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取得的成效怎么写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侧重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那么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做好教与学的主体转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通过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把课堂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式积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知识运用,内化和深化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结合。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相互补充,最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所以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应不局限于三尺讲台,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天地。利用课外阅读,朗诵演讲,校内广播,社会采风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从而内化和深化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语言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通过语言改编、夸张表演、导游解说词、小记者采访、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从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促进了语文教学效果。
最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也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等方面不断学习,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提高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掌控能力,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㈡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更是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此,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运用恰当的手段。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使其切合教学实际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是检验、评价教学效果和修正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并获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三维目标,既要让学生达到知识目标,又要让其实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的,而不能脱离教学实际,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数学的重点,突破数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从而使教学目标切合教学实际。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变“苦学”为“乐学”
数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获得强大的学习动力,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1.巧设悬念,以疑激趣。“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导入中设疑、教学中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高潮迭起。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巧设悬念,以疑激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组织竞赛,以竞争激趣。小小的胜利可以满足学生的虚荣心,教师应培养学生好胜的心理,进而使这种好胜心理逐步演变成学习的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将学生应该理解、掌握的内容设计成一个小小问题,让他们进行小组竞争,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多鼓励、表扬,以成功激趣。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地、不断地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导入激趣、情境激趣等,只要教师运用的方法不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知识有些很抽象,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有些知识学习起来又很空洞,学生难以接受。基于此,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从而将空洞乏味的数学课上得有声有色,最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相遇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将例题内容动态演示出来:屏幕上出现张某和李某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演示两人一分钟或一小时的行程,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相遇)。这种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教师应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它,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不足,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一名成功的教师必定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反思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使教师的教学日臻完善。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具体来说,反思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课后,教师要经常反思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使师生沟通更加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果。二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一方面,教师要剖析自身教学行为,寻找不足,从而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教师要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把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从而创造更加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与探索,不断完善与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更多符合数学特点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美好明天。
㈢ 如何使小学品社课堂更有教学效果
【关键词】品社课 教学效果 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 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小品表演、游艺活动、启发谈话、设置悬念等等。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材灵活运用。如:我在教学《美丽的生命》一课时,用了图画导入,先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地平线,然后问同学们这单一的一条地平线美不美,怎样能让它变得美丽,然后找同学到黑板上来描绘,直到画面丰富时候,再找同学说为什么现在的画面比刚开始的一条地平线美丽了呢?从而引导学生们说出,画面上的这些东西都是有生命的。这样的开始,就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绝对的吸引了过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的起点,萌发创新欲望的基础。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结合教材具体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源于生活,激发情感。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教育,要使其内化不是凭空想象来实现的,而是以一定的教育内容为主线。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和接受。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新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近社会生活,让社会走进课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相关教学软件,可以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学习材料,学生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学习他们最感兴趣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拓宽思路。如教学《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一课时,老师课前搜集大量的与课文有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然而这些资料都是源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见过的,有所了解的东西。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利用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的方法来使学生总结出从电视机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发达了。这些源于学生生活空间的、有说服力的图片素材,唤起了孩子们原有的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信息建立起了联系,与现实生活建立起了联系。学生不仅兴趣盎然,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用故事,知情明理。《品德与社会》是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的。因此,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已成为这门学科的灵魂。只有联系学生生活,才可能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教材中大多选有一个主体故事,而且这些故事的选取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人和事,让学生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中感悟高尚,从而以此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榜样。如:在教学《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时,首先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信息图片资料,并让学生自学课本中有关他们的事迹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家乡的名人事例故事进行拓展性的讲解,一下子唤起了学生求知欲,孩子争先恐后地讲出了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并道出了心理话。再针对“他们为什么成为名人?为什么是家乡人的骄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什么不平凡的业绩?开展讨论,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学习谈感想,说体会,表决心,从而达到了知情明理的目的。 3、创设情境,感动学生。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不仅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还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不仅是理智的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全面通过情感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愉快饱满和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如在教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先创设了父母在工厂辛苦劳动一天,晚上下班回家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表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后,我用竞赛刺激法,让学会说说帮父母做过哪些家务,并表演做家务,比一比谁为父母想的多。从而形成了以“境”促“情”,以“情”化“境”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三、提问要有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专家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要提高教学的高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面向全体,提问数量要适中。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为宗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启发学生,将情感体验和参与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贾德福.小议教学中运用小黑板[J].江苏教育.1983(14) [2]王心宽.用信息技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5]史贤瑧.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J].魅力中国.2009(13) [6]陈巧妹.从课堂教学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凯里学院学报.2010(01) [8]周晓兰.趣味性让课堂充满阳光[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7(06) [9]李青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9)[10]曾月强.课堂讨论要注意几个方面[J].小学教学研究.2002(10)
㈣ 谈谈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和途径有哪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挖掘教材、研究学生、确定目标、考虑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目前来看,教学可分别以“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活动参与”为主要策略,这些策略都要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这些策略中,应当摆正自己的地位,扮好组织、引导角色。当课堂松散、学生无心学习时,你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情景;当学生有疑难或不同见解时,你要鼓励他大胆提出,并给予正确引导;当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你要给出有益的指导;当学生满怀激情活动时,你也要真情投入,积极参加;当课堂过分活跃,你要能恰当收拢。总之,教师良好的课堂驾御艺术能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有条不紊地听课、思考、讨论、发问和实践。
㈤ 小学数学怎样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 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
㈥ 如何评价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
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走进课堂,当他们满怀信心地回答完问题时,非常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评价,就像是完成一次抢答后,等待评委的评判一样,充满期待,此时,如果教师视而不见、不予以评价,孩子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否正确,更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回馈性的评价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学习字词时,我指名让学生读词语,有的学生读对了,我会高兴地告诉他:“你读得非常正确。”相反有的学生读错了,我也会明确地告诉他:“你xx词读得不准确,请你再来读一读。”此时,读对的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心里充满自信,读错的学生虽然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但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得到了改正的机会,并没有挫败他的自信心。因此,回馈性的评价语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当他们得到表扬时,精神会变得更加兴奋,行为会变得更加积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并将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贯穿于整个课堂。
表扬性的评价语就像是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一样,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听讲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要大大方方地表扬孩子,要发自肺腑地表扬孩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㈦ 怎样写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常规课堂不同于公开课和观摩课,应该力求务实高效。我每天上完一节课后,常常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也要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 一堂课非常短,我们要尽量做到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堂知识,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的学习情感和兴趣,这就是“高效课堂”。那怎样才能使课堂更高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珍珠鸟》,谈谈一些体会: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并且不去打扰它们,使得珍珠鸟与“我”渐渐亲近,最后成为朋友,并由此产生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个启发。课文语言优美,可读性非常强,每一段都可作为一段美文细细地品读,在描写珍珠鸟上,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形象,所以这篇课文不管是语言还是描写对象,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本文特点,在教学时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在课上注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 一、高效课堂要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语的设计是否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关系到这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是否能把学生引入课堂的关键。我们在导语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珍珠鸟》的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松鼠》这一课,懂得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也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看,这就是漂亮的珍珠鸟(看课件),美吗?是啊,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小鸟,谁都忍不住要多看几眼。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珍珠鸟的温情与美丽吧!”我在讲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节课在即将结束时,我把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板书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提出建议、发出号召等,使本课的教学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我还是这样设计《珍珠鸟》的结束语:“是的!信赖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有了它,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信赖!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中定会多出许多美丽而温情读故事。我想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心声。”在课堂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他们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二、高效课堂要优化教学环节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我们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很好的抓住切入点,进行充分设计教学环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我们在精心设计课堂是要注意合适的信息量、训练量,思维量、使我们课堂教学策略更有效。《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我尽量做到精讲,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该放则放,观察学生是否能发现问题,如果学生能发现问题要让学生说出来,不包办代替。如:在设计“我”对珍珠鸟是怎样关心和爱护的?和小鸟在我的爱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两个问题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有效的学习。分工如下:四人合作第一步:自由朗读,将文中的句子读通;第二步:对读,将文中的句子读流利并指出不足;第三步:小组合作探讨问题;第四步:汇报交流,展示风采。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汇报的过程既是展示孩子们才能的时候,也是为孩子们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除此之外,组间采用分组竞答、竞赛读等形式,激励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进步,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效课堂汇报,展示自信和魅力 《珍珠鸟》的导学案上的第三个环节是学生的汇报,在汇报时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群学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答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飞翔组的四个学生的汇报相当精彩,尤其是陈雨同学的汇报,落落大方,能抓住所理解的句子的每个细节来拓展,还能带领组内同学感悟朗读,如:理解句子“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放开胆子:说明珍珠鸟此时对我的戒心差不多已经消失了’‘蹦来蹦去:体现出了珍珠鸟的活泼可爱,别人嘴里说的怕人的鸟在此时已经完全看不到踪迹,从这可以看到珍珠鸟与我是十分亲近的。’”他们组的汇报当时就赢得了听课的老师们三次掌声,这样的氛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使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板书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发挥自己最大魅力,前进组的何俊怡同学上台板书的粉笔字,清秀工整,她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四、高效课堂如掌控能力不足,会被学生牵着走。 这篇课文我试教了几次,每次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最后一次的试教中,由于导学案不够完善,导致教学过程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学生总是偏离我的话题,再加上个别合作小组的学生急于表现自己,总是补充来补充去,就是不围绕老师的问题来说,所以师生互动不够,课堂单一,最后我只能用一个“灌输式”的老式教学手段把学生牵回来。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有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比如:是否所有的教材都适合这样的融式课堂;导学案的编写该如何更精准,更方便操作;课堂上的小组汇报导致朗朗读书声少了,怎么办?怎样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实力都均衡……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㈧ 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评价与教学反思怎么写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爱国主义教育
㈨ 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做法
一、自主学习,激励为先
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曾经说过: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因为兴趣可以引发需要和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变被动接受的要我学为主动探求知识的我要学。例如,我在教学《称象》一课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读书,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自我感悟课文内容。我从网上下载了课件,借助课件,再现了曹冲称象的过程,直观形象地明白曹冲以船代称的才华,这样就突破了重点、难点,又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爱学、乐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又创设了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曹冲来到了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吗?你们愿意学曹冲那样想出金点子,称出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白鼠重量吗?我在提问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有《乌鸦喝水》教学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小乌鸦想出更好的办法吗?乌鸦把石子放到瓶里能喝到水,假如石子淹没水啥办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课文内容,大大地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不过,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时,我适当地放权,但是权利放到什么程度,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实行的是教学民主、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他们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在施给学生自主权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给予有力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在黑板上挂了幅中国地形图,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我国森林分布区域,找出小兴安岭的具体位置,接着我又播放了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VCD。学生欣赏后,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的目标。不过,在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时,我还提出了一些建议,目的是让学生有源可求,不是放任自流。
二、启发学习,训练思维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2。因此,在教学时,我改变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凡卡》时,在引导凡卡读信内容时,我适当设计:读了凡卡的信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体会,接着,我又抓住学生此时此刻的心情,追问:凡卡感觉怎样?凡卡受了那么多苦,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么凡卡为什么想到死? 凡卡为什么不想呆在莫斯科却想回家?凡卡心里想家和村子时,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我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凡卡所遭受的痛苦,引导学生产生对凡卡的困情,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真正做到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过,并不是多设计问题就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太简单的问题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不能让学生太过于依赖教材,只想从书本中寻求答案,而要开发学生的大脑智慧,设计的问题最好具有智力挑战性。例如:教学《跳水》一课后,我再次让学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从小孩的个性出发谈感受;有的从开玩笑的利与弊谈感受;有的从船长的机智谈感受;有的从个人读书体会谈(这个值得表扬)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趁机让学生写读后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你明白的道理。然后,我把同学们的体会张贴在学习园地,分享学习的成果。从此课中,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时要能够启发学生的发展思维,所启发的内容最好要具有智力挑战性和人文思想性。
三、探究学习,培养创新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质疑的同时,我努力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答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答案力求多元化,不求惟一。例如:我在教学低年级语文《夏夜多美》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了解图上的内容后,我请学生结合插图,说说夏夜美在哪里,或者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在教学时,有一学生提出:我觉得夏夜很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幅画太亮了,不像夜晚。我赞美该同学很注意观察,也非常勇敢;接着另一个学生也就课文上的文字与插图不同提出意见;我继续引导鼓励学生多提意见,然后试着给编辑部写信;有的学生说:星星不能画太多,月亮要弯弯,也有的学生说:我知道星星太多了就太乱了,不好看。在本课中,学生在我的指导和鼓励下,把课文和插图完美结合起来,并且敢于对教材、课文的插图提出自己意见,我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并给予充分肯定,加以表扬鼓励。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还比如,低年级语文《龟兔赛跑》教学完后,我为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故意说:别看乌龟慢吞吞的,也是个精灵鬼呢!话一讲完,就有一些学生1说:乌龟怎么能跟白兔去赛跑,这样的比赛是不公平的。学生2说:白兔怎么会睡得那么死,半路上怎么睡得着呢?等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这不太可能吧。学生3说:我想乌龟准是事先已经知道白兔半路上要睡一觉的,要不,他再傻也不会去跟白兔比赛跑步呀!学生4说:说不定,乌龟先跟白兔商量好了,白兔是假装睡觉的,有意输给它的。我发现学生的想法太异想天开,我心里暗喜,我表扬了他们,我认为对于学生不同认识,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允许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把他们看成独特的人,才可能有创新可言,决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横量儿童的想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主动发现和探究的意愿和要求,发现和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和本能,在上课时,我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这种本能引导出来,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句名言说: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4。每一个学生对相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想法,在探究过程中,我强调的是问题探究的过程,而非问题的结果。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乌鸦喝到水以及不能喝到水的原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我做了一个试验,让学生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变化过程。学生发现水渐渐升高,于是我启发:通过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瓶子里的水很少,乌鸦喝不到水,于是想出个办法,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我赞扬学生了一番,我又再做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盯着,我把瓶子里的水倒出一些,然后重新把石子放进,再次要求学生回答,这时乌鸦是否喝到水。我又说:乌鸦还能喝到水?不能学生齐齐回答。为什么?因为水太少了,石子淹没了水!我抓住学生说的水太少与课文上瓶子里的水不多作比较,体会句子意思,并结合插图,对比手中的瓶子,让学生观察、探究,学生明白了:瓶子里的水很多,但不满。我又启发:水不满乌鸦就一定喝不着吗?这时,学生又明白了:瓶口又太小,水很多但并不满。对于教学这一课,我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直观教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什么时候投石子水上升,什么时候投石子水淹没,从而让学生理解投石子并不一定总会使水上升这个道理,在整节课中,我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在观察实验中,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思考,不迷信书本,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课堂教学因人、因境、因内容而异,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策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