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自然社会课教学目标

小学自然社会课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21-03-05 08:11:30

❶ 小学自然课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 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

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

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

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❷ 小学科学新课程的三个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❸ 谈谈如何有效设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目标设计要明确
如果一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每堂课都能用的就不是自己回的教学目标,答它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应该把它删掉。
二、目标设计要具有操作性,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监测的
教学目标是体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方式和步骤,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探究的内容全面,价值更高。
三、目标设计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就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需要设计的教学方法,它具有让学生有效了解科学知识的作用。

❹ 小学各个学科教学目标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主要依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知识和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把学习结果分为三类认知、态度、动作技能,其中认知又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三方面。根据学习结果的特点,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了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而言,研究者指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用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予以教完美的解释。言语信息在语文课程中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主要指“语修逻文”方面的知识课文内容知识,指文章所陈述或蕴含的道理课文背景知识,指有关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写作意图的知识。语文智慧技能是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字词句篇的掌握之中,学生通过字词学习、句子学习、篇章学习获得字词句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能力等。

语文认知策略是一套如何学习语文的程序,主要指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如识字、阅读、写作的方法等。语文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发音技能和书写技能。语文情感与态度主要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了许多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包括道德和审美等。

加涅的学习分类结果主要对认知领域目标水平进行了划分,而布鲁姆等人则将教育目标按照预期学生学习之后所发生变化的行为分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心因动作。

【借鉴布鲁姆的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新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种水平,“能力”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三种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领悟内化三种水平“过程与方法”指运用相关的认知策略在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教学目标水平的过程中获得的能力。

❺ 小学自然教学提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什么

所谓“情·知教学”,概括地说就是把认知因素与情性因素辩证统一起来进行教学。它与传统教学有着明 显的区别。传统教学只把教学的着眼点集中于认知目标,重视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但往往以牺 牲情性目标为代价。尽管传统教学理论有时也讲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但都不过是当作认知的辅助手段而 已,并不把它作为教学目标看待。“情·知教学”与之不同之处是,主张教学目标应当是认知目标和情性目标 的统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和谐共进,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正是这种鲜明 的特点,决定了它已经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先进的指导思想。
“情·知教学”的教学思想与《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大纲》
要求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教学的认知目标;要
求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科学态度等,这是教学的情性目标。在低年级的自然教学活动中,如何将“情·知教
学”和《大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更好地完成自然课的教学任务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方面来完善 自然课的“情·知教学”。
1.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3.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4.实施信息传递的“立体结构”;
5.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
6.教会学生学习;
7.“学”与“习”的统一。
下面结合《磁铁游戏》一课谈谈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中应如何实施“情·知教学”。
一、明确目标,做到认知目标和情性目标同时并举

正因为“情·知教学”要求认知因素与情性因素辩证统一,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明确认知目标(掌握知
识、开发智力),又要明确情性目标(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素质),使二者同时并举,
统一实现。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明确《磁铁游戏》一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性目 标。
(一)认知目标
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形状;
2.知道磁铁能吸铁;
3.使学生初步学会磁铁吸铁的实验,教给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
(二)情性目标
1.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培养一年级学生持久地进行学习活动的意志品质和敢想、敢做、会做的自信心。
只有明确了目标并将认知目标和情性目标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创造条件,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性过程和谐共进
“情·知教学”理论认为,情与知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和谐共进的。要达到和谐共进,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 或创造一定的条件,根据《磁》一课的教材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创造条件,达到认知过程 与情性过程的和谐统一。
(一)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情知心理因素是先天素质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养成和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创 设良好的物理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问题情境等,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得以较好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低年级儿 童的心理特点是活泼、爱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让他们老老实实坐上一堂课确实不易,所以在 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宜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环境尤为重要。只有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才能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同时实现情性因素的培养。从这一点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笔者创设了一种 适宜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环境。
1.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有趣的、形象直观的教具最能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好奇, 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笔者自制了新颖的魔术教具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教具,并为 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如各种形状的磁铁、小木块、橡皮、铁片、铁钉、螺丝帽、玻璃、塑料尺、烧杯 、锯末等。诸多的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制颜色鲜艳、直观形象的图片。笔者针对磁铁常见的形状制作了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的卡片,结合 磁铁的性质设计了三幅直观的、易为学生理解的挂图。
3.创设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游戏活动。根据本课的三个性质笔者设计了三个游戏,寓知识于游戏之中 。
4.运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笔者准备了一段拟人化的电视片,将磁铁的应用知识通过声、像途径传递 给学生。
5.举行饶有趣味的竞赛活动。本课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教学形式,巩固学生已学得的知识,并开发学生的 思维。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兴趣盎然,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就连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也 跃跃欲试。可见,认知过程与情性过程在这种条件下能够和谐共进。
(二)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
教材的思考性因素是指教材内涵或由教材所引发的在“教”与“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因素。教材的情绪 性因素是指教材内容能引发学习者情绪变化的因素。教材既是认知因素的载体,也是情性因素的载体,为了使 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同时活跃起来,就必须发掘和利用教材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

比如,在导入《磁铁游戏》一课时,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编了一个小魔术,这个小魔术利用磁铁隔着纸能吸
铁的原理将铁末吸到纸上,同时在纸上显示出课题的拼音字母。这样做的目的是:其一,引出了本课课题;其
二,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惊奇不已;其三,惊奇之后,学生头脑中会出现“为什么”,他们的思维处于极
其活跃的状态。为了找到答案,学生产生了认知的需求,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这个小魔术利用了教材的
情绪性因素,通过磁铁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活跃了学生的思 维,激发学生去探索,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开发智力。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自觉并充分地发掘和 利用教材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才能达到认知目标和情性目标统一实现的目的。
(三)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的这种精神。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只有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才会提高学生独 立思索、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给学生群ti表现的机会。为了落实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 参与学习,都有表现的机会。在《磁》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多个分组实验,让实验组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或 两次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体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去想、去 说、去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在讲授磁铁的性质时,教师将抽象的知识融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
通过做一做、说一说发现磁铁能吸铁。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这样做既强调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在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后,他们实验用的铁钉需要收拾,教师并不直接
命令学生如何把钉子装好,而是将表现的机会充分地给予学生,让他们自己想一个又快又方便的方法把铁钉收
拾好,学生通过运用学得的知识把问题自行解决了。这样做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 学生积极表现的心理需求。
2.给学生成功表现的机会。成功的表现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高昂的学习热情。这一点对于 后进生更为重要。在上课时,难度较小的问题,笔者尽量让学习差的学生回答,并且多表扬他们。通过成功的 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学中“抬起头来走路”,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己能学好自然的自信心。
总之,上述的种种做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认知过程与情性过程和谐共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辩证统一,促使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健康发展
“情·知教学”理论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时认知在先,当认知心理活动高速进行时,情性心理便
得到相应的加强,储蓄着新的能量,并培养着较为稳定的性格;有时情性在先,高昂的情绪和坚强的性格,在
一定条件下,又会把能量回流给认知活动,激起智慧的火花;有时,认知与情性齐头并进,互为条件,合而为
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情”与“知”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的。在某些情况下,认识因素常常作为一种意识力
量启迪着或抑制着情性的方向和能量;在另一种情况下,情性又常常以某一种心境,加强或抑制思维的强度和
效率。比如在课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认知活动还处于抑制状态,这时教师有意安排的一个新颖、有趣的魔
术表演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的神态反映出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思维进入了活跃的状态,
这就是情性引起了认知活动的活跃,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动机就可以推动认知活动的高速进行。学生掌握“磁铁
的两个性质”的过程,也并非是单纯的认知过程,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和兴趣也越来越
浓,情性因素也相应地增强,以至于产生了想动手试一试的动机。所以当教师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收拾桌面上
的铁钉时,学生一个个乐此不疲;当教师让其停止时,还有些学生不肯放手,这正是认知因素对情性因素作用
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有时认知与情性同时活跃起来。如在教师操作玩具鹅的时候,学生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同时手举得高高的,不等教师发问学生已经在下面小声嚷着:“老师手中有磁铁!”这个时候,学生的情知
因素同时得到巩固和发展。如果每一节课,认知过程和情性过程都能和谐相关,互相促进,保证认知目标和情
性目标的统一实现,久而久之,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就会健康发展,学生的素质将得到培养和提高。

❻ 如何把握小学科学课教学目标,激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
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❼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当然,问题是要建立的情况。如果所提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老师,或创造艺术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大胆的猜想,积极思考,渴望自己知道答案的欲望,那么未来数环,那就是失败。

❽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怎么制定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程《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须体现这三个维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不能单独分列出“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情感态度目标有哪些”。此外,工具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主题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一般地说,一篇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主题教学目标。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
把握好思品课教改方向和准确把握教学尺度,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思品课程的目标理念。思品课程的目标理念,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对于这一目标理念,思品教师要高度重视。课标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思品教师要围绕这一目标理念开展好教学活动。怎样理解做负责任的公民?它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第一,是对自己责任。教材中诸如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悦纳青春、自尊自强、磨砺意志、刻苦学习等内容,都属于对自己负责的范畴。第二,是对他人负责。教材中诸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热爱集体、诚实守信等内容,都属于对他人责任的范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公民在行使自己享有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享有的合法权益,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是对他人负责的重要表现。对此,教材从法律角度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第三,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教材中诸如热爱祖国、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培养亲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内容,都属于对国家负责的范畴。第四,是对自然责任。教材中诸如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续发展等内容,都属于对自然负责的范畴。上述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维度。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作为价值观它强调和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它既强调个人价值,又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它既强调科学价值,又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既强调人类价值,又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无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哪课教学内容,都要站在上述目标理念的高度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和价值引导。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
第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教材。现行思品课教材属于课程资源中的文本资源,教师必须明确:教材它不是教本,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它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它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对话关系。基于上述认识,对于教材应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第二,要活化教材;第三,要用最鲜活的信息充实教材;第四,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师拥有的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形成新知识,不断地完善、充实和建构教材。
由于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所以必须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编者意图,注重发挥教材功能,着力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教材提供的知识、简明的道理。但依据教材并不是照本宣科,并不是局限在教材框定的知识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提出新的探究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思考形成新理念,对教材不断的超越和创新。。
第三要合理、恰当使用课件等音像资源。课件等音像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它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立体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课件的使用数量和次数并非越多越好,或者节节课都自始至终地利用媒体进行教学。如果过量使用、频繁使用课件,会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课件的视听上,而忽视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感悟,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外,制作和演示课件,包括演示复制他人制作的课件,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展示的课件只图红花热闹,教学效果不佳,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时间的浪费。教学实践和成功课件告诉我们,使课件等音像资源应该符合三项要求。即:必要性、创新性、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件等音像资源的使用上,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出现泛化的现象。
总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品德与社会》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师的共同追求。只要深刻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明确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等,一定会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全文

与小学自然社会课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