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综合实践课程被定为必修课,从几年级开始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还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段性质,为便于操作,在提出总目标的基础上,具体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突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认与践行,并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还要求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活动方式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具备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要素。
② 求视频: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感恩父母录像
悬赏分10分
③ 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的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综合实践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作用,使教师在教导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接受。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可适时地调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媒体因素,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能保持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模拟性参与性学习环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参与性学习环境。充分体现活动课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中更让学生参与各项实验、练习,操作。对于一些不便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就运用CAI技术创设出一种模拟的参与性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演示活动开展用CAI技术进行演示,不仅可以看到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信息技术,它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帮手,可以运用它搜集、加工、处理我们所需的学习资源。在这个遍布全球各地的网络中,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由于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有视频、动画、图像、声音、文字和数据等多种媒体,这种呈现方式符合人类吸收知识应调动多种感官的特点。在这个数字资源提供的虚拟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开展主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互联网的出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时代更贴近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大量、快速地获取文字信息,综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概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所要学习的所有文字、音像等知识。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还常常会产生许多新奇的点子,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创意转变成现实可行的东西,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五、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活动成果
活动成果主要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小制作、设计图片、书画作品等成果利用拍照、扫描、资源整理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展示。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学习行为与成果的积极肯定;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人分享的渴望,都希望得到推广,从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实施主体,
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规划、资源开发、校本培训、对课程实施进行管理评价。然而,作为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主体,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一)学校对课程的管理问题
制度的有效建设和执行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
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及措施,不能通过制度措施的保障,促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而且,有的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
设置安排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的现象严重。
(二)学校在指导教师的配备和安排上不合理
尽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最为自由、最为自主的课程,但在课
程实施中教师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当他们走出课堂,从自然、社会、生活中
获得知识的时候,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当他们在活动中面临困惑时,不能
没有教师的指导。可以说,教师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
但有的学校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教学。
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一个班的
学生最少也会分为几个小组,教师人数太少,势单力薄,必然会在教师生活
动的设计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极为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实施向纵深发展。有的学校将综合实践课程分给班主任,缺少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有素质的考虑。
(三)学校对课程的要求过于注重活动的结果,而忽视活动的过程
一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成果的规划和总
结上,有的甚至在活动还未开展之时就开始部署如何出版学生的论文集、作
品集,举办学生的成果展示会,甚至邀请各方人士、社会贤达参加成果展示
会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总结阶段固然值得重视,但过多地渲染成果而忽
视实实在在的过程,忽视过程中的丰富教育资源的挖掘,是非常可惜的,也
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追求背道而驰的。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
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实施的具体落实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的实施相比,小
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涉及因素多、时间长、场所多、安全要求高。因此,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畏惧思想和情绪,
而且多数教师缺乏与该课程相关的知
识、能力,碰到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由于多方面原因,教师在课程实施中
确实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活动的实质
目前,
我国各地小学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鼓舞下纷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并通过活动展示、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和研讨。从各种各
样的活动展示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活动组织得热热闹闹,形式丰
富多样,但这些热热闹闹的活动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实施的教师也说不清楚。这往往是由于教师在课程设施缺乏对课程目标、价
值的把握和准确追求导致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形式主义的、
限于表面化的活动固然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满足,
但对学生的发展缺乏实质
性的贡献,这种现象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追求。其次,一些教师用
学科教学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目前,一些教师采用“教”综合实践活
动的方式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甚至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都是采用“彻
头彻尾的学科教学方式”来上,按“复习已有知识”
、
“引入新课题”
、
“教师
进行传授”
、
“学生课堂讨论”
、
“进行课堂练习”等环节进行。出现这种现象
并不奇怪。这是由于这些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区别尚未清楚,
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及基本要求尚不明确,
往往用学科思维来认识综合
实践活动的指导问题。
(二)有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整体管理
有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一股热情,但缺乏科学精神,缺乏对
学生心理特点的把握和学生学习负荷的认识。
曾有一位教师为四年级学生安
排了十三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而且每个主题的活动都涉及调查研究、网
络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结果学生课外忙得不可开交,部分家长也只好代
替子女去“访问”
、去“调研”
、去“写作”
。
(三)一部分教师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课程与生活、
社会的有机联系,
它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
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也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
在不足,把课程资源仅局限在教材等文本资源上,对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不足,或者是开发利用的面太窄;也有的教师责怪学校的资源太少,认为
课程资源就是条件性资源。
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施加影响的主要对象,
是活动的直接参
与者和受益者。但是,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主体
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学生的主体性和自
主性不能得到很到的体现。
(一)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兴趣转移问题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查
找资料、参与活动过程、
展示活动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等。在课程实施初期,
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然而在活动的中、后期,学生
的兴趣往往会发生转移,出现与预期活动目标不相符的现象。如果这时有的
教师强迫学生去参加活动,
有的学生就会被动应付,
有的学生则是中途放弃,
这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问题
受传统观念和家长的影响,再加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他们认为能考
上重点学校是他们的努力目标,把分数看成是自己唯一的成绩,因而不愿意
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
认为这样会影响自己正常课程的学
习。因此,学生没有能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使课程在实施过程
中缺少积极的驱动力。
(三)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活动方式的选择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教师指导从自己感兴趣的问
题中选择主题,但是不同的主题学生所采取的活动非常单一,学生在活动实
施过程中缺乏对多种活动方式的选择,只是局限于同班同学之间的合作、小
组合作等方式,而很少参与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合作探究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
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因此,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
有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实施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