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社会发展对教育目标的新要求。即在现代社会要学会“终身学习”,即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比学会知识本身重要得多!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必然引起我们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
2.基于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反思。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形成了“接受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削弱了小学生提出疑问与另做解释的勇气,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约着小学生的发展,应该改善。
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一大目标,我国进入21世纪也开始启动新一轮课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基于“十二五”教育方针中陕西教育实施减负课堂的需要。科学高效的课堂必然是轻松、愉悦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毫无压力,无成绩负担,把学生尽可能从重复、单一、枯燥的作业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1.新课改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表述。《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
4.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多元智能理论为这策略的运用和学习方式的选择、革新提供了脑科学依据。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四、研究的具体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状况及成因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学习方式体系和优化的研究
3.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4.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5.信息技术在小学生学科学习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二)预期目标
1.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和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2.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使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的学生个性,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3.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①学会主动学习②具有灵活的学习方法③具有探究学习的能力④具有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过程
时间:以一年为课题研究时段
(一)确定相关研修人员。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三)完善教育设施,加快信息化步伐。
(四)过程
㈡ 幼儿园观摩课的具体怎么实施方案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充分体现了"原则规范、方向引领"的指导思想,赋予幼儿园更大的课程发展权,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幼儿园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程实施方案中,并在实际操作中贯彻执行。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自主游戏、体育运动等得不到保证;又如,课程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膨胀抑或偏缺,整体性不强。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与规划中的不足。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加强的一项工作。
㈢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实施方案
搞好关系,上课多开开玩笑,该严的时候严该松的时候松,你教的是几年级的呀?如果专很皮的那种学生的话,就属当做幼儿园,多问问“好不好”“可以吗”那种,教学上可以借鉴这个例子:“大家都很散不在座位上,老师说看看谁先坐好,谁就最乖,很快大家就坐得好好的。”有些人该哄着教,比如多说说他的优点,在说优点的同时说下不足,这样心里也好过点,有些人就应该很严厉的那种,叫到办公室盯着做作业什么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在班级里面说谁谁的不好,这样心里会有阴影!总之是看人的,还有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是否严厉,一般家里有钱的,都不怎么严,具体你还是去家访看看吧。上课看他们如果要睡觉或者没兴趣的时候,说点好玩的,比如学生关心的球赛,电视等等,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我以前的数学老师还会说“一脚把你踢下去”这样,挺不错的。
㈣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实施方案怎么写
一、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内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容、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通过开展对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3、建立“教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型、学习型、讨论型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12年5月23日 四、活动地点 固本小学 五、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六、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动,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七、活动过程
数学组老师集体备课—李来翠老师上课—全体教师听课—李来翠老师说课—全体教师集中评课
八、活动要求
1、执教教师备好课,备课教案交1份到教研组。 2、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和评课,填写好听课记录。 3、执教教师写说课稿1份交教研级。 九、活动经费
1、活动统一安排用餐:用餐人员:参与活动教师 2、活动费用具实凭票报销。
㈤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设计的背景
本学期,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支解文本:表现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以逐段分析讲解为主,支解教学内容,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
2、以讲带读: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问题琐碎,迂回反复,阅读质量低下,讲解的时间挤占了学生读书与动笔的时间。
3、缺乏实效:讨论主题随意设定,缺乏讨论价值,讨论过多过滥;讨论的组织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缺乏讨论实效;讨论的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与教师一致则正确,反之则错误。
基于这种现状,在教学研究部门提出“有效阅读”专题研究的引领下,我校高年级语文教研组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这样一个小专题,在高年级段开展本小专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来找寻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二、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3. 教师调控课堂有效性研究
4、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三、研究的课例
语文S版教材第九册语文第四单元《十年后的礼物》
语文S版教材第十一册课文《我的第一首诗》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途径:
(一)成立研究小组,开展理论学习
为保证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能落到实处,特成立研究活动小组:
组长:梁学军
成员:陈惠芹(市级骨干) 路风菊 马俊虎 冯小琴 余秀芹(市级骨干)岳宝胜 丁海峰
执教教师:余秀芹 马俊虎
梁学军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整个活动的组织以及最终的总结,其他教师参与研讨,撰写反思,提炼研究经验。理论学习采用集中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标准、阅读教学的建议)、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和教师合作方面的理论。
(二)以校各种研训活动为载体,落实专题研究。包括围绕专题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诊断及教学反思及开展叙事研究。
(三)围绕教学设计----行动研究-------问题反思的方式开展活动
1、参研教师独立进行教学设计(9月10—9月12日)
参研教师首先做出《我的第一首诗》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各环节是如何实现有效性的要做出明确的注释,并注明设计意图。
效果预设:《我的第一首诗》这篇课文故事简单,但含义深刻。文中的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学习这篇课文,要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作者怎样逐渐认识到“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认识到这两种评价“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从而进一步感悟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深深的爱。
各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尤其在朗读的指导、内容方面会因对教材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设计方案,这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2、教学设计交流(9月16日)
要求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把自己所设计的案例的构思、想法在会议上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要突出在: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二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课堂中如何操作。两位授课教师根据大家的设计理念和意图,选择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方案进行整合,然后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并定稿。
效果预设:这个过程相当于集体备课的过程,目的是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但是由于参与教师的理解角度不同,要把六个人的意见完全同意起来有点不符合现实,所以最后推荐马俊虎老师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既要在解决关键问题上体现大家的智慧,又要在授课中发扬出自己的特色,再次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准备上研讨课。
3.课堂观察。(9月23日)
由马俊虎老师在六三班上《我的第一首诗》,要求听课老师做好课堂观察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如何体现提高学生朗读活动的有效性,并写好评课记录。听课中关注的焦点:一是教师是如何理解和处理的;二是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三是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是如何评价的。
效果预设:授课教师基本能体现教学设计中的意图,但不可能像设计中体现得那么理想,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新问题:承担记录的教师能否将各自的记录按要求记录全面,为后面研讨提供真实的的依据;授课教师在执行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会因为长期的教学习惯而不能很好的贯彻设计意图,从而会出现预设和执行相矛盾的新问题等等。
4.课例研讨
听课后,组织教师们讨论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案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在研讨中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环节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这一环节大家重点研讨授课教师在解决朗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方面取得了那些突破,还存在哪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因该如何进一步改进。
效果预设:这是第一轮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大家讨论的越是激烈,越有利于下一步的研究。通过这一轮研究预计要在解决前面发现的问题上有一些突破:如教师如何通过精讲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去朗读;怎样丰富评价的语言和方式,可以通过眼神、动作等手段来评价,提倡让学生相互评价。
5.再设计再观察再研讨
经过以上议论研究,将大家的智慧集合起来,由马俊虎老师对所授的《我的第一首诗》一课进行反思,之后与大家共同设计《十年后的礼物》一课,这次备课余秀琴老师主备,其他教师参与到两位教师的设计中,设计好后按原来的程序进行第二轮观摩研讨。这一轮力争在上一轮的基础上取得更全面的突破。
(三)总结提升阶段(10月21日——11月5日)
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对整个教研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将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的收获、看到的不足以及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文本的形式写下来,然后再教研会上进行交流。尤其是在活动中大家在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认识,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最后通过研讨得到初步的结论(在研讨过程中如果出现分歧,可以通过回放录像课的形式,进行再探讨。在大方向与课程标准一致的情况下,允许求同存异)。
(四)尝试推广验证阶段(11月5日以后)
将大家总结出的结论在各自的课堂上尝试应用,验证结论的科学性、有效性,对不正确的结论及时进行修改。并在实施中将一些新产生的有效的方法及时补充在原来的总结中。
㈥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分哪些步骤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