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认识到校园;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规范个人言行,正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认识到校园;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查阅相关校园暴力的资料等;学生准备;搜集身边的校园
怎样预防与应对校园暴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避免不应有的伤害发生。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规范个人言行,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避免不应有的伤害发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查阅相关校园暴力的资料等。制作课件,显示相关案例等内容
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
教学过程
一、从游戏中常见暴力图片导入,引申到校园暴力
1、课件显示游戏中暴力场面,出示校园暴力图片,案例及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类似案例。提问: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2、师:从这些案例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远离校园暴力,正确处理暴力事件)
二、掌握方法,反思自我
1、课件展示“校园暴力”出现原因,定义,阅读、理解: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生理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
2、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如果遇到校园暴力,我们应该怎么办?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避免不应有的伤害发生。
引导学生规范个人言行,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生总结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幻灯片出示:
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社会文化的暴力性倾向严重
缺乏正确解决个人冲突和挫折的能力
法制观念淡薄——根本原因
个体情感失衡和同学之间积怨加深——内在原因。
深夜酗酒——导火索
不良周边环境——生存的土壤
校园暴力的危害: 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直接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
造成受害人心灵扭曲
4、暴力什么时间容易发生?
在清晨或傍晚,校园里人比较少的时候。
5、暴力在什么地点容易发生?
在空教室、阴暗的角落、大家不常走的走廊和巷子、教学楼、宿舍楼背后等人少的地方。
6、容易遭受暴力袭击的是什么样的同学?
容易遭受暴力袭击的是: 身体瘦小的同学、胆小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爱炫耀的同学、独来独往的同学、喜欢滋事的同学等。
7、校园暴力事件有哪些主要形式?
(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
(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是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以暴力手段争长论短;
(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6)是个别学生组织同乡会或者其他,用暴力来解决相互矛盾。
8、什么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有哪些危害?
(1)读读下面案例,想想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杨岳是个非常要强的孩子,家庭条件也很好,学习成绩始终是年级里的前几名,唯一让他头疼的是自己的个子很矮,班里的同学总是以此取笑他“小不点儿”。为此,他很生气。
(2)你遭遇过语言暴力吗?
反思自我,有没有用语言去伤害过别人?
9、议一议
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暴力现呢?
10、自我反思:我们的缺点
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在学校就受不了一点不顺心的事。为了发泄,为了一时的冲动,就造成了校园暴力。其实这些事情的起因说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为什么我们不能以一个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呢?学会为别人着想,不要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那样就会很快乐的。
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几位同学是怎么做的
(1)
刘强拿着足球在操场上完,由高年级的大同学要抢他的球。刘强灵机一动,装出很害怕的样子,讨好的说教师里还有一个新买的足球,要把那个新的送给他们,大同学就放他走了
(2) 放学时,李刚在校园一角被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要零花钱,李刚说钱放在教室里,并劝他们不要这么做,然后趁他们不注意,跑到老师的办公室里。
问:这几位同学的处理方法得当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勇敢站出来,与校园暴力作斗争
1、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
总结:
增强守法意识。打架打殴是违法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如果造成了他人人身伤害要负刑事责任。
培养解决冲突、挫折的能力。采用说服或求助权威的方法
增强包容性、承受力。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给我们带来伤害;暴力解决不了人际冲突,只能让我们付出高昂代价
不参与校园暴力,不参与帮派纷争。
2、小游戏: 我来当个调解人
四人一组,两人模拟校园暴力,两人来劝架,并讲道理,看哪组同学做的好!
通过模拟校园暴力,实际了解各种校园暴力的情景,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并通过调节增进同学间感情。
四、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1、假如你遇到校园暴力将如何应对?
语言暴力(讥讽嘲笑)
武力手段(抢夺抢占、索要财物、威逼利诱)
2、如何避免和预防校园暴力?
谨慎交友,并让父母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
选择正当娱乐活动,不要涉足等场所。
避免单独走偏远巷道和人烟稀少处;经过公园、楼梯间等易遭侵害的地方,应提高警觉。
校园暴力的加害者不会自行停止加害行为,在受害之后应主动告知学校或家长。
3、面对校园暴力“四忌”
一忌“懵”;二忌“沉默”;三忌“鲁莽”;四忌“以暴治暴”
4、总结,谈收获。
作品说明:为更好地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我设计了此教案。该教案教学目标明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深度是一,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能有效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对学生有所启示,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自己所碰到的困难,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正确的认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Ⅱ 小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远离陌生人,不参与打架、斗殴,不向别人挑衅,认真学习。
反正就是不参与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
Ⅲ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生防校园暴力安全教育课
如果回答有不完善的地方,您的问题似乎表意不明,可以追问希谢谢您好,完善一下您的问题吧,或不明白的地方
Ⅳ 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事件教案
一、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1)放学 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中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争风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女生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凶杀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碍。
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碍、情绪情感激烈等。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行为,常有攻击性,一次性精神症状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二次性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显得喜与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障碍,造成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会伤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经常惹是生非,发生打闹等冲动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攻击。鉴于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应提醒人们给予特殊的注意。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结果。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内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师对学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
老师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严重的。老师施暴在前,学生想要对抗在后,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吧!
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的体现。而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