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品生课 《合理饮食》的教案 跪求~~~~~~
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各方争论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环境的多元化、教育对象的复杂性等问题,品德课程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到评价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下面结合几个教学案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要体现生活性
“从生活出发的德育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德育的起点。”新教材力求站在小学生的立场,展现用学生的眼睛看到的、心灵感受到的人、事、物,学生从教材中看到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感受到的是同龄小伙伴的所思所想。教材与学生的距离缩短了,所以学生爱看爱读。
但教材依据的学生生活是常规下儿童的生活,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生活还是有区别的。学生是生活在特定的区域内的,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条件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千差万别。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寻找学生“生活中遭遇的、体验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自己“遭遇、体验”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
课程源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
教学片段 1:《合理饮食》(一年级)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你吃了什么饭呀?
生 1:我吃了三个包子,一碗豆腐脑。
生 2:我吃的是油条、豆汁。
生 3:我吃的是小米稀饭、炒菜椒,还有一点馒头。
师:你们认为谁吃的早饭最好?
生 4:张鑫。因为他吃的多。
生 5:王洋。他喝了豆汁,豆汁有营养。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一些事物的理解也处于表面层次。老师在备课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想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渗透有关营养学的知识,所以用常用的“好”来代替“有营养”等说法,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好”的理解与我们设想的不一样。在一年级学生的经验中,他们认为花钱多的早餐是好的,从饭店买来的早餐是好的,吃的多就是好的,还不会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认识早餐。
经过反思,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请看修改后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你吃了什么饭呀?
生 1:我吃的是炸油条。
师:还有什么?
生 1:还有豆汁。
生 2:我吃的大米饭。
师:只吃了大米饭吗?
生 2:还有一块肉,一点青菜。
师:很好,好好吃早饭,身体才会这么棒!
生 3:我吃的是面条。
孩子们各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饮食习惯。第一次设计的问题“你们认为谁吃的早餐最好”,无疑会引导孩子对不同的早餐进行比较,无意之中会助长在吃穿方面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第二次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展示原原本本的生活,教师再相机引导。我们不是要求每一个孩子的早餐都喝牛奶、豆汁,吃鸡蛋,而是初步形成营养早餐的概念,认识早餐的重要性。
教学片段 2:《我想和你做朋友》(一年级)
师:现在,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朋友见了面,应该怎样打招呼呢?朋友之间相互表示一下,好吗?
生 1:你好!
生 2:Hello!
生 3:你好!(边说边和朋友握握手)
生 4:还可以鞠躬。(边说边做动作)
……
老师提示:“朋友之间能不能拥抱一下?”
学生:哈哈哈!女同学和女同学,男同学和男同学才可以拥抱。
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觉得“问好”“握手”等礼节太成人化,感受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之后,大家来个拥抱,会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但没想到经过幼儿园的教育,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性别意识,男女同学之间不会再像幼儿园那样搂搂抱抱了。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接受熏陶。
二、以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 ----活动或实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严格起来说,课堂上的每时每刻师生都处于活动之中,有的是内部的思维活动,有的是外部的实践活动;有的是内心的体验活动,有的是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有的是个人的认知活动,有的是小组的合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实际的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
1、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动静交替。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既要有教学游戏、角色表演、歌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的身体静下来的活动。这时,学生的身体静下来了,但是他们的思维是在积极活动的。
教学片段 3:《我想和你做朋友》(一年级)
活动:和朋友一起玩
师:看到大家都在找朋友,和朋友在一起这么快乐,一些小动物也赶来了。它们想和大家一起找朋友。大家欢迎它们吗?
生:欢 ----迎!
师:看 ----他们来了!(戴头饰的同学出场)
生 1:我是快乐的小猪。我喜欢唱歌、跳舞,我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喜欢我吗?
生 2:我是调皮的小猴。我最喜欢画画,我想和大家做朋友。
……
师:我们一块儿做找朋友的游戏吧!
(游戏规则:大家围成圈站好,边唱边拍手,五位戴头饰的同学做“找朋友”的游戏。他们找到朋友后,把头饰交给朋友,让朋友再去找朋友。自己回到“快乐小屋”等待朋友。当快乐小屋内有两名同学后,可提示他们再去找新的朋友。朋友的范围不仅是同学,还可以是老师、家长。)
师:我的朋友是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想做什么呢?
生 3:我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
生 4:我们想跳绳。
……
师:老师准备了大家喜欢的玩具,藏在你们的抽屉里,拿出来和朋友一起玩吧!
(学生一起玩小猫钓鱼、摆积木、跳皮筋、拼地图、照镜子等游戏。)
师:刚才,我看到大家在一起玩的很开心,能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吗?
生 5:一个人玩完了,另一个人再玩。
《我想和你做朋友》一课,整个教学过程由“你是我的好朋友”“做张友谊卡”“和朋友一起玩”三个教学游戏组成的。教学游戏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做《找朋友》的游戏,使学生初步接受“你是我的朋友,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这样一个观点,学会一种交朋友的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认识新朋友,体验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体验到朋友一起玩,要团结、友爱、合作。低年级的孩子好玩,最喜欢做游戏,所以教师一说完要求,他们就迫不急待地玩起来。但是怎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的设计目的呢?教师在“动”的活动之后,又设计了“静”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朋友之间是怎么玩的,指导学生初步懂得朋友在一起应怎样相处。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活动应该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是有条不紊进行的,不能乱而无序。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表面上很热闹的课,看起来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但仔细分析,孩子们的动与活动主题没有关系,或者只是身体的动,没有思维的动。品德课程是一门重视情感熏陶的课程,如果活动不能打动孩子,这种活动就是一种无效的活动。
2、活动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所理解的“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尊重学生体现在课堂的每个环节,表现在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之中。
教学片段 4:《找长处》(二年级)
活动:小小闪光卡,连接你我他
师:刚才,我们为同学找到了那么多的优点,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已经做好的闪光卡,我们一起看一看。 (学生观看实物投影)
师: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闪光卡? (学生制作、欣赏、送出闪光卡)
师:收到闪光卡的同学请举手,老师为你们高兴,因为有同学佩服你们,你们真得很棒 !有没有同学收到了两张或两张以上呢?这位同学收到了这么多闪光卡,谈谈你现在的感受吧!(学生谈感受)
师:都有谁没有收到闪光卡? (几位同学不情愿地举起手)
师:没收到闪光卡的同学请站起来。他们身上难道没有优点吗?现在每个小组领一位同学回去,找找他的优点,为他制作一张精美的闪光卡。
没有收到闪光卡的同学,本来已经非常的难过了,现在还要在众人面前站起来,还要被分到一个个小组,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有个小女孩当时就哭了,最后拿到手的闪光卡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了。
3、活动的设计要有梯度。
品德课是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中也是综合的。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老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一节课中的活动应该先易后难,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提高和升华。
教学片段 5:《我给妈妈过生日》(一年级)
师:老师认识一位想给妈妈过生日的孩子,可是他在为妈妈选择礼物时,遇到了困难,同学们能不能帮帮他?
生:能!(观看多媒体《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片段)。
师:大头儿子想送给妈妈一件特别的生日礼物,他应该送什么?
生 1:珍珠项链。
生 2:紫色的房子,紫色的衣服,因为妈妈喜欢紫色。
生 3:一个大蛋糕。
……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家长的生日,杨杨的爸爸快过生日了,李金姝的爷爷快过生日了。在我们的家长过生日时,你想送给家长什么礼物?
生 1:我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个大蛋糕。
生 2:买点好吃的。
生 3:让爸爸给妈妈买件新衣服。
这是一节课中的前后两个活动,前一个活动是帮助大头儿子选生日礼物,第二个活动是为自己的家长选生日礼物,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两个活动是重复的,没有难易区分,没有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过程要体现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新课程倡导教师做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宽松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主动的学习。
1、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
教学片段 6:《吃饭按时、定量》(一年级)
美食自助餐厅
师:今天的中午,我们一起到“美食自助餐厅”去吃自助餐(点击课件),哇!米饭、馒头、炸鸡腿、炸鱼、炒鸡蛋、粉条胡萝卜丝、肉炒芹菜、醋熘白菜,这么多好吃的呀!
师:你们平时中午几点吃饭?
生: 12点。
师:按时吃饭,咱们的肠胃才会有规律的工作,咱们的身体才会健康。所以,今天中午咱们还是 12点吃午饭。好,12点到了,请同学们拿好自己的“餐盘”,到“美食自助餐厅”来吃饭吧!
学生自由活动。(时间 5分钟左右)
师:同学们都坐好,我来看看同学们都选了什么?(学生仍在选“食物”,教师说了好几遍,学生才逐渐静下来。)
教师设计“美食自助餐厅”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氛围,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中表现自我,从中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五分钟的活动时间,显得太仓促,每个人都像是急忙抢了点“食物”回来,这能和学生平时的表现相吻合吗?一年级的学生好玩,不知道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要赶快行动,何况他们还要在众多的“食物”中进行选择呢。没有充分地选择“食物”的时间,老师从中发现的问题就不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也不愿意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还发现几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为了节约教学时间,也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许多教师喜欢设计竞赛性的活动。活动一开始,整个课堂就忙碌起来,为了早完成,孩子们自然而然地降低了质量上的要求。二是教师设计了讨论活动,却不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活动是需要时间的,只有时间充足,学生的思维才能动起来。品德课程重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其中的道德观点,如果为了完成某一项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2、给学生宽阔的活动空间
教学片段 7:《大自然里的悄悄话》(一年级)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动物朋友,看,它们来了!(课件展示小鸟、青蛙、大象、老虎等多种动物及其叫声)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动物做朋友,想一想它会和我们说什么?
生:(小组活动 3-4分钟后)老师,我!
师:同学们,老师也找了个朋友,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和青蛙的对话呀?
生:哎!(小声地) ----想!(大声地)
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老师都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老师在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能否考虑一下学生思维活动的顺序呢?如果先激发起学生和大自然对话的兴趣后,老师再发挥主导作用就好了。可我们的老师这时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说呢?如果担心学生说的面不够宽,联系不到当今的热点问题 ----环境污染上,老师完全可以在学生说完之后再引导,这样就不会出现那小声地不情愿地“哎”声了。
四、以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要有延展性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每一个活动主题都围绕教材提示的内容展开,但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品德课倡导探究式、研讨式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发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像一张蜘蛛网一样,有中心,有主题,但四面八方都有一根线与周围的生活相联系,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执教三年级《名字的故事》一课时,围绕活动目标,我设计了“制作名片”“猜名字故事”“说名字故事”“家长讲名字的来历”等活动内容。活动结束之后,感觉整个教学过程太平淡,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各个情境中虽然积极活动,但体现不出思维过程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仍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经过反思,我发现教学设计主要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我的名字”这一小点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于是,我修改了教学设计,整个活动围绕“小小姓名有学问”分两段展开。第一阶段,老师创设情境,引导每个学生都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在听了这么多不同的名字后,想了解有关名字的哪些问题?学生结合本班同学的名字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老师加以整理,归纳出以下种类: 1.姓是怎么来的?我国有多少个姓?2.“名字”这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3.每个名字后面有什么故事?等等,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阶段,用“小记者采访”“我的名字最精彩”“制作名片”“家长讲名字的故事”等不同的方式展示名字的故事。从活动的内容到活动的方式都是开放的,所以活动的展示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把名字编成一首小诗,有的用艺术字来表现,有的编成了故事,还有的编成谜语请大家猜,充分表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记者采访”名字故事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这样一段对话:
生 1:我爸爸说,我是“学”字辈,他希望我学习时一学就会,所以给我起名“学会”。
小记者:什么是辈啊?
生 1:就是一种排序……不对,不对,我说不出来。
师:谁知道?
生 2:我们村里还多人都按“辈”起名字,有“守”字辈,有“连”字辈,还有“兴”字辈,还有好多。
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辈”吗?
生 3:我不知道,回家后再问问爷爷。
由讲名字的故事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扩展到姓、名的研究上,是不是有点偏离了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对姓、名的研究,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都主动地查找资料、请教家长,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都强调这两门课程是综合课程,将品德教育与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知识。
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所以,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❷ 幼儿园小班芹菜拓印画教案
目标: 1、初步了解纸版画,尝试用席子、树叶等进行拓印,体验用特殊工具创作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揉纸法的拓印方法;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良好作画习惯。 准备: 1、席子、插塑板、树叶等; 2、记号笔、纸团、报纸、刷好颜色的纸。 过程: (一)认识工具、了解方法,初步尝试拓印 1、提问:介绍纸版画,及其组成,有那些工具? 2、“怎样将让版上的花纹跑到白纸上?”幼儿用报纸进行尝试(当心颜料滴下来) 根据幼儿尝试情况相互欣赏、交流,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初步了解制作方法(将席子轻轻涂上颜料,然后用白纸盖上,轻轻按压
❸ 小班蔬菜健康的教案
你试试这个教案
1.引发兴趣,了解四种特殊味道蔬菜的名称
(1)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这些小客人经常在我们的饭桌上出现,来看看它们是谁?
(2)依次出现:胡萝卜,芹菜,香菇和蒜头,启发幼儿与蔬菜宝宝互相问好。
(3)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蔬菜宝宝吗?我们用小鼻子去闻一闻它们身上有什么味道。(幼儿四散闻一闻,教师问幼儿:“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小结:小朋友都用鼻子闻了闻,知道这些蔬菜都很香,但每一种菜的香味都不一样,你们喜欢吃这些菜吗?
2.让幼儿了解四种蔬菜的营养价值
(1)教师:这些蔬菜宝宝经常到我们的饭桌上来。有的小朋友喜欢吃,有的不喜欢,它们可喜欢小朋友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
(2)一边看实物木偶表演一边提问,让幼儿了解四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 胡萝卜宝宝说:“我是胡萝卜宝宝,小朋友要和我做朋友,吃了我以后,我们的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胡萝卜宝宝刚说完,香菇宝宝跑上去说:“我是香菇宝宝,我身上有许多的营养,吃了我,身体会更加健康”。芹菜宝宝也抢着说:“我是芹菜宝宝,小朋友吃了我以后,就可以天天大便了”。蒜头宝宝头抬一头说:“可别忘了我,吃了我以后,我们就少生病。” 教师边看边提问:吃了胡萝卜宝宝,我们的眼睛会怎样?吃了芹菜宝宝,会怎样?香菇宝宝身上有什么?吃了香菇宝宝身体会怎样?吃了蒜头宝宝,会怎样?小结:我们知道了这些蔬菜有许多营养,经常吃,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3.幼儿品尝四种蔬菜,鼓励幼儿吃完。教师:你们看,胡萝卜宝宝,香菇宝宝,芹菜宝宝,蒜头宝宝又到班上来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鼓励幼儿用牙齿咀嚼食物。
❹ 科学猜猜这是什么菜认识芹菜教案
一、活动目标与要求
1、让幼儿能正确叫出芹菜和菠菜的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并能从它们的根、茎、叶子加以区分比较了解不同点。
2、知道芹菜和菠菜它们都是蔬菜。都有根、茎、叶子,有营养能做菜。教育幼儿养成爱吃菜不挑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洗净带根的芹菜、菠菜若干棵(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2、做好的炒芹菜和炒菠菜各一盘,消毒好的盘子每人一个,筷子每人一双。
3、售货员服装四套。
二、活动过程
1、 老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认识过什么蔬菜?你们平时还见过什么蔬菜?吃过什么蔬菜?请你们说出它的名称来 ”
2、出示芹菜,老师:“谁认识这种蔬菜吗?它叫什么名称?”
老师说出芹菜的名称后,分给幼儿一人一棵芹菜,请幼儿仔细观察芹菜的外形特征。“芹菜都有那些部分?是什么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认识芹菜的根、茎、叶子。
3、幼儿通过看、摸、闻、了解芹菜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芹菜有根、茎、叶子,茎很粗,叶子长在叶柄上,叶子是绿色的、一片一片的、边缘不光滑,有一种很浓的味道,芹菜的茎是从根部长出来的。”
1、 让幼儿了解芹菜的用途: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即能做菜又能作配料用。
2、 出示菠菜,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认识菠菜的外形特征。
5、教幼儿学会比较芹菜和菠菜的不同点。分给幼儿每人一根芹菜和菠菜,让幼儿自己先比较,再和身边的小朋友小声交流意见。先请几个幼儿说出芹菜和菠菜的不同点。
❺ 幼儿园教案好吃的芹菜属于什么课
一、活动名称:《好吃的芹菜》 二、活动目标: 1、认识芹菜,培养幼儿乐意探索。 2、知道芹菜对人体的有好处,乐意吃芹菜。 3、体验自己动手包饺子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带根、叶的芹菜若干; 2、芹菜、肉末馅子;一次性台布六块;饺子皮若干; 3、录像片:幼儿大便拉不出痛苦的样子; 4、识字卡:芹菜、根、茎、叶。 四、活动过程: (一)产生观察芹菜的兴趣 ——出示芹菜: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芹菜) 老师出示芹菜的大字卡。 (二)谁能告诉老师,芹菜长什么样子? ——幼儿人手一棵芹菜,仔细观察。 ——芹菜最下面的是根(出示字卡根)象老爷爷的胡须,是长在土里的。 ——根的上面是茎(出示字卡茎)上面细下面粗,摸上去一棱一棱的。 ——叶子长在最上面,绿色的,边上一屈一屈的不光滑。小结:芹菜是由根茎叶组成。 (三)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你们喜欢吃芹菜吗?吃的是芹菜的哪一部份?(茎、叶) ——芹菜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觉? ——看录像,了解芹菜能够帮助小朋友消化食物,顺利排便。 ——让幼儿观察芹菜中的纤维,了解纤维能帮助大家消化食物。 ——介绍芹菜的其他作用,如降血压。 (四)了解芹菜的多种吃法 ——这么好的芹菜有许多的吃法,如芹菜炒肉丝、芹菜炒胡萝卜、芹菜炒豆腐干丝等。芹菜还有一种很好的吃法就是包芹菜饺子。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包芹菜饺子,有谁知道包饺子需要些什么?(幼儿说一样,老师拿一样) ——老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延伸活动:今天我们包了饺子,等一会儿,请阿姨煮来给我们小朋友吃好不好?
❻ 说课题目小班科学:好吃的蔬菜
《好吃的蔬菜》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芹菜等各种蔬菜。
2了解吃蔬菜对身体的好处。
活动准备;
1、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芹菜等各种蔬菜。有生有熟。
2、幼儿人手一套碗筷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让幼儿品尝各种蔬菜来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种蔬菜,想让你们品尝一下,再猜猜看,他们都是什么菜。
小结;你们刚刚吃到的是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芹菜等,他们都是蔬菜。
二、观察、认识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芹菜等蔬菜
今天老师从地里摘了很多的菜来,小朋友们认识不认识这些蔬菜呢?你们都吃过吗?小结;胡萝卜一头粗、一头细,他是橘黄色的,芹菜是绿色的,它有许多的叶子。。。。。。刚刚的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芹菜等他们都是蔬菜。
三、你们知道吃蔬菜的好处吗?《讲述一段案例>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为什么拉不出事屎了呢?小结;蔬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果长期不吃蔬菜就会的上坏血病,导致牙龈出血。还有如长期不吃蔬菜,小朋友上厕所就会有困难,小朋友还知道不吃蔬菜有什么坏处么?幼儿讨论。小结;所以小朋友一定要多吃蔬菜。
四、通过让幼儿品尝各种蔬菜来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你们的家人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的蔬菜,想请你们品尝一下。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想长得棒棒的、壮壮的、高高的。
这会是一节健康活动课,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吃蔬菜的好处。幼儿不爱吃蔬菜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味觉还没有发育完全,觉得蔬菜不好吃。
在活动中,我首先要让幼儿观察实物,以此来吸引幼儿对蔬菜的观察及讨论,让幼儿知道从地里拔出来的才我们都叫他蔬菜。其次,我以一些实例来吸引幼儿对吃蔬菜有什么好处进行讨论,并让幼儿知道蔬菜里有很多营养的东西,能帮助我们长高、长漂亮,并帮助我们消化。最后,我要请幼儿品尝家长带来的蔬菜。鼓励幼儿要多吃蔬菜有益健康。这个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但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介绍蔬菜的时候,如果能加入小动物就更好了,幼儿就更有兴趣,更容易认识蔬菜。
❼ 中班科学教案《两种颜色的芹菜》
一、活动目标:
1、认识芹菜,知道它有三部分组成根茎叶,很有营养。
2、乐意吃芹菜,体验自己动手包饺子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带根、叶的芹菜若干;
2、芹菜、肉末馅子;一次性台布六块;饺子皮若干;
3、录像片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观察芹菜的兴趣
(二)谁能告诉老师,芹菜长什么样子?
(三)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四)了解芹菜的多种吃法
(五)延伸活动:品尝
❽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芹菜变变变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识芹菜,知道它有三部分组成根茎叶,很有营养。 2、乐意吃芹菜,体验自己动手包饺子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带根、叶的芹菜若干; 2、芹菜、肉末馅子;一次性台布六块;饺子皮若干; 3、录像片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观察芹菜的兴趣 (二)谁能告诉老师,芹菜长什么样子? (三)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四)了解芹菜的多种吃法 (五)延伸活动: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