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回到言之有序答,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
2.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法于课内,然后再得发展于课外。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习作教学,必然会造成学生没有依傍而感到习作难的结果。如何将小学的阅读和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发挥语文的示范作用,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下的经验:
一、重视对应规律,抓好读写训练
读写教学要体现“对应”的规律,抓住这一规律,学生才能取法于课文,运用于写作。对写对应,一般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读中学解题,习作结合练习题、拟题;读中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习作结合练立意;读中学分段,分清文章主次内容,习作结合练习详略;读中品评课文,习作中练习修改。此外,课文中作者的观察方法、事物联系、事物描写、思想感情等,都要见缝插针,进行一一对应练习。并就具体情况再分解为更具体的基本功对应训练项目。
二、重视教学环节,抓好读写训练
读写结合训练,要给学生的思维架起一座知识迁移的桥梁,让学生从读的“此岸”到达写的“彼岸”,再回到读的“此岸”。如此不断往返,就能达到提高读写能力的目的。期间,必须抓好不可忽视的三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读。阅读课文通过师生双方配合,一般做到读懂题目重点,读懂内容中心,读懂思路详略,读懂词句内涵。
其次是悟。悟就是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连接起来,积极思考。
再次是写。写就是把自己在阅读中悟到的道理运用在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写的技巧。这一环节要突出训练重点,要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要揭示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联系,交给学生方法,启发学生根据习作内容需求,正切运用表达形式。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我让学生借鉴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习作《我的老师》。
三、重视单元重点,抓好读写训练
小学语文课本是按照单元编排的。每篇课文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这些重点组成了语文学习中知识结构链条。因此,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抓好阅读和写作的联系点,不失时机的小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就能不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注重透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他们的周围环境,了解人物的是怎么想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突出单元重点训练,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我除了结合重点抓好“读”外,还有意出题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如:你遇到难题是如何克服的,把心理的想法写下来;你身边的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时,你当时的心理感受是怎么样的?请写下来。
四、重视词句教学,抓好读写训练
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在小学阶段要“强化词语训练,淡化篇章分析”。可见,词和句的训练是篇和章的基础,而词语的教学要重点引导学生能够理解、积极积累、内化运用。对特别优美的词句要扑捉与发现,还要摘抄和记忆。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讲到“雪中送炭”一词时,我先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然后理解其基本含义,最后理解在课文中的含义。这样的词语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提高训练的强度,丰富训练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词句,一课一积,归类整理,依境读(写)词。人人备好词语的抄写本,随手记上看到、听到、读到的精彩词句,丰富词句的储备。其次还要让学生积累精彩的片段,进行摘抄与背诵。
至于句子教学,一般经历学习理解、背诵积累、内化运用三个层次。而理解句子,通过解释词义、疏通句子、弄清句式、了解作用、品读欣赏。对于含义深刻、结构复杂、生动形象、表现中心、地位重要的句子,我会当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训练。
五、依据《课标》要求,合理安排写作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读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课标的要求,合理安排写作训练。第一学段主要训练: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第二学段主要训练:写好一、两段话。一段话的结构形式因文而异,多种多样。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仿效,适当安排随文练笔。(段落教学是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现在普遍被忽视了。它是句与篇的中间环节,承前启后。写好一段话是小学生的习作困惑,写一段话的基础打好了,写篇章就不难了。第三学段主要训练:篇章训练。要抓好审题关、选材关、布局谋篇关、遣词造句关、开头结尾关、详略关、修改关等。要根据课文的篇章特点适当练笔。
六、把握“六文”,保住文本解读的底线
1.文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懂文章内容是基础的基础。每个词、每句话、每个自然段、整篇课文的意思都要读懂。2.文脉。即文章的走向与线索,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3.文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文章的主题。4.文言。特指文章的语言。语文课上得没有“语文味”,主要是丢失了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核心是“语言”。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最起码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解读文本要能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段等揣摩、品味、发掘,教学时,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5.文法。即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特色等,这点重在关注怎么写。如怎样遣词造句、怎样布局谋篇等。6.文体。即文章的体裁。体裁不同,目的就不同,教法也就不同。
总之,读写结合应该做到:以读激发热情,让学生想写;以读学选素材,让新生好写;以读渗透写法,让学生会写。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应该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更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归宿,而其中的写,更需落到实处。
3.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发展。要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现在的孩子往往不会倾听。听的习惯最难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大都处在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便听听,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即使迫于教师的威慑,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当你想验证听的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几个在“洗耳恭听”。
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话习惯呢?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有目的的倾听,才能接收到所听内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提出听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所提要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如:你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轻松的进行听话。或许他会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或许能听到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许能提到一句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们拔高要求,提出这样的听话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体会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紧张心理,使他们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听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要大肆表彰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哪怕他只记住了一个词,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他一定会记住更多的东西。
二、让学生学会说话
说是一种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语文学习的训练重点。语文教师当然喜欢能说会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训练他们能说会道,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处在由说几句话向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过度的阶段,说话训练就显得更困难。
训练时,我们应该从说的规范性入手。有个词叫“打胡乱说”,“打胡乱说”有可能是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有可能是说话方式不符合条理,也有可能表达意思时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对说话方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时,应教会孩子说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如果这样,每个孩子就会同出一辙。但不要忘记,他们仅仅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由发挥的能力不足,必须在教师的诱引下形成规范的说话模式,暂不可放手让其随意表达,否则,他们会把握不住说话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清头脑。
三、让学生学会朗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有的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对孩子讲:大家读一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边读边想……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前两年起始阶段教师忽视训练,那么三年级训练难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师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降低读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读通读顺,必须逐字逐句认读,不提任何过高要求,如读第一次就对孩子强调边读边想。所谓认识,不是大致认识,应该是读准字音,如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韵等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读准字音的习惯,否则,孩子读出来的内容将是“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听后让人感到淡而无味,这就是课标中读正确的训练。认准每个字字音的基础上,在读通、读顺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读熟,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读的流利的体现。孩子最难掌握的应该是第三步,读得有感情。有的教师一入课,就要求孩子读出文章的情感,此时?孩子连课文内容都不能理�l,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学阶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赋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他们接触的视野窄,对很多东西并不能靠自身力量去解决。引读也应是贯穿一个人所有学习阶段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兴趣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定要重视。
四、让学生学会写作
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难得就是写作。关于写的训练很多,如:会写字,上课会做笔记,会简单习作等等,这里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写字方面。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最复杂的字体,古人曾为汉字创造了很多形体,使汉字更是楚楚动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笔值得骄傲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中国有句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写汉字也一样,想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也要从小处做起。小学三年级正是从用铅笔向用钢笔过渡的时期,刚使用钢笔,如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首先仍要从孩子坐姿、握笔姿势教起,不要认为一二年级已经教过,就置之不理,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坐姿东倒西歪、握笔不正确,就得从头强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在学新的知识,这样,在他的思想上会多一些警惕。
4. 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更有甚者。3。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中,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变幻多样的形式,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这一过程。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2,不足的更要指出、趣味性。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一。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知识性,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思维性,教给方法1,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教师应做有心人,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根本就没听。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学生上台就说开了,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思维碰撞较少,但对不同地区;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要我听”变成“我要说。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二,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态度自然,还要适时接话,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引导学生评语言、精心选择交际材料,交流情感。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我要听”,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谈化交际性,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大方也十分重要。口语交际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令学生有话可说,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形成师评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激起学生兴趣,礼貌。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使性的特点,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传达信息,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并明确规定、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从老师“要我说,爱说,亲切可感,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多是一人说、形象性,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同学“交际”了,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众人听,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一、生自评的局面,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实践性,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但要做到言之有序、生评生,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纠正,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他们在干什么等等,对他说: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给倾听的方法,不仅要认真倾听,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由于捕捉了时机,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口语交际中,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三。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教给评价的方法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注意力集中。。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想得快说得好”,具有交互性,思想交流,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所以,学生准备好后、评仪态,但缺乏“言之有序”:“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就这么一转身,教师应趁热打铁,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到了中高年级,即故事性。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教师不可包代替,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参与交际的人。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分析原因。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日常生活中
5. 小学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即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学使得小学生能够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评品话语的能力,使得小学生能够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能正确使用语言、能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然而目前看来,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文章表达不通顺,甚至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现象,所以,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急需培养和提高,而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训练。
6. 怎样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更应注重文本内部各项训练项目之间的链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关注阅读是提升写作的重要途径。有人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读是基础,是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名作家在写作之前几乎都是阅读了大量的作品后,才有高水平的作品问世的。从中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如何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促进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呢?我认为阅读与写作是“读而不作则罔,作而不读则殆”。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读促写”。如此亦是解决语文教学中作文水平不高问题的一个途径。
7. 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关于“读写结合”的由来,1924年黎锦熙提出的“作文与读法教学联络”思想,应该是使用“读写结合”这一概念的开始。明确地提出“读写结合”则是1927年老解放区开始实行的“读写结合”作文训练序列,强调“读什么写什么”。之后,读写结合不胫而走,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共识。
如今这么些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依然把“读写结合”作为课题来研究,这说明我们的读写还没有真正结合,或者说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境界,但可喜的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有“读写结合”的理念,“读写结合”思想,“读写结合”的追求。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应达到怎样的境界呢?
我认为“读写结合”讲究的是“读”与“写”的互相迁移、同步发展,在小学阶段主要表现形式有扩写、缩写、续写、补写、改写、仿写、反写等,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1扩写 我让学生进行扩写的内容往往是每册教科书中的古诗部分,在学完古诗后,学生已大体了解内容,但文中的景色、故事并不完整,这时就是学生展开想象,让手中的笔肆意飞扬的过程,还有一种扩写的途径就是教师把与本班同级的优秀作文进行缩写,以作文要求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扩写,这样,范文既是原文,有时还会给你一个超出原文的惊喜呢!
2 缩写 其实在小学阶段,我们教师不用要求缩写,学生已经缩写了,学生的作文老是写不具体呀,我们就怕学生作文缩写,所以,我认为小学阶段的缩写我们完全理解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非常熟悉,这也是课程标准对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硬性要求,但我们有没有把“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预习要求或者一个作业让学生写一写呢?
3 续写 这一形式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体现还是很明显的,像三年级的课文<<小摄影师.>>在课后题中就提出了续写的要求。小摄影师有没有回来呢?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4 补写 补写的对口内容就是文章简要叙述部分,为后文做铺垫部分,几句话带过的部分,即留给学生想象空间的空白部分。这里低年级与高年级还是有所区分的,比如,这两天我们学校进行第二轮的听课议课活动,其中有一节讲的是《窗前的气球》,教师就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同学们好久没见科里亚了,有好多话要对他说,那同学们会对科里亚说什么呀,学生答得五花八门,但个个又在情在理,老师简要总结后,让学生进行练笔,有的学生简单介绍最近班里发生的事,有的问科里亚这种传染病有什么症状,并猜想病房与家里的不同等等,学生进行了有效练笔。也就是说低年级的读写结合要求可放的更低一些,哪怕几句话对学生的书写效果也是很明显的。那对于高年级相对要求就高了些,比如六年级课文《穷人>>,有一位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下练笔作业:渔夫说:“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感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提示:渔夫的网是怎样破的,天气怎样糟糕,他会遇到怎样的倒霉事情,又怎样死里逃生的,请展开想象,以《渔夫海上历险记>>为题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就有了很好的练笔机会。
5 改写 在小学阶段改写的表现形式一般是对比句子的表达效果,但我在教学中也曾尝试从谋篇布局的角度让学生改写,比如,这两天我们刚刚学过的《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母亲的这种方式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往往都是妈妈领着孩子去看病,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也写一篇去看病的作文,要求是一定写自己的看病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学生都有看病的经历,自然有啥可写,但不同的是通过阅读这篇《学会看病》,在学生作文中体现的是孩子了解了看病的经过,有信心在妈妈不陪同的情况下自己到卫生室看病,还别说上周日我到卫生室拿点感冒药,还真碰到我班一个学生自己到卫生室去打针。我甚感欣慰。
6 仿写 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应该算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方式了。首先从仿写句子开始,再就是仿写典型段落,到仿写好文章的写作结构、顺序或方法等,这些对于语文老师老说算是老生常谈了,我要说得是教参中、某些资料中没有的,而是老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钻研教材时设计的仿写内容,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我称之为“对症下药”式仿写。比如,我发现学生在运用语言描写时,方式呆板,一般的格式就是谁谁说什么谁谁说什么,在备教材时,我就特别注重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描写的灵活性,比如,在本学期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5、6、7自然段是父子二人的对话部分,在理解了对话内容后,我让学生再读这部分,看看这部分对话在结构上、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一样,一会儿就有学生说:我发现一个人说的话可以独立成段,其他同学都啧啧称是,我表扬她学到了一个让作文变多的技巧,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还可以学到什么技巧。学生的发现越来越多,我借机告诉学生,人物说的话可以一句话独立成段,当你有很多话要说时,提示语一定要变化位置,如果一个人说的话是一大段,中间可以穿插提示语,分成几个说话句,提示语可以是说话的动作,也可以是表情。给学生总结完后,就让学生仿写这样的一组对话,效果非常好
7、反写 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觉得还是有难度的,但在不断尝试中,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珍珠鸟》一课,在第一课时完成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理清层次和感受意蕴后,可引领学生顺流而下,以“我的主人冯骥才”为题,从珍珠鸟的角度来反写感受,用角色转换上的“反写”深化了“读”的感受,又生成了新的“读物”-------学生的练笔作品。
以上汇报的“读写结合”的方法,都遵循了以阅读为基础,再侧重读时促写、写时促读,使读写一体,体现语文生命。我想“读写结合”是作为语文教育者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个话题将会越聊,走的越远,而语文教育者们将会越聊,境界越高。
8. 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一、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谈化交际性。“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中,学生准备好后,一位学生上台就说开了,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对他说:“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就这么一转身,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同学“交际”了。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口语交际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二、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三、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1、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使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态度自然,礼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变幻多样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2、教给倾听的方法。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3、教给评价的方法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9. 如何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关系
语文是自从小学到高中的重要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直占据着非常回重要的位置.作为人答类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文化的工具,它既是规范的文字语言,也是一门文化艺术.同时也是人类积累经验、延续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听说读写能力不只是关系到每个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语文能力的提高,更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学习.需要教师们研究探讨,各展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