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数学的教案要怎么写
一、标题、课型、课时。
1、语文只需写出课文题目,数学要注意主标题和副标题。
2、课型主要有复习课、新授课等。
3、课时要注明课时数。
二、教学内容。
1、注明页码;
2、注明例题序号;
3;注明习题序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目标;
3、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写清本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学习什么,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等。
2、难点:重要写清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如何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等。
六、教具的使用。
七、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学习;
3、巩固提高;
4、知识扩展;
5、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可以简单的描述哈,也可以用简略图表示哈,就行啦!
最后还应该作好课后反思,有力教师专业经验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
⑵ 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数学思想的理论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法的实践性更强一些。人们实现数学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们选择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因此,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把二者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一总体目标贯穿于小学和初中,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同时,也能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模型思想、数性结合思想、演绎推理思想、变换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等等。
为了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笔者把这些思想方法比较系统地进行概括和梳理,明晰这些思想方法的概念,整理它们在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中的应用,并就如何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符号化思想
1、符号化思想的概念。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数学世界时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作为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有了符号,才使得数学具有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等特点,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普及和发展;国际通用的数学符号的使用,使数学成为国际化的语言。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2、如何理解符号化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把符号意识作为数学与代数的内容之一给出了诠释。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呢?下面结合案例做简要解析。
第一、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归纳过程。如通过几组具体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并用符号表示:a+b=b+a。再如在长方形上拼摆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探索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有符号表示:S=ab。这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模型化的过程。
第二、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包括用关系式、表格和图像表示情境中数量间的关系。如假设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那么4a就表示该正方形的周长,a2表示该正方形的面积。这同样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解释和应用模型的过程。
第三、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数量间的关系一旦确定,便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但数学符号不是唯一的,可以丰富多彩。如一辆汽车的行驶时速为定值80千米,那么该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既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公式s=80t表示,还可以用图象表示。即这些符号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第四、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这是指定完成符号化后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进行数学的运算和推理。能够进行正确的运算和推理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基本功,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能力。
3、符号化思想的具体应用。
数学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数学符号的规范和统一也是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我们现在通用的算术中的十进制计数符号数字0~9于公元8世纪在印度产生,经过了几百年才在全世界通用,从通用至今也不过几百年。代数在早期主要是以文字为主的演算,直到16、17世纪韦达、笛卡尔和莱布尼兹等数学家逐步引进和完善了代数的符号体系。
⑶ 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与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内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容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⑷ 小学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专备课文属、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⑸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重难点一般怎么写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和连续性的学科,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小学数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和学习,学习数学的标准就是能够对该学籍范围内的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学数学重点要掌握的知识,下面这几个学习方法带你学好数学.
(同学们开讲)
学习小学数学重点就是注重学习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学生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勤学多问不耻下问是学习的良好态度,他们会把你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掌握好学习方法,你会对每一天的新知识充满兴趣.
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 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年级“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中,是这样设计“7的组成”,设计如下:
师:你们到过市场买过菜吗?
生:有着不同的回答。
师:你们都有爱吃鱼吗?(爱)。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 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
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
师:你们说的都对。
师:最后反馈小结 。
在教学中做到了:1、 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课后又思考: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二、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又如自己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取决于什么?它们的公式各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取决于正方形的边长,即:C=4a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因为四条边长相等。
师:矩形的周长又取决于什么?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矩形的长和宽的和:即:C=2(a+b)
师:矩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的和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等于宽与长的和的2倍;因为矩形两条对应边相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呢?为什么?
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圆的直径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圆的周长取决于的直径,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个倍数关系来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不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学生自我质疑、最后发现公式)
在这个教学自己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 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时的设计。
师:出示苹果的教具问学生你们都有吃过苹果吗?
生:吃过。
师:如果你妈妈买回的苹果只有一个,而你又要把苹果分给你的爸爸和你的妈妈,你会怎样分呢?
生:思考后汇报,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师: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
师:出示条件:有一个苹果,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4,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4,
师: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几分之几?
生:小明与爸爸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生:剩下几分之几还没有吃?
……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
然后按照学生所提的问题一一解决。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到分数的加法规律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这样设计的教学特点是: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自己在教学中坚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⑺ 如何改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策略
课堂结构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对策。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这里,所谓“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一般水平。当前倡导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实际上在于倡导教学要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对策(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在这里有效的问题是指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并由此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过它们来影响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和交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1、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2、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3、调整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4、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沉默率
⑻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一、准备的策略 1、分析教材 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等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新教材内涵,利用新教材课程新的优势,用好、用活教材。上课前的课时分析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如: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内容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是必须的?;需要补充什么或是删减哪些?;需要调整什么或是融合哪些内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教学如何导入又如何结尾? 2、分析学生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学生: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 3、处理教材 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或调整、补充教材资源,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也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或当地特色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教学所用,大胆、合理地进行补充、开发新的信息资源,并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4、设计预案 教学之前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影响学生课堂情感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原有的情感反应状况、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策划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预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包括纵向的教学顺序和横向的师生交往形式,教师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多种教学艺术,优化教学结构,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有准备的、有意识地预设。 二、实施的策略 1、转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观点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但话语层面上的认同并不能自然生成相应的教学行为。怎样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恰当引导学生探究、交流?怎样以学习共同体一员的姿态,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伙伴?这些问题让我思考着、探索着,并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2、引导自主探索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力求做到: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悟,思路让学生讲,错误让学生析。 3、关注体验感悟 学生的体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与单纯的模枋,更多的是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体验、感悟。一位老师这样设计“10的认识”:先从生活中找“10”:10个手指头、一(10)班……小朋友兴趣盎然,纷纷举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影密切相关的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4、强化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新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因此可以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合作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分工、完成项目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合作任务,每一位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想;二是要创设合作的氛围,并采用多样化的合作方式。 三、反思的策略 教师自我有效反思可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随时思考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的话,有哪些标志?事先的设计与实际的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么处理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你打算在后继的教学中如何解决这关键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无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话,记录下来。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效益,我们教师要在数学理念上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小学数学教育的新天地,在教学实践上,坚持“扎实有效”的原则,努力把新的教学观念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走向求真、求美、求简的境界。
⑼ 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创新一词不仅被广泛的应用到经济和社会的改革领域,而且也被运用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开发上。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更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因此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对小学数学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有更深层的认识,我们要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工作,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准得到明显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的模式相对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要求小学的数学教育应该注重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提高,让课堂变得更加的开放和富有活力,让孩子在提高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孩子在各方面得以全面的提升。但是目前的大多数小学的数学教育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按照教学计划的照本宣科,小学的数学教师只是依照现有的教材给孩子讲授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的程度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规划,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这种教学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的思考,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也束缚了学生个性的成长[1]。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小学数学的教学很重视理论上的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甚至在数学的教学中主要是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创新性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做题的技巧,提高做题效率和正确率。另外由于教师平时不注重教案的更新和课题的研究,所以数学的教学和教育受到教育内容的约束,这就使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思想变得很守旧。因此学生不光是学习知识,更重要是学习方法和技巧。
(三)学生的情况不均衡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学生的数学教学显得异常的艰难,因为每个孩子的水平不一致,而且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况也是极不均衡,因此学生接受和适应新鲜事物能力也有所不同,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小学数学教育就忽视了对于不同个性孩子的培养,而且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的数学教育并不重视,认为小学的数学教育只是简单的数学计算,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阻碍。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对策
(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体现教学内容
进入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而且现代的新兴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而且小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接受速度也非常快,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应该充分利用微信和网络技术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推广,使小学的数学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逐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新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使得自己的授课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得以拓展。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且对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验证。教学创新之后,要想使教学模式创新经验得以应用,就要对其创新成果进行全面的论证,确保其创新成果满足实际需求[2]。
(二)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应该以学生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教材,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得以充分接受,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的知识与原来的知识融汇贯通。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应包含思维激发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创新和提高上,教材的选择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和应用中,需要保证教材中包含思维激发的内容,以此满足开发学生思维模式教学的目的。其次,小学数学教材应具有提高计算能力的内容。计算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过程中,应保证教材内容中含有计算能力培养和提高。再次,小学数学教材应该包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首要注意的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相互衔接和续接。为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使得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认知的高度统一,从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3]。
(三)提高学生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思考数学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天性好动和可爱的本性的特点,教学的设计时尽量考虑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定一个习题,让学生通过这个习题找出不同的解题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落后的学生,使得班级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