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反思
班主任和学生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有些班主任在“重复”中反思、发现、改进,有些班主任在“重复”中应付、倦怠、沉沦,出现反差的原因往往在反思总结.反思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我们要有反思意识,要善于对班主任工作中的日常琐事、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当你养成反思的习惯时,你每天都会思如泉涌、欲罢不能.反思的火花往往瞬间即逝,我们要及时记录反思,留住灵感和顿悟,最终提升自己.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反思的途径很宽阔,我们的反思要由个体的孤独“冥思苦想”发展为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要充分利用网络寻找反思同伴,激越思维,激荡思想.反思,将有效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x0d一、班主任反思总结的重要性\x0d反思是教育的本质要求.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我们往往认为,教龄是成为教育工作行家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学校工作年限很长的人才能称作教育工作的行家.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错误认识吗?有这样的人,他在学校工作了三四十年,并为自己的教龄长而引为自豪.但他每一学年的工作都是上一学年工作的重复.他没有热情,没有灵感地工作着,忠实仔细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在他的工作中没有疑问,没有矛盾,他对新经验漠不关心,害怕改革,他自始至终这样地在学校工作着,直到退休为止.他还为自己谋取了奖章和荣誉称号.然而,这样的‘行家’却早已对学校、对儿童、对日益复杂化的教师工作感到厌倦了.”而另一种人,“从初为人师之日起,他就贪婪地汲取同事们的经验,深入研究儿童和勤奋钻研教育科学.每一堂课,每一次与自己学生的会面,他都要作为在教育事业上自我完善的过程加以精心设计……他工作细心周到,对学生富有同情心,不能容忍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有形式主义的存在余地,他大胆勇敢和信心百倍地致力于教育探索.就这样,他也在学校工作三四十年,积累了什么?教龄吗?不!——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活动的经验”.因此,阿莫纳什维利认为:“重复同一内容的十年经验与创造性探索的十年经验,这是两种不同质的教龄!”美国的波斯纳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肖川先生在其《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一文中也说过一段精辟的话:“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通过反思,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新经验和原有经验结合在一起,可以把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认知和专业能力.\x0d反思,可以改变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班主任和学生每天都在“
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由被动观察变主动关注,体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
●能够设计个性的表达方式(语言、符号)来记录天气。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天气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湿度等来描述。
●能用各种感官感知不同的天气现象,并用语言或画图等方式描述天气。
●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预报,理解并收集天气谚语。
●意识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天气意识,学会主动关注天气。
●想知道,爱提问,善思考。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能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教学难点:认识气象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三、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问题导入
1、谈话: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们一定计划了那天怎么过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小计划?(生说自己计划。)我准备带我的孩子去抚顺的世博园看看。不管我们准备去哪游玩,在出行的时候会很关心什么呢?(生猜)是的,我们都会很关心天气。(点击课件 “天气”)
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关心天气,好不好?(好!)(板书:天气)
3、师:谁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的呢?
生回答。(师适时表扬)(上网查询、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订阅、询问等)
4、你知道今天天气怎么样吗?(点击课件)(板书:今天、怎么样)
生回答。
(二)感受不同天气
1、师:每天的天气都和今天一样吗?(生答)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会遇到像今天这样的天气状况,我们还会经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呢?
生回答。
2、(1)那天气预报员在做天气预报时都是怎样描述天气的呢?下面啊,我们就开展小组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好)
(2)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让这段视频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哦,小灰灰也来了,还给同学们带来了温馨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好,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记录单1。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写字、画图等来完成记录都可以。准备好了吗?(好了。)注意听!天气预报开始了!(播放视频。)好,请同学们填写活动记录吧!
(3)生填写记录单。
(4)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生汇报)(师适时提问,板书:气温、(降雨)(云层)、风力、风向)
3、我们平时在观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天气预报员都是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层还有紫外线指数等方面来描述天气的。
(三)独立设计,认识气象符号
1、(1)师:同学们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除了气温外,不同的天气都有自己的专属符号。注意到了吗?(学生回答)
(2)师:如果你是气象员,你能不能设计一些简洁、直观的图标来表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天气情况呢?(能)要相信自己能行!加油!好!我们就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设计表示天气的符号。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可爱的懒羊羊带来的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懒羊羊提示)
(3)同学们看清要求了吗?有疑问的孩子可以举手发问。大家在画得时候尽量画得大一些。
❸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4,今天挂什么风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今天刮什么风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3.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知道可以用风力.风向来描述和测量天气。 6.知道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
7.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8.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9.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10.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11.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用来测量风向和风级。 2.能够用一些轻飘物判断风向和风力。 3.能够识别风向。
4.能够对照风级歌识别风级。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知道风向会改变。
3.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4.懂得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 5.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较长时期地记录天气情况。
2.懂得可以用身边的材料自制科学观测器具,树立勤俭节约搞科学的意识。
❹ 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课件或视频地址
学科网就很好
❺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 风向、 风力、 降水量、 云量等)。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资料。 (4)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浯言描述天气。 (2)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
教学重点
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活。
教学难点
认识气象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准备
有关天气谚语、各种天气图片、卫星云图、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设计表 (每小组一张) 。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报天气的途径,学习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 设疑 怎样才能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呢? 预测 学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询;打电话查询;看电视„„。 设疑 天气预报一般从哪些方面来预报呢? 预测 学生可能回答:不知道;天气、气温„„。
引导 仔细回想电视里播送天气预报的主持人是怎样描述天气的? 预测 学生可能回答:雨量、风力„„。 引入核心概念:从上面的结论中,我们知道能通过上网查询、打电话查询、 看电视、短信订阅的方式获取天气预报,知道可以用气温、雨量、风向、风力、 云量来描述天气。 二、认识常见天气符号并尝试自己设计 提出问题 天气情况各种各样、变化无常,用文字写起来太麻烦,能不能用 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呢? 分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天气符号。 汇报交流 学生探究 引导 视时间,选取 1、2 个组汇报。 由学生提出各种设计方案,并上讲台演示。
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观察、搜集资料的过程,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和研究重力问题。会描述和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牛顿的贡献,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敢于大胆想象,学习像牛顿一样思考。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选自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三课“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大科学家牛顿曾经研究的苹果落地现象”,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我们也能像牛顿那样成为“科学家”。由此实现课程标准上制定的目标——通过科学教育使小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树立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直尺,装大半瓶水的大可乐瓶(瓶口穿好绳)
演示材料:神六发射及卫星绕地飞行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问号提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想送给大家,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没有猜对,到底是什么呢?看!(出示问号标志)喜欢不喜欢?
师:老师就把这份礼物送给大家。(贴黑板上)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这份礼物?(生答略。)
师:真不错,我们想到一块了。我希望你们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因为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就是科学探究。许多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就是从问号开始的。
(出示牛顿像)你们认识这位科学家吗?牛顿从小就注意认真观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于问问题。
(出示牛顿树下思考图)同学们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要恭喜你们迈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知道吗,你们的问题和牛顿的问题背后蕴涵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这节课就重点研究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谈现象。
你们能说出生活中一些类似苹果落地的现象吗?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
学生讨论、交流。
二、认识重力,解释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想知道大科学家牛顿是怎么解释苹果落地的现象吗?出示牛顿的第一个解释:是某种看不见的力把苹果拉向地面,这种力使其他东西掉下来时,也都落向地面,这个力来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出示游戏方法:一个同学拿着一根长尺,从高处往下丢落,另一个同学在下面接住。
同座位相互合作来玩这个游戏,比比看谁抓住尺子的次数多。但要怎样才能保证比赛公平呢?
学生交流后提出:丢尺子的同学,拿尺子的位置要一致,否则不公平。 老师补充:玩的时候还要思考,尺子怎么运动的,你玩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同坐学生进行游戏,并注意观察尺子的运动。
交流:尺子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简单的示意图画画吗?(引导学生学画尺子重力的方向示意图)在游戏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体会呢?(引导学生感受到重力使物体下落的速度)那么使尺子下落的力是谁给的呢?(地球)其实尺子下落的原因来源于地球对尺子的引力,这种力使尺子竖直向下运动直落地面
是不是只有尺子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呢?(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使它们形成了竖直向下的重力)我们把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叫重力。板书:重力
你们现在能解释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了吗?
三、解释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认识离心力)
1、牛顿想:如果月亮就是一个大苹果,它为什么不落下来呢?难道它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吗?
2、大家都知道,将大瓶倾斜,里面的水会泼洒到地面上,说明水也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了,产生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可是有没有办法能让大瓶在倾斜的情况下,水仍然不泼洒出来呢?
3、想做这个实验吗?好,大家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做的?(出示实验方法)
4、学生动手实验。
5、交流发现。思考:为什么水没有泼洒出来呢?
A、有绳子拉着大瓶,所以大瓶不会甩飞。
B、在大瓶飞速旋转的情况下,水没有泼洒出来。
6、这个游戏的道理就是牛顿的第二个解释,你能试着说一说这个道理是什么,并解释月亮不掉下来的原因吗?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和刚才的旋转小桶有什么联系呢?小组讨论讨论,并进行交流。
(揭示:大瓶在飞速旋转时有一种向外甩出去的力,我们能感觉到拉住大瓶的绳子绷得紧紧的,只要一松手大瓶就肯定飞出去。这种使大瓶向外甩出去的力,叫离心力。)
那么月球在围绕地球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使月球不会落到地球上。而地球的引力也象根看不见的绳子紧紧拉住月球,不让月球甩出运转轨道。
今天的航天事业离不开这个解释。
7、播放神六发射成功的录像。
提问:为什么宇宙飞船可以飞出地球到太空遨游呢?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今天这节课中,老师也有收获,同学们送给我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大胆猜想,积极动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与发展这种良好的研究状态,努力学习探究,大胆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教学反思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学反思
红旗小学 崔方圆
伴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由不敢发 问到善于质疑,课堂也由寂静无“声”变为生动有“声”。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做、中、学”的思想,设计思路简洁明了、教材重组适当合理,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学中,老师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并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儿童语言及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求知欲极高的学习状态中,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结构的事实性材料,重视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情景、小游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地进行质疑问难,在这种“质疑问难”的情境下, 我们感受到“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
因此,我想作为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 问难,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首先要培养良好质疑的习惯。教学是师生信息相互传递的可控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随时把自己的疑难 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释疑、 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可以通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给学生讲清质疑的重要性。如:牛顿从质疑苹果为 什么会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另外还可举些身边的例子说明,为学生提供榜样。 2.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把哪怕问的问题再简单、再奇怪,教师 都要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是课后给予作答,并抓住这一关键时机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应该怎 样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3.学生质疑,学生析疑。让学生质疑成为教学的引线,教师因势利导及时组织讨论。 如张健老师在学生活动回报并画出物体运动轨迹图后,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此时就有学生提出,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最终往下落的?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义,正好引起了下文地球引力和物体重力的问题的研究。然后张老师抓住这个珍贵的教育契机,将问题留给学生小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正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使物体具有重力。”这位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和老师的肯定。如此一来,极大地诱发了同学们的质疑意识。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教师要教态亲切和蔼、面带微笑,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在 课堂教学中敢于质疑的往往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却保持沉默,不是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而是没有提问的勇气。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开展“我来当小老师” 的活动,让课堂提问由教师过渡到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解答同伴提出的问题远比教师提 出的问题来得积极和喜悦的多。在活动中我把更多的关注给了平时不善于发言提问的学生, 只要他们能简单的提问,就毫不吝啬地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此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 起来,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骄傲、鼓掌。像这样成功的体验,不仅让他们有了质疑的 勇气,更树立了对学习的信心。
最后要创设巧妙的质疑情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问题。这时,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质疑的情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源。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质疑”闪烁着孩子智慧的火花。“质疑”作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该说是课堂的闪光点。人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质疑”,定会让课堂“此时有声胜无声”。
❼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大科学家牛顿曾经研究的苹果落地现象”,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我们也能像牛顿那样成为“科学家”。由此实现课程标准上制定的目标——通过科学教育使小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树立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本节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力的现象已有了初步认识,对研究性学习有一定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力,并获得有关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将引起物体哪些变化,同时也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其他有关力的内容(弹力、摩擦力、反冲现象、力和机械等)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课对科学家“牛顿”和力的单位“牛顿”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牛顿对地球引力的探索以及他在经典物理学尤其在力学研究中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级一年的科学探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现象探究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力又是学生常见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也时刻能感受得到,学生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应该很有兴趣。为此,课堂上放手给学生,教师注意引导,使其对重力有一个科学上的认识。再者,学校科技小明星曹迪克、臧一豪、邢浩、邢亚楠等部分男生,他们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对于重力知识,在课余也有所了解,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合理搭配,发挥他们的优势,可以由他们的认知在课堂上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2、能够利用器物模拟出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原理。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生从小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到地球上物体垂直向下的重力来自于地球引力。 难点:旋转装水的瓶子游戏中掌握身体平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乐中探究,学生的兴趣始终高昂。 1、真正了解学生,把活动“做透”。 本课是“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3课。本课由牛顿的苹果落地故事开始,帮助学生认识重力的存在,并且来研究重力的方向和大小。为了避免导入的枯燥乏味,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小的“事故”——学生的作业本被我“不小心”碰落地,在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也因势利导引入本课探究;接着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纸飞机和羽毛球的落地来认识地球引力,接着又用树上的苹果和绳子上的衣服有没有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的辨析,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了引力的作用;然后再通过玩“和重力赛跑”的游戏体会重力的方向。这个过程的设计是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当时公开课上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泛,所以设计还是可以的,但当我把同样的教案用在平行班里时,就发现学生对地球引力的认识不够。反思这一环节的教学,由于对学生前概念了解不够,活动停留在了表面,还没有做透,在了解了牛顿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扔一扔、玩一玩一些材料,如纸飞机、乒乓球、橡皮、尺……,总之要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了解周围的东西如果没有力量的存在,都会发生同一种现象——落地。 2、抓住课堂生成,转化成精彩的亮点。 在学生玩“水流星”时,有一个学生因为系瓶子的绳子松开,而导致瓶中的水流了出来。在教学中,我能发现此时的教学契机,让该学生说了说水为什么流了下来。但是,此次原本可以成为课堂高潮的精彩却被我轻描淡写地略过了。在这里,其实可以大做文章,让全体学生从别的同学的水为什么没有落下来,到从这位同学的水却落下来,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讨论、比较,从而进一步明确离心力的产生是要有一定的速度的。一个生成的信息要被老师及时地、不断的“放大”,才可能成为课堂的亮点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