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有效应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交流的问题;交流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做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贰』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教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观念中,知识的传授多以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并形成了新课导入——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巩固新知识的大量练习为主的固定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探究未知的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事实上,我们往往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责任,却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一点,亦即,教师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疑惑,试问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质疑,教师又何来针对性的答疑呢?
我们常将素质教育挂在嘴边,究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 而不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现代教育观要求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关于所谓的“自主互助”,我的理解有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先学后教”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转变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学会在课前预习新课程,学会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互动,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同时这些问题也能及时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得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让学生有受到重视的满足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学生快乐、主动地发展。
可以说,“先学后教”是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立足于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自行获得数学知识与能力,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从旁指导为辅的课堂教学范式。这样一种“学”与“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以发展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尽管这一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帮助,但不可避免的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直在灌输知识的角色,表面上很累,实际上在技术层面而言并不需要更多的能力,久而久之,其教学亦会僵化无趣。进入“先学后教”模式的教学实践后,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最大深度的了解,随时准备应对学生的疑惑,在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学生面前,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落实?这就涉及到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小组合作”的课堂实践。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建议课堂“小组合作”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小组学习是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面合作,各施所长。小组合作并不仅仅意味着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的小组,而是要创造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如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也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不喜欢学习的较为懒散的学生则总是不好好预习课文,依赖他人,等待别人的帮助;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性格活泼大方的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就能更好地得到老师的呼应,学到更多的知识,反之,有些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不敢提问题,往往被老师忽视。这些都是使得“小组合作”的课堂实践不能获得有效实施的问题所在。
与其说我们需要构建“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不如说我们要争取“合作—达标”教学目的,就是形成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让学生有计划、有任务、有目标地进行多项交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教他们如何组织同伴学习,提醒小组成员之间要学会互相帮助。如怎样组织同学发言,怎样组织同学评议等,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从更长远的意义而言,让学学会生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换言之,合作的过程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简而论之,我们所倡导的“自主互助”型的教学模式,从“自主学习”的角度上说,是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为手段,以形成自学能力为目的;立足于具体的“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在于建立起学习的共同体。一个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是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知识的基础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往、对话、交流和合作,最终达到全体同学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是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上的。
『叁』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充分地利用竞争机制,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增强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进入新课该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根据本人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1、小组人数要适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要适中,一般4---6人为宜。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展示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体。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水平低,识字量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以及合作意识淡薄,一开始不宜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有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以同桌互动为主。合作学习的人数可以逐步增加,逐步过渡到4---6人一组。
2、组员搭配要合理。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认知能力各异,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会有不同的反映,有的学生信心十足,有的学生犹豫畏难,有的则茫然等待,因此, 我们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该精心策划,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调配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能互相影响、互相切磋、互相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组与组之间不相上下,便于组与组之间的比较与竞争。
3、组内人员要明确分工。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教师难以驾驭,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角色明确的分工才能带来合作的成功。因此,组内成员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如小组讨论的小组长、记录人、首席汇报人、第二汇报人。小组长的选拔更要慎重,有一个好的组长是顺利合作的必备条件。另外,包括组长在内,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的过程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做人。
1、学会倾听
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是一种美德,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清曼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但听也不能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意会。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言。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才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2、学会表达
语言表达是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合作学习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每个人都要敢说,想说,善说。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习伙伴,双方才能互相了解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用语言、文字和图来描速事物的形态特征、观点、结论。特别要调动发言机会少的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使他们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学会合作交流。
讨论交流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交流,共同攻克难点,以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小组所承担的责任。教师可借助评比“最佳小组”、“成功小组”、“进步小组”等活动,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促使每个组员的责任感转化成动力,小组内个个参与合作,人人团结协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学会质疑。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肯定别人优点的同时,还要敢于质疑。学会质疑的对于使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掌握学习规律,以及学生的自我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老师、同学们的发言持不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对方争辩,如果听不懂,更要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
三、恰当选择合作探究内容。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合作学习要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通过实践,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
1、挖掘新知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中策略解决,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想法,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
2、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早动手操作探究时,如“圆的周长”教学中,组织学生操作实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由于学生个人测量圆的周长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一组数据也难以发现内在的规律,需要合作交流才容易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合作来自现实的需要,合作的效果自然也就比较明显。
3、容易出现意见分歧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题容易出现不同的意见时,最值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及全班的辨析、评判、争论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感悟,从而体验合作的价值,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例如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设计一道开放题:把一个正方形沿一条直线分成两部分,可得到两个怎样的图形?由于学生直观经验的局限,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分歧,此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能使原有的模糊认识得到澄清,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增强了“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在小组间有意识地巡视、倾听和观察,倾听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的合作,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出现冷场,教师要协助小组长组织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点拨;出现课堂秩序混乱时要及时调控;对个别小组顺利完成合作任务,教师要当场给予表扬。
五、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才会有充足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学生间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合作。所以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指导,长期熏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创新,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建立“没有其他人的协助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的坚定信念,从而养成不自觉地运用合作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
『肆』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所在的学校逐渐的被合并到乡中心小学,这回的班额大了不少。开学初,我对新接班级还不太熟悉,就让孩子们自由组合,结果发现学习效率差异很大。小组合作开始,你会看到有的小组在热火朝天的讨论着,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小组也很热闹,不过声音很大,个个兴高采烈,眉开眼笑的。原因是一般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喜欢在一起交流学习;那些学习一般的、比较喜欢淘气的孩子容易结合在一起,小组合作时就是他们良好的商量淘气的机会,或者是你看我、我看你,无从下手,效率低。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调配,进行了合理分组。这下学习效率就跟以前不一样了,问题解决的时间相差无几,问题解决的程度也都差不多,小组成员基本上达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进步的目的了。记得那时我班的吴文骁和赵相楠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了,能把一道题分析得透透彻彻,不但能在小组里讲,还能到前面像老师一样讲给全班同学听,语言准确,简单明了,同学们都很佩服他们,连来听课的老师都竖起了大拇指呢。
这样的组合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很多的学困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二、明确任务,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不是每一课都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先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统一规格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要求学生拿出剪刀、刻度尺等学具,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见孩子们开始纷纷动手操作了,大约四分钟过去了,发现有几个同同学还没有完成探索任务,便延长了一分钟。然后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将刚才的探索进行整合探究面积公式。汇报时小组1:我们组用直尺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乘得来的。
小组2:我们组用直尺量了底和旁边的一条边长,相乘得来的。
师:为什么形状相同、大小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会出现面积不同的答案呢?
小组3:我们是用剪刀从角的顶点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量出长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
小组4:我们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得到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教师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呢?
生:不变成长方形,求不出面积。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结论是否正确。
就这样,孩子们完全是在一种毫无拘束的环境中尝试解决了问题,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自己都能解决问题了,个个都要成为小数学家了,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开始的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所以,教师必须给一定的独立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好自己的思维,从心里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三、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后要将各组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共同分享。记得教学五年级上册《铺地砖》一课时,就第一个问题时我采用的就是小组合作解决的。全班交流时出现了三种解法:小组1使用的是列方程解答;小组2使用的是计算方法,先求出每块瓷砖的面积和小明卧室的面积,再用卧室的面积除以瓷砖的面积得出需要多少块地砖;小组3使用的是先估算,再用算术方法。就这样一道题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解法,使得全班同学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每次合作学习后我都会用小红花以示奖励,最后要比赛的,所以,每次各组的汇报员都会认真的准备,尽量清楚的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后,我也要给各组的合作过程给予简单的评价。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了。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能对各小组进行调控、组织,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帮助。
五、评价与奖励相结合
评价是小组合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价运用的恰当能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每次我都会引导学生做适当的自评,小组互评,最后老师评价,并且是鼓励性的语言比较多。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语言难免会不够严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我班的孩子数学课堂中会尽量多的使用数学术语,大白话少了很多,而且逻辑性也比较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培养团体意识的很好的方式,经过训练发现我班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班级同学有困难了都会积极帮助,而且各项活动都会积极参加,真正成为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学习体。
『伍』 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陆』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新活动的导航者”,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这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略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合作者。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现在独生子女的惟我独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会倾听别人,更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为什么”、“你理解χχ同学的思路吗?”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
3.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他们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填写下表。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合作,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地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个问题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是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时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关键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1.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进行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实践问题上,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人操作不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内容,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小学生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所讲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从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出发,从中发现物体运动方式的不同,从而引出平移和旋转。这一情景贯穿在整个课堂新授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将数学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学生们也会主动探讨研究。学生非常的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再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评价完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2.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进行合作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是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将问题回答全面,这时可以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相互讨论、互相补充,从而对数学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哪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3.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后再进行合作。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时,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出现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学生出现“吞吞吐吐”现象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发言、补充、订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尽情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发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把三角形能否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看能否得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然后让学生汇报。学生怎样做的都有,那如何形成共同的认识。此时学生自觉地说与他人合作,这时我让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经过推理,得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恰到好处,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接纳、学会欣赏的能力。
四.适当地表扬和批评是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有探究的价值。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由此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给每组提供一张圆纸片,两根大纸条,剪刀、图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面模型,并要求:“小组合作做钟面时要保持安静、团结友爱、分工合作听音乐开始,音乐停就结束停止,最后比一比哪组做的最快最好。”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可使数学探究活动日趋好转。如有些组的学生组织得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问题研究完了;而有些组则由于组内分工不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都没有完成探究问题,教师指出来后,可以促进各小组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下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引导下得以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探索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个学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每堂课都要实现的。让我们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柒』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捌』 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页的例题,要求根据乘船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南瑞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写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
『玖』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之基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小组合作是否行之有效的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对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让学生能在小组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折扣时,设计了以下学习策略:
自学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有困难的组内互相帮助。
1、什么是打折?(组内说说)
2、几折表示( ),也就是( )。
3、八折= =( )% ,八折表示( )是 ( )的( )%
4、 九五折呢?
对于这样的新知识,学生虽并不陌生,但真正问其意义却是回来不出的,所以教师要起好引导和点拨作用。
第二:科学划分小组-------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之梁
小组合作学习是固定个数(一般是4到6个)的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它的分组原因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有我们在划分小组之前要对学生特点进行调查、观察,要考虑男、女,各科学习优势、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性格内向外向等等,从而使分好的小组相对均衡、分工也要合理,让小组中的积极分子带动其他人,让每个小组成员更到更好的提升。而且要定期对小组成员分工进行轮换,定期对所有小组成员要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
第三:悉心培养小组长-------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之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老师是课堂的组织管理者,小组长就是小组的组织管理者,那么什么样的小组长是好的“火车头”?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小组长具备以下素质:小组长应该具有榜样作用、组织领导能力、引导帮助作用、划分任务能力
首先小组长自己要各门功课都比较优秀,这样才能服众。然后他要自己要做到上课前组织学员把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好,上课要自己认真听讲、不说小话、回答问题积极,也要带动其它成员像自己学习,课后还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成员,他还要从思想上让成员关注自己小组的荣辱,把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让小组具有凝聚力和发展前途。
特别是划分任务的能力,我们榆次区现在推行的在“三步导学”教学模式中,当教师把任务呈现出来后,小组长就要将任务分发给每个成员,让他们进行研究讨论。小组长要做到让学习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分到容易一点的题目(最好是能从课本直接找到答案的);回答问题要有序、积极主动,声音要洪亮。本组学生成员不能回答的问题,他要立即补充,这就需要他课前就要充分预习好。
第四:完善评价制度-------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之翼
课标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完善的评价体系就如同源源不断的新鲜水分和养料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棵大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