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是几年级的课程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
『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小节“等腰三角形”安排在第十二章“轴对称”的第三节,根据新的教育理念,以轴对称为切入点,改变了以全等三角形为切入点的做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自主探究,证明应用等方式学习、获取新知。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认知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等腰三角形、总结出等腰三角形性质,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能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两角相等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折叠后剪纸、展开后得到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体验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通过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证明或计算,体会几何证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这两个性质对于平面几何中的计算,以及今后的证明尤为重要,故确定为重点)
等腰三角形中关于底和腰,底角和顶角的计算问题。(由于等腰三角形底和腰,底角和顶角性质特点很容易混淆,而且它们在用法和讨论上很有考究 ,只能从练习实践中获取经验,故确定为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等腰三角形模型,矩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实践观察,认识等腰三角形
①复习提问:向同学们出示精美的建筑物图片
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片中有轴对称图形吗?
②引入新课:再次通过精美的建筑物图片,找出里面的等腰三角形。
相关概念: 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边: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角: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③提出问题:a.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等腰三角形具备哪些性质?如何证明?
探究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并剪下阴影部分(课本图12.3—1),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上述过程中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3)除了剪纸的方法,还可以怎样作(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学生动手剪纸,观察。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问题(3),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基础上给出画图方法,并画出图形。
(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
(1)活动1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3)你能猜一猜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说说你的猜想。
学生动手折纸,观察,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在学生的猜想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完善,归纳出性质1和性质2。
(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问题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3)如何证明??(分别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高线)
(4)受性质1的证明的启发,你能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吗?
学生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并转换成数学符号。
在△ABC中,AB =AC, 点 D在BC上
1、∵AD ⊥ B C
∴∠ = ∠ ,____= 。
2、∵AD是中线,
∴ ⊥ ,∠ =∠ 。
3、∵AD是角平分线,
∴ ⊥ , = 。
教师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对称寻找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学生模仿证明性质2。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的应用意识,模仿能力;
(3)学生在活动中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
(四)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运用
例一:在等腰△ABC中,AB =AC, ∠A = 50°, 则∠B =_____,C=______
变式练习:1、在等腰中,∠A =50°则∠B =___,∠C=___
2、在等腰中,∠A =100°, 则∠B =___,∠C=___
例二:在等腰△ABC中,AB =5,AC = 6,则
△ABC的周长=_______
变式练习:在等腰△ABC中,AB =5,AC = 12,则
△ABC的周长=______
例三:
在△ABC中,点D在BC上,给出4个条件:①AB=AC ②∠BAD=∠CAD ③AD⊥BC ④BD=CD,
以其中2个条件作题设,另外2个条件作结论,可写出几个正确命题?
①② ③④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
①③ ②④ 线合一”性质
①④ ②③
②③ ①④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②④ ①③ 和性质(不能运用“三线合
③④ ①② 一” )
例4、如图,在△ABC中 ,AB=AC,点D在AC上,且 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教师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角之间的关系,书写解答过程。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正确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五)反馈练习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6°,它的另外两个角是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它的另外两个角是_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叁』 小学数学题,等腰三角形。
如果顶角是120度,那么已经超纲,小学阶段并不学到三角函数以及常用的三角函数值。
从实际图片来看,很可能顶角是90度,这样的话就不超纲,小学生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可以解出高为90厘米。
『肆』 小学文化求学霸教我简单的公式,等腰三角形求底边长,万分感谢
余弦定理
『伍』 谁有小学数学教学中三角形的分类教学体会
今天上了三角形的分类内蒙-艮坤(879880746) 10:40:31
李老师,这一课有什么感触?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0:58
觉得上的很不错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1:09
上的自我感觉比较好的一堂课
内蒙-艮坤(879880746) 10:41:28
为你高兴!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1:54
这节课比较简单,按照顺序教比较好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1:59
书本编排很不错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4:34
内蒙-艮坤(879880746) 10:45:41我感觉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经历自主分类尝试”很难落实,不然学生就成了“操作工”了,你感觉呢?
山东-秋日私语(568296650) 10:46:11
板书清晰明了,很棒!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6:44
我是出示六个图形,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图形汇报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6:54
整节课大家都在讨论中度过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7:03
觉得很好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7:59
制作6个三角形的目的是让学生上黑板能够自己移动三角形分类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8:04
体验分类的过程
内蒙-艮坤(879880746) 10:48:31
从大小、颜色等非本质因素中逐渐捕捉到三角形分类的本质----边、角特征进行分类。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8:52
对的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9:01
所以用了写彩色粉笔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49:04
呵呵
内蒙-艮坤(879880746) 10:53:37
李老师,可以再次说说苏教混合运算的编排思路及解决策略吗?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54:24
我还没上到,呵呵,如果上的话,还是通过情景入手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54:38
让学生讨论参与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55:21
如果是编排的话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55:41
我觉得书本的编排还算可以,比较清晰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55:52
从小括号慢慢过渡到中括号
内蒙-艮坤(879880746) 10:56:35
苏教版中有中括号使用?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57:10
有‘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57:13
最后一课是
内蒙-艮坤(879880746) 10:57:52
能介绍一下苏教的编排章节或思路吗?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59:26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0:59:37
第三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第四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内蒙-艮坤(879880746) 11:00:16
好的,谢谢
南通—李欣东(736545873) 11:00:28
不客气
『陆』 小学数学题。有关等腰三角形的。,。
120-30=90cm
90÷2=45cm
『柒』 小学等腰三角形
2个答案,80°,50°、50°和100°、40°、40°
当是锐角等腰三角形时,相交的锐角为80°,则等专腰三角形的属顶角为80°(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计算),则两底角为50°
当是钝角等腰三角形时,相交的锐角为80°,则顶角为100°(同样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则底角是40°
『捌』 等腰三角形在小学都学过了,我都是初二了,又要学等腰三角形,有区别吗
肯定有区别,知识是逐渐加深的。初中相对于小学,要深
『玖』 人教版等腰三角形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能力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论证。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和“由因导果”的综合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具有匀称、美观等优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制作红领巾及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模式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是啊,一页普普通通的纸,经过我们灵巧的双手,就可以变成飞机、小船和各种各样有趣的动物。其实,通过折纸,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折一折,剪一剪,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首先,让我们将长方形纸片对折,使两部分重合,用剪刀沿对折一边向外剪。好了,同学们请看,你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对,大家得到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三角形,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如果按边分类应该属于哪一类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其实设计师们已把等腰三角形的美运用到他们的作品中,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下吧。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同学们,你也想成为一名设计师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等腰三角形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