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数学启发式教学
你这个提问有点模糊啊,你是想说数学启发式教学的相关经验是吗?
我觉得培养兴趣是第一位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快乐学习,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最终达到启发教育的目的!
『贰』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法
分数题! 还有加法减法!...................
『叁』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基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利用情境材料、问题设置等方法,指导学校独立思考。由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利用某种介质,如问题、情境等,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被唤醒,从而更为主动的学习。这与传统的数学教师灌输、讲解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也是凸显新课改中以生为本的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中发现,利用启发式教学,能助力于调动学生主动性;能助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等。那么,应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开启发式教学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选择中,多设计一些疑问情境、问题情境,让学生达到心里想求通,但又不通;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状态。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愤”和“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这一课时,笔者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同学们,数学王国的小精灵很想和大家一起上数学课。有一次,国王批准了,于是,小精灵起了个大早,就是为了很大家一起上一节难忘而又开心的数学课。哟,小精灵真是准时,铃声一响,就到教室了。同学们看一看这位小精灵是什么时间到教室的呢?(出示真实的挂钟,让学生试着说出上课的时间)在这个案例中,数学教师以童话故事情境启发学生思维。等到数学教师描述完后,学生开始看着挂钟,思考应该怎么准确说出时间。挂钟上有时针、分针、秒针,由于还没有正式进入学生,学生想要表达出时间,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但是,小学生都想说出小精灵来到教室的时间,证明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利用情境成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后续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一点一点为学生揭秘。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调动学生思考
每一节课都会有重点内容,或者是学生难懂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启发点,设计启发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在设计启发性问题时,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目不宜太难。一般而言,太难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容易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即认为这太难了,我思考了也做不出;二是题目也不能太容易、简单。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用经过思考就能得出答案,这使问题本身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三是要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难发现知识间的联系点,因而设计的启发问题应与课本相关为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背景:超市中有很多吸引人的物品,玩具熊23元,光头强15元,旺仔小饼干6元,饮料7元。依据这个背景,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1. 小明想买玩具熊和饮料,一共多少钱? 2. 小红想买光头强和旺仔小饼干,一共多少钱?3. 小强身上有21元,请问他能同时购买光头强和饮料吗? 数学教师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点融入情境问题中,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从题目设计来看,呈现出由较为简单到难度较大的变化趋势,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转动。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特别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到底如何计算。其实,教师只是稍微变了一下说法,让学生跟着问题,脑子不断变化思考。实践证明,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主动思考。
三、提供操作机会,引导提出问题
动手操作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极有帮助;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动手操作时机,启发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提供学生动手操作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拼组》这一课时,笔者提供了动手操作机会,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拿起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说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尝试做一下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折一折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而在做风车过程中,有些学生提出应该选择长方形的还是正方形来做呢?还是两者都选择?其实,做风车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平面图形转换的过程。这个操作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一起根据实践解决问题。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启发式教学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利用启发式教学时,数学教师也要注意均衡讲授和启发的时间,这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主思考能力较弱的缘故。笔者相信,只要数学教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小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得到更宽、更广的发展。
参考文献:
『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历代教学史上,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启发式教学思想便是其中之一,它历史悠久。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视“导”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根本上废弃一个“灌”字,注重一个“导”字,强调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教与学最佳结合,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多看、多思、多讲、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化过程,参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知识让学生自己领会,结论让学生自己发现概括,困难让学生自己克服解决,技能让学生自己掌握,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上,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点拨、诱导、激发学习动机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抽象等思维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小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小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首先出示图形引出“内角”概念,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方式让学生随意画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度数,再把三个角加在一起求内角和,最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他们最后求的和都在180度左右,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接着教师出示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理清重点难点,找准教学启发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思想政治课教材,理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理论动态,关注学科前沿,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启发。对重点内容进行启发,可以更好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输入学生心中,促进消化吸收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对难点内容进行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对那些因自身阅历太浅等原因而无法理解的政治理论进行有效消化吸收,加深对有关问题的深刻把握。
四、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巧妙点拨,因势利导
爱因斯坦说:“从新的角度去看陈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积极的分析和讨论中,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巧妙点拨,因势利导。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是一种多向行为,在讨论式教学中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也反映出学生间的启发。教学中要提高40分钟的学习效率,把握启发时机,调控讨论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教材重点是讨论的主体,教材难点是启发的核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亦应适时而变,不断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其里,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启发式教学与课程改革同步,使启发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在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1、教学情境的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情境的启发性,精心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情感相呼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最快进入学习状态。如在低年级可设计成童话故事或看图说话模式,中年级设计成日常生活场景或智力比拼模式,高年级设计成集体荣誉感、爱国情感、分析比较模式等。既让学生喜闻乐见,又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2、问题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一贯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但更侧重于如何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向理解问题迫近,向结果迫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发挥问题的多功能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如问题可设计成:这个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思路不通,换一种思路试一试?在你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你想采取哪些办法?诸如此类的问题,既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精神。
3、作业的启发性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以往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重视对学生队知识来龙去脉的考查。新课标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来源即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把握,传统的作业设计已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这一检测手段,使学生的思维在写作业时业不致处于暂停状态。如可设计开放性作业,即在不同的思维形势下获得不同的数学结论,设计“举例说明你今天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试用今天所学得知识推导新的知识或新的结论”等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回顾,掌握新知识产生和形成的一般过程,为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生存,在探索中进步。数学启发式教学亦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新的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伍』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启发式教学
首要的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中学,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陆』 浅谈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使命。而正是数学教育的这一特点,使得数学成为大部分小学学生觉得较为难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还比较薄弱,此时就需要教师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大门,展开想象的空间,实现思维能力的飞跃。从教学原理上看,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转化,把教材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然后通过一定的联系,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数学思维和思考能力。
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想的数学课程应该是教师提出疑问,学生积极回应提供各种解题思路。要想得到这种回应就要充分挖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小学生因为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都很强,所以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最关键也是最有成效的时期。
数学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因为年纪小认知能力低,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小学数学教师都已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数学思维活动之间的差异。所以小学数学已算得上是改变学生思维定式的重要基础。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使用简单的学生脑海中原有的认知用语给予提示,让他们对新的数学知识产生一种不陌生感,再逐渐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参与解题过程,了解熟悉数学思维,然后通过老师的适时肯定、鼓励、赞赏,让学生生成一种成就感,因这种解出问题答案的成就感而树立在新的数学学习领域的自信心再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理论怎样都可以成立,同样激发学习兴趣这种目标只要通过老师巧妙随机运用启发式教学怎样都可以实施从而得到回应。
三、确定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角色
在小学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分清楚引导和牵引的作用,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他们给学生以更加充分的讲解,但是忽略了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引导作用,从而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有余数除法”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复习了之前讲述的除法概念,随后启发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教师给学生准备了10张卡片,5个盘子,让学生将10张卡片平均放到5个盘子中,问每个盘子放了几张卡片?学生分完后,教师问:“你们是怎样分的?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为什么正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你怎样来用式子表达这个分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整除没有余数,也就是余数为0的情况。随后教师又给了学生11张卡片,5个盘子,让学生将11张卡片平均放到5个盘子中,问每个盘子放了几张卡片?教师故意不问学生还剩余有几张卡片。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很多学生拿着剩余的1张卡片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加深他们对有余数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出真知
素质教育给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小学正是孕育学生认知体系的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数学老师针对性、创新性的启发式教学,能够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更精准地理解数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数学思维逻辑活动,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喜欢上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更全面的知识网,这亦是小学教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柒』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启发式教学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启发式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 牵""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 分析-- 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 试" 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 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 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 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 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
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二是要" 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 跳起来摘果子" 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___________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 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 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 中断"" 偏离" 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 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 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 和5 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 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式结构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的模式结构则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当然,每个模式都可以修正,提高或降低结构的松紧,以使模式适应学生进行最佳学习的那个理性水平。
『捌』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与教师平等的地位,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并将课堂知识与学生
『玖』 初中数学课堂启发式教学如何应用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谢谢
初中数学应该学三角形、圆形吧
三角形有稳定性,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什么选用三角形,而不用正方形等其他图形?
圆形: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为什么选用圆形,而不用正方形等其他图形?
『拾』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摘要:对于刚刚走进学习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思维依然处于形象有简单的阶段,他们还专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属方法,然而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科目,要想让小学生把数学学好就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为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