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儿园学加减法对上小学有什么好处
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 晨报讯(记者 王璐)为遏制超前教育,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还特别强调,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贰』 低龄留学指南:中小学去加拿大留学什么年龄最合适
不赞同小学去加拿大留学,加拿大小学就是玩,到小学四年级,学生还不会背小九九呢,这点比中国小学差多了。中学去加拿大留学我赞同,大概是在初三期间去加拿大留学合适,因为中国的初二读完已经完成了全部初中教育了。初三在读期间就可以开始办理加拿大留学了。是初三毕业去加拿大,还是初三中间去加拿大都随意。
『叁』 小学生学习“自救指南”心得体会
我每天一到校,就会听到我们班每一组的四人小组长在座位上吆喝没有交作业的同学的名字,让他们写附加作业……而有的同学虽然带作业了,但是,作业本上全都是让人看一遍之后就不想再看一遍的红叉叉!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一段时间充分的思考和酝酿,于2009年4月21日上午直到2009年4月22日下午在我们班随机调查了30名同学的作业情况的小调查,调查表如下:
1、你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是怎样的:A 优秀
B 中等 C 差
2、你喜不喜欢做作业:A 喜欢 B 差不多
C 不喜欢
3、你完成的作业时间:A 半个小时之内 B 一
个小时 C 两个小时以上
4、你认为平时作业:A 多 B 不多
C 刚好
5、如果老师没有布置作业:A玩 B自己找作业 C 玩电脑
6、你喜欢怎样的作业形式:A 口头 B 复习
C 预习
7、你喜欢平时布置怎样的作业:A 实践 B 书面 C 口头
通过这次“小学生作业情况调查”不难看出:我班的同学都非常的谦虚,“中等”占了百分之九十七,而“优秀”只占了百分之三!有很多同学对作业的态度的“差不多”占了百分之五十,从中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同学对作业的态度是不是很好!从三四题的调查中表明,大部分同学完成的作业速度很快,半个小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就占了百分之二十三!五六七题显示,同学们对学
习的积极性很强,自己找作业做的同学占了百分之五十三。虽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强,但是同学们还是对实践作业很感兴趣,约占了百分之六十七!不难看出同学们对实践感兴趣!也不难看出同学们之所以完成作业不好,是因为他们不认真!
在这里,我提几条建议:
1、 希望老师有时候可以布置一些有关实践的作业!这样,可提高学生们对作业的喜爱性,学生们都会带着微笑写作业!
2、 同学们做作业要快,并且要有质量,不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而去用一个小时去完成!但作业的程度要有保障!
3、 希望不喜欢做作业的同学可以“爱”上做作业,因为做作业也会对我们有好处的,比如:提高写作水平、计算能力强……
虽然这次调查,有一些困难,但我觉得是很
有意义的!既可以知道我们小学生对做作业的态
度,还可以知道我们完成作业的时间!还可以对同学提一些建议!但是请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只有这样,长大后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同学们,努力吧!
『肆』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第3版) 有哪些思想词汇和精美句子
1 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人生是一幅画,优美的线条勾画出你黎明的勤奋和傍晚的辉煌; 人生是一首诗,优美的意境,书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喜悦。 2 没有血色人苍白,没有理想人无彩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掌握现在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当岁月的船舷载不动人生的烦恼,当曾经的沧桑写在你脸上,当你感到彷徨苦闷的时候,亲请可以助你重新扬起风帆。 朋友是财富,关系是资源,点子是效益,机遇是金钱。——成功的大门就是这样打开的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身体是一艘穿,他要航行;人生是一条路,他需要行走。是船,需要把握方向;是路,需要确定目标,让我们去掉贪心,欲望这些累赘,轻松上路,世界多么美好 青春是一弯新月,是遗憾。青春总是不完满的。正因为不完满就多了一份不同的体验,多了一种美好的希冀。 爱心是风,卷起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干旱的树 爱心是树,撑起一片绿荫 1是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 2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是无可挑剔的美丽 3是一只耳朵,是聆听 4是快刀,是豪放 5是奔跑,是活力展现 8是两颗紧紧连在一起的新,是深厚情谊 9是气球,是自由,是旷达 友情就如一坛老酒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 青春的脚步就像不经意间撕去的日历,偶然翻阅往事,留下淡淡的痕迹。打开青春的天窗,意味着不再为落红憔悴,为花谢彷徨,不再叹流水东去,太阳西斜…… 打开青春的天窗,为前行的风景定格,用执着的信念、年轻的激情、青春的力量去叩开理想的宫殿;打开青春的天窗,给未来一个承诺,用真诚的心灵、感激的微笑、关注的目光去珍惜生命的阳光。 够了吗 我打字不怎么快 要一条一条地把一年多的摘抄打上去太难了 就到现在了吧
『伍』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六大实施途径有哪些
一是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三是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四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六是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5)小学教学指南扩展阅读:
《指南》指出,要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指南》要求,学校、教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指南》提出,应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指南》建议,应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陆』 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模块指南
模块1 开始培训的准备(4学时)
(一)目标
1.了解此次培训的主要模块、过程、方法,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应取得的成果。
2.了解教师与学员、学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利用技术建立课上和课下的多种交流渠道,体验正确交流方式的重要性,为后续模块的学习做好准备。
3.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
4.形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
(二)任务
1. 互相认识,形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2. 介绍培训模块、方式和最终学员需要提交的成果的形式;
3. 检查和准备每个人的软硬件设备;
4. 建立个人文件夹。
(三)教学活动建议
1.本模块对于保障整个培训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导向性作用,要注意观察学员,引导他们从心理、方法和技术上做好各种准备。
2.组织学员相互认识,让学员尝试利用技术进行课堂和课外的交流,体验各种交流方式的不同。
3.要努力使学员理解培训的方式、成果要求、评价形式等,并达成共识。个别学员的困惑或不同见解可以在全班范围内适当组织讨论,重在参与和体验,不要简单地给出结论。
4.要充分利用学员已有经验,重视学员独特体验,使学员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1(相互介绍+讨论)
(1)培训教师与受训学员的自我介绍与相互认识。
(2)了解培训的方式及主要内容模块,了解培训的评价方法。
(3)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及方式。
2.师生互动2(案例观摩+阅读+讲解+讨论)
(1)案例观摩。
(2)介绍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
(3)进一步了解新课程标准所采用的教育观及学生发展观对教育技术运用的影响。
3.自主活动1(操作+思考)
(1)检查培训中用到的相关软硬件。
(2)建立作业文件夹,检查作品档案袋。
(3)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留存教师、学员的电子邮箱地址,尝试与教师及学员进行交流。
(4)思考自己的选题,用电子文档记录下来,存入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作品档案袋)中。
4.小组活动(共享+讨论)
(1)形成学习小组,为小组命名,组织组内交流、共享、互帮互助。
(2)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选题意向,并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小组成员对自己选题的建议。
(3)完成此次小组活动记录文档。
5.自主活动2(评价+反思)
(1)参考提供的小组活动评价模板、小组活动中的个人行为评价模板,评价此次培训中的小组活动及个人活动。
(2)反思本模块的培训,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4学时)
(一)目标
1.掌握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其作用。
2.掌握教学设计方法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
3.运用教学设计方法初步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二)任务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实践。
2.观摩所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结合教学设计方法分析其优缺点。
3.参照本模块中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完成所选内容的教学设计方案。
(三)教学活动建议
1.本模块强调案例研讨对学员教学设计实践的启发效果,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理解学习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方法和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要纠缠概念。
2.重视学员对自己经验的反思,鼓励学员以开放的心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通过正反案例,使学员在处理已有经验和新知识、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经验等交织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设计方法的理解。
3.重视对各种教学策略的体验。在体验中,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方法。
4.为学员提供教学设计实践的便利条件,包括评价的参考标准以及活动过程模板,但要引导学员突破模板的束缚,鼓励创造性地运用过程模板。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阅读+讲解+讨论)
(1)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其作用。
(2)观摩教学设计案例。
(3)教学设计方法的一般过程。
(4)教学设计方法的关键环节。
2.自主活动1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实践,填写反思记录文档。
(2)分析教学设计案例的优缺点,填写案例分析表。
(3)阅读本模块中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选择适用于自己选题的模板。
(4)基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初步完成选题的教学设计方案。
3.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共享反思记录表,讨论后概括教学设计方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形成一份小组作品。
(2)参考本模块提供的小组作品评价模板,评价小组作品。
(3)在小组内介绍各自的教学设计方案,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小组成员对自己选题的建议。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参考教学设计方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
(2)将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方案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3 教学媒体的选择(4学时)
(一)目标
1.掌握各类教学媒体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特点。
2.结合案例了解各类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
3.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所用的教学媒体并分析其运用形式。
(二)任务
1.概括出各类教学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特点。
2.观摩所提供的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各类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方式。
3.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所选择的演示型教学媒体,并分析其运用形式。
(三)教学活动建议
1.本模块旨在建立技术是帮助学与教的工具的正确媒体观,强调不同媒体的不同教学特性和使用范围,要发挥媒体的综合优势,强调合理运用,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2.要强调动手实践,要求学员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学媒体的应用特点及其对教学的支持方式。
3.通过对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员从不同角度理解媒体的运用特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媒体选择的原则。
4.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媒体选择原则,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制订的媒体应用表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阅读+案例观摩+讲解+讨论)
(1)各类教学媒体的特点。
(2)案例观摩,掌握分析案例中媒体对教/学的支持作用的方法。
2.自主活动1
(1)基于以上学习,概括出各类教学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形式及特点,对在教学中所能用到的媒体加以标注,填写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记录表。
(2)观摩学科案例,分析案例中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方式,填写媒体运用分析表。
3.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共享自主活动中的第一项,讨论后概括出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及特点。
(2)在小组内共享媒体在学科中的运用记录表,讨论后概括出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及特点,形成一份小组作品。
(3)在小组内共享媒体运用分析表,讨论并形成一份小组作品。
(4)与小组成员讨论,如何在自己的选题中运用演示型教学媒体。
4.自主活动2
(1)基于以上的活动,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所选择的演示型教学媒体及其运用的方式,将此表格添加到上一模块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并将修改后的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将小组活动中形成的两份小组作品整理成电子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4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一)(2学时)
(一)目标
1.了解教学/学习资源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掌握常见教育资源的类型及运用策略,掌握选择教学资源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
3.了解资源与媒体的联系与区别。
(二)任务
1.列出能为本学科教学所用的资源类型、工具及其运用策略。
2.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或选题,选择所要使用的各类资源。
(三)教学活动建议
1.注重使学员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要明确教学资源不仅要支持教,更重要的是支持学;要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既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要重视其他渠道的资源利用。
2.重视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注意既要采用同一学科不同应用形态的教学资源运用案例,也要采用同一应用形态的教学资源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案例,使学员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教学资源的运用特性和应用原则。
3.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教学资源应用原则及其注意事项,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制定的教学资源应用表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应用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1(思考+讨论)
(1)有哪些形式的资源可为教育教学所用。
(2)不同类型资源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何才能综合其优势。
2.师生互动2(思考+阅读+讲解+讨论)
(1)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优秀案例观摩。
(2)教学/学习资源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3)常见教育资源的类型与运用策略。
(4)选择教学资源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
3.自主活动1
(1)列出在你所教学科中所用资源的类型、工具。
(2)列出你在运用各类资源、工具时的策略。
(3)列出资源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4.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共享上述三项内容,讨论后形成一份小组学习作品,并在全班内共享。
(2)参考本模块提供的作品评价模板与小组活动评价模板,评价小组作品。
5.自主活动2
(1)基于以上的小组活动,思考在选题规定的教学活动中所要使用的资源与媒体,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并说明运用的形式,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5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二)——信息技术技能(8学时)
(一)目标
1.掌握收集教学资源的方法。
2.能够对收集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处理。
(二)任务
1.运用收集资源的方法,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收集所要使用的各类资源。
2.运用文字处理工具对收集的文本资源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3.运用图片处理工具对收集的图片资源进行截取和改变大小、亮度等简单的加工处理。
4.运用音频处理工具对收集的声音资源进行截取、增补、去噪音等简单的加工处理。
5.运用网络下载工具将动画下载到本地机,并插到自己的文本中。
(三)教学活动建议
1.增强学员积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员注重平时资源的积累,包括收藏优秀网址、素材库以及平时浏览网页时收集一些好的素材,分类存放以备教学之用。
2.注意分享中小学教师已有收集资源的体验,使学员从中掌握资源收集的小技巧,提高资源检索、下载的效率。
3.通过案例使学员理解不同格式素材的质量和教学特征,掌握基本的分辨能力和恰当选取素材的能力。
4.突出素材处理工具常用、实用的使用功能,注意不同学科的不同需求。既要教会学员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使用技巧,更要重视引导学员学会运用软件工具的帮助功能,学会上网搜索常用软件工具等,力求知识迁移和自我提高。
5.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教学资源的应用特性,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收集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1(思考+讨论)
(1)在日常教学中有哪些收集资源的方法?
(2)在学科教学中,常用的资源类型有哪些,各类资源的教学运用效果如何?
2.师生互动2(思考+讨论+阅读+操作)
(1)观摩收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资源类型。
(2)收集资源的方法。
(3)介绍资源收集的常用软件。
(4)运用各类简单的多媒体加工与处理软件,对收集的各类资源素材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3.自主活动1
(1)基于以上的学习活动,思考在选题规定的教学活动中所要使用的资源类型,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电子表格软件或表格列出并说明运用的形式,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基于自己的选题,参考教材附录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资源站点、学科网站,收集教学设计中所要使用的资源素材。
(3)记下本学科比较好的资源网站地址,并添加到收藏夹中。
(4)利用相关的资源加工与处理工具,对收集到的资源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
4.小组活动
(1)利用本模块中提供的资源站点评价量表,完成对某一学科站点或资源站点的评价。
(2)在小组内、全班内共享好的学科教学站点、优秀资源站点。
(3)在小组内展示处理过的各类资源,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
5.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资源素材。
(2)将修改后的资源素材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6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三)——信息技术技能(10学时)
(一)目标
1.了解教学资源的呈现类型,了解教学资源呈现的设计方法。
2.掌握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
3.了解运用简单的网页编辑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
(二)任务
1.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设计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
2.利用演示文稿设计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
3.观摩并分析如何利用网页设计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
(三)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理解不同呈现方式的资源对教学的支持方式的不同,并能够分析自己的教学需求以及教学资源对具体教学环节的支持方式。
2.要使学员树立合理运用资源的意识,力求能以简单的技术实现必需的教学功能。
3.开发工具的教学中,要尊重学员的意愿和已有基础,以教学功能的实现为目标,不严格规定使用哪一种软件,但可以建议学员使用通用性的软件,以便共享资源。
4.促使学员形成记录学习过程的意识,建议他们把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心得随时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关注学习过程的自我反馈和自我指导。
5.学员开发教学资源课件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员的个别化指导,更要强调学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帮互助意识的培养,重视应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对小组团队集体评价。
6.在强调学员自主探究、开发教学资源课件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必需的自主学习资源,同时要重视对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教学上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重视变式练习的应用。
7.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讨论、制订的教学资源评价标准,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设计、开发的教学资源课件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案例观摩+阅读+讲解+操作)
(1)观摩各种呈现类型的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教学资源呈现的设计方法。
(2)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的操作方法。
(3)观摩并分析简单的网页编辑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操作方法。
2.自主活动1
(1)基于学员的教学设计选题,完成对教学资源结构的设计,记录在文档中。
(2)利用相关资源开发与整合技术(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简单的网页编辑工具)完成教学资源。
3.小组活动
(1)参考资源评价的方法,在小组内讨论资源收集与开发的注意事项,讨论确定资源评价的量规。
(2)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教学资源,并征询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
(3)以小组活动的方法评价每一位成员的教学资源。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资源。
(2)将修改后的教学资源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7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2学时)
(一)目标
1.了解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作用,初步掌握设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
2.能够对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用资源进行反思与改进。
(二)任务
1.设计选题中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
2.整理培训过程积累的学习结果。
3.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用资源。
(三)教学活动建议
1.重视学员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应用评价理念和方法的经验,强调通过分享理解各类评价的概念及其作用。
2.重视评价案例的资源建设。通过案例的研讨、分析,使学员正确认识形成性评价促教、促学的作用,积累本学科在形成性评价实施方面的优秀经验。
3.鼓励学员对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理解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启发,掌握将形成性评价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4.通过分享和反思,促使学员明确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正确的资源观。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案例观摩+讲解+讨论)
(1)观摩教学设计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3)了解总结性评价的作用。
(4)介绍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式与方法。
2.自主活动1
(1)参考案例中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在选题中制定出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学设计方案中。
(2)参考案例中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在选题中制定出总结性评价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学设计方案中。
(3)整理前面各个培训模块中积累的个人学习成果材料。
(4)优化教学资源、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5)将完成的内容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作品档案袋)中。
3.小组活动
(1)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教学设计成果(重点是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并听取成员的反馈意见。
(2)以小组活动的方法评价每一位成员的教学资源。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修改优化自己的教学成果,并保存在自己的作业夹中。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8 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7学时)
(一)目标
1.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具体的媒体环境,掌握教学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
2.掌握单元/主题教学所需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的方法。
3.能够对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用资源进行反思与修改。
(二)任务
1.完成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方案。
2.初步完成单元/主题所需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如果课时不够,完成资源框架即可)。
(三)教学活动建议
1.重视案例资源的建设,强调通过案例观摩与研讨,使学员理解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概念、作用以及与一节课设计的不同之处。
2.关注培训后的应用情况,增强学员积极应用的意识,既要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现有条件可能存在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困难中的有利因素,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的能力。
3.为学员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包括主题/单元设计参考列表、设计模板等,同时也要引导学员突破参考列表、设计模板的束缚,鼓励创造性地运用。
4.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完整成果的完成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要注重学员对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和体验,强调对方法的指导,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方案,但不对成果做过高的要求。
5.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要求,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完成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案例观摩+讲解+讨论)
(1)观摩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自主活动1
(1)完成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方案。
(2)单元/主题所需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
3.小组活动
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教学设计成果,并听取成员的反馈意见。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并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9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5学时)
(一)目标
1.了解评价的一般方法。
2.掌握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方法。
3.在教学设计实施与展示的过程中,建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意识,并以此形成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的意识。
(二)任务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基于组员反馈意见加以修改。
2.在全班试讲、展示教学设计成果,分析讨论该成果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
(三)教学活动建议
1.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员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通过研讨了解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及特点,理解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对教学设计本身、教学实施的意义。
2.在展示和评价之前、之中,注重应用一些提高活动参与度的策略,并使学员理解并掌握这些策略。帮助学员合理评价他人,既强调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又要中肯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3.体验和理解从设计到实施的关系,掌握根据教学进程的变化进行教学实施调控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挥技术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数据收集、数据统计、结果保存等方面的优势,培养学员使用技术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初步意识和基本能力。
5.注意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完成说课,提高说课能力。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1(思考+讨论)
在技术条件尚不具备时,有哪些策略或方法可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
2.师生互动2(思考+阅读+讲解+讨论)
(1)评价案例分析。
(2)评价的一般方法。
(3)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方法。
3.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学员每人展示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源,组内成员给出评价及修改意见。
(2)基于组内成员给出的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
(3)在全班内,以说课、试讲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成果。
(4)在小组内,分析所展示的教学设计成果的优点,并指出其有待修改之处。
4.自主活动
(1)将自己的作业文件夹压缩打包后提交,将作品档案袋所有材料整理后提交。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10 培训的总结与提高(2学时)
(一)目标
1.总结和巩固教学成果;
2.分享学习经验,形成长期坚持在运用中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二)活动
1.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
2.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提出对培训的改进建议,明确今后一段时间的个人学习和应用计划。
(三)教学活动建议
1.运用在信息环境下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的案例,使学员意识到正确对待网络安全和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增强学员对网络安全与道德问题的鉴别能力。
2.采用游戏性活动,使学员能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分享培训体会、困惑以及对培训的建议。
3.让学员尝试自拟访谈表或调查表,以获取他人的反馈意见,并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的建议。
4.培训的反思和评价要强调培训全过程,关注培训的理念、方式以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和个人发展的启示。
5.学习成果和学习计划都是为了促进知识、技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教学中要增强学员在应用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思考+阅读+讲解+讨论)
信息环境下的伦理道德与网络道德。
2.自主活动1
(1)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
(2)检查自己在培训的各模块中任务完成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3)反思整个培训过程,完成反思文档及反思日志。
3.小组活动
(1)组内讨论、全班共享,如何把此次培训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2)列出你仍有的困惑,与小组成员、培训教师进一步讨论、交流。
(3)听取小组成员、培训教师对自己本次培训的评价,吸取有益建议。
4.自主活动2
(1)思考如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工具和方法,有效地获取本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反馈意见及相关的数据资料,反思自己在接受培训、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结合自己心中尚存的困惑,制订一个自己今后学习的计划。
(3)评价本次培训活动,提出培训意见 。
『柒』 简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德有工作内容及实施途径
一是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三是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四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六是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捌』 如何指导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
小学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儿童、认识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需求,使学校的育人目标与小学教育的功能相契合。学校以课程为核心载体,为儿童提供引领促进其发展的学习媒介和知识路径,从而实现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体现小学教育的价值。为此,必须厘清三个问题:
一、保护、尊重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有能力过更健康的生活。生活是动态的、变化的,教育也不是固定僵化的,不要把过于宏大、笼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生硬地灌输给儿童,而是引导用积极的生活经验与态度认同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糟糕的事情。太看重输赢、成功、成才,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小学儿童的生命小苗刚刚破土,生命之树开始生长,生命之花远未绽放。我以为,这个阶段培养儿童,在一定意义上,保护、尊重比开发更加重要,过度开发有可能酿成日后的悲剧。教育要让儿童认识到学习活动是自己有意义的劳动,是体现自己生命价值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儿童需要在这种劳动过程和积极快乐地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素养。
清华附小确立了“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育人使命,体现他们对小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是聪慧,即聪明和智慧,育人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发展;二是高尚,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他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三是奠基,是对小学阶段性目标的界定,体现了注重培养的阶段性和适应性;四是人生,是对学生生命全过程的关注,关注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清华附小以聪慧与高尚为儿童奠定生命底色, 并具象为“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有利于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
这样的理念落实在课堂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样态。我曾经听过窦桂梅校长两次课, 第一次是她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我爸爸》,在书中认识了那个虽有缺点,却也不乏可爱,最重要的是永远爱我的父亲的形象。当课堂的最后,在温暖的音乐声中,学生模仿着书中的句式说出“我爸爸像长颈鹿一样高,像大猩猩一样强壮”“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圆”“我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我爸爸笑的时候像蛋糕一样甜”……一份感动涌上心头,让我不禁湿润了眼眶。此后我又听过她执教《大脚丫跳芭蕾》,让我们惊讶的是道德教育专家希望学生建立的价值观,从四五年级的孩子嘴里竟然十分自然地、理直气壮、生动地表达出来。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按理不到特定的年龄,儿童并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但是核心价值观认同又确确实实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人格形成、公民品质、精神饱满的必经之路。可是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什么要做得那么生硬呢?透过窦校长的课,我能够感受到清华附小在力图寻找一些途径,比如:阅读、动手操作、辩论、比较、探究等,将一些抽象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进行链接,在一步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来调动、牵引、凝聚共识,让孩子们自己感受价值观、体认价值观、表达价值观。这个过程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孩子是感到安全惬意的,而这,恰恰有利于儿童道德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形成。
二、分科教学与课程整合共促学生素养发展
课程整合中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如何解决分科与综合的问题。我曾与美国研究教学模式整合的有关专家进行过对话,了解到他们主要是将原有的学科变成知识领域,此外还有主题教学、主题大单元等整合方式。我们知道,每个学科有不同的性质和核心知识,也有不同的方法和相应的训练,现在进行学科整合后,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分科与综合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二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说课程整合,通常是指学校层面上进行整合,而一旦进入课堂,怎么做还得看教师。教学是高度情境化的,教师如果没有整合的知识基础,没有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呼应,那么整合在课堂上就很难完全实现。
清华附小“1+X课程”打破了过于以学科为中心、以分科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学科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 改变了碎片化、功利化的教学倾向,凸显了促进完整人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回避离开学生谈学科、离开学生谈教育、离开生活谈学科、离开真实的综合性活动谈智育、德育、美育的弊病。“1+X课程”既保留了传统分科教学的精华,当然是通过整合的方式,但同时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整合,把教与学进行整合,把既有的资源与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原有国家课程分类整合,形成按领域组合的学校课程设置,整合为五大板块, 即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了学生应当学什么、重点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戏剧课、创新实践课等整合形式,其效果十分明显。
在教师层面,清华附小也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同一领域学科组的老师能根据本学科课程规划和学校课程设置计划,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处理教材,促进课程内容间的融合。每一个老师进入课堂后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用好学校研发的课程系列成果,通过《学科质量目标指南》让课程标准可视化,通过《乐学手册》让课堂目标可视化,通过“一单、一问、一练”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主化, 这样便很好地把握了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清华附小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活泼泼的精神面貌,这让我觉得那就是孩子们本来该有的样态,是以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应有的样态。
三、教育改革没有唯一的价值尺度
学生的发展是其核心小学教育与教育体系内其他教育阶段相区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和公益性等方面。而最重要的特性是基础性,其核心是奠定儿童长远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对基础性的理解:一是强调它是整个教育制度的基础,小学教育是为学生升入中学作准备;二是强调培养目标上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即使现在课标中加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但在一些课堂上,仍然是有名无实。近些年,日益激烈的“应试教育”,已经从中学蔓延到小学。众多家长把小学作为竞争的起跑线,提前演绎升学竞争。这种状况使小学生过早地丧失其本该具有的童年的纯真与欢乐,结果是学生学习热情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甚至对学习厌倦和逃避。
对小学教育功能与价值的重新定位,可以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对每个学生个性潜能在尊重、保护基础上的开发,为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做适切的教育工作,将逐步替代对文化基础知识的灌输,它们应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具体包括:一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进入小学的儿童,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小学教育应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道德观念,并养成相应的道德习惯。二是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小学时期的儿童,正是知识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知识教学应为智慧发展服务,反过来智慧的发展也会促进其对知识的需求。三是个性品质发展的基础。小学时期是儿童的个性倾向开始显露的时期,小学教育应当尊重、发现、维护,并培养儿童的个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四是身体发展的基础。小学是儿童身体迅速成长的时期,应当使儿童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掌握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健康的体育精神,以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
要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传统分科课程与当今课程整合,都具有其特有的价值,并不是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排他性关系。虽然我们目前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科教学一无是处。美、英等国,来向我国的基础教育学习,让我们冷静思考:传统学科教育的优势何在?美国长期存在的教育观钟摆现象以及美国著名学者诺丁斯的研究提示我们:有可能走折中的道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有激情、会关爱、善思考、能行动的人。教育应该为社会培养多种多样的人,教育必须适应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孩子,教育应当承认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知识形态,不同的方法论、工具和学习方法。并非每个学生都要求学到同样高的水平,可以允许水平的差异,但必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
清华附小的老师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冲破束缚,不断地突破当下以分数、以升学、以所谓成才改变命运的枷锁,为培养儿童健全、完整的人格,率先身体力行。他们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知识结构,走出了传统那种“左手教材、右手教参、学科本位、各自为战”的工作方式,由原来的课程执行者变成了课程创生者。他们的许多极具创造力的工作,比如,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种子课程”,为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水木秀场”,利用各种所谓的边边角角的时间开设的“微课程” 等,总之,他们在尽一切努力,调动起全部热情为学生的成长与成功提供各种可能性。他们的教育理想、教育探索精神感染着教育界,激励着希望中国基础教育有所改变、尽快改变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