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小学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发布时间:2021-03-15 01:17:48

㈠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
一、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
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根据不连续面的存在,人们间接地知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
谢谢采纳

㈡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怎么导课比较好

地球内部结构是通过地震测得的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㈢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

目前我们还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通常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最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情况。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和表面波(L)。纵波可以通过固体和流体,速度较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速度较慢。表面波是由纵波和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不同密度和刚性程度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一致,固体物质的密度越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快。地震波遇到两种不同物理性状介质的界面时,要产生反射与折射,能够被地震仪所接收,并供人们研究。

经过在全球多次的地震勘测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若干界面。这些界面显示了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的差异和物理性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层圈状构造。

位于地表以下平均约30~40km深度,纵波速度由平均为 6~7km/s,突然升到8.1km/s,这一突变具有全球性。此界面的深度在大陆高山区在50~75km,大陆平原区30~40km,在大洋区5~12km。这一界面是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A.Mohorovicic)于1909年首先发现的,被称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Moho)。将莫霍面以上部分称为地壳,以下部分称为地幔(图1-18)。

图1-18 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据秦启荣等)

地震波到达50~400km深度之间有一个低速层,表明该层是一个塑性程度相对较高的圈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的位置各处不尽相同,大陆之下变化范围在80~250km之间,大洋之下在50~400km之间。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它包括整个地壳及地幔最上部。

大概在670km的深度以后,地震波速发生明显的变化,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缓慢增快,曲线平滑。670km以上的部分称为上地幔,以下的部分称为下地幔。

到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就消失了,纵波通过后其速度由原先逐渐加快的状态转变为突然减慢(由13.64km/s降为8.10km/s)。为纪念最早(1914年)研究这一界面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将此界面称为古登堡面。它是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态的外核之间的幔核界面。

地球内部2900km深度以下的部分称为地核,在5157km处纵波又有一个突然变化,在界面处又有横波出现,表明物质的弹性特征又有了变化,显示出固态的特点。2900~5157km之间的部分称为外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外核,所以外核是液态的。5157km以下到地球的中心称为内核。

地壳、地幔、地核只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大致划分,实际上地球内部还有一些波速特征表现非常复杂的过渡层,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及特征见表1-5。

表1-5 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特征

㈣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详解)

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界面是莫霍面,约在地下17Km深处,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约在地下2900Km深处。其中,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注,软流层也属于上地幔。地核也分外核和内核,这里图不好画只能这样讲

㈤ 地理 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 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
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

阅读全文

与小学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