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需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功的关键,是需要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2012年秋季,我县很荣幸地率先成为全市的省级课改实验区,我校作为实验区先进学校之一,在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等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凝心聚力,扎扎实实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师资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使教师与新课程同行,焕发出新的生命。
一、平等交流、讨论、对话、合作,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以教师为本体,则是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在培训中,主要采用平等参与的方式,让教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做法进行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师资培训的形式力求多种多样,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促使教师全身心参与培训工作。1、专题讲座。我校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培训、县课改通识培训、县新课程学科培训的同时,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请专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经过培训的辅导员主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者将学习内容制成幻灯片,图文并茂,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使教师能很好地领悟其精髓,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从而指导教学实践。2、观看录像。放映能引起争议的录像片断,录像中教师的行为反映出教师有尝试新课程理念的愿望,但不够完善。观看后组织教师分组讨论,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反思,明确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3、教学观摩。强化“三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管理,积极开展“假如我来上这一课”讨论,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并以上课、写体会等方式汇报学习所得,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4、案例分析。精心搜集一些教学案例,定期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作点评,帮助教师从感性的经验中生成理性的认识。5、经验分享。根据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在一年级课堂中让学生主动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等),以及教师在课改工作中的疑惑和困难,定期组织教师沙龙,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谈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积累的经验,把自己的看法与做法和大家分享。6、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促进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教师从教学中学会什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把教学反思作为培训的一种形式,要求每位教师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课堂结构、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设计、提问和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写成心得,并定期在教研组中交流。不少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方案在省、市、县级的杂志或评比中发表或获奖。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经过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我校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不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我校的课改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将4的加法寓于孙悟空分桃的活动,使识字与生活、游戏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我校的课改实验教师在今年的县级优秀课的评比中,获得了语文、数学、艺术学科的第1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扎扎实实进行师资培训是分不开的。
二、边培训、边实验、边开发、边研究,加强培训资源建设。
由于我校采用的是平等参与的培训方式,因此,培训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也不再是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培训者成了参与者的“协助者”、“协作者”。“受训者”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成了“参与者”,是培训者的“合作伙伴”,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因而,他们也就成了非常丰富的培训资源。给一定压力,予一方舞台,教师就能将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我校举办了“走进新课程”系列竞赛,在演讲、备课、上课等竞赛中,教师互相探讨,团结合作,在活动中共同提高。我校青年教师对省市专家上课改汇报课、对县上课改示范课都获得好评,在县课改学科优秀课评比中夺魁,课改实验骨干教师向城区教师汇报培训学习所得,这些都是充分调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也成为师资培训资源之一。
由于教育经费紧缺,我校的办学条件并不够好,但在师资培训方面却在逐年加大投入。受场地限制,我校图书室不大,但图书数量多、内容新、品种齐全,为教师获取有关新课程的信息创造了条件。我校教师人均每月借阅图书三册,每月业务摘记、心得两千字。此外,我校还加强了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上网了解外地课改信息、课改动态,积极撰写课改论文。我校还拟将建立自己的网站,各教师自制网页,交流实验体会,展示实验成果。
三、加强对培训的科学研究工作,形成良好运行机制。
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本体开展培训,这种校本培训模式有如下特点:1、培训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边学习、边反思、边提高。2、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培训与教研融为一体,在培训活动中进行教研,在教研活动中培训学习。3、个体学习与团队研讨相结合,既有个体的自学自练,又有集体活动。只有通过教师自觉地、主动地、自主学习与研究,并积极参加集体培训活动,在集体培训活动中交流、研讨,在集体中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使培训活动落到实处,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4、培训时间安排和培训形式灵活方便,可以安排大块时间培训,也可随时随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交流;既可集中培训学习,又可分散学习、交流和研讨。在培训中,我校采用了平等参与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使教师亲自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新理念,从而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此类方法。如我校一青年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最后一个音节时,让愿意领读的同学上台读,学生“哗”地一下子全上去了,看着空空的座位,老师索性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说:“老师来做学生,你们做老师领我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师资培训中,我们还尽可能使用一些具体的学科实例,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具情境化的阐释。比如,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如《低年级诗文赏读》阅读指导教学片断,《到小熊家里去》一课的节奏练习片断等),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努力使师资培训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四、加强对培训的有效管理,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
没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就会流于形式,师资培训目标、任务就得不到落实,完善的严格的有效的管理是使师资培训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因此,我校首先成立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师资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并组织制订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和建设制度,针对新课程制订了相应的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同时领导小组合理分工,加强对师训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定期聘请省、市、县教育局领导来校,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跟踪指导和专题研究。2012年9月初,县教育局领导评估我校师资培训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我们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加强系统性及学科间融合性的要求,我们在师资培训工作中努力实践着这些要求。同年省教育厅专家到我校调研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时,在审阅师资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对教师调查问卷,与教师进行座谈后,专家对我校的师资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宝应就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迅速提升,教学方式迅速转变,真正出乎我们的意料……”
成绩属于过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课改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高,师资培训任务就越艰巨。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形成“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推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让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在新课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贰』 小学听微课《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早期经典阅读》有感,作文300字
4月25日,我校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语文教育学教研室主任郑艳老师受盘锦市教育局邀请,在线上为广大读者带来了题为《让童年邂逅阅读——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早期经典阅读》的讲座,此次活动同时作为2020年辽宁师范大学“回归经典阅读,溯源华夏文明”全民阅读季系列活动之一在线上同步分享。
讲座伊始,郑艳老师从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心性和提升学习力、核心竞争力四个角度分析大力倡导早期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她强调,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成长至关重要,理应引发家长更多的思考与关注。
接着,郑艳老师结合个人经历,从儿童阅读现状、时代特点等多个角度分析倡导经典的因由和思考,开卷有益的时代已过去,郑艳老师建议家长在选取阅读文本时应选择经典巨作,做到不偏食、不搪塞。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教育者应尽早用经典来占据孩子们的头脑高地,让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感受最纯正的母文化,通过经典作品哺育精神成长。
随后,郑艳老师就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展开深刻补充和探讨,她提出,引导孩子阅读时应以兴趣为引导,支持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和读书方法,将阅读、理解、背诵三者有机结合,积极树立阅读目标、创设家庭读书氛围,力争抓住孩子阅读的关键期,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与生活方式。
在讲座的尾声,郑艳老师耐心解答家长学生的疑惑,同时,殷切嘱托辽师学子要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秉持一颗育人的真心,爱学生、爱职业,做一个无悔、无愧的中国教师。在家长和同学们的不舍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书声琅琅,生命浸染书香;书香弥漫,童年诗意成长”,经典阅读不仅与儿童健康成长密不可分,而且是人们的终身财富。成功没有捷径,而阅读或许就是制胜的秘诀,在阅读季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放下手机,捧起书本,共同释放和延续文学经典的生命力。
『叁』 关于小学生听讲座的感悟报告
修改如下:同学复们听了校长制的演讲产生的自信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修改理由:我们来抓一下句子主干:“感觉是难以形容的”。很明显这个句子主干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我们看一下主语“感觉”,感觉前面的字应该都是形容“感觉”这个主语的。“同学们听了校长的演讲产生了自信的感觉”,我们读几遍看看,这分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哪是一个主语啊!!为了将这个完整的句子变成主语,我们将“了”改成“的”,这样“产生的自信的感觉”就是一个正确的主语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肆』 东关小学听安全教育后的感受150字
国之古语:人命大于天!虽简单几个字,却道出了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阅古览今:从大的方面来说,国之盛状是“国泰民安”,人民是“安居乐业”;从小的方面来说,家人外出,也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见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在培养祖国栋梁的校园,“安全”更似警钟长鸣,不能有丝毫松懈之处。作为教师,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安心学习,茁壮成长。自参加工作十年来,我对安全教育有如下几点小小的体会。
一、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
正如“安居乐业”一词中的“安居”与“乐业”是相辅相成的一样,若不“乐业”,能“安居”吗?同理,一个学校,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是学生的“业”;教师以“教学”为主,教学是教师的“业”。抓好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养成爱看书,爱查阅资料,爱追踪讨论、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须注意,中国是历经长久的科举考试,以及前期的应试教育,令许多人走入了“死读书,读死书”的胡同中。教师在抓教学质量时也会走入一天到晚都是作业的魔鬼似训练,虽然让教室里的孩子们变乖了,不到处惹事了,但低视力的、低能力的学生却是一大片。这是教育中的糟粕现象,我们应该抛弃。古人常提“棋、琴、诗、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韬武略”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不说明了教育的多方面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各科教学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兴趣。学生只有爱学习-乐业,才会杜绝在校打架斗殴,无所事事的不良现象。才会让校园真正平安。
二、必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铸就人的性格,显示人的魅力,体现人的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应该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地对待,才能让孩子们“知荣辱,辨是非”,只有爱憎分明,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普法教育迫在眉睫。
面对是非观念弱,荣辱感不强的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身体的成长让他们对许多事产生好奇感。在农村,由于一些家长的乱开玩笑的语句,更让孩子们带进了校园,不加辨别地说和做。给其他同学带来伤害。我觉得,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肖像权”、“名誉权”等,加强法律意识,安定校园环境。
四、亟待整顿的家长教育。
目前,在很多的家庭中,一是独苗苗成了公婆的手上明珠,父母的心中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溺爱现象随处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谈不上严格。二是父母天天沉溺于麻将馆,地主桌,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孩子放学要么守在喧闹的麻将桌旁,两眼发困不能回家,还挨赌输了的父母的气;要么钻进网吧,也昏天黑地玩游戏,看图像;要么独守“空”房,饱一顿,饥一顿;要么三五成群,从这个山坡,浪荡到那个街角,打架斗殴没话说。三是留守儿童,公婆管其生活,却不能引导心灵的成长。孩子对公婆的逆反心重,不听公婆絮絮叨叨念陈旧的教育。特别是放任自流性的家长,学生在学校闹事,教师请家长,家长“忙”,总请不来;教师家访,家中大门紧闭。学校与家庭这一教育环节严重脱钩,加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难度。故,家长理应接受“培养孩子”的教育。
五、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润物细无声”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写照。我们常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身正何谓范?一位教师,哪怕学富五车,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何谈敬仰?作为教师,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会引以为荣,减弱学生的正义感。
面对学生,教师要“肚里能撑船”。宽容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当我们的孺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弄清事情的原委,给他讲清楚“错在什么地方”,并指明“他应该怎样做”的方向。只有学生认识到错误,才会心服口服地改正错误。切不可以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好恶来评价学生,一旦学生与教师处于对立面,教育只有失败,更谈不上安全教育了。
『伍』 听张教授讲座《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科研》有感
张教授给我的印象是亲和、幽默,极具学者风范。整个演讲精彩纷呈,让我至今还回味无穷。 感受一:导入新颖 张教授在开场白里先做自我介绍,介绍完毕,观众鼓掌,但掌声七零八落,张教授调侃说掌声不够热烈。讲自己在德国参加教师培训的故事,说人家德国人的掌声热烈,而且有节奏。“掌”字,上面是一个“尚”,下面是一个“手”,意思是大家要举起高尚的手。他提议,让台下的人为他再来一次鼓掌,要求掌声再热烈些,时间再长些。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演讲开始,张教授先出示了两个字:忙(盲,茫)与觉悟。忙,从字面上看是心亡的意思,他说:“如果别人问我忙吗?为了忌讳死亡,我都说,还可以。”忙的时候要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这么忙?我能不能不这样忙?我该如何忙?”要学会梳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地安排事务、统筹地安排时间,要学会智慧地“忙”。觉,学字头,底下见,悟,我心。张教授说:“如果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很忙,那么就要停下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想一想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而人的一生是一个长长的修为过程,终其一生,了解世界,了解别人,但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是觉悟。”忙的时候要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能做点什么?” 感受二:平易近人 张教授的演讲至始至终都是站着讲的,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大师惯有的架子,特平易近人。演讲中肢体语言运用的也非常好,不时与台下的观众互动。 演讲的思路很清晰,内容充实。 一谈教师要不要做教科研? 张教授举了一个案例:在一所当地很有名气的学校里,一位参加工作才四年的教师有事请假,学校临时请回一位有四十年教龄职称是中学高级的退休教师来代课。谁知老教师上课不到四天,听其课的学生及其家长就有意见了,学生说听不懂老教师的课,还希望让原来的老师来上课。家长要求学校立即换老师。这件事在当地的网络上引发关于教师工作是否专业化的热议。 张教授说:教师的专业化不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自动产生,如果老教师不注重教科研,跟新教师比,他教育教学水平不会比新教师的强到哪里去。只是几年的经验被重复若干次而已。敬业但不专业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二谈教师如何做教科研? 张教授通过一个图像来说明教学时间、教科研时间与教师工作年限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新教师工作的头五年特别重要。头五年工作环境好,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少走弯路。 张教授推荐“三轮备课”方法很适用,尤其适合刚毕业的师范生。所谓三轮备课,大意是:在第一个三年内,教师要严格按照备课的要求扎实备课,并且要写教学反思,记下学生做作业时犯的错误,学生在单元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也要记在备课笔记中。此谓第一轮备课。在第二个三年中,教师只需在第一轮备课的旁边修修改改二度备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无需重新抄写,但是要将当年中考出现的与本课时相关的题目写在原教案的旁边。此谓第二轮备课。在第三个三年中,教师要反思前两轮备课,做一些理论性的思考和研究,从第五年或第六年开始,就可以动笔写论文了。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是真正有效的,我们写出的论文和研究的课题才不会是纸上谈兵。此谓第三轮备课。 论文怎么写?张教授讲了很多。一是写论文要基于应试。作为应试教育的最前沿,教师写论文不能回避应试。二是写论文要基于学生,要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三是写论文要基于教材。四是写论文要基于阅读。“若要教的好,只有读的好。”“无读不丈夫。”建议教师今后要多订专业类杂志。重视平时资料收集,尝试建立档案袋。 讲演过程中,张教授总是把教师搞教科研比喻成武侠小说的武林高手修炼武林神功。“真正高水准的老师就是一支粉笔、一支香烟。” “做老师不是靠苦劲,而是由许多智慧的东西。”…… 晚上回家,打开电脑,整理学习笔记,白天的场景再次在脑海中呈现。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张教授妙语连珠,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教科研的向阳窗,也更加坚定我今后继续走教科研之路的信心!
『陆』 去小学主要是听课学习应该怎么介绍自己
去学学,主要听课学习应该想要自我介绍的话,这个你得先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作为好一个心理准备,才能够做好
『柒』 如何教育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家的孩子不是很好管的,他非常听老师的话,可是对家长的话不愿意听。
您好!我是一名小学教师, 我在教一年级时发现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却发现,孩子们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别人稍碰一下就要向老师告状,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也就是我们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上了小学变得不听话,不好教育了呢?
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较快适应小学生活呢?这就是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话题:一切为了孩子。
一.幼小衔接中孩子面临的变化
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孩子,通常面临六个方面发生变化的问题:
1.师生关系的变化 :
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亲情关系。学习活动对孩子的要求比较简单,孩子的学习活动非常轻松、愉快。
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从老师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非常高,这就使孩子有了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小学老师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她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较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很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不太适应.
2、课堂教学的变化
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方式,提倡的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小学是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课下还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3、行为规范的变化
在幼儿园,孩子有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而到了小学,学生的自选活动就很少,大部分时间必须服从统一的要求。(我校班主任老师会进行专门的行为规范训练。)
4.人际关系的变化
孩子入小学后与在幼儿园朝夕相处的同伴分离,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这就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主动结交新朋友,尽快融进新的班级氛围中去.
5.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学习好、与同伴相处好,我们所期望的是孩子活泼、快乐、健康。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除了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更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为了学习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6.学习环境的交化
进入小学,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如果孩子不能较快适应,那么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学习障碍。
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由于这些方面的变化,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正确看待,耐心细致的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使孩子较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幼小衔接中,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公益广告: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她的妈妈洗脚,孩子看到了也主动端水给妈妈洗脚,当那个满脸稚气的小男孩说出"妈妈洗脚"这句话时,不知打动了天下多少做父母的心.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典范.)
1、心理准备
(1)克服焦虑。新生家长的焦虑往往是因为过分关注孩子的入学问题而造成的。孩子要上小学了,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件很重要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顺利适应的,家长不要过度担心。另外,我们小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远非想象的那么枯燥辛苦,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学习辛苦”的负面强化。学习应该是一种快乐,家长应该用自身轻松的心情告诉孩子小学学习生活是愉快而值得向往的。
(2)谨慎攀比。由于竞争的激烈,同事朋友之间免不了就孩子的学校、老师等进行比较。家长要慎重地把握好比较的尺度。否则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所谓距离产生美。得到的东西总没有得不到的东西好。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选择,这会给孩子和家长将来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懂得欣赏。孩子要上小学了,进入一个新环境免不了会有许多的磕磕绊绊。与其唠唠叨叨地整天念叨他,不如从点滴细微处开始观察欣赏他的进步,给他一份支持和自信,让这样的自信鼓励他自己去解决更多更难的问题。(赞赏表扬要具体。如表扬孩子进步了不要笼统的说,要具体说他哪方面进步了,比如:你的字写的真漂亮啦,你真爱劳动啦,老师表扬你听讲人真多了等等。给孩子正确的导向。以后他知道怎么去做,做得更好。)
(4)耐心等待。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有遗传、年龄、性别、家庭教育等等。家长不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人无完人,何况孩子。否则只会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对于孩子的缺点,家长既要坚持不懈的引导,也要有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5)重视人际交往。家长通过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教育打良好基础.父母尤其要重视与孩子相处,用身教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如要求孩子有礼貌,家长也要对人尊敬有礼;要求孩子关心帮助别人,家长首先也要做到.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这样孩子才能很快的喜欢小学的老师、同学,从而喜欢学习,喜欢小学生活。
另外,平时家长要和孩子多聊天,尤其是孩子新入学的第一个月,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7)进行有效沟通:
教育孩子80%靠沟通,20%靠引导. 首先家长应该明确沟通的目的:
1.满足孩子被了解的欲望。
2.表达关爱,给予精神鼓励。
3.释放压力。
4.正确引导。
沟通的方法:
1、学会理解、尊重,与孩子平等相处
我在教一年级时我们班一个家长说起她的孩子很让她头疼,原因是她让孩子做什么她总是不想去做,或者即使做了也很不情愿。我就问她是怎么让孩子去做事的,她说平时在家里她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快去写作业。”我建议她再请孩子做事时不妨改变一下说话方式:帮妈妈把杯子拿来,好吗?””,把命令的口气换成委婉商量的语气,相信会好很多.后来这个家长去这样做了,孩子果然变得愿意做事了.
“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好吗?”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的口吻,而喜欢受人委托。“受人委托”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需要,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孩子也一样。当一个人被尊重被需要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这能够很好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所以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是“教育者”的角色,居高临下,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可见只有理解尊重孩子,才能真正平等和谐相处.
孩子不喜欢听的话:
你怎么这么笨? 学习不好,什么好事都别想
你这个懒虫,从来都不帮我做点事 光音乐学得好,有什么用?
如果考100分,我就奖励10块钱 你学习去吧,其他事不用你管
孩子最喜欢听的话:
勇敢一点孩子,你能行 错了没关系 ,只要改正还是好孩子
孩子,老师表扬你课堂听讲认真,妈妈真为你高兴
你的字写得又正确又干净漂亮,太棒了 你真是个好孩子
“你真是个好孩子”这句话是孩子最爱听的一句话。
父母愿意把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孩子,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把这句孩子最喜欢听的话说给了他呢?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易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赏识。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
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那么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孩子上了一天学回到家,父母该怎样跟孩子交流沟通呢?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我回家就是问:作业写完了没有?有没有错题呀?这样的问话能引起孩子的好感吗?孩子他愿意与你交流吗?他会觉得你像个警察。我建议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才能真正跟孩子做到有效沟通:
1.你今天在学校看到什么好事情?(正面引导)
2.你在学校有什么优秀表现?(及时表扬)
3.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及时鼓励)
4.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吗?(消除心理压力)
2、学会倾听,也要学会真情告白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常见的错误——说教,而且是空洞的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被好好地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这就是亲子沟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少说多听。
善于倾听,并不意味一味迁就、放任而不要批评和教育。在与孩子说话时,家长要善于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避免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与其批评孩子不如给孩子讲一个说明道理的故事。介绍书《小故事大道理》 《心灵鸡汤》 《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系列等等。
3、学会拥抱和耳语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里边写道:“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以由此缓解和平息。人在情绪、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
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还都有些含蓄,所以这种对孩子的爱往往表现在物质上,而缺乏精神上的关爱。对于孩子,尤其是已经成为学生的刚入学的孩子,我们应该经常用语言、动作、表情和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的肩上,注视着他(她)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爱你,我们知道你能行!”当孩子进步或者取得成绩获得奖励时,要毫不吝啬的竖起大拇指,真诚的赞扬孩子:“孩子,你真是妈妈的骄傲,好样的!”要知道,就是那么一个看起来很不经意的动作,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会给孩子心灵上带来莫大的抚慰、温润。(育人要育心的道理)
2、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培养孩子倾听能力。良好的倾听将是孩子将来高质量的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家长在平常与孩子交流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如平常要求孩子听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说话人,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与人交流后就交流的内容给孩子进行简单提问,以检测孩子是否听清听懂了.再比如听完故事后,请孩子简单复述听到的主要内容等等。
切忌: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话说三遍,比水都淡。)
(2)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好处。“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这些名言都说明了读书的益处.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识写分开”。就是要求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目的是为孩子构建立体的阅读构架。比如一年级的第一册教材,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400个常用的汉字,会写其中的100个,这就突出了识字这个重点,这么多的字怎么让学生记住呢,只有多阅读!
那么在学校课外阅读的时间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家长每天至少应该给孩子安排有20分钟左右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我们班有好多家长虽然工作或者生意有点忙,但是他们多数都在我的建议下为孩子准备一些图文并茂、有意义、有童趣的拼音读物,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这些内容浅显而又图文并茂的书籍都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增加孩子的阅读机会,并在孩子的房间准备小书架,使他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并且把每天晚上临睡前的20分钟定为亲子阅读时间。家长读故事给孩子听,或者让孩子大声朗读,培养自信。认识的字直接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读完后家长可以提些简单的问题。读得好说得好要及时鼓励,如在书上画个笑脸、星星等进行奖励)。实践证明,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能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教学的班在一年级学完拼音后,就开始在我的指导下写拼音日记,那些写得好的孩子都是每天坚持读书的孩子。)
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能认识更多的字,能看更多的书,是对一年级孩子的教育目标。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
要完成学校的学习活动,靠的大多是有意注意。3——6岁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例如:孩子对新奇有趣的事物都会注意去看、注意去听,只要他感兴趣就会较长时间地进行这项活动。
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因而,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不加以指引和训练,不提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完成任务,无意注意是很难转变成有意注意的。
因此,孩子刚入学,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使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开始采用游戏形式比较好。如在桌子上放4到5样玩具,让孩子看1——2分钟,然后请孩子把头转过去,你拿掉其中一个玩具,再让孩子转过头来,要求他说出桌子上的变化。游戏可以增加难度,如玩具的数量多一点,拿掉玩具后再把留下来的玩具位置调换一下,观察的时间可以逐步缩短。
一般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听录音故事来发展他的有意注意。在听故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要求他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内容,然后把故事复述给你听。
只要你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经常和他一起做有利于注意力发展的游戏,相信孩子的注意力会很快提高。
(4)培养孩子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给孩子创设口语表达的机会,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让孩子接打电话,带孩子逛商场让他去跟营业员阿姨交流,让他去交钱。出去旅游让孩子主动跟导游交谈,多了解旅游地的风土人情 等.
(5)训练孩子正确写字姿势:
写字是一种知觉动作的学习,时机适当而不教,会坐失良机,太早教会带来很多困扰。最常见的是儿童执笔姿势与笔顺的错误,使老师们要花更多的时间指导、纠正,有的甚至到初中、高中都改不过来。当然,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孩子已经有一些写字方面的准备活动,但是,作为家长一定首先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
写字姿势:
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写字歌:
写字了,写字了,
头要正,脚放平
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桌子一拳头
手离笔尖一寸长
注:在家里,我们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在拿出书本写字之前先背诵写字儿歌,边背边做,家长一旁纠正,长期坚持孩子定能养成良好写字姿势。其他习惯也一样,贵在坚持,一般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三个月以上。只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就会帮助孩子较快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可谓一劳永逸。
3、生活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放学后,跟着队伍要自己过马路回家,在校要自己整书包,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也是很重要的。
平时,每天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和穿脱衣裤,整理床铺,包括整理书包文具一定要让他自己来,家长不要包办代替,逐步建立自己科学、方便、习惯的生物钟。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改变一下,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制度起床、睡眠和吃饭。早晨早起,早餐让孩子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晚上早睡觉,少看电视。还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钟点,使他养成时间概念。准备个小闹钟定时催孩子起床,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上学不至于迟到。建议父母最好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以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出示自己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娱乐时间。)
4、物质上的准备
主要是准备好必要的文具用品,一切用品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过于花钱的东西,孩子弄丢弄坏很可惜,复杂的用品孩子不会用为时过早,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物质的准备也不一定完全要买新的,家里有旧的也可以利用,不要造成孩子对物质的追求。服装要简洁大方,方便孩子活动,不要追求名牌,以免孩子互相攀比,养成不良习惯。因为物质上的富有,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富有和成功,使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物质观,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
四.教育孩子要有“三心”
首先,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耐心,是人有修养的表现,对孩子的耐心,也是爱的最大的体现,粗暴地呵斥、打骂都是耐心缺乏的表现。在网上还看到一种说法,有的网友说,有时会把在工作中受的气带回到家里,并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应该避免。有耐心的父母就算不知道多少教育理论,如果能耐心的与孩子对话交流,肯花时间了解孩子,孩子也会乐意将自己的心思与父母交流,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至少在人格心理方面是比较健全的,在长大以后,他们表现出的健康人格会对他们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挤出时间陪陪孩子。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要一点一滴切实做到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因为孩子还小,缺乏自觉性,需要家长不时地提醒督促,并给予耐心的讲解指导,把一些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融在故事中,教给他做人的道理,使他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行动。和孩子多待在一起,对孩子多加鼓励,培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孩子自然就会把他的问题和疑惑告诉我们,以便我们沟通、解决。再次,对自己和孩子要有恒心。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想要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好,就必须先管好自己的言行,言必行,行必果,果必致,这样孩子看在眼里,就能记到心上,家长对于他们的要求,他们才能出色地做到。比如我们很喜欢看电视,但为了孩子学习,我们就决定和他一起不看电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孩子在学习的自觉性上有了明显进步,我们也感到欣慰和骄傲。总之,一切贵在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做家长的能够有恒心,有耐心,有爱心地教育、指导我们的孩子,那么,相信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五、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
我们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检测:
一是“学习感兴趣”
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
二是“活动能合群”
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
三是“生活有条理”
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恰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总之,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心情一样,我们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最后送您一句话我们共勉:每一朵鲜花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 每一个孩子都有拥抱成功的机会!
『捌』 小学生如何听好老师的课小作文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上好作文课
首先,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作文感到头疼的原因就是没有兴趣,而无兴趣的根源在于写作不入门。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的“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兴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自由命题,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其次,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以前,常见到学生作文时,一动笔就落在了作文本上,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碰到天黑就住店。作文写成后,连读第二遍的习惯都没有,更不用说用心修改了。导致的结果是,老师爬弯了腰,学生放下了心,作文下发后,学生只看等级与评语,再无别感。更有学生为了应付上交,常常剽窃.转抄他人作文。为此,老师应对学生的作文跟踪,让学生写成腹稿后,反复阅读,认推敲,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再定稿。
第三,重视作文写法的指导。 写作就是努力写自己想写的话,每次写作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正如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作文须有章法,而不是材料的拼凑。教师批阅学生的作文,应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败笔和成功之处。做好评语中的指导交流,同时让写作优秀的学生谈谈自己写作时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全体学生分享成功的经验。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写好作文必须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多阅读,多积累,作文就不再苦,不再难了。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枯燥无味,胡编乱造了,我们教学作文也不会觉得那么难了。
『玖』 说说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哪些收获和启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是一种声音入耳的自然的生命活动,聆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聆听在歌曲教学中太重要了,聆听能让人感知,继而对歌曲有所认识,产生理解、记忆和联想,为表现歌曲奠定基础。在上述案例中能够算得上听,但谈不上聆听。试问,这样的听,听之前没有有效的问题情境,听之中也没有有意识的引导体验,听之后更没有意义地讨论探究,整节课只听这么一次,能叫聆听吗?教师只是在简单地完成让学生“听”的任务,而没有有意识地让学生聆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