厅’,带‘扌’的是‘打’”。有的学生说:“因为有‘火’才能点‘灯’,用手才能‘打’”。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总结识字教学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看图识字法。象形字适合用这种方法,利用事物的形状加强对字的教学,低年级用起来效果很好,如 :“日、月、石、山……”
2、部首识字法。利用部首进行识字,人的器官都带“月”,如肺、肝、脏……还可以把课文中的动词找出来。如扣、捏、削、搭、织……
3、形音识字法。形声字最适合这种方法,汉字中很多是形声字,有的表音,有的表意。如踩、溶、固等都可以用此法识记,不仅可以记住音,还可以记住意思。
4、组合识字法,如“去”字加一撇读“丢”;“洗”去一点是“冼”;“子”字加竖弯钩为“孔”等。
5、口说识字法。笔画复杂的可以用这种方法,如“碧”可以说成“王白石;“戌戍戊”三个字可以说成“戌”横“戍”点“戊”中空,一下子记住了三个字;再如“球”字11画,常常误为9画。说字时按笔顺去说“王老十踢足球,左两下,右两下,最后还一下。”既形象生动,又便于记忆。
以上几种方法只是教学中采用的一些常用方法,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可以选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和他们的特点,学得好就是好方法。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识字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

『肆』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研制落实的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语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对象; 2、学生的行为; 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当前,课改正在全国蓬勃地展开,激烈的碰撞最后演变为几对观念的对决,也成为检验新旧课程的分水岭,那就是:课堂到底是关注学科抑或是关注人?是重结论抑或是过程?是问题性教学抑或是问题教学?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第一、关注学科的人文性。 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我认为: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数学课堂。 我们说,一个平凡的老师,只要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就可以展开如此富有诗意的课堂图景。新课程的理想课堂并非高不可及,首要条件是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倾注出满腔的爱。因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有时还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赞诃夫说过这么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 伴随知识的获得,他是变得越来越有同情心和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还是反过来,越来越没有教养、同情心、爱心?所以现在新课程讲三大目标体系,讲培养人,淡化学科意识,注重人文教育。 第二、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 (一)结论与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强化体验。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是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介质。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将停留于记忆性层面,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这样的结果则是教育的失败。要强化体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阐释和创新理解,相信学生的自我经验,肯定学生的自求自得。 结论跟过程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一对非常核心的关系。传统上基本是重结论的,它有过程,但它是从属服务于这个结论的。只有结论才是目标。新课程非常强调过程,认为过程本身就可以是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标在阐述目标时就是让学生去经历一下、感受一下、想象一下、思考一下、尝试一下,这本身就是目标,不是说你尝试一下最后得出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才是目标。过程本身就是目标。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如果不经过一系列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想象、操作、观察、体验,不经过一系列非常丰富的过程,那么这个结论的获得可能就失去了它的前提和意义。这个过程变得比结论还更重要。现在我们提倡研究性学习,实际从小学就开始要求,不要说小学生,就是本科生、研究生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它得出的结论可能十九世纪就己经达到了,但你能说这个没意义吗?但是这个研究过程对个人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你要小学生就开始研究性学习,就要成为小发明家、小创造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获取这么一个研究意识,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养。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二)、体验学习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中的体验是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学习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当然,强调个性尊重差异,并不表示对学生自由,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体会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 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新课程认为,教师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著名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的杨福家教授说得好:“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创造性并不神秘。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然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问题意识是怎么日益萎缩的?当小孩开始学会说话以后,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无穷无尽的问题。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接下来就是新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什么为什么。”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家长对孩子的回答。“那为什么没有什么为什么?”家长以为可以搪塞过去了,不料引来了更大的麻烦。“……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加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已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只有广大教师都能深刻认识三维目标的含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课程改革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伍』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客观合理

有效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宗旨,是“灵魂”。要想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要在总的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的具体情况,制订好客观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确保在教学中能灵活运用、机动实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实现最佳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全面的发展。

二、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的途径――言语实践

一篇文章都有其主旨,都是围绕主旨的一个有机整体,有明确的思路、清晰的线索,不是简单的字、词、句、段堆砌,而是有机组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各自独立,也不能剥离出来孤立理解,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分析理解。汉语与英语最大的区别就是非常注重言外之意,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截然不同。言语实践是一种感悟式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细细品味语言形式中的丰富内涵。

三、做好语文教学目标评价

素质教育理论下,首先,必须摒弃唯分数至上的思想,要用新的评价工具、新的评价机制,多方位、多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其次,要积极提倡形成性评价,不唯结果,要注重过程,让评价激发师生的活力,成为促进教与学的动力。不搞一刀切,要在过程中多次评价学生,让多次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第三,要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使评价个性化,评价中注重个体的参与,从而促进“自我”的内省与反思。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教师要有亲和力,让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教师要放开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放开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撒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样就会使得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虽然,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课堂上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三、教师要运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激活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使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还可以运用竞争方法,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从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陆』 浅析小学语文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里谈谈我的一些认识。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语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消磨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有机结合。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如学习《将相和》一课,让学生自由组合三人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内容,此时,学生便自由组成了一个整体,他们为表演好课本内容,献计献策,互相帮助。这样,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大家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学理解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具有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师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如课堂上,一位学生对某个问题做出了正确解答,老师仍然追问:“他回答的对不对啊?”学生则齐答:“对。”由此可见,只有交往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教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饿空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三、注重课堂评价美国教育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他认为,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有效、成功的教学的一部分。可见,课堂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用它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成绩。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问:“诸葛亮向鲁肃‘借箭’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大多数学生认为:诸葛亮能准确地把握鲁肃的真诚,并大胆地向鲁肃借船,没有聪明的才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借船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预见大雾,预知曹操不敢出战,这确实高明,但借船不算,因为大家都知道鲁肃诚实,不打小报告,向他借船这不算什么神机妙算。学生还因此激烈地争论起来,一时难分高下,最终把焦点落在了教师的评价上。这位教师没有将学生引入到事先设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出这样的评价:“‘借船’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同学们各有各的理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正常。因此,大家讲的都有道理,特别是后面学生的发言能与众不同,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真了不起!”这位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爱思考、敢思考、会思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总会有许多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的。”“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可见,在课堂评价中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独特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四、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做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论断。”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如学习肖复兴写的《荔枝》、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马克·汉林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歌颂父母的课文时,则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学习《鲁本的秘密》等孩子关爱父母的课文时,则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如何爱父母的。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还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再如有的教师在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瀑布的葬礼》等课文后,布置学生开展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类似这样的活动,把语文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扩大了语文学习和实际运用的范围,新课标所要求的对学生实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总而言之,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只有广大教师都能深刻认识三维目标的含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课程改革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柒』 待传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依据不同的年段,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方面也有所不同。语文教学有十个总目标,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特点,把教学目标贯穿其中。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落实得是否到位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重要标准。那么,应如何确定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呢?
一、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学生识字、写字、词语这些最基础的知识需要日积月累,阅读和写作更需要一点一点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所教学年段的总目标,还要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落实好教学目标。
(一)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它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语文教学总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同时要注意对学生不间断地练习,注重他们的点滴进步。
(二)教师要制定好每个单元和课时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不同的内容构建单元,每个学期课本有八个单元。前五个单元都有不同的综合学习内容,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个部分。教师要根据单元的这一设计安排好课堂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单元目标成为课时目标的指导。课时目标要权衡所教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制定。单元和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要突出出来,课时之间的承上启下要做好,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的适当扩展。
二、如何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课堂教学目标是不是完成了。如果没有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那就算不上一堂好课。要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准确地掌握教学重点
在课文教学中能找到重点,注重教学的年级学生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教学手段,采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课文,最终达到灵活运用学过知识的教学目的。
(二)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
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有限,如果教学难度太大或者过于集中,就会给学生造成学习语文的恐惧心理,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言的品味、积累和运用上。教师要仔细分析课文中的教学重点,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好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提高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要能倾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领者。教师还要注意搞好课堂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和谐、宽容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师还要做好讲练结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突出课堂重点,同时还要灵活,设计的练习题要从多个角度复习巩固课堂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只有在授课之前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才会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安排教学活动,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抓住教师讲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互助、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捌』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师生双方都活动起来,形成内互动的态势容,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才是有效果的课堂。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引导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者、主动者。

『玖』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写字教学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好字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把写字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对待,每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均对写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时至今日,随着电脑时代的来临,写字教学越来越不被广大教师及学生的重视。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写字教学。
一、教师身先士卒。
俗话说得好:打铁需要自身硬。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何,往往是影响班级教学的主要原因。我经常参加听讲座、函授、培训等活动来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书写水平,认真备课、上课,注重备课质量的优化和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二、抓班风,促训练。
班风、学风是决定班级习字水平的重要因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找出差距,充分调动他们的习字积极性,强化训练,树立“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写氛围。
三、抓“课外”,促“课内”。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首先要用足、用好正常的写字时间,按课程计划认真上好每周一节写字课,保证每天的10分钟写字时间绝不挪作他用;其次,要把写字作业与其它作业结合起来,这既保证了练字的时间,又使各科老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练字氛围。
在教学中,识字和写字历来是教学的难事,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我觉得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来带动识字。父母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既营造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又让孩子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随着一天天长大,孩子越来越希望能自己了解书中那些有趣的事情,认字的愿望会日益强烈,父母这时可结合阅读材料教孩子识字,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满足和快乐。通过以上的识字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增强了识字的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使学生的错别字大大减少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在体会乐趣,使识字学习由燥变为有趣。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教师也乐得轻松、自在。
识字的方法要适合儿童心理特征,即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才能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持融识字与游戏为一体的兴奋状态,达到快速识字的目的。
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要认识的的“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的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把“灯、厅、打”这三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从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丁’,带‘火’的是‘灯’,带‘厂’的是‘厅’,带‘扌’的是‘打’”。有的学生说:“因为有‘火’才能点‘灯’,用手才能‘打’”。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我总结了自己识字教学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看图识字法。象形字适合用这种方法,利用事物的形状加强对字的教学,低年级用起来效果很好,如 :“日、月、石、山……”
2、部首识字法。利用部首进行识字,人的器官都带“月”,如肺、肝、脏……还可以把课文中的动词找出来。如扣、捏、削、搭、织……
3、形音识字法。形声字最适合这种方法,汉字中很多是形声字,有的表音,有的表意。如踩、溶、固等都可以用此法识记,不仅可以记住音,还可以记住意思。
4、组合识字法,如“去”字加一撇读“丢”;“洗”去一点是“冼”;“子”字加竖弯钩为“孔”等。
5、口说识字法。笔画复杂的可以用这种方法,如“碧”可以说成“王白石;“戌戍戊”三个字可以说成“戌”横“戍”点“戊”中空,一下子记住了三个字;再如“球”字11画,常常误为9画。说字时按笔顺去说“王老十踢足球,左两下,右两下,最后还一下。”既形象生动,又便于记忆。
以上几种方法只是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一些常用方法,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可以选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和他们的特点,学得好就是好方法。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识字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

阅读全文

与如何落实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