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8单元第2课时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学生不能正确的比较,有没有好的教案模板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回大,在很大程度上答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可以分为三步:用分数表示图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比较两个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大小。在比较分数大小时能够联想到图形的大小,建立直观模型与分数表征的对应关系。也可以让学生实际折纸比一比,强调平均分的两张纸的大小要相同,使学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推荐你看一下《优秀教案》里面发教学建议、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非常详细,能节省不少备课时间。
Ⅱ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怎样加快溶解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来给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里面装 有同样多的水,同时分别投入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比另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师:怎样使溶解较慢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
二、讲授新课
师:我还是用这样的一粒高锰酸钾,放在这么多的水中,怎样使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你有什么好办 法?
生[,1]:把它研成粉末。
生[,2]:把高锰酸钾放到热水里。
师:同学们想出了两种加快溶解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实验,来 验证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首先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老师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用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溶解。
现在,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Ⅲ 小学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教案
一、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水,从而体会到水与每种生物都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本课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少”,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搜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其次是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多少的玻璃仪器之一,在以后的科学课上要经常用到.教材用图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科学知识: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三、分析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科学思维的培养.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并积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意识,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任务.
3、师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加深对比较水的多少的认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对比观察法:对事物变化的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并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形成新的科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你知道吗?并简单说说理由.
自评:这种猜测实际上就是科学思维的培养,猜测的正确与否,需要用科学实验来证实.以此来引出这节课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各种探究情景,引导学生产生问题而形成具体的探究任务来进行科学形象思维的训练.
2、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自评:在科学思维的培养中,讨论是一种很直接、很有效的启迪方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大家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你们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自评: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中,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很多灵感或习惯都是在点滴的记录中逐步培养的.
3、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我们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样来描述呢?学生汇报.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现在我们来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小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讲述:很多同学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现在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自评:科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科学仪器,仪器的介入增加了验证的准确性,正确使用仪器有利于思维空间的拓展.
4、练习测量50毫升的水.
5、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Ⅳ 小学三年级下册地方课成功训练教案急求教案
第一单元 热爱生命 1、 寻找生存的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即为了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
2.了解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过程,感受生存的艰辛和智慧。 3.尊重不同生命体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从动物的迁徙中体会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教学准备:牛羚、蛙鱼、狮子、鳄鱼和灰熊等头饰。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生命小问号
从燕子的迁徙、鲑鱼的洄游等生命现象入手,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动物历尽艰辛 究竟要到哪里去?要寻找什么? 活 动:
(1)唱儿歌:引导学生唱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 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2)教师提问:“小燕子年年春天回到这里仅仅是为了美丽的春天吗?”引发学 生思考,自由发言。
(3)看一看,想一想:请学生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它们究竟要寻找什么呢? 二、生命小博士
了解动物迁徙的目的是寻找能满足生存需要的家园,感受有水、有食物、安全的 家园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并从不同的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迫迁徙的艰辛中感受到生存的考验,体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过渡活动:游戏-松鼠与大树 玩法:两个人扮演大树,松鼠站中间,教师喊:“松鼠”,松鼠换窝,重新找家, 教师也可参与;教师喊:“大树”,大树撤开,去找松鼠成立新家。松鼠、大树都不 能碰到大石头(教室里的桌子) ,否则就要扣分。风来了,狂风吹。活动中可加上夸 张的动作,比如:大树挺直身躯,双臂高举形成树洞,松鼠半蹲在洞内,表露幸福的 表情或动作等。
活动一:头脑风暴-快速说出家的好处 (1) 学生快速说出家的好处,人和动物均可。
(2)结合教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的家园在哪里?可利用头饰设计 扮演活动,比如:我是小松鼠,我的家在树上。 辅导建议:
强调不同的生命依赖着不同的生命环境,食物、水、安全的环境等 都构成动物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它们的生存家园。 活动二讲生命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动情的讲述牛羚 (牛羚俗称角马。 教学辅助资源中有更详细的 介绍)大迁徙的故事,有条件的学校可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牛羚大迁徙的艰 辛过程,感受动物的坚强毅力。 活动三:自编儿歌表演 引导学生自编儿歌,如“小鲑鱼,不容易,没有妈妈抱怀里,成群结队努力游, 海里长成大鲑鱼。大鲑鱼,不容易,拼命游回出生地,逃过鲨鱼和灰熊,飞跃瀑布和沟坎, 生下鱼子才安息。”学生还可自编儿歌,边说边配上动作进行表演。体会鲑鱼洄游的目的和 路途的艰辛,感受动物生存的勇气,理解生命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观看相关的视频。 三、生命小智慧:
了解人类从古至今, 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剧烈变化, 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大规模迁徙并在不 断的迁徙中寻找适合生存的家园,从中感受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艰辛与智慧。
活动一:情景表演-复原不同时期人类的生活 设计几个场景:山东、草棚子、图房子、高楼大厦。山洞里穿草裙(旧报纸代替) ,手 拿石头敲东西,旧石器时代不容易;木桩桩草顶顶,吹风下雨人害怕,中石器时代很艰辛; 土坯子青瓦房, 懂得陶艺和铁器,农业生活有生气; 万丈高楼拔地起,电脑信息传万里, 哈! 现代生活来得可真不易。 可在教室的四个角落设计场景,教室可加上“猛兽来了、风来了、打雷了”等情景,学 生表演时可加上动作和表情。 通过表演活动了解不同时期人类生活的特点, 体会“家园”对 人类生存的意义,感受人类生存的智慧。
活动二: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教材上的故事,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 活动三:画一画 动物和人都需要一个可以生存的家园, 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美好家园图, 意在引 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辅导建议:家和家园有所区别,家事安身的地方,家园的意义更广泛,指能满足生 存需要的环境。 强调:画完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点明“动物用智慧去寻找家园,人类用智慧 创建家园”。可设计一个仪式化的动作,为自己的智慧喝彩。
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全册教案,共7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三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第 四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 五 课 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第 六 课 时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Ⅵ 天府路小学三年级健康教育教案题目:6、什么是身高和体重
这样的运气。 ,超过2000件装备打了9星,冲进星。
最后,废石将上升到3星级。 。
?全回部命中,2000年打了答整整5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不要相信别人说的打星技能
如果有用,有多少个15星套。
Ⅶ 设计小学三年级体育45分钟课30人的教案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掌握障碍赛跑的方法。
学习内容:游戏:障碍赛跑
学习步骤:
一、游戏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利用跳绳进行准备活动。
3、组织学生柔韧练习。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裂队、并队走。
3、每人一根绳子进行慢跳、交叉跳、绳操和定数跳。
4、听口令进行柔韧练习。
组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二、尝试练习,体验成功
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取器材,并提出布置场地的要求。
2、组织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尝试过障碍。
3、提示学生调整障碍。
4、组织学生进行障碍游戏,并作好小结。
学生活动:
1、按要求取器材,并把场地布置好。
2、分三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在进行尝试练习,选择最好、最安全的过障碍方法进行游戏。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调整各个障碍间的距离,为游戏比赛作准备。
4、用自己觉得最好、最安全的过障碍方法进行游戏比赛。
5、总结自己一小组过障碍跑的情况。
组织:分三大组进行
*************
*************
*************
场地器材:体育馆、跳箱、体操凳、垫子
课后小结:
这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和同伴一起完成练习任务.通过各种障碍的设置提高任务的难度.让同学跟勇敢的和同伴在艰苦的条件发展奔跑能力.
Ⅷ 小学三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和要求教案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内教学措容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Ⅸ 求小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案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时间的知识,对时间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时间的计算方法。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时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时间的知识,对时间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时间的计算方法。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在前一节课有了初步的认识,求经过时间的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比较难,可能还不能一下掌握。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9)小学三年级速度单位的合理选用教案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教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 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三、思维训练。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红用了1分秒,小红比小红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出发?
3、儿童游泳队测试仪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了2分48秒,小明用了3分5秒,小强比小明快了多少秒?
教师口头报时刻,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结:现在是几时几分?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