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学科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一、个性化高效课堂的内涵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所谓“高效课堂” 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用尽可能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个性化高效课堂是教师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学识经验来组织教学,采取适合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方法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都不顾班情,不顾教情,不切实际地要求备课组统一教材、统一讲义、统一作业、统一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老师的个性特点,这样,很难达到高效教学。
个性化高效课堂对教学管理都有哪些要求?
二、个性化高效课堂对教学管理的要求
“高效课堂”主要面对两大群体:教师与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就是处理好教与学,主导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1.个性化高效课堂对学生的要求
⑴课堂达标堂堂清:课堂达标检测通过班干部或组长检查,同桌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检查课堂落实情况,落实双基。
⑵明天学习今天明:先天学生放学离校前,由各科代表分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任务,以达到先学后教。
⑶天天晨检日日清:每天早晨到校后,由组长或科代表收交检查学案,并将预习情况汇总交科任教师,以达到以学定教。
⑷周末周初两结清:每周五下午放学前,学生回顾总结一周所学内容,由科代表或组长发“双学案”,布置双休日的回顾复习和预习下周学习内容;每周一上课前收交“双学案”和检查复习、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并汇总交科任教师。
2.个性化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⑴把“课堂”变“学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益高低,取决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提高课堂效益,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把课堂主权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转变角色。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导演的作用。
⑶教师有激情,要关爱每个学生,让学生共同发展,相互提高 。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新课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这堂课下来,不只是让少数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提高,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获,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三、打造个性化高效课堂的方法
1.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倡导以“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主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为主要方式,多维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独学、对学、群学,主动获取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加强自学自练、互教互学、展示交流三个环节的统筹安排,努力构建体现学科特点、适应不同教学内容要求的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索和把握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主要课型的课堂结构。
2.优化教学方法 ,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的巨大内驱动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法很关键,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的方法的统一,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尝试了“学案导学法”。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为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学生依案而学,教师导学释疑,以课堂达标为步骤,融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提高了教学效益。
3.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提高课堂效益,就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作为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首先要把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搞清楚,理清每节课的知识脉落和重点、难点,并挖掘其知识结构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每堂课有的放矢,备好教材。在次基础上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目标,克服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和整体性。解决好吃饱和吃了的问题,使学生能在愉快和谐中获取知识。
4.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个环节就是老师先展示本节课自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教师保证学生自学探究有一定时间,让学生在自学学习中有所感悟。第二,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如,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第三,自主学习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重点、发现疑点、构建网络等。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既解决了教材理解的问题,又最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即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性格、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出发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等在教师的指导与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见,近年来不断推进和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差异性,重视个性化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推进个性化教学,并改进相关教学行为,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实行分层教学
小学生的个性差异相当明显,不仅在数学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强弱高低之分,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也有所差异。随着目前小学入学人数的逐年增长,班级学生结构越来越复杂,差异性表现也越来越明显。为此,教师们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点,准确把握他们的差异性,进行有区别的数学教学。教师们可通过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外谈话以及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小学生们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建立学生档案,并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特点。在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差异性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收集、整理所得的信息,在数学课堂中推行分层教学。例如,我在讲解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统计》这一课时,布置了一道练习:2010年玲玲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如图1所示,求玲玲家每月用水多少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对班上小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和性格特点的了解,进行有计划的分层提问,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分列如下问题:
(1)玲玲家各季度分别用水多少吨?
(2)选择正确的算式:
(15+10+30+25) 4
(15+10+30+25) 12
(15+10+30+25) 365
(3)算出玲玲家每月用水的吨数。
由于不同层次的问题符合了不同学习基础和兴趣的学生的特点,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显得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表明,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教师们应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发展其良好个性。
二、加强师生友好教学交往互动,开发个性化思维
教学交往即在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教学交往不仅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提高个性化教学有效性的客观条件。为此,教师们应加强教学交往,以实际行动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宽容对待学生的各种差异,让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的小学生在交往中能感受到支持和鼓励,并体会平等、尊重和自由,营造健康的环境以其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师生交往和同学交流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小学生们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开发其数学思维潜能。例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组合进行剪刀石头布的小游戏,并让他们在游戏中数出剪刀、石头、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教师不应先入为主地传授“正确、权威”的思考方法,更不应在小学生们提出错误规律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消极情绪,而应当引导他们发现规律的错误之处,并鼓励他们发现“A数量×B数量=种数”这一规律,进而体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只有宽容、和谐、友好的关系和气氛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才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们应重视师生交往和互动,以期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开展探索性实践活动,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教师应改变过去控制课堂的做法,以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们能够拥有更多的主导机会,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例如,在讲解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90°刻度线、180°刻度线以及掌握量角器的基本用法之后,引导小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度量橡皮、书本、课桌等物件的角,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按照自己的个性习惯去探索和掌握度量器的使用方法,观察生活中各事物的角。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如有多组学生测量同一物件,则对这些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看哪一组的测量最准确,并让该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自由选择想要测量的物件以及进行测量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使个性化教学能够有效进行。
面对新一轮教学改革,教师们应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吸收新的教学思想,通过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加强师生友好教学交往以及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等途径实现个性化教学。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叁』 如何构建小学个性化科学教育课堂
一、个性化教学方法对科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作为学生科学能力形成的起点,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为科学课作为小学生事物认知的基本学习方式,不仅影响着小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而且对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生而言,由于其知识视野的限制,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不仅想自己亲自动手去探索未知事物,而且也想认识到事物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想了解更多的奥秘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而小学科学课教育正是基于学生科学知识探索前提下采用的一种兴趣引导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要以具体的课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引导目标,而且还要在学生科学认知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作为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培养的出发点,主要是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认知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综合锻炼作为科学课堂教育中的主要目的,配合以丰富的知识原理理解,促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来形成较高的学习热情,形成综合性的科学认知能力来理解科学知识。
二、个性化科学课堂的构造
个性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在于素质化个性课堂的构建,一方面在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打造。受到家庭教学环境及教学水平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个性,而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正是基于学生基础素质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学习引导模式。因为科学课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在于课堂知识原理的讲解,也不在于学生知识储量的多少,而是基于学生科学教育前提下,学生理性逻辑思维的锻炼和自主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以学生的科学素质养成作为科学课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才能促进学生在独立人格不断形成的基础上,以理性精神为指引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当然,新的时代教学理念以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新的教育内容,要求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和兴趣爱好的发展,而个性化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以说是在新教学理念引导下的一场实践性的教育沿革,因为个性发展就要求以学生的兴趣养成和爱好培养作为其素质形成的教育基础,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在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带动下努力发展自身特长,茁壮成长。
『肆』 什么叫个性化教学
这个说法很宽泛,可以从“教”的角度谈个性化问题,也可以从学的角度谈个性化问题,好可以从“教与学”的形式上谈个性化的问题
『伍』 什么是小学个性化课程
适合每个孩子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每个孩子都适应的课程,在实际中还是有难度的
『陆』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法
个性化阅读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热门话题,有关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层出不回穷。为此,我们要答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格局;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放在课内,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得到独特体验;提倡教师做学习型教师,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保障,以求达到最终育人的功效。
『柒』 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正所谓人生识字聪明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是“我”。考虑的往往是“我”要如何做才能上好一节课。教学中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甚至每一句话说什么都要事先设计好。按照这个逻辑,那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的课就是好课,相反则是不成功的课。但是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要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做到以学生为本呢?下面就从我的一节识字教学课,来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转变。
教学片段:
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4册第3课《月亮湾》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课堂上。我在课前把本课中的生字都组成词语,然后写在黑板上。在进行识字教学环时,我手指着第一个词“月亮湾”问孩子:“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词,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一个孩子站起来,声音很洪亮地读了一遍“月亮湾”。然后我又请了几个孩子站起来读,他们都读得都非常好,看来已经对这个词语孩子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接着我又问他们“谁,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湾’这个字?”此时,很多孩子都举起了小手。看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难度。我随便叫了一个孩子,她站起来,非常流利地说:“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湾’这个字,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弯曲的弯,合起来就是月亮湾的‘湾’。这是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很常用的方法,“加一加”的方法。随后,我又让孩子们给“湾”字找个朋友,组组词。有的孩子组“海湾”,有的孩子组“河湾、水湾”。此时,我觉得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心里还在暗暗窃喜,觉得这节识字教学课的效率应该还是很高的,因为我觉得孩子们不仅进行了认真的课前预习,而且在课堂中,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了学习中来。我接下来就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用了力量,牵着孩子们一步一步地,学习完了本课的所有生字。在这堂课中,我虽然讲的非常卖力,可在课堂中,却还没能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因为在第一课时中,不仅要进行生字的识记,还要进行生字的书写,以及课文的有效朗读。之所以没能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在识字教学环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案例评析:
这节课后,我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在找寻自己在识字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经过思考我觉得,问题主要来自于教学理念上的,同时也有教学方法上。首先,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没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是在我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进行生字学习。这从我的课堂上提问中,就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例如:我在问孩子们怎么记着“湾”这个字时说:“请你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现在想来,我完全可以让孩子们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来说,这样他们就会用自己喜欢的字方法,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我的这一个问题,却完全扼杀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欲望。其次,是在课前设计教案时,我没有充分考虑孩子们已知的识字量,在备学生方面思考地还不够深入、全面。如果在教学中我能先问一问孩子们,“这些生字哪些是你们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对孩子的识字情况进行大致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根据他们掌握生字的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重点指导孩子们不认识的生字,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而我却在每个生字的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以至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理念上和《新课标》也有些相背离的地方,比如:这节课的生字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所有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而我在教学中去忽视了让孩子门从整体上来观察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从而淡化了归类识字方法的渗透。在识字方法上,几乎每个生字都引导孩子们用“加一加”或者“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其实对于有些生字这两种方法并不适合。所以,我认为在识字方法上,应该根据每个生字的特征,引导孩子们选择最适合的识字方法进行识记。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常常不自觉地替代了学生,过分发挥了“导”的作用。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再放手一些,充分相信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随着信息社会的传播途径的不断扩大,当学生走进校门的时候,已经不同程度地认识了一些汉字,我们的识字教学不应该再从零开始,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和利用学生掌握生字的既有经验,并由此提高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在识字教学中,识记汉字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每个要学习生字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教师越强势,学生越没有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这样做,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新的思维,也就扼杀了祖国的未来。”所以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让我们都能够“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样我们就会收获无限的惊喜!
『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
一、全面把握学生的基础水平。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各知识点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就是前面所学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要搞好教学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即了解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至于使学生出现“知识断层”。
二、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全班几十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标准零件。他们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使得他们的学习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特点,看到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
三、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经常就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看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不要局限于预设的教案,要根据学生当堂的表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要运用教学机智来合理地运用生成资源,造就生成的精彩。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部分,其中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情绪、意志等。在同等智力水平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对其个性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实践表明: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情,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玖』 个性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你好
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以个性化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以作文的个性化为标志的师生多向互动、共同探讨的实践过程。探索在新课程下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有:以人为本策略、开放策略和评价策略。
一、人本策略
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一语中的,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以人为本,因道习文。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必须着手学生的现状,着眼学生的发展,从备课到上课,从习作到改作始终坚持以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个性觉悟,真诚地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
1、尊重生命,让作文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坚持“以文为本”,将“现代人”压抑在“过去人”的阴影之下,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造成了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使作文这个最具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变成编造谎言的园地,涂抹文字的游戏,折磨心头的苦差事。这样的作文训练,必然导致学生精神家园的荒芜,心灵花蕾的凋谢,个性风采的泯灭。个性化作文教学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学生的情感、意愿和来自生命的各种体验,不加枷锁拘囿学生的思维,不用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作文,提倡 “我用我手写我心”,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习作展示生命的原生态。
2、直面生命,让作文成为描述心灵世界和实践活动的生命轨迹。从生命活动层面关照作文教学,作文应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灵气的展现,认识情感的宣泄,是最富有个性创新性的活动。个性化作文教学要为满足孩子的这些天性提供舞台。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探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畏权贵,不畏书本,实实在在地张扬个性,最大程度地树立个性的旗帜——“求真”,“求趣”,“求异”,“求新”,让作文成为描述心灵世界和实践活动的生命轨迹。
3、呵护生命,让作文成为生命成长的自发需要。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求。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个性化作文教学要运用激励机制,采用赏识评价,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快乐,如开辟习作园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评就评,作品想贴就贴;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参与各类作文竞赛;编订班级优秀作文选或鼓励学生编订自己的习作集;师生间通信交流沟通等等,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幸福,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自发需要。
4、扶持生命,让作文提升生命的质量。
作文应该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体验、培育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的生命过程。它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升华。也就是要通过作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作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从关爱并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点拨,去引导,去扶持,塑造一个个丰富美好的心灵,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用自由之笔书写体恤、善良、仁慈、同情、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等这些人格中最为重要而美好的因素。在激扬文字中,清濯心腑,冶炼人格。
二、开放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充满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1、开放教学目标。儿童智商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作文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只有开放性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个体差异得到最优化的发展。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指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目标。允许学生在目标达成时存在差异性、层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2、开放作文的形式。学生的生活是很丰富的,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传统作文给了他们太多的限制,如文体、内容、结构、主题、字数等等,使得丰富的现实生活进不了作文。写母亲,没有不勤劳的,写同学不是刻苦学习就是个关心集体,做好事不是让座就是拾金不昧。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情感虚伪,思维枯竭。
拆除束缚学生作文的“紧箍”,就要开放作文的形式,减少对学生习作的统一要求,,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使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不妨多出几个题,让学生从中选一个。不妨只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拟标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
3、开放写作的时空。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的,囤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广阔的体验舞台,引导学生打开封闭的生活空间,走向开放的社会,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
要放开时限。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在课堂上利用两节课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有时甚至硬性规定在40分钟内完成。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作文形式层出不穷,如话题作文、科幻作文,要完成这样的作文,需要学生查询、调查、讨论,如果硬要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没多少把握的作文,显然过于机械。个性化作文教学应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自由的时空条件,尽情抒写内心的真情实感。
4、开放作文的教学过程。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则非常有限。教师习惯在写作前进行辅导,大讲特讲审题、选材、立意、构思等写作技巧,生怕学生文无章法,乱了方寸。一条条技巧法则,如同给孙悟空套上紧箍咒,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封住了学生的嘴巴,抑制了学生创新的思路,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放的作文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判标准,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其基本模式是“营造氛围,诱发写作热情——放胆表达,拓展选材空间——交流合作,激活思维火花——尝试作文,喷发创造欲望——精当点拨,解决写作疑惑——协作修改,提高写作水平——评优激励,激发写作新动机”。
这种教学模式摒弃了教师先行指导的条条框框,实施先作后导。先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然后,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训练。这样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更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开放写作的`语言。
开放写作的语言,就是让儿童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情。只有这样的语言是充满灵性,充满个性的。 要摘下语言的伪圣面具,还语言纯清的面貌。当然,也要关注学生作文语言的连贯、得体和规范,让准确、简洁和朴素的语言与张扬个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演绎出才情飞扬、个性分明的精美作品。
三、评价策略:
完善评价机制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个性化作文教学应重视评价的策略,使之成为一个有结构的、系统的、循环往复的、不断提高的可控过程。
一、评价标准多维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是一维的,即单一的技能评价,难以全面、动态地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要真正实现作文个性化,必须以多维标准为依据,在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关注习作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作文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作文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有力凭证和广阔天地。
1、关注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个性化作文教学关注学生习作材料获得过程的评价。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获得真实、丰富的生活材料。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作文是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这中间包含许多的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通过创设新型的形式,如榜上有名、佳句欣赏、专家会诊等,挖掘、鼓励学生作文中的积极因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写作的欲望,培养写作的情感。
(3)关注学生写作的成长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写作成长“故事”,它的主要内容是收集、记录学生一段时间内有关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材料。这些材料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又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评价的有效度。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评议建议中明确指出:“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即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和权威的格局,讲究讲评的方式,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达到个性化作文的目的。
1、张扬个性,学生自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越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应放手让学生自评。评价中,让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这是学生作文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
2、畅所欲言,学生互评。
尝试让学生互评,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学生互评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同桌的、小组的、自找伙伴的,也可以是按相同内容或按相同表达形式为小组互相评改,甚至把学生的作文本全部展出,让学生自由选择评改等方式。学生按自己的认识较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
当学生成为习作评价的主人后,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的“专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习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
3、激活思维,教师精批。
教师精批,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度。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力争批得精妙,批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批得能让学生茅塞顿开。
4、促进沟通,家长参评。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作文评价,也要打破校内外的界限,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请他们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家长可以肯定孩子作文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的建议,还可以和老师、学生一起探讨有关作文改革的问题等。这样做既促进了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也使作文教学得到拓展与延伸。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个性发展”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积极参加作文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