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有哪些
101教育PPT有很多,随便发一篇给你吧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接触过1-5各数,他们能够熟练地数数,有的甚至能够疏导100多,从表面上看,他们已经很熟悉这些数了,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对数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数,对它们的用处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没有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对生活中离不开数的价值缺乏体验,还没有对这些数产生较强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双手,跟着老师一起做。我说一句你们跟着说一句。(师生一起做变变变的游戏)
师:刚刚我们变手指是从几根指头变到几根指头的?(随机引出一根指头到五根指头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1-5的认识》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1.师: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收获了很多东西,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观察,图中有多少个南瓜、多少朵花?并随机指导三、指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
1.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
(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2、师: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3、 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4、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5、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6、:请同学们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表示)。
四、指导认读。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计数器。上面有几颗珠子?
教师: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们再加一颗珠子,现在是几颗啊?(相机做练习)
五、指导书写
教师: 1是从上往下写,稍稍有些倾斜;2像一只小鸭子; 3像小耳朵;4要写得直直的,不能有弯曲的地方。
六、练习
生在方格本上写1~5。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两道题完成。
教学反思:
1~5学生们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但实践下来发现课堂游戏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
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教案有哪些区别
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的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所以,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不能是一个东东。
教学设计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
教学设计,是准备课,特别是公开课等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份文档,附件可能有电子类辅助。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教案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
⑶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格式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主备人:
参备人: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 小数的意义
1. 自学小数的意义
2. 小组交流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3.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4. 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5.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⑴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⑵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⑶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6.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7.作业:第 页
⑷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的教案怎样去备课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前 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体验方位顺序,初步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②训练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2、数学思考目标:
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和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目标:
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探索解决方法。
4、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②采用多种评价的激励机制渗透德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前后》是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内容,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图画内容的过程中体验“前后”,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方位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状况及学生状况分析:
①学校具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学功能。
②本实验班学生人数为34人,学前基础良好,能较好的体现课改实验效果。
课堂实录: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现在啊,动物们正在开“森林运动会”可热闹啦,咱们一块儿去看看吧!
(屏幕出现主题画面配声音:运动场 鸟飞 动物跑 车轮转)
师:你们一边观察一边告诉旁边的同学,画面上有些什么?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物创设故事情境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导入自然。)
二、初步建立概念
师:瞧!跑道上的运动员在进行跑步比赛,你们看谁跑在了最前面?
生:小鹿。
师:请大家从前往后观察,说说谁在谁的后面。
生:小兔在小鹿的后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师:哪位同学还能说出谁的后面是谁?
生:小兔的后面是乌龟……
师:我们看小蜗牛现在虽然排在最后一个,可它还是怎么样?
生:一直在爬。
师:小朋友们要学习小蜗牛这种坚持努力的精神。(学生赞同地点点头)
(点评:教师能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师: 现在我们从后往前观察,跑在小蜗牛前面的有谁?
生:小兔、小松鼠、小鹿。
师:你们想不想演这几只动物?老师给小朋友发头饰,请戴了头饰的同学说说这只动物跑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谁在它的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生1:(扮小兔)小兔在小松鼠的前面,它的前面是小鹿……
生2:(扮小鹿)小鹿跑在第一,它的后面有小松鼠、小兔、乌龟、蜗牛。
(点评:教师抓住本课的主要内容“前后”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学习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玩中学使学生建立起了扎实的前后位置概念。)
师:同学们,赛跑马上就要结束啦,猜一猜动物们继续跑下去,它们前后的顺序有没有可能改变?
生1:小松鼠可能会跑第一。
生2:我猜小兔可能会跑到小松鼠的前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最后的结果,赶紧给你喜欢的动物加油!
(屏幕出现:动物奔跑冲刺后,“嘟”一声跑动停止,动物的前后顺序变了。)
师:赛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它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
生:松鼠落在小兔的后面、蜗牛爬到了乌龟的前面……
师:你喜欢的动物它的前后位置变了吗?现在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猜测比赛结果,达到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深化认识的目的,同时渗透了猜疑与验证的数学思想。)
师: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前面和后面,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出示课题:前 后)
师:下面,谁愿意把你座位前面、后面的同学介绍给大家?
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师:再请大家向后转一下,看看现在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又是谁?发生了变化吗?
生:我的前面原来有2个人,后面有3个人,现在前面是3个人,后面是2个人。
(点评:这一环节是从学生身边找数学问题,通过指出座位前后的同学加以体验,既便于教师组织和学生操作,更能让学生很好的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物体的前后位置具有相对性,这是本课的知识目标之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咱们一块儿来做做课间操吧。
——拍拍前面同学的肩,握握后面同学的手,大家都是好朋友。
三、进一步体会
师:好,我们回到运动场上。大家看,赛车又开始啦!认真观察,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生:第一名是2号车,5号车在2号车的后面,在3号车的前面。
师:谁会根据画面提一个问题,试一试?
生: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5号车的前面是几号车?
师:你很会动脑筋。现在请同桌合作,一人提问另一人回答。
(点评:教师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空条件,使学生在观察、讲述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直观提问能力。)
四、综合训练
师:“六一”儿童节,洋洋跟妈妈坐车去动物园玩。她们现在到了人民公园,请你帮她算算去动物园还要坐几站?买票时,她前面还有几个人?
师:谁能看图用“前面、后面”说一句话。
生:洋洋的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2个人。
(点评:这是练习环节,第3题和第2题串成了一个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师:说得真好,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游戏吧!游戏的名称叫做传球,每组分成两行合作传一个球。第一行从前往后传,接着第二行从后往前传,比一比哪个小组传得又好又快。
五、总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感到有趣吗?你学会了什么?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讲数学故事——龟兔赛跑。
教学反思:
本课是空间方位的概念教学。一年级小朋友在学前都有些模糊认识,为抓住学生的兴趣,我借助“森林运动会”的场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第一个动物赛跑的教学片断中,我把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他们去观察,通过自主的学习建立 “前后”概念,训练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第二个赛车的教学片断,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前后的理解与应用,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体验,达到了我设计教案的意图。
评析:
“前后”这堂课的设计,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运动会创设出探究情境,符合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思考和交流中建立概念,亲身经历问题提出、解决的过程,即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体现了新课标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没有较系统的思维方式,教师很好的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有序观察、完整描述、猜测与验证等,使学生从小建立起数学思想。整堂课教师把德育时刻渗透于教学之中,使这节课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达到一个更高层次。
⑸ 小学数学教案,
几年级的呀
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哪几个过程
数学与计算、量与计量、百分数、比和比例、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几何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八大部分
⑺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的教案怎样去备课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前已初步明确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了一些实际的经验。尤其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这些位置与顺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学中要安排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有时会说不全或遗漏表示方位的关键词。尤其,“左右”的相对性在学生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
有人认为,这个内容“太简单,不必教”,而且“不像数学”。其实,所谓简单,只是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联而已。“前后、上下、左右”实际上是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型”,“空间定位”既实用又很有学问,比如:在空间物体定位需要几个条件?在平面上呢?当然,这不是一年级学生能讨论的,但小学阶段就要打下一点基础。这类问题既有“数学味”又是学生可以学好的。
1.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上下”与“前后”是学生接触较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概念,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材分别呈现了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叙述“森林运动会”与“小动物的位置”,引出“前后”与“上下”的概念。由于呈现的情境内容丰富,所以,每个学生在叙述小动物的位置时,可以利用他们的经验进行充分地叙述。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叙述语言的规范化,并让他们理解“前后”与“上下”的含义。对于“左右”的认识,教材也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习惯着手,通过学生在课堂举手的情境引出“左右”。这样,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身体肢体中来辨认“左右”的位置。
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教材创设了同一物体可能产生不同位置的情境,即物体摆放的位置是相对的。如甲、乙、丙三件物品按从上到下摆放,那么,甲物品与乙物品比较,乙物品摆放位置是在甲下面;乙物品与丙物品比较,乙物品摆放位置是在丙物品的上面,所以说,乙物品摆放的位置是相对的。同样,前后与左右的位置也存在着这种相对性。因此,教学中让学生认识这种位置的相对性,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在本单元的设计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活动,如观察、模拟和游戏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适时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比较、推理与思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左右”的认识,安排“摆一摆”活动,由于桌子上摆放着几样文具,学生在说这些文具的位置时,就可以有多种的语言表达方法,而每一种方法的叙述都将促使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可以根据当地的习惯,因地制宜地补充一些适应当的活动内容。如让学生在做操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左右”;又如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看一看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带领学生到商店内看一看物品摆放的位置;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等。通过这些活动,扩大学生对物体间位置关系的认识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前后》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前后。教师不要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观察、模拟、游戏等。在各种活动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一)活动一:我的前后
1. 请同学介绍自己。
2. 请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同时,介绍前后桌的同学。
3.老师自我介绍。
我是一(七)班的数学王老师,我的前面是一(七)班四十名可爱的同学,我的后面是黑板。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上一节数学课。板书“前后”。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我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
4.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5.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交流。
当我面向着你们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学;我背对着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如果我面向着黑板站,我的前面就是黑板,我的后面就是同学们。我还可以面朝什么方向站呢?我的前面是什么,我的后面是什么?
6.我的前后明白了吗?你们的前后是什么呢?
全体起立,面向老师,说一说,你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向后转,看一看前后有变化吗?换个方向再说一说你的前后是什么。
⒎你站的方向不同,你的前后一样吗?
(二)活动二:排队买票
1. 课前笑笑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今天动物园举行一场动物运动会,她要去现场做采访报道。你们想跟着笑笑一起去看看吗?
2. 到了动物园门口,笑笑首先在做什么?(电脑演示图1。)
3.笑笑排到哪儿,她前面有几个人,她后面有几个人?
4.你在你们组里排第几个,前后都有几个人?谁在你的前面,谁在你的后面?
5.这时淘气跑来了,他想排在笑笑这里买一张票,你们认为可以吗?(电脑演示图2。)
6.淘气跟笑笑说:他今天是百米赛跑的裁判,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他要赶快进去,要不然来不及了。如果你是笑笑会怎样做呢?
⒎根据学生的意见,淘气排在笑笑的前面(电脑演示图3)。笑笑的位置有变化吗?只有笑笑一个人的位置有变化吗?
⒏笑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笑笑想了想她是这样做的(笑笑排到最后,电脑演示图4)。笑笑的位置又有变化吗?你们猜一猜笑笑这样做是怎么想的。
⑻ 小学数学名师教案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为十”的计数法则,就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⑼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教案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概念区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的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所以,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不能是一个东东。教学设计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
教学设计,是准备课,特别是公开课等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份文档,附件可能有电子类辅助.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新课标中提供的几个都是,《同心圆》、《南极考察》,主要是提供实际的教学例子,而不是所有教学的细节。以其范例
与教学的配合为主进行设计
教学案例是主要用来交流,或者自我教学实例积累的。
案例相对比较简单,把教学的内容实例和教学设计意图表现出来就行了。这个例指的是教的内容“例”,而不是这堂课作为例。(苍山子)
教案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教案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苍山子)
信息技术教育课教学设计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稍有不同,但基本原则是类似的。主要的原则还是突出“设计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忌讳流水账。
虽然文章的格式多样化,但开篇要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难点突破方法,或者再加上设计此文的背景,即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格式有:一、表格式如: ------------------- ------------------- ------------------- -------------------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双边活动 | 设计意图 |
------------------ ------------------- ------------------- ------------------- ------------------- -------------------
教学环节 包括:课堂引入、教学过程(分课题)、练习、总结等。
双边活动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操作、提问与回答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
样文:http://222.132.51.46/waswz/yz/itw/sjk.htm(苍山子)
二 课例(教学实例式)
特别是报纸比较喜欢篇幅短小的课例模式,不要求全面、详细地论述教学的过程,只要突出教学的主要特色与主要思想就行了。
通过需要介绍清楚地内容包括:课题、设计思想、教学思路。
由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从思想、过程的侧重不同进行设计,甚至只针对评价也可以写成一个课题,这类文章的很大不同就在于局部地、重点地体现教与学的思路。
重在讲思想的案例:
http://222.132.51.46/waswz/yz/itw/fs.htm
重在讲过程的案例:
http://222.132.51.46/waswz/yz/itw/zhk.htm(苍山子)
三 课堂实录的写法与不足的弥补
课堂实录就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文字记录,主要格式是:
师:-------
生:-------
师:------
生:-------
课堂实录有较大的优点,能够看出整个课堂的上法,可以看出教学设计之外的很多实际的细节。但是,课堂实录存在很大的缺点,读者、编辑都不宜看出其中蕴涵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方法。我的一篇《先声夺人第一课》很大原因就是看着很热闹,但看不出方法与目的,结果试投过多处都没有中稿。时隔一年,一个编辑在我的网站上看到,感觉很有意思拟修改后采用。当然这还是本实录写的不够好,实录发表得也很多。
常见的弥补方法:
(1)在篇首先介绍明白你的授课方法 ,可以针对过程进行预先简介。
(2)在每一个课堂实录的环节之后加注解,对本环节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教学的意图。
没改过的《先声夺人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