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该如何提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发展和生存,教学质量是其生命线。只有强化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今后激烈的意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下面就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学校组织领导,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实施学校管理的决策者、管理者,一支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领导机构,有利于凝聚广大教职工,有利于协调在学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的制度保障。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备、教、辅、批、考、评、奖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制度和质量标准。这些制度不仅使教学工作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还能使教学质量有机的渗透到各学科所有教学环节之中,体现于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之中。这些制度应整理汇编发至每位教师手中,使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教师主动、自觉的将教学质量扎扎实实落到各自教学活动中去。以制度管人,实行民主管理,可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合理性建议,对学校领导和办学实行民主监督。
三、施目标管理,完善教师业务跟踪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可使得学校复杂的工作体系能够沿着管理目标的轨道“令则行,禁则止”,有条不紊的健康运转,使学校的工作纲目清晰,政令畅通,管理更加到位。
建立教师业务跟踪制是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收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证据,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是教师师德、教学、教研、继续教育等全方位的记录和展示,真实而全面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脉络,为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四.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加大常规抽查力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 各校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 但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狠抓教学质量。有质量, 学校才能生存。有高质量,学校才能发展。
深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必须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明确学校各教学环节(如备课、上课、辅导、考试、听、评课、集体备课等)对教师的要求。完善师生评价细则,狠抓教法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加大常规检查力度,除定期进行检查外,便应加大平时的常规抽查力度,踏实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避免各种临时抱佛脚现象,及时掌握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弱点,不断调节教学策略。
五、加大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建立的新课标相适应的“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职工研形式,是适应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积极倡导教学研究、教学法观摩、教学讲座、集体备课和随机听课制度的建立,通过教研共同探讨、交流学习,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力提倡教师进行教学法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分折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及时与同教师交流、探讨、总结和反思,不断调节个人教学习惯、角色定位和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学水平在以后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最终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发展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六、大力开展学科抽考和学科竟赛活动。
教学法质量要提高,学校还需要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学科抽考和学科竟赛计划,完善平时质量跟踪评比,不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抽考与竟赛,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知识方面存在的欠缺,调整教学法计划、教学法方法,及时补缺补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在平时抽考和学科竟赛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层面,采用不同形式,多以班集体进行评比,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❷ 家长对幼儿园各项制度或老师有何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家园沟通,提升家园联系。 (1)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
(2)严格执行教师上门家访制度,各班上门家访率需达到20%,要求对新生必须进行上门家访,让孩子提前熟悉教师、增强对幼儿园的情感,同时对有特殊表现的幼儿,教师也应及时上门家访,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孩子行为异常的隐藏原因,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
(3)丰富家园联系途径。
(4)根据家长要求不定期的举办家长学校培训,传授正确的育儿知识。
2、加强管理力度,提升保教质量。
(1)班上教师要密切配合,重视幼儿护理工作,确保幼儿在园健康。
(2)重视教师的师德修养,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重视与孩子交流的言语,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
(3)加强师资培训,继续实行师徒结对及随班听课制度,定期下班指导,听课重点是活动重难点的突破。
(4)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再学习,充分利用饭前饭后、离园前等时间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掌握程度。每周五上传下周详细的学习内容到幼儿园网站,每月末下发一次纸质的学习内容,方便家长在家进行复习与巩固。
(4)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社会性知识,多组织外出参观活动,扩宽幼儿眼界。
(5)继续加强各项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❸ 小学教研活动制度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结合校本教研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科研、教务部门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工作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
2、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深化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水平,以培训增后劲,用教研促发展。
3、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本学科发展动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促进每位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适应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需要。
4、了解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能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在当地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5、通过学习、借鉴、引进、交流,进一步深化语文“自能学习”、数学“问题自主解决”课题实验,不断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7、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8、探索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技术,形成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典型案例。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骨干教师献课、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结合课改发展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己制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教师与同伴的对话。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以教师或教学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
3、专业引领。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一方面聘请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直接解决教师们思想和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借此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五、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常规制度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身体力行。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与教导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导处、德育室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常规制度
1、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课改课题,以课改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组长、兼职教研员,定期学习理论,举办课题讲座、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3、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③组织好师徒结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④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⑤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
⑥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⑦每月组织一次教学例会,校长、主任、兼职教研员、教研组长参加。
(三)教研组管理常规制度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原则上设中心教研组组长1人,年段或学科教研备课组组长各1人。
3、教研组长由教务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
4、教研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力争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主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四)备课组管理常规制度
备课组长在中心教研组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或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备课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小课题行动研究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拟订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集体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间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做到:教学内容超前备;时间固定间周备;单元过关精简备;学生学法分析备;课后反思仔细备;问题出现天天备。
共同研究:
(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
(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
(3)作业或练习;
(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轮听课、观摩课等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五)课题组管理常规制度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导处,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导处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4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⑤定期向学校教导处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⑥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六)教师队伍管理常规制度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交流、传达,或者上“汇报课”一节。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并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④每月至少写1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心得、反思、读书笔记或课堂教学案例。
⑤每学期至少上1节研究课或指导1—2节研究课。
⑥每学年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教学案例或经验总结。
⑦每学期教师听课15节以上。
⑧自觉自学相关教学研究理论与教学案例,保持每周学一篇文章,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六、校本教研奖惩制度
1、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评比“优秀”教研组和“先进教研个人”,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2、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记。
3、校本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年度考核,更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