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班主任与家长联系事例与体会小学一年级
20XX年8月29日上午,开完家长会一直想坐下来记录下来作为一名新生家长的激动心情、以及所感受到的跟所学到的一些重要的知识,与其说是忙的不如说是懒的拖到今天。对孩子来说小学一年级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开始。我参加了孩子步入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家长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对全体一年级学生家长谈谈怎样教育好孩子以及学校情况介绍和对家长的要求。
作为家长,我认为此次家长会开的及时而且重要。通过这次家长会,我们知道了自己和孩子眼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怎样引导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从各个侧面耐心细致的讲解,沟通和回答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家长会可以说是对学校的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老师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美好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播种习惯,收获成长”,成就着家长们期盼已久的愿望,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会就象是一扇窗子,开启了家庭与学校联系的重要通道。
『贰』 农村小学教师怎样与家长沟通(转)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上游,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绝大部分是家庭的问题。由于农村孩子的家长在教育方法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我认为:
在小学的起始年级,往往是家长最重视孩子的时期之一。大部分家长都有这种思想:从一年级开始孩子是正式读书了(接受学校教育),要看出孩子的真实水平了。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都从小就对孩子耳提面命,要认真读书,要考上大学,要有出息。孩子刚上一年级,这个时候的家长一方面既心里在对老师进行审视观望,一方面是非常热情而又焦急地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家长的这种心理只要是做父母的都能明白。过了这一阶段,在小学,除非有什么大变动,家长不会再有这样的热情参与学校教育了。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时机,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首先得有交流、合作的氛围,假设你是一位学生家长,当你步入孩子所在的学校时,你能感觉到学校潜在的氛围吗?它是欢迎你来参与还是将你拒之于千里之外?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气氛,他是在学校管理人员的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着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与家长合作的态度。很显然,学校的这种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长是否愿意主动关注学校。做为班主任,是创造氛围的主要人员。
其次,教师要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您慈爱、和气的脸庞,只有孩子们在心理上接受了您,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才能有效地施教。家长们一看,孩子这么快就接受了教师,一定会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也就从心底里开始接受您,佩服您。要知道孩子都是从一个个独特的家庭中出来的,他们并不是一张张白纸。经验老道的老师往往能从一位学生身上看到其家庭情况和家长的影子。走进一个家庭,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孩子。教师需要教育学生,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引导家长,从而能为提高全民的素质出力。
沟通方式,无处不在
。实际而有效的指导是家长们迫切需要的。因为年轻的家长们,在忙碌的同时又无不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是由于忙碌,加上自身的条件,使他们对孩子只有爱的渴望,却缺乏爱的能力。所以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其实是以教师为主动的,对家长具有一定指导的交流。
1、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指导家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思路公布,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传达,家长们也能互相交流。家长会切忌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2、家访是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手段,教师上门显得有诚意,有利交流。家访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首先要有家访工作的目的。要设想好: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预计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准备采用什么方法;预计家长对于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会是怎样的态度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的策略。其次还要了解被访问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家长的知识层次、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再根据家长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性格特点等差异,选择采用何种谈话形式和方式,或直截了当陈述,或耐心解释引导等,最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采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谈话式,还是采用家长、教师两方谈话式等。家访要避免随意性,更要避免向家长告状。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沟通方式也常被班主任们运用:
3、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定时进行书面交流,把要布置的任务,家长需注重的方面,以及自己的想法可以清楚有条理地写在纸上,让孩子带回家,家长阅读后还可以回信。家长信的优点是简便,无需劳师动众,教师也可以有一定的准备。一些平时难开口的话可以写在信上以取得支持或谅解。薜瑞萍老师(网名看云)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家长信 请跟我来,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指导,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她引导孩子进行高品位的阅读,通过一封封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的给家长的信,使家长跟着她走上阅读之路,为了孩子,她们共同学习、一起读书,不断提升自己。
4、接送时面对面的交流。低年级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多,这正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良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而且是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便于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长土壤。这种沟通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虽比不上家访了解地系统深入,却以短、平、快为长,很有实效。但是几乎每天的面对面接触需要老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清醒的头脑,一天的工作无疑是琐碎而又累人的,如若不注意,带着情绪与家长交流,那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后果往往是难以补救的。
5、现代通讯交流。接送时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无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经常联系就可依靠现代的通讯工具了,电话,手机,短信,很多老师和家长采用,方便、及时和有效。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电话交流能随时随地,又能应对突发事件,是一种灵活的沟通方式。
再次,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还应以自身的素质去影响家长,引导家长。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自己却从来不读书,不看报。要求孩子去好好学习,自己却不天天向上,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怎样的家庭便有怎样的孩子。自己的素质不提高,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子女来。当然,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教训家长,毕竟家长不是学生,家长的素养并不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盛气凌人的态度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我们提倡老师用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影响家长。
沟通技巧,有效为本。
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有一些情况是必须要把握好的,否则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与家长关系破裂,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不同类型家长区别对待。每个家庭都是非常有个性的。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则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就要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切不可一刀切而挫伤了家长的积极性。
2、与家长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提倡教师走近家长,相互了解,以取得支持,进行沟通,但是不一定走得越近越好。走得过分近,教师往往会越权,或参与了学生家庭的矛盾,或让学生会认为自己有特权而沾沾自喜。
3、要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职业地位。在广大的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农村的家长普遍对老师是比较尊重的。可是,如果面对这种局面,教师产生过高的身份期待,即依靠外在的身份上的某种光荣,来提升我个人的价值,那么家长也不会卖你的帐,或者当面不敢对老师说什么,心里却在想:这老师没啥名堂。作为教师自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教师这个职业,让家长感受到你真正是一个教师,是一个高尚的人。
总而言之,家长工作是我们老师份内的事,做好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叁』 小学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这短短的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志同道合”这样的词语,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的起始年级,往往是家长最重视孩子的时期之一。大部分家长都有这种思想:从一年级开始孩子是正式读书了(接受学校教育),要看出孩子的真实水平了。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励,家长们都从小就对孩子耳提面命,要认真读书,要考上大学,要有出息。孩子刚上一年级,这个时候的家长一方面既心里在对老师进行审视观望,一方面是非常热情而又焦急地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家长的这种心理只要是做父母的都能明白。过了这一阶段,在小学,除非有什么大变动,家长不会再有这样的热情参与学校教育了。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时机,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首先得有交流、合作的氛围,假设你是一位学生家长,当你步入孩子所在的学校时,你能感觉到学校潜在的氛围吗?它是欢迎你来参与还是将你拒之于千里之外?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气氛,他是在学校管理人员的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着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与家长合作的态度。很显然,学校的这种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长是否愿意主动关注学校。做为班主任,是创造氛围的主要人员。 其次,教师要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您慈爱、和气的脸庞,只有孩子们在心理上接受了您,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才能有效地施教。家长们一看,孩子这么快就接受了教师,一定会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也就从心底里开始接受您,佩服您。要知道孩子都是从一个个独特的家庭中出来的,他们并不是一张张白纸。经验老道的老师往往能从一位学生身上看到其家庭情况和家长的影子。走进一个家庭,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孩子。教师需要教育学生,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引导家长,从而能为提高全民的素质出力。 一、沟通方式,无处不在。 实际而有效的指导是家长们迫切需要的。因为年轻的家长们,在忙碌的同时又无不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是由于忙碌,加上自身的条件,使他们对孩子只有爱的“渴望”,却缺乏爱的“能力”。所以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其实是以教师为主动的,对家长具有一定指导的交流。 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指导家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思路公布,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传达,家长们也能互相交流。家长会切忌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同时,家长会毕竟开得少,一学期一次已经非常不错了,有些学校甚至一年一次也没有的。所以单单靠家长会那是远远不够的。 家访是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手段,教师上门显得有诚意,有利交流。家访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首先要有家访工作的目的。要设想好: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预计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准备采用什么方法;预计家长对于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会是怎样的态度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的策略。其次还要了解被访问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家长的知识层次、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再根据家长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性格特点等差异,选择采用何种谈话形式和方式,或直截了当陈述,或耐心解释引导等,最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采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谈话式,还是采用家长、教师两方谈话式等。家访要避免随意性,更要避免向家长告状。 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沟通方式也常被班主任们运用: 1、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定时进行书面交流,把要布置的任务,家长需注重的方面,以及自己的想法可以清楚有条理地写在纸上,让孩子带回家,家长阅读后还可以回信。家长信的优点是简便,无需劳师动众,教师也可以有一定的准备。一些平时难开口的话可以写在信上以取得支持或谅解。薜瑞萍老师(网名看云)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家长信—— “请跟我来”,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指导,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她引导孩子进行高品位的阅读,通过一封封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的给家长的信,使家长跟着她走上阅读之路,为了孩子,她们共同学习、一起读书,不断提升自己。 2、接送时面对面的交流。低年级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多,这正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良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而且是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便于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长土壤。这种沟通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虽比不上家访了解地系统深入,却以“短、平、快”为长,很有实效。但是几乎每天的面对面接触需要老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清醒的头脑,一天的工作无疑是琐碎而又累人的,如若不注意,带着情绪与家长交流,那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后果往往是难以补救的。 3、现代通讯交流。接送时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无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经常联系就可依靠现代的通讯工具了,电话,手机,短信,很多老师和家长采用,方便、及时和有效。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过节过日,手机上收到一条条祝福的话语,教师会感到舒心;假期里家长来询问有关学习的问题让老师感受到肩头的责任……电话等的交流,虽比不上面对面来得真实与自然,可是却能随时随地,又能应对突发事件,是一种灵活的沟通方式。 再次,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还应以自身的素质去影响家长,引导家长。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自己却从来不读书,不看报。认为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让孩子看电视,自己却下了班,打扑克,玩麻将。有的家长在家休息,把孩子关在自己小屋里学习,自己却在沙发上磕瓜子,看电视,手里拿着遥控器,一边换着频道,一边在门缝里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写作业,嘴里还不停地喊:“要认真写,写不好可得重写一遍。”要求孩子去好好学习,自己却不天天向上,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班主任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怎样的家庭便有怎样的孩子。自己的素质不提高,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子女来。当然,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教训家长,毕竟家长不是学生,家长的素养并不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盛气凌人的态度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我们提倡老师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影响家长。比如教师热爱读书、又与家长建立起信任的友谊,可以推荐好书阅读,以书为载体互相促进、交流。教师自身素质、人格魅力会像巨大的磁场那样吸引周围的磁铁。 三、沟通技巧,有效为本。 在小学的低段,教师与家长接触是比较频繁的,交流的机会也多,但并不见得一定是与家长的沟通都是有效的,也不一定都产生了教育的合力。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情况是必须要把握好的,否则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与家长关系破裂,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不同类型家长区别对待。每个家庭都是非常有“个性”的。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则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就要有不同的沟通方式,不同的沟通内容。例如在农村,为了创造家庭学习的氛围,对于有一定文化的可建议家长阅读,而对于几乎不认字的家长可鼓励他们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认字,读课文,切不可一刀切而挫伤了家长的积极性。 2、与家长宜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提倡教师走近家长,相互了解,以取得支持,进行沟通,但是不一定走得越近越好。走得过分近,教师往往会越权,或参与了学生家庭的矛盾,或让学生会认为自己有特权而沾沾自喜。 有这样一位班主任,班上有一位学生的父母感情不好,妻子没有工作,一切依赖丈夫,疑心丈夫有外遇,因为信任,她就和班主任倾诉。为了挽救即将破裂的家庭,这位班主任把孩子父亲请到学校,跟他谈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让他保证不做破坏家庭的事。当时这位父亲非常诚恳地接受了。可不久,班主任在外面遇到了学生父亲和年轻女人很亲密地在一起,于是将此事告诉孩子的母亲,希望一同阻止危机。然而,孩子的父亲竟然当面承认一切,并且提出离婚。孩子的母亲精神崩溃杀了丈夫,自己也进了精神病院……孩子一下子成了孤儿。 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虽然一片好心,与家长关系也非常密切,可是行动显然越权了,帮助变成了干涉。事实证明,她这样做,不但超出了教师的职责范围,而且她的干预并没有解决人家的家庭危机,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危机,出了人命。 3、在广大的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农村的家长普遍对老师是比较尊重的,所以谈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基本上是可行的。可是,如果面对这种局面,教师产生过高的“身份期待”,即依靠外在的身份上的某种光荣,来提升我个人的价值,那么家长也不会卖你的帐,或者当面不敢对老师说什么,心里却在想:这老师没啥名堂。作为教师自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教师这个职业,让家长感受到你真正是“一个教师,是多么高尚的人”(卢梭)。 总而言之,家长工作是我们老师份内的事,做好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肆』 幼小衔接案例薇薇上小学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我会跟家长说清楚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包括课程难度,课程设置,学习习惯等,然后提醒家长小学低年级一定要多加陪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支持老师在学校的工作,家校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伍』 小学老师,如何与家长和学生沟通
我姐姐是个小学教师,在刚开始任教的时候,她不得要领,总是没办法很好地处理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有时候被各种琐碎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后来,经验多了,她才渐渐学了些技巧。
她所在的小学地处一个偏僻的小镇,其实有点像是山里了,所以偏僻而落后,家长和学生的很多观念都是落后的。经常会有学生没有来学校上课,她作为班主任,就要打电话过去询问。一般对方家长会漫不经心地说:“哎呀,她去了也没这么听课学习吧,最近家里家务比较多,我让她留在家里几天,帮忙干活了。”“家里有那么多个弟弟妹妹,我没时间照顾,就让她停课几天照顾弟弟妹妹了。”
这样的情况一再发生,简直要把我姐姐逼到崩溃。她觉得,作为一个老师,她不能让学生荒废学业,浪费青春。一开始她总是选择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但很多时候,到了约定的时间,家长都不会来。他们总是觉得被老师叫到学校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丢什么都没关系,但不能丢人啊。
后来我姐姐才发现这样的情况,于是开始家访。她的家访对象一般是那些经常无故缺课旷课的学生的家长。去到学生家里,家长一般都会感觉受到了重视,于是拿出比较好的态度来招待。这时候她就开始以理服人了,给学生家长讲道理,告诉他们,不能让学生从小养成旷课的习惯,也不能短视,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等等。
此外,她还会做学生的工作,让她跟家里争取一下,不要父母让停课就停课,要有自己的思维和思考,不能盲目听话,要心系自己的未来。
总之,后来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