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写小学学校调研报告
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明天
______新皂小学学校调研报告
我校是一所地处绵阳市城市郊区边缘的农村小学,学校由中心校和一所村小组成。共占地30余亩,学校有教职工49人,学生918人。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的深入迈进,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又将如何健康发展?结合暑期校长集中学习和对学校现状的调查研究,现作出以下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绵阳市高新区和涪城区几合几分后,又白手起家重新建立的新皂小学。中心校的建立更是经过了艰辛的道路于1998年才又重新建立。所以学校存在问题较多。尽管从1998年至今学校回归涪城后经历了十多年的奋斗,学校已初具规模。但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新皂小学与现在的教育发展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我国目前教育已在向世界先进教育接轨,国家也十分重视教育。那么我校与现代教育相比:(一)学校硬件是否达标?(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是否得到满足?(三)学校管理是否具有前瞻性?这些问题都值得一个管理者的思考和研究。经过实情调查和研究后的确发现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二、 现状调查分析:
我校有中心校和一所村小两个教学点,首先从我校教学硬件来看:中心校有教学楼一幢,教室十五间,办公室七个。学生寝室住宿楼一楼一底一幢。伙食团一个,200米环形标准操场一个,七村小学教学综合楼一幢,内外操场各一个。从以上教学硬件来看,中心校有教师36人,学生726人,有教学班13个,平均每班学生人数为56人,班额人数最多的达68人。教师办公室只有5个,每个办公室平均教师人数为7人,而每个办公室只有20多平方米。教师办公室显得十分拥挤。从教学用房来看,15个教室,已有13个用于班级教学,剩下两间中一间是远程教育接收室,另一间是实验室。所以离教学硬件配套来看,以下功能用房到现目前还没有。计算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工会室、活动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功能教室尚差缺。而七村小学当时在拆并建立中把所有村小合并后形成了两个教学点。政府投入了100多万元,修了综合大楼,有教学用房共计12间。现在七村小学有6个教学班。教师13人,学生172人左右。按要求教学用房已满足还有余。那么造成两个教学点教学用房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心校在城区边缘,教学和学生学校环境要好些,加之公交车通村到户的便利,所以村上学生80%都希望到中心校读书。这样中心校学生按现有的教学用房已存在相当大的压力。造成中心校学生年年增长,而村小生源年年萎缩的现象。估计是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增加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等原因的影响,七村小学再经过五年学生人数将出现只有不到100人的情况。结果造成中心校功能用房越来越不能满足现状,而七村小学空教室的现象明显突出。
再是学校的教学资源量显得十分的不足和不配套。(一)从师资情况来看我校49名教职工中,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占39%,中年教师占26%,青年教师占35%。从教师总体健康状况来看,从每年体检结论可知有72%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高血脂、声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居多,另有10%的教师因长期患病严重,胜任工作有困难。从教师教学学科上来看,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十分突出,如我校需要英语教师4人,结果两个教学点只有两名英语教师。给英语课的排课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没有专业计算机教师,使得计算机教学不能很好的开展。现在提得很响亮的科学课由于缺乏专业人士而没办法好好进行教学。语文、数学教师也发展不平衡,存在太多问题。我校需要数学教师,而学中文专业的教师居多,结果也造成一定的工作上安排不便。我想这个问题在全区都显得十分突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再是优秀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留不住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比城区的落后。但好的是我校教师中98%是爱岗敬业的,他们的团队意识强,特别在面临不高的收入,教师的奉献精神更值得尊重。有的教师是战斗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的精英,更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从我校师资情况来看,农村教师年龄偏大的原因是农村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竞赛的机会多,一旦出名,城里学校千方百计挖农村优秀教师进城。二是本身有的年轻教师把农村工作作为跳板,一旦时机和关系成熟便到城区工作。所农村留住优秀教师难,留住年轻教师更难。这也许是教育发展不均衡造成的老大难问题。关于造成学科不配套问题的原因,从我个人分析来看,是教育改革过程中有些人事配套工作没有跟上。如英语课、科学课。在农村小学是近几年才开设的课程。而农村小学在前期根本没有英语专业教师和计算机教师。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课专业教师也是空缺。这些都需上级主管部门要在人事编制配备上多作研究和统筹安排。关于教师健康问题是由于教师从事的工作性质十分特殊造成的。教师的声道疾病不说大家都清楚,本身是教师的职业病。而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由于:1、教师工作本身压力大,特别是新课标的改革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加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常常很叛逆,造成教师思想情绪大的波动,这也是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2、由于教师工作性质的特点,生活无规律,加之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3、家庭压力所致。我校有43%的教师处于一人挣钱供养全家的情况,所以生活节俭,精神压力大。4、农村教师年龄偏大。我校45岁以上的教师占65%,由于人随年龄增长身体抵抗能力下降,这也是造成身体素质差的原因。但是多数教师还是能克服困难,仍然坚持工作。这种精神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与无私。
(二)从教学设备配置情况来看,我校计算机设备十分落后。90%的计算机都无法使用,那些都是1996年经淘汰的产品。对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学生、教师意见十分大。造成这个原因是由于乡镇管学校时的财力状况不佳,无多余的经费来改善办学条件,而在区财政统管时,全区财力压力更大,农村小学本身又无其它收入,所以导致我校一直使用的是二手的旧计算机,已无维修价值。
最后是学校的管理。我校历来对管理工作抓得紧、抓的牢。但通过认真调研也发现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我校干部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的占28%,中年干部占43%,年轻干部占29%。从工作能力来看,85%的干部能力强,有15%的干部处于过得去的状态。有团队合作意识的占90%,区后备干部仅占14%,大专文化占8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现今的情况与上级提出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通过期末民意测评看,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不高,普遍认为干部队伍庞大。对个别干部工作十分不满意。(三)从管理水平来看,有个别干部工作浮在表面上,不务实,工作方法欠妥,工作简单粗暴,缺乏领导艺术性。
产生以上管理上问题原因有:年轻教师对参与管理不积极,只想到利益,不求奉献。干部就是要有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相比,老教师参与管理还非常认真。所以农村学校对后备干部的培养还很不到位。另外对干部队伍的培训少,指导少,所以干部大多凭经验办事。这是不科学的。
总之,一所学校要办好,就必须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暴露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才能为学校教育的明天创造辉煌。
三、 几点建议:
(一) 为了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要统筹安排,重视农村教育。
(二) 为了真正让新皂老百姓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我校需要修建一幢综合大楼以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 作为主管部门要多对农村教育进行认真分析调研,从设备到师资都要全盘认真研究和提出解决办法。
(四) 加强涪城区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增强其管理艺术和管理管理者的效率。
涪城教育已在四川乃至与全国都有名气,我校相信,在涪城教育局的领导下,涪城教育的明天会更出彩。而新皂小学在涪城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⑵ 如何促进抓党建与抓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工作的调研报告
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指党建工作在融入经济工作的过程中要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基本工作思路,运用系统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从而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笔者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
⑶ 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调研文章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当前的语文教学道路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探索素质教育之路的永久性课题,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发现,才会有所创造,才会把语文的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艰苦的摸索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第一,备好课。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就必须先备好课,在日常教学每节课前都要确定教学重点,只有教学的重点在下课铃声响起来之前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我们观摩学习了不少优质课,如果我们反思一下,这些教师为什么能上好,原因何在?就是教师认真备了课。
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应备好以下内容:
1.备教材。熟悉教材要求,从教材上把握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学深吃透,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
2.备教法、学法。这是课堂的关键所在、精髓所在。正所谓“授人以渔,方可受益终生”,为了达到制定的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全面地考虑、充分地准备,这样既兼顾了自己的教,又重视了学生的学,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3.备学生。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也是备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能力肯定是有所差异的,这就需要老师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
4.备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教师要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广泛地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这样上起课来方能得心应手。
第二,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互促、共同进步和发展。学生眼中,你既是一位严肃可敬的师长,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朋友,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发展,学生才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平时还可以多开展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巧妙地运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学不再是教师单一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相反,这种学习方式能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解放和激发。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将进一步加强,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就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确立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是超前的教学思路,是我们当今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创造和谐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
我们走进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模式还是普遍存在的,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及创新精神的激发。我们的学生在固有的模式教法中已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受不到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他们的个性完全被压抑了。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感觉学生在这种毫无个性的学习中变得木讷、呆滞。这样的学生如何能适应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我们的素质教育如何能得到真正落实,教学的质量又从何谈起。
个性化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不再单纯地“教”,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个性化教学之路,在于通过教师风格鲜明的课堂风采,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才能真正达到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才能实现知识更新,甚至达到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第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究的习惯等等”。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感觉知识点似乎都已经落实,学生也看似基本上已掌握,可是在检测效果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不对劲,情况不是很理想,学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出现。仔细去查找原因,就会发现是因为我们平时忽视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个关键问题没有被我们从根本上解决。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学生的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当然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渗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学会如何学习,他们就会学得轻松、主动,还会懂得怎样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
以上四点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来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些见解,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语文的教育水平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⑷ 如何上好常态课,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常态课堂教学,综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个人认为起码要做到以下七有:
1.心中始终有学生。从备课开始,仅仅是教师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心中时时想到即将面对的学生。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可以达到的难度、高度、深度,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和依据。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理解状况、进展过程,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否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达不到最优化。课后对学生练习的布置和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否则,达不到训练效果,浪费学生的时间,甚至会诱发学生间相互抄袭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情况发生。有些教师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和提出要求,应该说是比较好的方法,教学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决不是一句空话。
2.脑中经常有课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小学教材和课程的要求,一直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进入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变化就更大。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时,必须脑中经常有课标,否则容易造成内容选择、讲授安排等失误,致使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浪费或低效。已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更应注意这一点,不能在自己喜欢、有特长和爱好,但已不属于新课标要求的内容上过多地化时间去讲解、去训练、去挖掘,以免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3.眼中关注有变化。现在许多学校强调集体备课,这无疑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是一群生动活泼的孩子,现成的集体备课案,在不同的班级、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阶段去实施,教师都必须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能死守现成的个人教案或集体备课教案,机械地、呆板地进行教学。
4.手中学教有方法。教无定法,教应有法,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更应讲究学习方法。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大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展示方法、传授途径、时间效率,教师要乐于接受新知识,乐于掌握使用新技术,乐于在教与学的方法和途径上创新。为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在突破知识的难点、重点时,教师应探索针对学生实际的特别方法。对待不同学生的指导,有时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不要责怪学生理解不了,关键是您的方法是否对这样的学生有特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才能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
5.课内确保有练评。有些课堂教学,看起来非常圆满,教师认为自己讲解得很清楚,学生理应掌握,但一阶段时间以后的评估结果、实际效果却不一定能令人满意,所授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训练、评估,是出现此类情况的关键原因。有些内容学生当堂课上好象掌握了,时间不久又会迅速遗忘,必须经常巩固和练评。为确保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能让学生牢牢地正确掌握,课堂教学中必须及时训练、评估、反馈和巩固,根据评估的情况反馈,有时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安排,确保每一个知识点和方法的教学落到实处,不能指望在后面的补习时再去炒冷饭。
6.学练过程有归纳。许多学生每章每节的内容好象掌握的不错,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较多的遗忘,这本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在心理学研究上早有依据。看起来已掌握的内容,由于没有及时地归纳和整理,很快就有了陌生感或仅仅是似曾相识,在考试时根本不能灵活运用。实际上许多学生的学习,只会跟着老师走,自己不注意及时地整理和归纳,就像农民收获农产品,收获后没有及时地分类存入仓库,而是让收获的农产品在野外裸放,日晒雨淋,这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损坏和丢失。因此说,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归纳和总结,让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地、有条理地存入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仓库,使之能牢固掌握、举一反三。
7.讲授之后有反思。教师在每节课堂教学以后,一定要养成课堂教学后及时反思的好习惯。事实证明,经常在课堂教学以后反思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能够很快地提高。曾有学者说过,只教书不反思,很难有独特的见解,多年教学后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养成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的习惯,一段时间后,这样的老师,就会在某些知识领域和方法上有独特地见解,就有可能成为教有所长的学者和专家。学生如果能在教师指导下,经常养成一种学习、思考、反思、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学习的效益就能事半功倍。因此说,教学相长,关键是在师生教与学以后,学会经常地反思。反思让人避免重复失误,反思使人进步,反思让人提高,经常反思必有收获。
二、用常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减轻师生的负担
高效率与减负担,看起来有些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对立的统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每一节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高效益,必须做到:起点低、切入准、训练实、容量大、手段新、方法巧、反馈快、效率高。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如果我们的每节课堂教学都非常实在,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学,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效率,尽可能地追求最大化、最优化,完全可以在正常的体育锻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孩子全面发展,能迅速地成长。
向常态课堂要效率,用高效教学减负担是一件利在当前,功在今后,值得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实践者去探索和追求。
⑸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常态化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应该研究一些浅显易懂的课题,比如一天应该做些什么,做什专么事情能够属让自己感到很快乐,如何帮助他人等这一类型的问题。 另外,小学一年级时正是塑造一个人性格和品质的时候,应该用一些充满社会正能量的课题和经历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
⑹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常态课的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专能在民属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比较充分地发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只有在轻松、自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因此在学习中,参与对话互动双方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切磋、相互包容、互不勉强、互不屈从、互不干扰,营造自在和谐的氛围。其次要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既不以文本为中心也不以读者为中心,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地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再次要保证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目前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就成了回答问题的机器,学习显得很被动。教师滥用话语权,破坏了思考与交流的可能,对整篇课文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是把一篇文章分得支离破碎。最后要保证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单指相互谈话,还包括倾听同学发言,相互取长补短,准备对话,萌生新的认识,探求新的高度。
⑺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较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执教者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利用等,都很好地显示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成绩,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又感到这些华而不实的教学现象,问题多多,主要是教师在准备这些课时,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而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去备,这就要求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上好日常的常态课,在有限教学条件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把新课改的理念很好地、自然地融入平时的教学中,我想这才是新课改最实在最基本的目标。当前,如何提高新课改下数学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常态课要求充实,有效率。
一节课非常充实,才能算好课。因此,在教学中,要追求实效,就必须制定明确、具体、全面且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目标,多创设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在生动直观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动脑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以学生为主体的再创造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
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就要求老师提高备“常态课”的能力。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已确立的教学目标,选择有利于发挥育人功能的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以更好地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情景的引入可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运算律》教学目标:①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②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③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其次,面向全体,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强调要在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终身学生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针对以上目标,我们必须做到:
1、课堂开放
课堂开放要做到课前开放,初步感知新知;课中开放,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后开放,深化理解,拓展延伸。如苏教版第一册《认识物体》的教学,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的物体;课中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活动;课后开放让学生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体是什么图形。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大课堂思想,又将课堂完全开放,为学生自主、高效地参与探究、研讨提供了广阔空间。
2、教学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的最高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平等地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表达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充分的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学会尊重别人。
二 、常态课要求真实,体现教师本色。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情境,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而现实中数学教学却脱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片面的增加了许多为解决问题的复杂题型,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以致喧宾夺主,冲淡了数学的主题,与新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常态课要求老师做到真实,不作秀,体现教师本色,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学生“演”的教学模式,真正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用数学思考。
三、 常态课要求新,激发学习欲望。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未达到课标规定目标的教学不是好的教学”。因此,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教师做得多,学生动手少;教师引导多,学生思考少;教师总结多,学生反思少;教师评价多,学生评价少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们的新思想、新理念掌握不够,或落实不够。现在的常态课要我们的老师更新观念:
1、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过程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学习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合学生的激励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之,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常态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在上课前下足备课功夫,在课堂上扎扎实实训练,课后潜心反思。从常态状态去思考,勤于学习,善于反思,真正追求和实践数学常态课的有效教学,真正实现:简简单单教数学,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数学教学本色。
⑻ 小学教师如何把教学常规工作常态化
通过游戏的方式传输,让小朋友即玩了同时也记忆深刻。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