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方式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方式

发布时间:2020-11-29 01:27:08

『壹』 小学科学说课稿反思与评价怎么写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自选课题口语交际《可爱的小动物》。本课有三幅图,图上分别画着小男孩喂小兔子、小女孩喂鸡、小男孩观看金鱼。图下有两个讨论题,第一题要求学生回答有没有养过小动物,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第二题要求学生回答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原因。2.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A.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B.能用几句话说出自己喜欢哪几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并通过问答、评议、补充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情感目标: A.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B.与别人交谈时注意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建立表达的自信心。 (3)知识目标: A.了解一些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二、说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应以形象思维为主,谈话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引导学生主要采用提问法、小组交流法,鼓励学生加强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2.教学准备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提示,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为了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我在课前准备了CAI课件。 三、说教程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喜欢它们吗?你瞧,小哥哥、小姐姐和它们多亲密啊! (播放由课本中三幅插图制作的动画片) 教师:这节课,你们就把自己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板书课题:可爱的小动物 (二)依据课件,指导说话 1.请小朋友看图画,画面中的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说话时可播放相关的动画) 2.指导学生说话 (学生可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如小动物可爱的外形、动作、叫声、生活习性、与人的关系、为人类所作的贡献等) (教师利用教学条件,再现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三)小组交流,练习说话 小动物是多么可爱呀!每个小朋友都想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说给别人听,是吗?请同学们按共同的爱好自愿结合成小组,互相说一说。 (自由组合,灵活的练说形式加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四)集体交际,反馈说话 1.在黑板上贴“小动物展览会”的字样,请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照片、录音、录像)或者把没有危险的小动物带来,进行展示,自己担当讲解员。提醒学生注意说出介绍的是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小朋友根据展出的小动物互相质疑(如:对小动物不了解的方面),展示的同学要做出回答。同学之间也可以针对讨论互相质疑答疑。 (五)动物欣赏,扩展说话 1.“小动物展览会”多热闹呀!你要评选谁做最佳讲解员?为什么? 2.说一说你又了解了哪些小动物呢? (六)趣味练习,巩固说话 播放“动物世界”的生动录像,学生以抢答竞猜形式指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并说明理由,教师奖励表达优秀者小动物头饰。 (七)扩展活动 请爸爸妈妈在节假日里带你到动物园去参观,并在参观过程中向爸爸妈妈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贰』 小学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学评价怎样写

《热的传递》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分析热传递过程的共同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认识。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对科学课的理解我有这样一些思考:
首先,我觉得要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平台。我希望以后我的科学课堂上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束缚”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进行验证。但是就这节课来讲由于我对学生的不了解同时又担心时间的问题,我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理想的空间,而是在出示了相关材料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些固定的材料设计实验。虽然学生设计出了实验并且也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但我总是觉得在某种成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其次,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在科学教学中,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关系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能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第三,我觉得设计好的问题是引导的关键。一个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探究的欲望,指明方向,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探究学习的领域。比如: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可以直接提出“铝棒的这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都能够很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想法,自然地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篇二:热的传递教学反思

《热的传递》一课,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的,从实验到概念的教学,我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得到结论的。
我一开始问学生:“你们吃饭用的不锈钢勺的勺部浸在热水中,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勺柄,感觉怎样?”学生分组做实验。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勺柄也热,有的组觉得勺柄慢慢得热起来。有的学生用手摸了摸不锈钢勺的每一部位,发现勺口最热,勺柄的上端不是很热,知道了热是从勺口慢慢传到勺柄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弄明白了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到温度低的一端,这种传热方式就是热的传导。
接着,学生经过一番的讨论,准备在烧杯里的水面上放一些木屑,加热烧杯,发现水被加热后,木屑运动起来了,有的木屑下降,有的木屑上升,形成了一个环流。知道了水加热了会上升,冷的水下降来补充,不久整杯水都热了,热在液体中传递的方向是从下往上循环流动的。当学生做好了这个实验后,我问:“古代,我国有一位军事家,他发明了一种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指挥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孔明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学生也慢慢明白了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方式就是热的对流。
最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冬天,晒太阳能使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我们在火炉旁也能使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的原因。有的小组通过课前上网查资料了解: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以电磁波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物体所辐射的电磁波波长随温度而变。温度较低时,主要是不可见的红外辐射;在500℃以上,则逐渐发射较强的可见光,直至紫外辐射。此外,物体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这样,学生对冬天,晒太阳、在火炉旁取暖……方式来获得热也了解了,这就是热的辐射。

篇三:热的传递教学反思

《热的传递》一课,需要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能够做固体、液体热传递的实验。分析热传递过程的共同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基本完成了以上教学的内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存在的优点是:
1、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本课是按照“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流程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有了猜想以后,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而自己设计实验也是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到的内容,各小组都能按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整堂课都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把实验的自主权和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教学中,鼓励学自由猜想.引导学生自已设计实验,鼓励探究创新.让学生自已去想去说去表达,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科学.如教学中,老师给你提供火柴杆、凡士林。你准备借助这些材料怎样来研究?火柴杆有几种粘法?凡士林还可以怎样涂?你能设计出更好更简单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想出更多的、与众不同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2、发挥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等优势,强化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对热的传递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情绪去主动探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不足:1、生活导入语言不够简练。2、时间安排不当。有的课件播放与实验过程相同,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因时间仓促,巩固延伸环节没有全部呈现。
措施:本科是我教学科学实验课第一次尝试,收获还是很多的。尽管暴露出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有自信、有能力,一定能上好科学实验课。决心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提高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我深知能力的提高贵在平时课堂的演练和对教材反复的揣摩。

篇四:热的传递教学反思

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本节课,需要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分析热传递过程的共同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认识。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有如下思考:
1、把握教材,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平台。
本课内容是围绕“热传递的方向”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原有想法是否正确。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热传递的方向他们已经具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用实验验证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我提供一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设计出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叁』 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为了让教师的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所以我们把赏识教育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标志,比如发现星,笑脸娃娃等。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盯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肆』 如何对小学科学课进行评价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非易事,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及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师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程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定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发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头发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另外还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废旧电池的回收等等,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学生的思维。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交流讨论。在老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通过三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物体遇冷不会收缩—教室里的桌凳就没有因为冬天而变小”,再如:“把纸和球同时从高处放手,猜哪个先落地”的假设活动,是想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假设,并在假设的过程中发现: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有时是错误的,经验也可能造成假象。我们再用两张同样重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重复上面的实验”是一个拓展活动,同样说明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证据是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或从可靠信息源那里获取用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的数据及资料的活动。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与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的,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2、提供一个适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动脑筋思考。3、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预见的。4、在教学中或活动结束时要经常交流讨论,提议学生去思考如何改进探究方法。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四、注重探究方法和过程的评价,鼓励探究结论的原创。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在科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认识的自然事物,探究科学奥秘充满兴趣,踊跃地提出探究的问题;对探究的问题积极的动脑筋、想法。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在研讨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与不同的意见进行争论。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参与各项探究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探究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学困生的问题,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伍』 如何有效评价一节小学科学公开课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 使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和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还应作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课堂更精彩.可以说这样是一种最优方法。

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陆』 如何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三维目标。促使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五点做法。

(一)利用学生亲身感触,创设教学情境。
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打出字幕: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接下来播放灾后损失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由于对这场大地震学生们非常熟悉,就使得学生在惊心动魄的事实和触目惊心的损失数据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现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这样,使我们的科学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鲜活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到科学知识有用,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过程中。
(二)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中,我们分析学情后认为:学生对水中加盐能够增加水的浮力科学概念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了解到这一基础,就可以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增加物体的排水体积上,做好小潜水艇的沉浮实验上。
这一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是“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基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积累,本节课就是要让他们再度体验和经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

(三)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带给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在“观察水”的教学中,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或有色饮料)、白醋、糖水、水装在烧杯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在教学中,如果选择替代实验材料一定要考虑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材料不当、分发材料的时机不当等都会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师的有效指导,及时反馈和评价也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程度和学习的状态,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激励性评价、调节语气、讲话的频率及需要重复或细讲等,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巧妙的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形式从学生的表述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得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法、思维途径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实验课上可以问学生实验要控制哪些因素?实验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以及在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围绕研究问题展开时,当学生在交流中词不达意时,特别需要教师及时的有效指导。

(五)通过及时复习,促使学生巩固科学概念。
在课的起始阶段,适当的对上几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在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或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来全面获取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情况,而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给予恰当的弥补和点拨,以便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再学习、再理解吸收的过程。适时、适度的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是一个鲜活的动态过程。所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筋,那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会有很多,这也正是我们科学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柒』 如何评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单元前置探究课、探究发现课、单元生活探究课三段式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

单元前置探究课——授之以渔

单元前置探究课是进行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之前的一种课型。这个课型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实验材料不足,“做中学”是学习科学最显著的特征,但由于实验材料不足,经常无法进行实验。材料不足不是常规仪器不足,更多的是生活材料不足,比如学习溶解时,常规的材料高锰酸钾、烧杯实验室都有,而像食盐、白糖、面粉、奶粉、洗衣粉、药的冲剂等如果准备不足,就会影响实验。考虑到节约成本,不少分组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实验,回到了以前的学生听科学、看科学的老路。其次是实验活动效率不高,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即使做实验,表面看去很热闹,吵吵嚷嚷,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成了一种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做到三动——动手、动脑、动口。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发了单元前置探究课这一课型。

单元前置探究课的内容包括:一是探究点的培养,根据本单元各课内容的特点或学生的能力水平、年龄特点,确定要培养的点,可以是方法、能力或知识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还可以是习惯养成方面的。单元前置探究课相当于自编教材上课,探究点是培养目标之一,依托点即是达成目标的载体。二是预习本单元的内容,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让学生简单预习本单元的内容,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如果是与本单元的内容有关且很简单的问题,可现场解决;如果是与本单元内容无关,但有一定研究价值且适合学生研究的,可给予学生恰当引导;如果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则不予解答,留作悬念,到学习新课时再研究,并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作好材料、资料、行动上的准备。如果学生的问题过多,来不及交流,可把问题课后交给老师,以便于老师备课。三是分组准备每课的活动材料。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列清本单元每课所需学生准备的活动材料的名称、数量、带来的时间及何人准备等,小组长负责督促落实。老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带来的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以保证实验课及所有的探究活动优质高效正常开展。

单元前置探究课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做到会学习。具备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学习科学的品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内容,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对相关问题作准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其次就是让学生做到能学习,具备学习科学的物质基础,使学生能有条件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

探究发现课——收之以鱼

探究发现课是学习教科书的内容。由于在学习新单元之前已经进行了单元前置探究课的学习,所以学习教科书就显得比较轻松。虽然我们增加了单元前置探究课和单元生活探究课,但总课时数不会因为增加这两类课型而完成不了教科书内容,因为我们对教科书进行了改编和重组,可以节省课时。比如像“动物王国”单元包括《蚂蚁》、《它们都是鸟》、《猫和兔》、《多样的动物》,“生活中的材料”单元包括《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每个单元经过整合只需3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单元前置探究课掌握了研究某一动物或材料的方法,在第二课时,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专题进行研究,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再加上单元生活探究课就可以了。还有像春夏秋冬四季星座,教科书用了4课,我们只需两课时就能完成。单元前置探究课掌握方法,课下观察完四季星空后进行一个汇报交流就可以了。

在探究发现课上,老师要注意好“三动”。一是自动,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环节,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调动他们已有经验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二是互动,即设计方案、动手操作、汇报交流、获得结论环节,体现自主基础上的合作探究原则。做之前要做到先动脑,即明确做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分工、时间等,做之后要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出结论。三是助动,老师的“助动”要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并在适当时候进行。做到巧妙地引导,恰当评价,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单元生活探究课——用之以鱼

单元生活探究课是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所进行的一种课型。受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遗忘规律的影响,在探究发现课上,“科学与生活”这一环节处理不够、不到位,没有充分展现科学课的独特魅力,没有很好地发挥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独特优势。

单元生活探究课的内容包括:一是梳理归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整理归纳本单元的收获。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总结的一些方法,比如三维式、表格式、示意图、知识树、韦恩图等。首先是自主整理,可以是课前也可以是课上,可以是分小组、分课题,也可以就整个单元进行梳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形成书面的、系统的、完整的体系。其次是交流评议,不仅要关注内容的完整,还要关注形式的灵活,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教师的指导是由扶到放。最后是自我补充完善,在评议的基础上自我修改,不断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二是学以致用,运用自己的收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解释生活现象。问题要做到生活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三是心中疑惑,提出自己想继续研究的问题。

单元生活探究课的目的首先是达到使学生乐学的目的。因为整理本单元的收获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体验到收获的乐趣。其次是达到使学生好学的目的,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到学习的实用性。再其次是达到使学生善学的目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单元的学习并不代表着学生所有问题的解决,给学生一个提出自己问题的机会,能让学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区广大科学教师在课程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真正做到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也使教师克服课堂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式,不再拘泥于自己过去习惯采用的某种教学方式,因而有利于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精益求精,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充实。

『捌』 小学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学评价怎样写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教材分析
《热的传递》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本课主要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递。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一.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安全教育。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三.研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四.认识热辐射。五.巩固应用。 教学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2.了解液体对流的实验。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4.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5.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正确使用酒精灯
谈话引入本课的探究。
1.师出示小黑板(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师讲解并演示使用酒精灯。
3.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看小黑板并齐
读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4人
一组)轮流点、灭酒精
灯。
1.学生看小黑板
并齐读使用酒精
灯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
(4人一组)轮流
点、灭酒精灯。
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
递。

1.教师出示铁片,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从铁片
的一端加热,热会怎样传递?从中间加热,热又会怎样传递? 2.师:画出示意图讲解: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下1.学生猜想、汇报。
2.学生动手操作4人
一组,用桌面上的材料
验证。
3.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和结果。
通过观察铁片上不同的位置蜡烛的熔化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到各组指导。

三.研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1.师出示一杯加热好的
水,请同学们看并猜测一下:
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的呢?教师演示实验。 2.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
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
式叫做“对流”。
1.学生猜想、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2.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汇报。 借助其他物体(如
在水中放木屑)的帮助,观察一杯水
全部变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能够充
分激发学生想象
力的活动。

四.认识热辐射。
1.在炎热的夏天,为什么
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
这些热来自哪里,
是怎样
传递给物体的呢?
2.像这种由太阳直接照射,使其它物体也变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辐射”。
学生交流、汇报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介绍热辐
射的概念。让学生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无处不在。

五.师生共同总结。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1.通过这节课的
探究,知道了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2.希望同学们能学有所用,科学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2.热的传递
在固体中 高→→低 传导
在液体中 热升泠降 对流 在气体中 热升泠降 对流
像太阳 辐射

『玖』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怎样评价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训,我认为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兴趣。科学课的实验教学许多内容涉及探究性活动,而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蕴含着无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学。 二、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作出计划、进行调查、进行研讨、进行评价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经历,亲自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如《声音的产生》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当让学生说出一些能发声的乐器后,就让学生讨论:“它们是靠什么发声的?在发声时这些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于是,学生尽情“玩”手中的乐器,观察它们的发声部位、观察发声时的变化现象等,互相交流、争论,最后总结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现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科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围的物体发出声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于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纸片,有的敲击塑料瓶,有的弹皮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三、强调教师要大胆放手、只掌控教学的方向。 学生对周围缤纷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教学应该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学科学的广阔天地;我们不要把铃声当做探究科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也有探索和发现的无限良机和灵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之举。所以要上好科学课,教师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尽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掌控好教学的大方向,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当好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 四、强调学生的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疑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设计到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多种思维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诞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以培养。 总之,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以科学的方法教学之,以科学的精神探索之,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拾』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探究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为了让教师的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所以我们把赏识教育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标志,比如发现星,笑脸娃娃等。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盯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用真诚的话语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增进师生感情,发挥隐性

教育的效果。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体系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只重考试结果,比赛名次的单项评价方式,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为评价标准。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 1、延续传统,作业评价 科学课上,除了生动有趣的实验,我们也要给学生一定的作业,留有拓展学习的空间,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接收情况。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一项任务,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书面和实践两种。 书面作业是指教师通过一项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在某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实践作业指的是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过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星期),之间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关注,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评价。 2、因材施教,综合评定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学习结果最终是以考试形式来检查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能力的总结、考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由以下3方面构成: (1)学生成绩评价 学业成绩是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通常,我们是通过在期末阶段的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测验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对科学知识的巩固及运用。可以通过书面测验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掌握操作情况。 (2)实践能力考核 当然,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份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学生的实验能力更不能凭一次测验来检查,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业成绩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实施实践能力考核。毋庸置疑,科学课中的实验能力的考核主要就是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考核。我们可以对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式考核和独立操作式考核。对于要实验操作的内容可以在起初就告诉全班同学,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 (3)创新精神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新追求。在本课程实施中,在学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的时候,总会出现许多奇思妙想,又会去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保护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评价中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有一个学生在校园里发现了第一朵花儿开了;有同学发现了校园里第一只南飞的燕子,听到了春天里第一声蛙鸣;有些同学在观察叶片上有什么时,发觉不同的叶片上有不同的细纹(叶脉)„„这一件件一桩桩都记录在成长记录薄中,作为激励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3、因势利导,赏识评价 在实验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对学生进行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性”评价语言,那么就有助于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起足够的学习自信。 (1)语言评价 语言评价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种。语言评价重在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肯定、鼓励,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评价给学生传递最直接、最快捷的信息反馈。而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就是口头评价。 一句简单的话,使孩子对科学学习和探究产生了兴趣,表现十分自信。为此,我们可以常常用“你真聪明!”“这个想法真有创意!”“你的思维很严谨!真像一个小科学家。”“试试看,也许我们就能成功!”等等,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鼓励评价学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 (2)非语言式评价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评价时机全程化 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上课时间。抓住课堂实验教学时间与学生交流,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探究方法与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这些评价,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虽然不一定可以完全被记录下来作为期末评定的依据,但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与同伴的信任与鼓励是难能可贵的,聚沙成塔,唯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点滴积累,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价值,即“为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实验教学评价带给我们的思考 1、积极主动地学习评价理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者首先就需要我们学习先进的理念。正确的理念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处理好评价中的三个关系。在三维目标中一般认为,知识目标容易进行教学评价,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目标较难进行教学评价。 3、过程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学生学习有一个过程,对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要用动态生成的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要用综合成绩优良等级和总结性的评语进行评价。
总之,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合适的评价方式,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能在你真诚的评价中求进步,促发展。通过合适的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阅读全文

与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方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