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感想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感想

发布时间:2021-02-27 01:56:09

『壹』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感悟和不足之处今后怎样提高

小学主要是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理解能力,注重这两点,多做练习题

『贰』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思维制约了对数学中抽象概念的掌握,导致孩子们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概念教学更有效呢?
一、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引入概念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课堂上一些与生活相连的习题更好体会知识的还是生活本生。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这两个数学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你若直接告诉孩子看钟点的方法:分针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时,1时=60分,1分=60秒,孩子未必真正理解,而且长期地这样教学学生就不会去思考,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因此我们在课起始时便以猜谜揭示课题,而后分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三步走。认识钟面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钟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的介绍更为有针对性把提问变成“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手中的闹钟很容易回答。在学生拨钟也让学生自由的拨出一些整时并说说在这一时刻在干什么,这样学生对各个时段的认识就能联系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1~12各个数上。在“两个8时”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的讨论两个8时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导学生会照样子用一句话说一说,同时从数学角度提醒学生在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 等词语,这样说起来就更清楚明白。钟面、整时和大约几时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理解一个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二、迎合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概念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抽象的理论如果再加上干巴巴的讲解,必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 既要让学生感知直角、锐角、钝角等不同种类的角,又要注意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开口方向,这样才能获得对角的清晰认识。教师可以事先做好一个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教具,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一个角,判断整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马上回答这是个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马上回答这是个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回答这是个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拿出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学生就有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而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了呢?这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获得概念的整个过程中感到学习的快乐。
三、动手操作,引入概念
低段小学生他们爱摆弄东西,什么都想尝试。但若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操作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所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适当安排动手尝试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得形成概念。
例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在认识了“厘米”以后我安排学生通过测量,看看你身体上哪个部位的长度最接近一厘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先是拿出尺子不停的比划,然后三五成群的议论开了,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答案。在交流想法时,小朋友不仅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更让我收获了不少的惊喜。
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四、巧用多媒体,引入概念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教与学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的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8个苹果和4瓶果汁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认识分数。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使用,优化数学概念教学,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

『叁』 小学数学学习感悟

小学数学感悟与反思:全程参与 体悟生活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数学教材第二册中第六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新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几点感悟。

一、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这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让他们利用小棒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当学生汇报方法时我并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是接着给出56+7=?继续追问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把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并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快结束的时候,我在课件中出现学生喜爱的“肯德基”餐厅,让学生在模拟购买食品的情境中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随着画面的出现,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又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所以它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单调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变成了生活中的购物算钱,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充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观念。

随着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和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我认为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教师自身应该努力成为创造者。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面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与我们的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创新。

『肆』 小学数学概念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意义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例如,整数百以内的笔算加法法则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个法则,必须事先使他们弄清“数位”、“个位”、“十位”、“个位满十”等的意义,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法则。又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要以“圆”、“半径”、“平方”、“圆周率”等概念为基础。总之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是一个判断。在这个判断中,学生必须对“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并以此来推断出下面的6道题目,哪些是方程。
(1)56+23=79(2)23-x=67(3)x÷5=4.5
(4)44×2=88(5)75÷x=4(6)9+x=123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推理使概念得到巩固和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伍』 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
2 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2.1 数学思维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过程。
2.2 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3 数学思维能力的界定
新颁布的数学教学大纲对常规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界定:①数形感觉与判断能力;②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③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④数学的表示与数学建模能力;⑤数学运算和数学变换能力;⑥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能力。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1 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3.2 联系新旧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3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小玲做了7个五角星,小云做了8个五角星,她们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10个五角星,还剩几个?
解:具体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知道小玲做7个,小云做了8个,可以求出什么?”
“又知道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0个,可以求出什么?”
“那么这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3.4 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5 坚持启发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发展思维要在学生积极思维中才能实现。启发式教学注重展现知识发生过程,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断、推理等,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3.6 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习惯于从左到右地运用公式和常规的正向思考,一遇“正道”受阻时,就显得一筹莫展。所以在教学中,注意经常对学生进行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左推不行时,就考虑右推,或左右一起推;直接解决难奏效时,就着手间接解决;正面探讨发生困难时,就从反面求得解决。许多问题按“常规”看,似乎到了“疑无路”的境界,但通过逆向思维就会豁然开朗,喜见“又一村”。可见,提高逆向思维能力,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红星小学的一次数学竞赛,共有10道题,每做对一道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明得41分,他做对几题?
解:此题固然可以按“常规”解法,即小明做对了x道题,做错了(10-x)道题,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8x=41+(10-x)×5
8x=41+50-5
8x+5x=91
13x=91
x=7
答:小明做对了7道题。
若用逆向思维,则可得如下新颖解法。
解:假若小明10道题都答对的话,应得10×8=80(分)
但他实际得了41分,一共失了80-41=39(分)。我们又知道,每答错一题“不仅不给分,还要倒扣5分”,即每答错一题就失掉5+8=13(分),由此就能求出他答错了39÷13=3(道题)。
10-3=7(道题)
答:小明做对了7道题。
有了从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后,思路豁然开朗,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7 鼓励学生想象,发表独立见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与想象密不可分,在强调思维创新的今天,更就注重想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并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不断提高洞察力,不时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突破。
例如:计算
按混合运算顺序计算,相当繁琐。要是想到乘法分配律,将 与45交换位置,结果将令人振奋。
原式=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要以掌握丰富的知识为基础。所以要扎扎实实抓好双基教学,以促进思维发展。其次,培养思维能力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要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参与社会实践,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第三,创新是艰难的事,要不怕失败,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奋发进取,否则也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8 加强分析、综合、类比方法的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法的思维过程,比较切合学生的思维实际,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且易于找到解题的途径。而综合法的形式便于叙述。所以,解题时最好边分析边综合。这对于较难较复杂的问题,就更为适用。类比的方法将把思维对象与已知的知识、解法联系起来,从它们相似关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因此,加强分析、综合、类比方法的训练,有机地将它们揉合在一起,这对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大有助益的。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总结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感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