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老师是他们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帮助者。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根据上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摆正位置,引导学生乐学、善意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摆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位置关系,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下文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
良好的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注意、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关于它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感到无意义、没意思,即使勉强去做,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这种努力本身也往往不能持久。数学学习尤其如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图片、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几何体模型、教学演示图片,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通过物体的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的内容时,我利用教科书中引言的图形、“读一读”中的有关资料、生活中的实例(不规则的瓷砖铺在地板上)制成图片,进行演示。通过生活常见的图形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于生活,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怎样学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是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以实现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等,又有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此,教师于教学中在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正面启发。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衔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抓住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因为它是“因式分解”中介绍的第一个公式,又是应用较多的一个公式,是学好其他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它,就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再启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式子符合公式的特点呢?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把式子转化成( )2-( )2这种形式就能进行因式分解了,也就是要进行因式分解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把一个代数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通过这方面加强训练:从数字的平方,如: 9=32,■=■■, 0.01(0.1)2 ,到简单的单项式,如:m2n2=mn■,16x2y2=(4xy)2, 再到复杂的多项式,如 9(a-b)■=3a-b■,层层深入加强训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层层递进的练习后,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有了这个基础,再学其他的公式就不难了。
2.情境启发。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这种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学生在解|x-1|=2这种类型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缓难度,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来思考:
(1)由于|2|=2,-2=2,所以2 与 -2 的绝对值都是。
(2)由于|a|=1,所以a=2或a=-2。
(3)如果|b-1|=2,把b-1看成问题(2
❷ 如何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一、多更新观念观念即认识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对我们中学英语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例如:怎样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如何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英语教育如何渗透情感智力教育?怎样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如何对待英语学科“学困生”?如何处理、运用教材、教法?如何重视英语学法指导?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布置、批改英语作业?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重新认识、认真思考、深入探究、找出更好的法。二、多实践创新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我们英语教师要多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试验田,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授课技巧,不断达到新的英语教学境界。三、多学习完善一位不善于学习的英语教师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另外,自身不学习也不可能体会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我认为基本理论要笃学,本职业务要深学,修身知识要勤学,急需知识要先学。专业知识是一名英语教师外在美的依托!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人文等通用知识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则是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系统地读一些东西,特别是读一些好的教育刊物,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的好文章。这些文章,观点新颖,思想深刻,读后肯定能受益匪浅。总之我们英语教师要主动地学、用心地学、创新地学,做学习中的有心人,要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四、多训练提高训练提高主要是指专业水平的提高。对英语教师自身来说,假如不注意自我提高,听说能力、词汇量等就很容易下降。我们决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学历,应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要求学生做好,英语教师必须做到完美。如你要求学生英语书写要认真,整洁,流畅,你自己就必须练就一手美观的英语书法,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你要求学生读音正确,老师自己必须读的不仅准确,还要有洋腔洋调。五、多交流改进语言教学是外向型的。教师之间应多交流、多学习。不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交流才能产生启迪或省悟;交流才能发现不足。我们可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片断教学、专题研讨等等形式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切磋教艺。我们应该向同行学习,既可以向名师学习,又可以向一般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六、多了解沟通了解沟通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语言教学离不开情感活动。英语教师只有地了解学生所需、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平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聊聊天。通过聊天的方式多接触他们,往往在交谈中,很容易发现、感悟和收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意识、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往往许多“教然后知困”就会“得来全不费工夫”。七、多教后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这个公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教学的自我反思,是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再认识。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教后反思,往往是反思中最具活力的时刻,主要是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得与失。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出现了那些教学灵感与顿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地方作改进和创新?等等。八、多勤于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教师如能坚持在教后将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机智、教学偶得和各种学习所悟,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能够防止许多经验和教训流失,更能在聚沙成塔般的积累中,感受和享受到教学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教后动笔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写教学后记。二是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教师终身受益。”三是写教学随笔。四是多动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加以总结、升华,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好方法。如果一名英语教师,能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扎实的功底,他的课就一定能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在英语教学中,就能到游做刃有余,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大大提高。我们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自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各方面素质,以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
❸ 浅析小学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论文摘要】小学教育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小学教师要想在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主动作用,必须在思想上认清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行动上学习、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上讲究策略让学生乐学,指导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所需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下面就小学教师如何结合实际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出主导作用,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摆正思想,认清形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量,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掌握如何使用计算机,正确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是现代人必具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认清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即使不是专任教师也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学会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学,并且要学好使用计算机,广大教师不仅要树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理想,而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有利资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结合实际,掌握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通过与教育诸要素相整合来完成的。通过课程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等。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且是每一位在职教师应尽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促进教学,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学。例如,利用动画、影像、场景、音乐、对话等形式,把语文教学内容生动的演绎表现出来;在数学图形教学中重现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对话场景等,使学生学的更加轻松投入,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氛围。 三、 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顺势而为,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对计算机,对网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以说教的形式教导学生,必将使其觉得枯燥厌烦。要想学生学会信息技术课必须让学生动起来,把学习融入玩乐中。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孩子一旦对某事产生了兴趣,某种意义上说,他就能够做好这件事情。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指法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打得又对又快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只有把枯燥的学习融于"玩"中,真正做到以"玩"促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四、正确引导,认识网络 学会使用计算机其中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与网络连接,从中获得更多的服务。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使网络真正可以行之有效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信息,包括许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在内的不良信息。如一些迷信、色情、暴力信息,错误价值观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新用途。引导、告诫学生,每次上网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服务。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信息技术对各学科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促进,都说明了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师是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每一位教师都应增强意识,然后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最终达到信息技术同自身学科相结合的目的,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学科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1]郑利霞.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
❹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起主导作用
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孩子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行为或者思考方式都会影响自己的孩子。
❺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摘要】新课堂倡导在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但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是那么太好,
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六个方面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以期自己的建议能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尽棉帛之力。
❻ 小学的主导需要有哪些
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
❼ 幼小衔接教育机构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心理方面:独立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在进入小学后,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许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来完成,就造成了孩子和家长有什么不适?所以,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贯穿一些小游戏或者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与学习中体会独立的乐趣,潜移默化的培养独立意识,享受独立的快乐。
2、习惯方面:体验“小学生活”
幼儿园时期,游戏贯穿教学,这就导致孩子的随意性较大,科目设置大多依靠孩子的兴趣与情绪。在生活上,老师和家长给予孩子同样的关爱与呵护。让已经习惯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感受到明显的落差,导致孩子们在生理甚至心理方面产生诸多问题因此,在中、大班的学期教学中,适当的延长课堂时间、让孩子们养成举手回答问题以及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体提前体验“小学生活”。
3、能力方面: “无压力”迎接小学挑战
我们在孩子面前,常常会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然而这句话,我们大多都停留在嘴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大包大揽地帮助孩子完成手头的事,这就让孩子们丧失了各种能力的锻炼机会。小学的生活,孩子们要面临多方的挑战,要学会按规则做事、团队合作、自我完成任务或作业,如果能力不足,在各方挑战的处理时就会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在幼儿教学中,大到课程设计,小到一点一滴,都要有意的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事、帮助同学等等,培养孩子们的能力与做人品质。
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教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外在表现,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统一,这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共同问题。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认识、主动接受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与学、师与生是处于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动力。兴趣能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兴趣越浓,自觉参与的程度就越深,学习上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实践表明: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时,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接受。学生在小学阶段,往往会很情绪化,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完全得到自身的控制,因而,在小学生接受教师的讲学内容时,往往是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就积极接收,不感兴趣的就会有所排斥。因而,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感觉到有兴致,从而喜欢上学习。另外,学生对于一节课的内容的兴趣并不是持久的保持,会因为某些因素而间歇性的持续,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对学生有方法有控制的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
二、方法灵活善于疏导
“方法灵活、善于疏导”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主要方法。课堂教学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师生的情感过程。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仅仅是看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更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如学生是否是主动学习,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是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要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得到了教师的尊重以及教师的导向作用是否发挥作用。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这样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就削弱了呢?我个人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也可说更“苛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单这个“惑”字而言,师者所认为之“惑”未必是学生心中之“惑”,学生心中之“惑”也未必是老师精讲细读、循循善诱之“惑”。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扶学生一把;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能动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和谐的认知过程诱发健康的情感,成功的认知能够激发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注意创造融洽、和谐、民主、热烈的课堂气氛,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兴趣,促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尽量多地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信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语言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应该在“引”字上下工夫,“精讲”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并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发展的目的。
三、尊重个性,激发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创见,教师就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学方法的选择、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而定。教学中,要保护学生创造性火花,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给全体学生足够的思维和练习时间,这样,学生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抓好课堂的个体学习,使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去“读、思、划、议、写”,抓好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听,在和谐民主的参与中,理解由浅到深。
四、热爱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及其形象,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且以热爱学生为主要指导目标。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片融洽、真诚且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对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稍微偏差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对于好的学生,教师要继续鼓励;对于学习成绩稍微偏差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以正面的教育为主。对待学生的处理问题上,要做到以理服人,公正无私,批评要有所根据,不能够盲目地乱批评一通。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做到从心底深处爱学生,并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好榜样、好教师。
教师的一切行为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感染、熏陶的教育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行为的互动关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引导、点拨或组织学生合作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一切学生的发展创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服务。
❾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
良好的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注意、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关于它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感到无意义、没意思,即使勉强去做,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这种努力本身也往往不能持久。数学学习尤其如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图片、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几何体模型、教学演示图片,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通过物体的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的内容时,我利用教科书中引言的图形、“读一读”中的有关资料、生活中的实例(不规则的瓷砖铺在地板上)制成图片,进行演示。通过生活常见的图形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于生活,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怎样学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是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以实现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等,又有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此,教师于教学中在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正面启发。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衔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抓住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因为它是“因式分解”中介绍的第一个公式,又是应用较多的一个公式,是学好其他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它,就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再启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式子符合公式的特点呢?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把式子转化成( )2-( )2这种形式就能进行因式分解了,也就是要进行因式分解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把一个代数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通过这方面加强训练:从数字的平方,如: 9=32,■=■■, 0.01(0.1)2 ,到简单的单项式,如:m2n2=mn■,16x2y2=(4xy)2, 再到复杂的多项式,如 9(a-b)■=3a-b■,层层深入加强训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层层递进的练习后,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有了这个基础,再学其他的公式就不难了。
2.情境启发。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这种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学生在解|x-1|=2这种类型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缓难度,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来思考:
(1)由于|2|=2,-2=2,所以2 与 -2 的绝对值都是。
(2)由于|a|=1,所以a=2或a=-2。
(3)如果|b-1|=2,把b-1看成问题(2)中的a,则有b-1=2或b-1=-2 。
对于方程|x-1|=2,同样有 x-1=2或x-1=-2 ,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容易理解,课堂上也踊跃发言,气氛活跃,连平时觉得数学难学的学生也争着发言。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学得有信心,课堂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落实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任何能力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离开了知识,无能力可言;反过来,学生的能
❿ 小学后期、初中时期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是
应该选择B,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减弱,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青年期是地位和威望,根据题意,小学初中属于少年期。详细讲解的话,教育理论基础书上有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