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儿园大班午餐精细化教案
幼儿园,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Ⅱ 小学生饮食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2、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
3、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坏处,知道安全饮食的常识。
4、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
知道如何健康饮食?
三、教学难点
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故事录音、课前搜集的资料、短片等)、食物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讨论:小朋友,在你的印象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学生各抒己见)
2、是啊,过胖、过瘦、面色蜡黄……都不能称为健康的人。看来,一个人的健康直接跟饮食有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健康饮食。(板书课题:健康饮食)学生齐读课题。那如何做到健康饮食呢?
(二)从故事中收获知识
1、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下面请听一个故事。(故事大概内容:一位小朋友放学回家,肚皮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很多东西,因为消化不良,后来上吐下泻,被送进了医院。)
2、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想说?
3、是呀,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暴饮暴吃,要细嚼慢咽……这样才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板书:不能暴饮暴吃)
(三)从资料中感受健康
1、课件出示(老师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内容如下: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②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③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是什么;④新鲜食物,怎样吃才安全。
2、看了资料后,四人小组合作谈认识,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各组派一位代表交流发言。可以举例证明,谈亲身体会。
4、师:小朋友,“肯德基的苏丹红一号事件”,让我们同学为食品安全担忧;“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更让同学们震惊;而绿色食品的管理和质量监测又给同学们带来了希望,所以,在平时饮食中,我们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
(板书: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
(四)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营养
1、给食物分类
讲述:我们每天吃食物有很多很多,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卡片,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黑板上贴卡片)
2、了解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3、下面,我们按营养成分再给这些食物分类。
(1)同桌合作给食物分类。
(2)说一说分类的结果。
4、讲述:在平时,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不吃肉、只吃蔬菜,有的是只吃肉、不吃蔬菜,长时间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呢?
(1)缺少维生素,为什么会营养不良?
(2)人体到底需要什么营养呢?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大屏上幕告诉我们什么。
(3)提问:人的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4)强调挑食的害处
(5)小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 (板书: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
(五)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食物的合理搭配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关于食物中毒或过敏的事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如:在食物中不小心放入了有害物质,有些食物馊了还在食用等,然而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有些食物乱搭配。下面请看短片(菠菜和豆腐做汤)
2、看了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卡片,讨论:你认为这几份食物的搭配合理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看来如何搭配食物、合理饮食,也有很多科学知识在里面。这有待于我们今后去慢慢了解。(板书:食物搭配要合理)
(六)总结:看着板书小结。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做到健康饮食,就不能暴饮暴吃,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同时,还要注意食物搭配要合理。
(七)课外拓展
制作宣传标语,号召全校学生健康饮食。
板书:
不能暴饮暴吃,
健康饮食 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
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
食物搭配要合理
Ⅲ 小班创意绘画教案快乐午餐
这里是关于午餐的幼儿园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营养午餐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在选购营养午餐的活动中,提升幼儿对营养、新鲜、合理的饮食与健康身体关系的理解,丰富健康饮食的经验。
2、感受合作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超市货架、食品(标有价格和保质期)、购物盘、评判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主题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三年过去了,你们就要毕业了,老师真舍不得你们,为了让你们和老师一起记住在幼儿园的快乐时光,老师想和你们一起举行一次毕业郊游活动,你们说好吗?(好)
1.今天我们就进行一个健康郊游餐比赛,为我们的毕业郊游配一份健康郊游餐!
2.那怎样的郊游午餐才是健康的呢?
幼儿自由的讲述,教师作相应的归纳: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要有主食、水果、水、这样搭配才合理有营养。还有选的食品要新鲜、要安全,这样才健康。
3.接下来,我们就进行健康郊游餐比赛,请每组小朋友,拿着桌上的盘子,到超市挑选健康郊游餐,在挑选前请听清规则,在五分钟内挑选一份够一个人吃的午餐,选购的食品不能超过十元钱,选购时要注意营养、新鲜、安全。
幼儿选购时老师做适时的观察,观察每组幼儿选购时的侧重点,以便老师做观察。
二、评选健康郊游餐
1、小小检察员
你们本领真大,这么快就选好了郊游午餐,四组的午餐哪一个最健康呢?就请你们四组相互检查,刚才你们说了健康的郊游餐要营养、新鲜、安全、我们就从健康营养、新鲜、安全、合理使用十元钱,来评选,我这里有四种颜色的评比牌,有笑脸和不高兴的脸,你觉得好的就插一个笑脸,觉得不够好就插不高兴的脸。第一组检查四组的郊游午餐的健康营养,第二组检查食品是否新鲜,第三组检查每组选的郊游午餐是否安全,第四组检查每组购买的午餐是否超过十元钱
幼儿检查,老师做总体观察
2、健康郊游午餐
老师就检查结果作具体的分析问答。
如:黄颜色的牌子都是笑脸,每一组都没有超过十元钱。每组各得一分,红颜色的牌子有一个是不高兴的脸,为什么是不高心的脸?请检查的幼儿回答理由。
归纳各组幼儿的笑脸数,笑脸数最多的作为健康郊游午餐。
我们选出了健康郊游午餐,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Ⅳ 小学品生课 《合理饮食》的教案 跪求~~~~~~
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各方争论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环境的多元化、教育对象的复杂性等问题,品德课程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到评价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下面结合几个教学案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要体现生活性
“从生活出发的德育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德育的起点。”新教材力求站在小学生的立场,展现用学生的眼睛看到的、心灵感受到的人、事、物,学生从教材中看到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感受到的是同龄小伙伴的所思所想。教材与学生的距离缩短了,所以学生爱看爱读。
但教材依据的学生生活是常规下儿童的生活,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生活还是有区别的。学生是生活在特定的区域内的,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条件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千差万别。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寻找学生“生活中遭遇的、体验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自己“遭遇、体验”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
课程源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
教学片段 1:《合理饮食》(一年级)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你吃了什么饭呀?
生 1:我吃了三个包子,一碗豆腐脑。
生 2:我吃的是油条、豆汁。
生 3:我吃的是小米稀饭、炒菜椒,还有一点馒头。
师:你们认为谁吃的早饭最好?
生 4:张鑫。因为他吃的多。
生 5:王洋。他喝了豆汁,豆汁有营养。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一些事物的理解也处于表面层次。老师在备课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想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渗透有关营养学的知识,所以用常用的“好”来代替“有营养”等说法,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好”的理解与我们设想的不一样。在一年级学生的经验中,他们认为花钱多的早餐是好的,从饭店买来的早餐是好的,吃的多就是好的,还不会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认识早餐。
经过反思,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请看修改后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你吃了什么饭呀?
生 1:我吃的是炸油条。
师:还有什么?
生 1:还有豆汁。
生 2:我吃的大米饭。
师:只吃了大米饭吗?
生 2:还有一块肉,一点青菜。
师:很好,好好吃早饭,身体才会这么棒!
生 3:我吃的是面条。
孩子们各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饮食习惯。第一次设计的问题“你们认为谁吃的早餐最好”,无疑会引导孩子对不同的早餐进行比较,无意之中会助长在吃穿方面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第二次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展示原原本本的生活,教师再相机引导。我们不是要求每一个孩子的早餐都喝牛奶、豆汁,吃鸡蛋,而是初步形成营养早餐的概念,认识早餐的重要性。
教学片段 2:《我想和你做朋友》(一年级)
师:现在,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朋友见了面,应该怎样打招呼呢?朋友之间相互表示一下,好吗?
生 1:你好!
生 2:Hello!
生 3:你好!(边说边和朋友握握手)
生 4:还可以鞠躬。(边说边做动作)
……
老师提示:“朋友之间能不能拥抱一下?”
学生:哈哈哈!女同学和女同学,男同学和男同学才可以拥抱。
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觉得“问好”“握手”等礼节太成人化,感受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之后,大家来个拥抱,会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但没想到经过幼儿园的教育,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性别意识,男女同学之间不会再像幼儿园那样搂搂抱抱了。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接受熏陶。
二、以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 ----活动或实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严格起来说,课堂上的每时每刻师生都处于活动之中,有的是内部的思维活动,有的是外部的实践活动;有的是内心的体验活动,有的是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有的是个人的认知活动,有的是小组的合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实际的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
1、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动静交替。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既要有教学游戏、角色表演、歌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的身体静下来的活动。这时,学生的身体静下来了,但是他们的思维是在积极活动的。
教学片段 3:《我想和你做朋友》(一年级)
活动:和朋友一起玩
师:看到大家都在找朋友,和朋友在一起这么快乐,一些小动物也赶来了。它们想和大家一起找朋友。大家欢迎它们吗?
生:欢 ----迎!
师:看 ----他们来了!(戴头饰的同学出场)
生 1:我是快乐的小猪。我喜欢唱歌、跳舞,我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喜欢我吗?
生 2:我是调皮的小猴。我最喜欢画画,我想和大家做朋友。
……
师:我们一块儿做找朋友的游戏吧!
(游戏规则:大家围成圈站好,边唱边拍手,五位戴头饰的同学做“找朋友”的游戏。他们找到朋友后,把头饰交给朋友,让朋友再去找朋友。自己回到“快乐小屋”等待朋友。当快乐小屋内有两名同学后,可提示他们再去找新的朋友。朋友的范围不仅是同学,还可以是老师、家长。)
师:我的朋友是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想做什么呢?
生 3:我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
生 4:我们想跳绳。
……
师:老师准备了大家喜欢的玩具,藏在你们的抽屉里,拿出来和朋友一起玩吧!
(学生一起玩小猫钓鱼、摆积木、跳皮筋、拼地图、照镜子等游戏。)
师:刚才,我看到大家在一起玩的很开心,能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吗?
生 5:一个人玩完了,另一个人再玩。
《我想和你做朋友》一课,整个教学过程由“你是我的好朋友”“做张友谊卡”“和朋友一起玩”三个教学游戏组成的。教学游戏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做《找朋友》的游戏,使学生初步接受“你是我的朋友,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这样一个观点,学会一种交朋友的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认识新朋友,体验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体验到朋友一起玩,要团结、友爱、合作。低年级的孩子好玩,最喜欢做游戏,所以教师一说完要求,他们就迫不急待地玩起来。但是怎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的设计目的呢?教师在“动”的活动之后,又设计了“静”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朋友之间是怎么玩的,指导学生初步懂得朋友在一起应怎样相处。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活动应该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是有条不紊进行的,不能乱而无序。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表面上很热闹的课,看起来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但仔细分析,孩子们的动与活动主题没有关系,或者只是身体的动,没有思维的动。品德课程是一门重视情感熏陶的课程,如果活动不能打动孩子,这种活动就是一种无效的活动。
2、活动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所理解的“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尊重学生体现在课堂的每个环节,表现在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之中。
教学片段 4:《找长处》(二年级)
活动:小小闪光卡,连接你我他
师:刚才,我们为同学找到了那么多的优点,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已经做好的闪光卡,我们一起看一看。 (学生观看实物投影)
师: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闪光卡? (学生制作、欣赏、送出闪光卡)
师:收到闪光卡的同学请举手,老师为你们高兴,因为有同学佩服你们,你们真得很棒 !有没有同学收到了两张或两张以上呢?这位同学收到了这么多闪光卡,谈谈你现在的感受吧!(学生谈感受)
师:都有谁没有收到闪光卡? (几位同学不情愿地举起手)
师:没收到闪光卡的同学请站起来。他们身上难道没有优点吗?现在每个小组领一位同学回去,找找他的优点,为他制作一张精美的闪光卡。
没有收到闪光卡的同学,本来已经非常的难过了,现在还要在众人面前站起来,还要被分到一个个小组,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有个小女孩当时就哭了,最后拿到手的闪光卡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了。
3、活动的设计要有梯度。
品德课是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中也是综合的。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老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一节课中的活动应该先易后难,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提高和升华。
教学片段 5:《我给妈妈过生日》(一年级)
师:老师认识一位想给妈妈过生日的孩子,可是他在为妈妈选择礼物时,遇到了困难,同学们能不能帮帮他?
生:能!(观看多媒体《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片段)。
师:大头儿子想送给妈妈一件特别的生日礼物,他应该送什么?
生 1:珍珠项链。
生 2:紫色的房子,紫色的衣服,因为妈妈喜欢紫色。
生 3:一个大蛋糕。
……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家长的生日,杨杨的爸爸快过生日了,李金姝的爷爷快过生日了。在我们的家长过生日时,你想送给家长什么礼物?
生 1:我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个大蛋糕。
生 2:买点好吃的。
生 3:让爸爸给妈妈买件新衣服。
这是一节课中的前后两个活动,前一个活动是帮助大头儿子选生日礼物,第二个活动是为自己的家长选生日礼物,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两个活动是重复的,没有难易区分,没有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过程要体现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新课程倡导教师做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宽松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主动的学习。
1、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
教学片段 6:《吃饭按时、定量》(一年级)
美食自助餐厅
师:今天的中午,我们一起到“美食自助餐厅”去吃自助餐(点击课件),哇!米饭、馒头、炸鸡腿、炸鱼、炒鸡蛋、粉条胡萝卜丝、肉炒芹菜、醋熘白菜,这么多好吃的呀!
师:你们平时中午几点吃饭?
生: 12点。
师:按时吃饭,咱们的肠胃才会有规律的工作,咱们的身体才会健康。所以,今天中午咱们还是 12点吃午饭。好,12点到了,请同学们拿好自己的“餐盘”,到“美食自助餐厅”来吃饭吧!
学生自由活动。(时间 5分钟左右)
师:同学们都坐好,我来看看同学们都选了什么?(学生仍在选“食物”,教师说了好几遍,学生才逐渐静下来。)
教师设计“美食自助餐厅”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氛围,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中表现自我,从中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五分钟的活动时间,显得太仓促,每个人都像是急忙抢了点“食物”回来,这能和学生平时的表现相吻合吗?一年级的学生好玩,不知道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要赶快行动,何况他们还要在众多的“食物”中进行选择呢。没有充分地选择“食物”的时间,老师从中发现的问题就不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也不愿意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还发现几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为了节约教学时间,也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许多教师喜欢设计竞赛性的活动。活动一开始,整个课堂就忙碌起来,为了早完成,孩子们自然而然地降低了质量上的要求。二是教师设计了讨论活动,却不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活动是需要时间的,只有时间充足,学生的思维才能动起来。品德课程重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其中的道德观点,如果为了完成某一项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2、给学生宽阔的活动空间
教学片段 7:《大自然里的悄悄话》(一年级)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动物朋友,看,它们来了!(课件展示小鸟、青蛙、大象、老虎等多种动物及其叫声)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动物做朋友,想一想它会和我们说什么?
生:(小组活动 3-4分钟后)老师,我!
师:同学们,老师也找了个朋友,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和青蛙的对话呀?
生:哎!(小声地) ----想!(大声地)
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老师都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老师在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能否考虑一下学生思维活动的顺序呢?如果先激发起学生和大自然对话的兴趣后,老师再发挥主导作用就好了。可我们的老师这时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说呢?如果担心学生说的面不够宽,联系不到当今的热点问题 ----环境污染上,老师完全可以在学生说完之后再引导,这样就不会出现那小声地不情愿地“哎”声了。
四、以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要有延展性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每一个活动主题都围绕教材提示的内容展开,但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品德课倡导探究式、研讨式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发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像一张蜘蛛网一样,有中心,有主题,但四面八方都有一根线与周围的生活相联系,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执教三年级《名字的故事》一课时,围绕活动目标,我设计了“制作名片”“猜名字故事”“说名字故事”“家长讲名字的来历”等活动内容。活动结束之后,感觉整个教学过程太平淡,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各个情境中虽然积极活动,但体现不出思维过程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仍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经过反思,我发现教学设计主要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我的名字”这一小点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于是,我修改了教学设计,整个活动围绕“小小姓名有学问”分两段展开。第一阶段,老师创设情境,引导每个学生都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在听了这么多不同的名字后,想了解有关名字的哪些问题?学生结合本班同学的名字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老师加以整理,归纳出以下种类: 1.姓是怎么来的?我国有多少个姓?2.“名字”这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3.每个名字后面有什么故事?等等,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阶段,用“小记者采访”“我的名字最精彩”“制作名片”“家长讲名字的故事”等不同的方式展示名字的故事。从活动的内容到活动的方式都是开放的,所以活动的展示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把名字编成一首小诗,有的用艺术字来表现,有的编成了故事,还有的编成谜语请大家猜,充分表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记者采访”名字故事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这样一段对话:
生 1:我爸爸说,我是“学”字辈,他希望我学习时一学就会,所以给我起名“学会”。
小记者:什么是辈啊?
生 1:就是一种排序……不对,不对,我说不出来。
师:谁知道?
生 2:我们村里还多人都按“辈”起名字,有“守”字辈,有“连”字辈,还有“兴”字辈,还有好多。
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辈”吗?
生 3:我不知道,回家后再问问爷爷。
由讲名字的故事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扩展到姓、名的研究上,是不是有点偏离了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对姓、名的研究,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都主动地查找资料、请教家长,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都强调这两门课程是综合课程,将品德教育与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知识。
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所以,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Ⅳ 小班教案《美味的午餐》设汁意图
活动目标:
1、元宵、花卷、饼干的做法。
2、了解元宵、花卷、饼干都是早点。
活动准备:
各种早点图片、彩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早点的图片,激发幼儿对制作早点的兴趣。
师:每天爸爸妈妈都要为我们准备各种各样的早餐,你早餐吃了什么?
老师早上也吃了早饭,你们看我早餐都吃了什么?(出示图片)二示范做早点,带幼儿回顾做元宵、花卷、饼干的做法。
师:那么多好吃的早点,有鸡蛋、花卷、饼干、汤圆等。我都饿了,我们现在一起做早好吗?
花卷:拿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将其搓圆压扁。将两个层重叠,在卷起。
元宵:取块白色橡皮泥,放在两只小手中间慢慢搓圆。
饼干: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橡皮泥,搓圆压扁,再用印花模具压出。(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二、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用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你们想做吗?那动动你们的小手做出美味的早餐吧!
三、欣赏评价
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