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要注意什么
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孩子的课堂行为习惯,要求每个学生的眼睛时刻不离老师。
2、要注意孩子的书写习惯:方块字、格尺的运用、卷面的整洁。
3、要注意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数一数,拨一拨,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
4、每节课前背一背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Ⅱ 浅析如何进行小学低段阅读教学
走出低年级朗读误区,让阅读教学健康起步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否能够健康起步,更是直接关系到整个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而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朗读教学。这是因为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低年级又总是从朗读入手再逐渐进入默读的。看来,朗读成为贯串语文教学各个阶段的重要目标是不争的事实。
朗读的作用没有人会轻易否定,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朗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有人还把“书声朗朗”作为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其实,中国语文教学更为重视朗读,这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以汉字为基础,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会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汉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此,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想其意的朗读,自然就成了语文教学方法体系中的“读占鳌头”。
“读”在语文课堂上越来越“热”,这比之阅读教学多分析、少朗读的情形,实在是一大进步,但也不难发现“重视读”这一理念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有不可忽视的“误区”,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健康起步。概言之,有如下三大弊病:
一是唱读现象比较普遍。在低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一字一顿地读书,形成有节奏的唱读,破坏了正常的话语节奏,影响了整体阅读感悟。二是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在课堂上朗读形式花样繁多,但朗读教学质量低下,不管是哪种文体,都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三是朗读指导机械匮乏。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不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情境入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师不知道让学生实现“读出感情来”需要“教什么”,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有的学生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读得怪腔怪调,反而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上述种种不良现象的存在,使得朗读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软肋,这不是语文教师不了解朗读的重要性,而是忽略了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走出这种“无效朗读”的误区,还朗读教学于精彩呢?
一、少齐读,多自主读
李伯棠先生在《小学阅读教学简论》一书中说:“在课堂上要少齐读。因为
在感情处理上不能强求一律,同时也可防止滥竽充数的现象。”的确,经常齐读,不光易于形成唱读的不良习惯,而且也不利于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不利于学生根据个人体会对课文进行不同的感情处理。
阅读是学生个人通过语言文字吸收信息的一种活动。阅读的速度应由读者自己根据情况适当控制。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读得快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则可以读得慢些;有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还可以停下来思考思考。如果把全班学生捆在一起齐读,势必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到与别人协同一致上,就像一列横队向前齐步走时,每个人都要左顾右盼,以求步调一致。学生在齐读时是如此心态,哪能顾得上体会语言文字、读出思想感情呢?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朗读训练主要应采取自主读的方式。尤其是自学性朗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班级里,朗读水平很高、能打动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是极少的,大部分学生的朗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或读多,或读少,或读错,或读倒了;或断断续续不成句段,或缺少情感没有起伏。这就必须有教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鼓励。在学生没有事先自主性参与的前提下,就要求学生做朗读展现,使大部分学生不敢或不愿展示自己。而如果教师在读前先设定一些“挑战性”的目标,如“谁能把这段话读通顺,谁就是一个小小朗诵家”等,这样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唤醒了他们心底里渴望成功的愿望,“不用扬鞭自奋蹄”,就令学生在追求的过程中调动起了朗读的积极性,从而在自主朗读中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来。
二、少讲解,多示范读
徐世英先生曾对讲解和朗读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
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徐世英《谈谈朗读教学》)
的确,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
朗读的要领后,要求学生站起来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效果却不很理想。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弱,碰到一些长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会读破句或读不出应有的语气。如《两只鸟蛋》中有这么一句话:“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一位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说说妈妈说这句话时要读出怎样的语气,然后让学生用着急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可一连叫了几个学生,都读不出着急的语气。学生不急老师急了,她说:“如果我是小男孩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鸟蛋,我一定会这样说。”说完她就自己示范朗读,没想到学生都为她鼓掌。她高兴地问学生:“为什么给我掌声?”有学生说:“你读妈妈的话时皱着眉头,又说得那么快,我也感到着急了。”又有学生说:“你把‘一定、焦急不安’这些词读得很重,我感受到妈妈真的很着急。”随后,她又请学生来朗读,学生个个从神态到语气都表现出了“着急”。
可见,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在学生的朗读达不到老师标准时,老师该怎么办?老师何不抓住时机,亲自露上一手。让老师充满激情的范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用老师的情感来激活学生的情感,用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在老师的“以‘声’作则”的带动下,学生就能辨析自己与老师在语音、语调和情感上的差异,从中领悟正确与偏颇,语感也就悟出来了。这时老师的范读,好比教练指导运动员投球、跳高做的示范动作,具有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作用,这比纯粹地告诉学生要读出什么语气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用放录音的办法或让朗读好的学生来范读。俗话说,先入为主。教师抓住启蒙阶段,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朗读训练,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可谓功莫大矣!
Ⅲ 你若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将怎样考虑儿童注意的特点,组织教学工作
首先应了解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是指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然后,掌握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的特性.包括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包括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说教来动员小学儿童的注意;2激发学习动机:要让小学儿童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3训练良好的习惯: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小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转换简单地归结为让两种注意,按着一定的程式轮番交替地出现.
Ⅳ 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常用哪几种方法
中国的汉字很奇妙,一个汉字可能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常言说得好“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教学中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把一些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1、趣味识字法。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趣味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1)编儿歌。儿歌,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他们在玩游戏、跳皮筋等活动中,往往要背几段儿歌助兴。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就利用背儿歌这一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取得较好的效果。汉字有很多形近字,这些字字形相近,字音有的相同但字义不同,这些字对低年级来说易混、难学、难记,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把它编成儿歌,帮他们记住音、形,理解字义。如带有门字部的字:“口字进门问原因;日字进门坐中间,马字进门闯了祸,门里超市真热闹等。”学生通过儿歌,很快就记住了字形,理解字义。通过编儿歌,还可区分形近字,例:幸和辛——编儿歌记起笔:“辛苦一点,幸福十分。”这样学生就能牢牢记住这两个字形,达到区分。(2)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为一幅幅画或一段小故事。例如学“休”时,学生会说到:有一个人干活干得太累了,不得不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还知道了它的意思。(3)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的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做法是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学生猜,或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字编谜语给同学、家长、老师猜。这样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识字积极性,既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又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学“高”时,一位学生说请大家猜一猜我说的是今天学的哪个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只见学生伸出小手指,在桌上阵比划,马上举起小手说:“是高字”。“对,是我高宁远的高,希望大家记住这个字。”学生识字的兴趣立刻高涨了。此外,通过谜语还能引发出一系列有关的字。如在教学“床”时,我说:“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里面住着一个木大娘。”学生根据当天所学的生字,马上说到是“床”。一会儿,一位学生举起小手说:“老师我也想给大家猜一个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里面住着两个木大娘,是什么字?”有学生说:“老师,他说的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念什么。”我递给他一支粉笔,他马上写出了“麻“字,抓住机会,告诉孩子这个字念“má”,麻烦的麻。这一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黑板上又出现了“庆”、“磨”、“摩”等字。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还能一举多得。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2、游戏识字。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开火车”、“邮递员”等,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这对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1)开火车。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这个游戏操作简单,却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2)小小邮递员。在教学中老师或指定学生充当邮递员的角色,把手中所持有的字卡以信件的方式发送到其他小朋友手中,边发边说“我是邮递员,把信送你家”拿到字卡的小朋友就要大声地说出字卡上的字,带领全班读,融入到游戏中,孩子会把此时的学习当成一件轻松好玩的事。(3)打擂台。选择出两名同学比赛,老师出示字,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快,读得准,读得快的小朋友再找一个攻擂的同学和他比赛。几个回合后,选出当天的擂主。(4)猜字:这里的猜字不是猜字谜,而是选择出一位同学背对着黑板,再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任意指出一个生字,问台下的同学看清了吗。然后背对着黑板的学生,到黑板前猜刚才那位同学指的是哪个字。这个游戏学生特别喜欢,所以在些游戏中,我会关注一些弱势学生,让他们也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5)我是谁。这是最近在听课中学到的一种识字游戏方法。老师拿着手中的字卡问学生“我是谁?”学生答:“你是领”。师接问:“什么领?”一生答“衣领的领”,另一生答“领带的领”,该游戏意在扩词,从词中领悟到该字的用法。3、归类识字。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北师大版第二册有一识字单元,要认识的“树、松、柏、杨、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接着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然后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每每在讲归类识字时,学生们都会争举着小手让你叫他,看到孩子如些高昂的积极性,你一定会很欣慰。但是在一次的测验中,我的欣慰荡然无存。原因就是一道请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三个字,就这一题使得班里的十来个孩子跌下了马。好,引起重视。于是每节课加上这种练习,对于好孩子来说,此题是来者不拒,对于弱点的孩子,我们只有面面相觑了,怎么老练习,就这么几个字还是记不住呢?一节识字课上让我眼前一亮,学生喜欢编顺口溜,编故事,为何不把这个方法引进到归类识字上呢?一年级的孩子不会查字典,所以在对某个部首归类时,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学过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字,学生列举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还在哪见过带有这个部首的字,一一列举出。作为教师要迅速对孩子所列出的字进行排序、组合,把它变成一句话。例:穴,从空中突然掉下一个鸟窝,正好落在了穷人家的窗帘上。孩子觉得特别有意思。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到孩子的兴趣很高,我就又试着出了几个部首,让他们练习。现在从中找出孩子认为最好记的话与大家分离。1、话中带有本班孩子姓名的话,例编”灬“时,我班有个叫董本杰的孩子,他的杰字带有“灬”,这句话是这么说的,“董本杰被太阳照得有点黑”。2、带有动画片人物的,例编“火”,灰太狼在炉边烤火,忽然煤油灯爆炸了,引起火灾,烧烂了好多东西,消防队赶来灭火了。3、和吃喝有关的,例“饣”,饿了你就吃饭,饱了你就喝饮料。4顺口溜式。例给“包”字加偏旁,跑跑吃饱抱雹子,吃了雹子买花炮,买了花炮换灯泡。二年级的孩子已学会了查字典,这一阶段我尝试着让孩子通过字典找出自己学过的熟悉的带有指定部首的字,根据自己列出的字,编出顺口溜,进行记忆。这一尝试让我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忘记,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识字方法北师大版一年级下语文教参P257向我们揭示了许多有趣的识字方法。作为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我想头脑中必须有这样一个清醒的认识,即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Ⅳ 小学语文低段的教育教学重点
良好行为习惯
写字
Ⅵ 如何更好的完成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回通话正确答、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Ⅶ 如何搞好小学低段作文教学
低段作文如何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作文水平低下,小学作文教学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在教学中,学生作文中,能够不做“无米之炊”,驾轻就熟,这得需要在平时多下功夫。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充分展示个性、写出情真意切、童趣盎然的作文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一、 扎实字、词、句教学关,练好基本功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汉语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教学内容与作文起步教学的内在联系,注重教学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教学为作文起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过好识字、学词、写句关。在构成学生表达能力的各项基本功中,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所以在作文起步训练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都要十分重视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的训练。只有通过严格的词、句训练,使学生学会不管写什么都能做到:用词准确、句子通顺,才能真正逐步把作文写好。另外小学一、二年级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一般三至八岁是儿童智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候小学生的智慧潜力和语言潜力很大。他们经常在大人讲话时插嘴,喜欢刨根问底,爱看爱听。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训练课,把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规范口头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多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多编童话故事,通过想象规范口语表达。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创造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插图,把自己放到图中,看成是其中的一个人,一件物,把自己和周围的景物连在一起,编制一幕幕情境,练习说话,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他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绞尽脑汁视作文为苦差事。 二、学说,为写打基础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说开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读日记是一个很好的“说”的方法,小学生表达欲望强,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抓住这一特征,每周专门抽一些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读自己的日记。一些好的日记或在原基础上有提高的日记,我都要适时地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敢于写出自己心理活动、自己想法的学生,还有那些能坚持自己认识,表现出个性的学生,更要大力鼓励,从而给学生一种暗示:写真实的事,抒真实的情,表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 其次是充分利用“说话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的的好时机。第一,要求学生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说半句话。如果学生说了半句话,教师就要求他(她)重说,一直到说完整为止,教师要不怕麻烦,坚持训练。第二,在识字教学中,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师在教“水”这个生字时,要求学生用“水”组词,有一个学生组出“喝水”这个词,然后教师启发他“谁喝水呢?”学生回答“我喝水”这个简单的句子,教师继续启发他“你在哪喝水?”学生回答:“下课了,我在教室里喝水”如果每个生字教师都能这样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就能很顺利的用字组词,用词造句,养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识字习惯,也就不用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了。第三,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练习说话,每节课前两、三分钟进行说话练习,按座次每人说一句,前边的同学说错了,后边的同学给纠正过来,说完后,进行简单评比,主要是找出不完整的句子并给予纠正,表扬句子说得既完整又生动的同学。这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又说又听,又动脑又动口,使每个学生都有了练习的机会。两三分钟,就练习了三四十个句子,真是事半功倍。对说话不着边儿的学生不要一下全盘否定,先发现闪光点,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表扬,然后再指出说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让他体会。教师的语言要委婉动听,带商量的口吻,也可让其他同学帮着指出优缺点,再让他体会修改。这样一来,胆小的敢说了,说得不好的有进步了,一个带一个,一个影响一个,一天强过一天……课堂发言活跃了,想说话的人多了,会说的也越来越多了。 再次是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例如:爱看什么动画片,讲给大家听听;爱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昨天晚上吃什么好吃的;你的生日打算怎么过……做游戏摆故事讲笑话猜谜语背绕口令脑筋急转弯鹦鹉学舌结对子等等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说话的源泉,都可以成为训练学生大胆说话的途径。 三、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观察、思考由“说”过渡到“写” 学生有了较扎实的文字功底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来,还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深入的思考,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观察校内外的事物。看看、说说、想想,使大家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有新的认识。在观察中,我们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以观察学校游乐园为例,让大家从远到近,抓重点,也可以写写滑滑梯时的动作神态和心情。观察学校的花木,可以抓住它的颜色、形状及气味等。 这样,有些善于观察而且观察细致的学生,就能写出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的小作文了。 在生活中,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同一事物四季的感受不同,阴暗圆缺时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只要学生懂得怎样观察,处处留心,就会感知更多的内容,写出比较优秀又有真情实感的日记。 四、 发挥好教师的作用 1、教师要为学生的作文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首先是材料的准备,比如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在开展活动时,事先不告诉学生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免学生思想上有负担,但教师要心中有数,在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相机加以指导。 2、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多写“下水”作文,练练笔。教师的练笔可以是学生的范文,但多数应该是教师下功夫去了解学生心灵,研究学生语言特点,体会学生作文心情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去根据学生的思想、语言等特点去引导他们发展,而不是用教师成人的思想和语言去束缚学生的思想限制学生的语言。通过教师切身的下笔体会,再去看学生的作文,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学生在哪些地方下了功夫,哪些地方值得表扬。坚持跟学生一块练笔,不仅能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有的放矢,更可以练出一手好的作文功夫! 3、及时对学生作文进行批阅讲评。讲评作文时教师要本着让作文充满快乐,使学生愿意写乐意写的原则,抓住重点,不要去找枝枝节节的问题,要抓住每次作文训练中全班学生共同的主要的问题来讲评。讲评时要做到:少讲多听,少讲多练,少批评多鼓励,多批少改(重在点拨)。尤其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看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应找机会适当的当众加以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这样每次作文学生都能有所提高,作文训练就容易见实效。 总之,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探讨。
Ⅷ 如何搞好小学低段作文教学
一、故事仿写法:顺从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选择短小、通俗、有意义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复述,再练习写出来,只要能写出大致内容就是成绩了。学过的故事性课文,像《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等,也可以让学生仿写。
二、实事记叙法:写学生亲耳听的,亲眼见的,亲身经历的事。当然,最初要选择最简单的练习,以后根据年级不同逐步加深。如:课堂上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方格本不够用了。”另个学生说:“老师,我借他一本。”再如一个学生拾到一角钱交给了老师……这些零琐小事儿,多数学生不但能说明白而且能写清楚。教者也可提供材料,邻居家的猪到你家偷吃猪食,被你家小花狗给咬跑了,突出小狗的可爱特点;天突然来雨,你或别人把李奶奶晒的被子收回去了,突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等等。
三、缩写课文法:小学课文,一般都浅显易记,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练习缩写,不算高不可攀。如《小猴子下山》,写出小猴子下山后几次做什么,怎样做的,心情怎样,就算可以了。
四、创设意境法:按教者事先考虑、准备的,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件简单明了的小事儿,接着让学生复述或写出。如:一次教师给学生发课外书,发完少了两本,就让学习委员到备课室找,结果,她在半路上拾到了。于是,马上让学生动笔。这样做学生感到有兴趣,有话写。
五、字词扩写法:低年级字词任务较重,可随时结合字词教学,进行扩写词语,扩写句子,扩写一段话,乃至一段短文的训练。尽量做到:联想丰富,有进步意义,内容完整、语句通顺。如:教“吓”字,组词(吓一跳)扩句(他把小力吓一跳),扩写一段话(小力走到教室门口,刚一推门,小军躲在门里,故意“嗷”地一声,把小力吓一跳,倒退几步摔个筋斗。上课时,小力告诉了老师。老师把小军批评了。小军红着脸说:“我再也不这样做了。”)
六、观察实物法:写静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个方面着笔。“摹形”就是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传神”就是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可以说明物体本身的意义或者抒发作者对物体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联想。
七、看图联想法:在“看图说话、写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使图前、图中、图后的情节融为一体。要注意以下四点:⑴看懂图意;⑵弄清题目规定的写作要求;⑶依据要求,结合看图,确定写作重点;⑷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如教第四册语文《杭州西湖》这幅图时,可启发学生说:“假设你此时在西湖岸上,能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再把这些问题连在一起回答。教者可口述范文片段,最后学生复述、仿写。
八、讲说结合法:把讲读课文和说话练习结合起来。通过讲读促进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口头复述能力,这是把理性知识(或课文知识)转入实践运用的范例,是语文课与作文课紧密结合的尝试。如:讲《小蝌蚪找妈妈》、《松鼠》之类的课文,可用十分之六的时间讲读,十分之三的时间练习说话,十分之一的时间机动使用。叙述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游水嬉戏的情形;青蛙的外貌,生活习性;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变化情况。仿照《松鼠》的写法,叙述公鸡、大鹅、小狗等动物的外形,生活特性,用途或作用。
九、古诗改文法:在学好古诗字、词、义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试探改写成文,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机会。因为古诗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这些现成的材料组织成文,能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能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作文技巧。
十、仿写作文法:现成的作文资料很多,教师可把适应学生仿写的作文读一篇。然后让学生根据头脑中的记忆仿写。可分两种,作文能力差的仿写范文中的原有事物,作文能力强的可联想其它类似的事物。如:一次作文课,读一篇篇幅短小的作文《奶奶笑了》,写的是孙女小英,在天突然来雨的时候,主动给到市场买菜的奶奶送伞的事。少数学生可照原事写,多数学生可写自己为亲人做的实事。这就素材多了,可写冷天,给爸爸送帽子;可写妈妈在地里扒玉米,自己在家做饭;可写帮爷爷浇小树……
以上十法,只是列举了低年级启蒙作文的部分训练方法,旨在给老师们提示个训练方法的思路。只要结合低年级教学实际,善于思考,定会发现更多更好的低年级启蒙作文训练的方法。
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有时很难把握好这个度,这样让学生循序渐进,有了这么多的教学方法,教起来就不那么呆板了。
Ⅸ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教学质量ppt
小孩从入学开始便被教育“要听老师的话”,这使得很多学生对教师都抱着一种敬畏的心理。作为教师,建立一定的威信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但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更希望能与教师更为深入地接触,相互之间能像朋友那样坦诚相待。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鼓励,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在30分左右、容易分散,教育要依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首先,要提高小学低段教学质量,就从师生方面分析:
1.尊师爱生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学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3.教学相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进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虚心的教师也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4.心理相容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心理相容。
5.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人格的形成。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及权威性保证。教师高尚的品德、深刻而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高效而优质的服务,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既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3)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理念,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妥善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少一点矛盾,多一分谅解。
其次,要提高小学低段教学质量,就从教学方法分析:
1.课堂讲演
采取课堂讲演这种形式时,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和组织教材。在讲授的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景,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逐步导入主题。教师可通过界定、比较、类比、举例等方法进行讲解,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幻灯、录像等进行讲解,这样会更加生动而且形象,效果也更好。在讲解和演示时,要提示学生应该注意的重点、难点,这样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最后,讲解和演示结束时,要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堂问题
在这种形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提出的问题、对象、引导、提示等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向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回答要适当地反馈,给予评价或鼓励。另外,提问不要局限于极少数学生,要照顾到大多数,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多种多样,有知识性的、理解的、应用的、分析综合的和评价的等。
3.课堂自习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练习难易要适中,过难过易都达不到练习的目的;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个人进行,也可以集体进行,学生出现错误要及时纠正。最后要做好练习总结,在全班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保持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
4.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师生及先要做好充分准备,提出中心议题,查阅有关资料,准备发言提纲,题目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难易程度合适。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调控,抓注讨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讨论结束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可以将各小组讨论情况在全班进行总结,进一步起到交流作用,也能使讨论更加深入。
5.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个别化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并不意味着学生独自学习。个别化教学可以是个别辅导,也可以是小组辅导,还可以在课堂上按其个人特点、提出要求。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低段教学质量必须从师生方面和教学形式方面分析,促进教育的科学性,提高教学质量。
Ⅹ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低段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低段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