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我看到了什么》来是三年级科学的第一自课,这一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由“看”到“观察”,经历了什么变化?两者又有何区别?这是这一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首先从照片引入,请孩子们“看”照片,将看到的事物告诉老师。老师在同学们进行回答的时候,做好记录。由于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是很大,孩子们很快就没有新发现了。于是,我顺势引导他们回忆在生活中看到的大树,这些树长什么样?树上有什么?树的周围又有什么?这时,大家又活跃起来,谈到很多照片上没有的东西。同样,老师在同学们进行回答的时候,应做好记录。这样,黑板上就有两块对比鲜明的板书,从照片上看到的信息量很小,而同学们回忆的信息量非常大。由此引导学生意识到,必须“观察”实物。备课时以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可能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但是提出问题后许多学生能说出除了用眼睛看的方法外,也说出了闻、听、尝、摸等观察方法。最后,再强调一下观察时应遵循的顺序。应该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谁流得更快一些》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谁流得更快一些》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液体是会流动的。在本课中学生要对水、洗洁精、油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加深对流动这个液体基本属性的认识。液体的流动的快慢速度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比如受力的大小,流过的物体表面的状况、液体自身的黏度等。本课的公平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在保持滴流板倾斜度相同(受力大小一致)、液体多少一致、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的情况下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本节课只有一个活动,就是通过在滴流板上比赛三种液体流动得快慢,得出结论,内容比较简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液体流动速度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好这节课的基础。还有三年级学生的探究习惯还不规范,需要老师在每节课都要注意培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到液体都是会流动的,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对比实验进行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赛。
难点:设计一个控制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实验。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是教学目标达成比较好,科学概念的建立比较清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液体流动有快有慢”、“液体流动快慢是受液体黏度不同影响的”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也基本掌握了“黏度”这个科学词汇。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和科学分析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借助形象的实验过程,学生不仅参与比较充分,思维也得以有序地发展。
二是在追求试验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还兼顾科学竞赛的公平性。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保持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相同。这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我在课前游戏中就渗透了公平竞赛的思想,所以这堂课在讨论实验公平性的时候,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师生共同的互动,很轻松地就达到了目标。
但是在本节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1.对学生的指导不够。首先是在学生使用滴管时,教师的指导还没到位。有几组学生在滴同样多液体时,滴上一滴他们把握不好,出现了比赛的不公平,导致实验出现误差。还有就是提供学生材料时。为了公平,让学生在玻璃片上进行竞赛,有一组学生没听仔细,他们还是在塑料尺上来进行实验的,教师应该强调更清楚点,对学生的关注更全面点。
2.在问题的设计上还有欠缺。当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比赛更公平、公正?其实这个地方还可以加个问题上去,问学生:比赛中需要哪些材料?然后再让学生去讨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学生的讨论会更有目地些。
3.教师的语言不够干脆,显得比较啰嗦。每当学生汇报完自己的想法后,我总喜欢去重复学生的话,这不仅让费时间,还很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努力去改掉这个坏习惯,教学时语言要简练些。
『叁』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空气有重量吗教学反思
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
2.根据对比表分析: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4.出示之前填写的关于水和空气的气泡图,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原有内容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
『肆』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这是谁的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不同植物的叶,具备了在仔细观察后能从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的能力。
本课将让学生在观察、认识一些常见叶的特征后,这是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我要将孩子们分好小组,明确任务,限定区域。
并强调谁都不能跑到别的地方去,然后进行记录、指导等组织管理活动,帮助学生有序的、有效的开展活动。小朋友们对叶子充满了兴趣。安全很重要。
第一,远离危险的地方,遇到动物不擅自触碰。
第二,划定范围,到操场以后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在一起观察,遇到问题随时举手告诉老师。
第三,爱惜植物,每片叶都是有生命的,不摘叶子;及时记录。交流、汇报,活动前让学生带着"你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你在哪里找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活动。
《这是谁的叶》的教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这是谁的叶》的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伍』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小结,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个梳理和整理。由于前面回每一节课都答上得比较踏实,大多数学生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写出很多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称,这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同学们能从这些植物中知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并且准确地用维恩图表示出来。对植物共同点的概括,我的学生基本能够得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有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物共同特征。这节课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总体难度不大.
对于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为例的9张图片,用词语概括难度较大。像“种子”“生根”“发芽”“成长”“成熟”“结果”一类,学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叶长出”“真叶展开”这一类专业名词就比较难接受,这也属正常。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深入地认识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开始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
『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1、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对声音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猜测。
2、通过观察探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柒』 教科版科学三上《比较水的多少》教学反思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四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下面谈谈自己的执教体会。
一、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经历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这一课中,我能较好地体现以上精神。首先,教学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验探究”——“整理分析”——“获取探究结论”的全过程。其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中,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训练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等基本技能,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使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二、努力落实学生探究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发现。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已有的经验和感知,如学生对2瓶水的多少的推测,预设1是瓶子相同,水位不同;预设2是水位相同,瓶子不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进行判断。接着,教师出示了不同瓶子和不同水位的两个瓶子,这时,学生就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纷纷作出推测,并设计了实验的方案。总之,我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顺着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路径来实施课堂教学。
三、在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我注意倾听和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使课堂充满宽容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保证了探究活动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进行。本课也把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蕴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了节水的教育。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节课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如三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差,自控能力较差。在实验过程前,教师要先对实验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学生的分组实验就会完成得更加顺利,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再比如,学生想出了多种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法,限于器材有限,学生只能实施了一种,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前一定要有充分的预设与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才能生成得更加精彩,教师的教学才能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