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大学中庸孟子ppt
一 楼主,涉及到资料太多太繁琐了,恐怕网络容纳不下
二 建议可以选取几个重要的,核心的,楼主十分需要的,来给我们团队列举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大学中庸孟子ppt
B. 诵读国学经典《孟子》名家名篇文章
《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
本书目录
卷一梁惠王上
卷二梁惠王下
卷三公孙丑上
卷四公孙丑下
卷五滕文公上
卷六滕文公下
卷七离娄上
卷八离娄下
卷九万章上
卷十万章下
卷十一告子上
卷十二告子下
卷十三尽心上
卷十四尽心下
C. 小升初必考内容:国学之四《孟子二章》原文及注解
《孟子二章》原文及注解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学常识】 1.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2.《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D. 小学生要知道的国学知识总结 麻烦请快一点哦 急用 比如说 四书五经是什么这样的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易经》《春秋》
E. 6年级走进国学孟子节选解释
《鱼我所欲也》(节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回。呼尔而与之,行道答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F. 高二国学经典孟子十一篇读后感
“国学”,顾名思 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www.330011.CoM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G. 小班国学孟子改过教案
、了解孟子的一些常识,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背诵经典语段,积累一些经典诵读 3、在诵读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初步感悟并畅谈自己对“制民恒产”“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兴教育,明人伦”“开井田”等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熟读成诵,积累诵读方法,提高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兴趣。 2、结合现实畅谈本文中孟子相关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1、知人论世,走进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 子的仁政思想。 2、孟子的“王道”思想 在政治主张上,孟子提倡 “施仁政,行王道”,这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孟子 提倡以人为本,以德为辅,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暴力治国。以教育为手段,重视对 人才的培养,反对战争。具体的措施包括:施“仁政”、开“井田”,“省刑罚,薄税敛”, 达到社会富裕,“民有恒产”,“五十衣帛,七十食肉”的理想社会,“使天下仕者,皆欲 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制时 代,能有这样的认识和见解,无疑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 3、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人有恒言,皆曰�6�7天下国家�6�8,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对待人民的事情要积极,“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6�7民 事不可缓也�6�8”,以此认识为基础,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要求统治者要爱惜臣民,争取人民的支持,要“与民偕乐”、“与民同乐”、“忧民之忧”, “使民有恒产”,“送生送死无憾”,指出只有得到人民支持的国家才是不可战胜的,“保 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这个意思。 二、诵读入韵,初步感知 (一)课件出示重点句段: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6�7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6�8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 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 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6�7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6�7周虽旧邦,其命惟新。�6�8文王之 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 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 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 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 (二)指导朗读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体会节奏感,韵律感) 4、指名读 5、男女对读 1、让学生简单说说选段的大概意思,教师点拨明确内容。2、以上选段体现了孟子哪些重要思想呢? (1)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 (2)教师点拨概括: 划分井田,公私兼顾,百姓和睦,社会安定。四、明史通今 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在以上观点中选出你最感兴趣的一两点谈谈你的看法以. 五、时事热点大讨论——漫谈“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1、当今社会的仇富心理 2、现实生活中的“富二代”现象(举例:李天一、郭美美VS 李嘉诚的儿子们,从 而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奋斗的重要性) 3、富人财富捐赈,回馈社会现象(举例:比尔盖茨,陈光标,李嘉诚等) 4、推荐文章《“为富不仁”新解》(见后面附录) 六、背诵积累1、自由背诵 2、填空背诵 3、背诵接龙 七、课堂总结八、作业布置 书法展示:选你感兴趣的句子进行抄写(书法专用纸)。 九、附录:推荐文章《“为富不仁”新解》 汶川地震中,有人指责企业家王石关于赈灾为常态的说法:“公可跨世界之高山, 然则可跨汶川之一坟乎?道义不存而富,是为为富不仁也!”赈灾的义举体现了企业的 社会责任,也属于义商的传统,但是如果要求企业赈灾一定要采取某种特定的形式,善 款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那也是强加于人。“为富不仁”原本是一个客观现象,并非绝对 是“道义不存而富”的同义语,当然,这需要对“为富不仁”进行新的解释,对企业家的
H. 国学智慧尔雅通识课答案孟子与内圣之道(二)
A 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版墙,广积粮,权缓称王。 D《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 A 权谋是贬义 B 以儒治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佛教讲究心即是佛 C 不解释 B 不解释
I. 写一篇六年级《国学孟子》第十二章人道思诚的读后感
国学的天空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并且能看懂的书.
提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
对于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谓必修;出世者则与老庄相伴.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儒道两家亦颇有渊源,孔子多次问礼于老聃.而在百家争鸣后,唯有儒道两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缘,大有说头.
两者既有对立,也有互补.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起过很大的作用.在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实施正是对道家之学的借鉴.而武帝时期,重用儒生也是国家要强盛的一种思想需要,正所谓不立不破.
对于中国的士人来说,儒家之学可立伟业,道家之学养天年.两家之学为中国读书之人提供了两条可以选择的路,此路不通还有一条,众人又何乐不为呢?
当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总是很宏伟的.在现实的打击下,理想破灭了,心灵需要慰藉.这就找到道家之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仍可存在发展.当然也和起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有关.
J. 五年级国学经典孟子一共多少章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版286章。同孔子一样,权孟子也是受得弟子的尊崇,除却弟子,更有无数后人的称赞与敬佩。这大概是源于他的“论战纵横捭阖,口才简直独步天下”。时代的远逝,剥夺了我们拥有时间交集的可能性,穿越版的痴人妄说也只能是笑谈臆想,要走进亚圣孟子,还得回到国学原典《孟子》。 《孟子》里孟子的出场似乎不是很风光,梁惠王——在这本书里他见到的第一位国君是这样向孟子打招呼的:“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这个梁惠王很坦率,一点也不装,能用“红包”表达的尽量不用语言。第一次面对面,就是这样的尴尬,孟子那可是圣人呀,不管怎样说,这样斯文扫地,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何况,“仁政”功在千秋,利在万世,我告诉你们这些国君诸侯,可是帮你千秋万代,基业永保,干嘛还要这样低三下四?要是孔子在世,道不同不相与谋,说不定回来一场扭头便走的旅行。孟子却留下来了,我们替孟子窝火,这跟伟大的差距也实在太大了。 来源:锦绣·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