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给小学论语教案

给小学论语教案

发布时间:2021-03-08 01:54:10

㈠ 论语方面的文章

一、我们为什么要跟孔子学当老师
听了20天的专家报告,对我们这些教书的人来说,值得学习的人时间去学,也难免因为所学之人的思想、方法与自己的实际存在差异,而落得个东施效颦。既然如此,我就想从中挑一个人,长期追随,直到他成为我的“精神导师”,不仅接受他的教育思想的熏陶,而且在遇到困难,灰心丧气的时候,可以请教。不仅在面对心灵深处的抱怨、苍白、或空荡时到他那里得到慰藉和充实,还可以在把消极的想法放进内心,或希望有朝一日“风光”加身时,得到他理解和心灵的过滤。在讨论会上,大家在对教育家有哪些特征的认识基本一致,显著地一点就是教育家有着对教育有着宗教性的痴迷。在这些为教育信仰而战的楷模中,孔子更是令人仰之弥高。
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我们有的教学条件,孔子一样也没有,孔子有的教学情结,我们也一样没有。孔子对教育的执着可以用“痴恋”形容。想想我自己开始教书时,最大的理想是“给我一个班,我要种出太阳”。但一番追求之后,只能用“想说爱你不容易”来形容自己的教书生活。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恋人们常常发现,当初对异性的爱情,到头竟是一场“错爱”。而孔子对教学,似乎从来没说过“想说爱你不容易”。在孔子心中,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因为痴恋教学,他把社会当作讲堂,把生活当教材,把培养高素质人才当作教学目标。无论风雨兼程,还是政治困阻,无论遭人鄙视,还是被人质疑,始终沉浸在“我愿意”这样的痴恋中。
跟孔子当老师吧,他称得上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相信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会在“爱恋”之后收获幸福。
二、孔子的为师之道
(一)学而不厌
《论语》开篇三乐 ,秘诀在“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开篇那段话由夫子本人的三句感叹构成的。默念完这三句话,我在想,孔子的徒子徒孙为什么会把这些话放在《论语》篇首呢?难道他们都觉得,业师与他们讲自己的教学生涯心得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现在有许多老师意识到了,原来,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学习让孔子有了安身立命的方式,给他带来了无限快乐。但更大的快乐还在后面,他学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发现自己已被誉为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了,五湖四海的各路人马纷纷前来拜他为师,而且其中不乏父子,如颜路颜回、曾点曾参。可惜《论语》并未描写这幅让孔子欣慰的情景,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论语》来看,孔子似乎只是坐在家里学习,便能让那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他身边。孔子也因此体会到了双重快乐。其一是他的学问、人品及人生阅历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使人甘愿拜他为师;其二孔子从此不孤单了,过去他是一个人学,虽然快乐,但难免孤单,但现在不一样,有那么多人和他一起学,而且其中不乏可以视为能与自己一起切磋学问、教学相长的“朋友”乃至“知己”。
但孔子不是没有遭遇过被人误解、排斥甚至谩骂。相反,他在这方面的遭遇实在太多了,且不说那些诸侯、大夫,在民间,他也曾遇到过隐士的贬低,嘲讽他的“学”无济于事。孔子从这类遭遇中学到了一点,那就是不生气,更不会去和对方做无谓的战斗,而是只顾保持自己的“君子风度”,所以他才会说上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对孔子来说,快乐教学或快乐生活之道其实很简单,只要埋首“学而时习之”即可。其中的“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换言之,“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乐乎”与“不愠”的教师。
那么,今天的教师以什么为第一乐事呢?现在的教师是在“学”,然而,我们常常被引向了像教育学者那样去“学”,也去作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而难以培育出更适合自己的“学”,进而将自己的更好的“学”教给学生。说到底,中小学并未开设教育学这门课程,所以中小学教师的本职教学任务并不是将教育学教给学生,哪怕他的教育学学得再怎么像教育学家,他也无须将教育学视为“专业”,其“专业”仍是韩愈说的“传道、受业、解惑”。“传”什么“道”,“受”什么“业”,“解”什么“惑”,才是教师之“学”的核心问题。
“学”第一,“教”第二
陶行知先生常说,当教师的,得先“学而不厌”,方才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吕叔湘、朱自清等先生在苏州中学教书时,即教自己的通过刻苦学习撰写的书,虽然他们常常谦虚地称自己是“教书匠”但他们其实是真正的“教学匠”,总是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或者是把自己的“渔”送给学生,而不是弄一盘死“鱼”给学生吃。
(二)诲人不倦
对学生的爱 尽在“授之以渔”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括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他的学生们也曾对老师孔子教什么做过概括,《论语 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后三项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首先要求弟子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其次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教之学是自己的学,他非常喜欢将自己认为满意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人生体会与信仰传授给学生。
比如教育子路重视学习。孔子说:“仲由!你听有六种流弊吗?子路答道:“没有。”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喜爱仁德,却不喜爱学问,便会容易被人愚弄;喜爱耍聪明,却不喜爱学问,便会伤害自己;喜爱直率,却不喜爱学问,便会急躁冒进;喜爱勇敢,却不喜爱学问,便会捣乱闯祸;喜爱刚强,却不喜爱学问,便会胆大妄为。”
比如教《诗》,孔子对《诗》喜爱至极,一想到诗,就极力向学生推荐,有一次,他说,你们怎么不去学《诗》呢?《诗》多好啊!可以调动你的一切美好情感,可以让你情不自禁的陶醉,可以让你宣泄心中所有的惆怅,还可以让你在家里就能看到许多可爱的草木与动物呢?晚年的孔子想到了应该编些“教科书”留给天下无法亲身倾听他讲课的学生,而他首选的仍是《诗》,他太喜欢《诗》了,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要想拥有美好人生,更是无从谈起。可见,孔子多么希望学生也能像他那样喜欢《诗》。
史书同样也是孔子喜欢并且钻研甚深的文化之一,因此他在教学生读史书时,可以把史书中有问题的地方告诉学生,激励学生重新研究历史。子张便是在这种教导下,喜欢上了研究历史,成为了历史学家。所以和教《诗》一样,孔子教历史时,也不是教一堆死去的毫无生命力的知识,而是将自己的活生生的对历史的钻研与理解教给学生,是将自己的求学经验教给学生,总之,他传给学生的是活生生的文化与精神力量。
更能体现这点教学习惯的是他教自己的人生体会与信仰,即学生说的“行、忠、信”部分。《论语》《礼记》等孔门弟子的著述中到处可见“子曰”,其中大部分都是孔子真诚地向学生吐露自己一生为人行事的心得体会。比如,他告诉学生,不要仅仅因为某个人说了几句动听的话,就认为他的人品好;当然,也不要因为某个人被大家认为是小人,而觉得他所说的一切没有意义,于是学生记下:“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卫灵公篇》
(三)大教教心
上述教学内容显然都是在展示孔子心灵积极阳光的一面,似乎孔子是一个没有忧愁、没有遗憾的老师。其实不是,孔子是一个生动的老师,怎么没有遗憾与忧愁,但对于自己的遗憾与忧愁,孔子同样会毫不遮掩地教给学生,而且他这样做的时候并不刻意,而是非常自然地将自己的失误、不足、遗憾呈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他会把自己的求学教训教给学生。学生听了之后,都知道了老师年轻的时候走过弯路,以至于无论多么刻苦用功,都无法求得确定无疑的“道”。再比如,他早已是“学富五车”,却依然觉得自己还不够有学问,尤其是教了那么多学生之后,他更是觉得自己学问不够,所谓“教,然后知困”。他坦诚地将自己的知识缺陷告诉学生,说自己还得继续努力。
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孔子离50岁还差几年的时候,说自己尚未明白人生的真谛,仍会犯错误,所以他很想能多活几年,以便再积累几年,到50岁时,如果积累差不多了,他兴许就能读懂那本此前虽有接触却无力攻克的天书了,就不会被无常的人生搞得晕头转向了。那本天书正是没有几个人能读懂的《易》。知道了老师的遗憾,学生们不仅明白了什么叫谦虚,而且有的萌发了与老师一样的求学理想:“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至于忧愁或者悲伤、痛苦,孔子也会在学生面前流露。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孔子悲伤的时候便自然流露出来了,无论在哪里都是如此,而且不计较身边有没有学生,即使有,他也一样流露。颜渊、子路死的时候就不必多描述了。他悲伤到不能自己,学生劝他不要悲伤,他竟然都不知道自己在悲伤,反而问:我有悲伤吗?等他在学生的提示下终于明白自己确实是在悲伤,他又说了一句:颜渊死了,我能不悲伤吗?子路死了,我还能吃得下饭吗?
不光人,动物的事情也能让孔子悲伤。在这一点上,子贡受的教诲最深。子贡记得,那次是老师的狗死了,老师非常悲伤,叫子贡帮他把狗葬了,以表达自己的对这只狗的厚重的感情。但是,当时的孔子实在穷得连给自己的狗买一条“盖”的钱都没有,只好交给子贡一条草席,叮嘱子贡一定把狗包好,以免它的头陷入泥土。所谓“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
许多人都知道曹雪芹描写的“黛玉葬花”,并为黛玉的一片痴情心生万种怜爱。对那些喜欢“黛玉葬花”的人来说,将孔子藏狗与黛玉葬花放在一起,或许会被认为是大煞风景之举,但对孔子的弟子们而言,老师的行为却深深触动了他们,其中所表现的一片“仁心”更是早已悄悄流进了他们的心田。
孔子最想教的,或者说,他的一切教学上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学生“学会做人”,有一颗“仁心”孔子不仅把自己的“学”传给学生,而且将自己通过“学”培育起来的一颗“仁心”教给学生。
大教教心,夏丐尊先生曾将教学比作师生一起在池子里游泳,说如果老师没有“爱”,就像池子没有“水”,游泳便游不成了。这个比喻显然正确,但不够全面,爱仅仅是池子里的美好存在之一,还得教学生怎样游泳,游什么样的泳,什么又是最好的泳姿。
这才是中国式大爱学生,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诚如孔门弟子在《学记》里所说的那样: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何止“教学相长”是来自于“授之以渔”的教学定位,深厚的师生情谊以及那份有如星空般令人肃然起敬、无限向往的教学之恋亦是来自教师将教学定义为“授之以渔”。
几年前在大学,对大一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以高分考取大学的的学生在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时,几乎把自己学过的主课都忘光了,各门主课老师也因此并没有在他们心中留下多少美好的课程记忆——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确实没有多少理由去抱怨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后,便把自己忘了。
三 、我们所处位置,我们要到哪里?如何到达?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人生对人生的影响。教育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占有人类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没有一种教育人生观,怎么可能达成?现实的中小学教育太功利了,教育中的人太现实了!比如:
教育理论,教育学充斥中学校园,从上而下的课程改革,加强了大众参与的力度,却削弱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力。
匆忙的验收,浮躁的总结,大量的报表,泛化的数据,丰富了语言,挤掉了内涵。
误解量化功能,简化了教育,淡漠了师情,功利了“表现”,避开了真性。
繁杂的评估,不断的指令,办公时间频频应对,图书大楼门前冷落。没有了“学”,从何论“教”。
每学期每位老师所交东西有教案本、听课本、读书笔记、学生作业(抽查)、教学总结或论文等等。这些内容的评估大部分是基于数量,不求质量的。老师对待这些任务的态度可用三个词概括:补(临交时狂补)、编(无中生有)、DOWN(网上下载)。教师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更没有工作中的闲暇,没有自学的空间,找不到“学”与“教”的乐趣。
我们到哪里去?如何到达?
1从孔子的为师之道看教师行为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
教师的宽容是一种美德,学生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履历性”教育资源。
教师应做个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教师要过一种阅读的生活,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
“学”第一,“教”第二,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牢牢确立人本立场,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生命充满敬畏,成就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家是个理想主义者。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2从孔子身上学习对待自我的价值品质
愉快地自我接纳;
培养钝感力;
不断地自我激励;
理性地自制(克服易怒、面子、承认不足和缺点等等);
学而不厌(有自己的“学”的收获);
诲人不倦(克服职业倦怠感,寻找、体验并学会与人分享职业意义感)。
3从孔子为师过程中汲取与工作有关的品质
全神贯注的投入;
对教育问题的敏锐观察;
专业主义的态度和精神;
对教育效果和教育艺术的不懈追求;
做教育信念和学生终生幸福的守护人;
自主的教育改革者;
传统文化与教育智慧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成长的有坚定信仰。
小结:做孔子式的教师
今天我 们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呢?
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导致思维改变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但是在今天,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重塑。行为方式变得有效,更合乎社会要求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
我们的学习首先从研读《论语》开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据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赵普出任宰相时,有人说他只读过《论语》,宋太祖问他是否如此,赵普并不隐瞒,并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于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就流传开来。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有些夸张,但精读细研这一千古不朽的名著,一定能使我们受益无穷。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在给青年教师题词时写道:无“孔”不入。意思是,你不去深入研究和学习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门。
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多元的。培养、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生力量,而教师自身的修炼则是一种最具活力的内生源泉。修炼的根本目的在于修心、修情、修性、修行。教师修炼在于确立教育理想,达致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养成教育德性;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精炼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

㈡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8、10两则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合作探究
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根据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http://hi..com/%d4%b4%cd%b7%ba%a3%cb%aefang/blog/item/0bd0021c367e9a8f87d6b6ed.html

------------------------------------

10 《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

阅读全文

与给小学论语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