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把握小学科学课教学目标,激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
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B. 小学自然教学提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什么
所谓“情·知教学”,概括地说就是把认知因素与情性因素辩证统一起来进行教学。它与传统教学有着明 显的区别。传统教学只把教学的着眼点集中于认知目标,重视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但往往以牺 牲情性目标为代价。尽管传统教学理论有时也讲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但都不过是当作认知的辅助手段而 已,并不把它作为教学目标看待。“情·知教学”与之不同之处是,主张教学目标应当是认知目标和情性目标 的统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和谐共进,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正是这种鲜明 的特点,决定了它已经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先进的指导思想。
“情·知教学”的教学思想与《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大纲》
要求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教学的认知目标;要
求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科学态度等,这是教学的情性目标。在低年级的自然教学活动中,如何将“情·知教
学”和《大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更好地完成自然课的教学任务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方面来完善 自然课的“情·知教学”。
1.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3.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4.实施信息传递的“立体结构”;
5.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
6.教会学生学习;
7.“学”与“习”的统一。
下面结合《磁铁游戏》一课谈谈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中应如何实施“情·知教学”。
一、明确目标,做到认知目标和情性目标同时并举
正因为“情·知教学”要求认知因素与情性因素辩证统一,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明确认知目标(掌握知
识、开发智力),又要明确情性目标(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素质),使二者同时并举,
统一实现。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明确《磁铁游戏》一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性目 标。
(一)认知目标
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形状;
2.知道磁铁能吸铁;
3.使学生初步学会磁铁吸铁的实验,教给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
(二)情性目标
1.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培养一年级学生持久地进行学习活动的意志品质和敢想、敢做、会做的自信心。
只有明确了目标并将认知目标和情性目标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创造条件,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性过程和谐共进
“情·知教学”理论认为,情与知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和谐共进的。要达到和谐共进,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 或创造一定的条件,根据《磁》一课的教材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创造条件,达到认知过程 与情性过程的和谐统一。
(一)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情知心理因素是先天素质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养成和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创 设良好的物理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问题情境等,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得以较好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低年级儿 童的心理特点是活泼、爱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让他们老老实实坐上一堂课确实不易,所以在 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宜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环境尤为重要。只有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才能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同时实现情性因素的培养。从这一点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笔者创设了一种 适宜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环境。
1.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有趣的、形象直观的教具最能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好奇, 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笔者自制了新颖的魔术教具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教具,并为 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如各种形状的磁铁、小木块、橡皮、铁片、铁钉、螺丝帽、玻璃、塑料尺、烧杯 、锯末等。诸多的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制颜色鲜艳、直观形象的图片。笔者针对磁铁常见的形状制作了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的卡片,结合 磁铁的性质设计了三幅直观的、易为学生理解的挂图。
3.创设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游戏活动。根据本课的三个性质笔者设计了三个游戏,寓知识于游戏之中 。
4.运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笔者准备了一段拟人化的电视片,将磁铁的应用知识通过声、像途径传递 给学生。
5.举行饶有趣味的竞赛活动。本课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教学形式,巩固学生已学得的知识,并开发学生的 思维。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兴趣盎然,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就连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也 跃跃欲试。可见,认知过程与情性过程在这种条件下能够和谐共进。
(二)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
教材的思考性因素是指教材内涵或由教材所引发的在“教”与“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因素。教材的情绪 性因素是指教材内容能引发学习者情绪变化的因素。教材既是认知因素的载体,也是情性因素的载体,为了使 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同时活跃起来,就必须发掘和利用教材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
比如,在导入《磁铁游戏》一课时,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编了一个小魔术,这个小魔术利用磁铁隔着纸能吸
铁的原理将铁末吸到纸上,同时在纸上显示出课题的拼音字母。这样做的目的是:其一,引出了本课课题;其
二,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惊奇不已;其三,惊奇之后,学生头脑中会出现“为什么”,他们的思维处于极
其活跃的状态。为了找到答案,学生产生了认知的需求,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这个小魔术利用了教材的
情绪性因素,通过磁铁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活跃了学生的思 维,激发学生去探索,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开发智力。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自觉并充分地发掘和 利用教材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才能达到认知目标和情性目标统一实现的目的。
(三)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的这种精神。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只有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才会提高学生独 立思索、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给学生群ti表现的机会。为了落实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 参与学习,都有表现的机会。在《磁》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多个分组实验,让实验组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或 两次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体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去想、去 说、去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在讲授磁铁的性质时,教师将抽象的知识融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
通过做一做、说一说发现磁铁能吸铁。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这样做既强调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在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后,他们实验用的铁钉需要收拾,教师并不直接
命令学生如何把钉子装好,而是将表现的机会充分地给予学生,让他们自己想一个又快又方便的方法把铁钉收
拾好,学生通过运用学得的知识把问题自行解决了。这样做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 学生积极表现的心理需求。
2.给学生成功表现的机会。成功的表现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高昂的学习热情。这一点对于 后进生更为重要。在上课时,难度较小的问题,笔者尽量让学习差的学生回答,并且多表扬他们。通过成功的 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学中“抬起头来走路”,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己能学好自然的自信心。
总之,上述的种种做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认知过程与情性过程和谐共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辩证统一,促使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健康发展
“情·知教学”理论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时认知在先,当认知心理活动高速进行时,情性心理便
得到相应的加强,储蓄着新的能量,并培养着较为稳定的性格;有时情性在先,高昂的情绪和坚强的性格,在
一定条件下,又会把能量回流给认知活动,激起智慧的火花;有时,认知与情性齐头并进,互为条件,合而为
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情”与“知”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的。在某些情况下,认识因素常常作为一种意识力
量启迪着或抑制着情性的方向和能量;在另一种情况下,情性又常常以某一种心境,加强或抑制思维的强度和
效率。比如在课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认知活动还处于抑制状态,这时教师有意安排的一个新颖、有趣的魔
术表演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的神态反映出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思维进入了活跃的状态,
这就是情性引起了认知活动的活跃,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动机就可以推动认知活动的高速进行。学生掌握“磁铁
的两个性质”的过程,也并非是单纯的认知过程,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和兴趣也越来越
浓,情性因素也相应地增强,以至于产生了想动手试一试的动机。所以当教师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收拾桌面上
的铁钉时,学生一个个乐此不疲;当教师让其停止时,还有些学生不肯放手,这正是认知因素对情性因素作用
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有时认知与情性同时活跃起来。如在教师操作玩具鹅的时候,学生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同时手举得高高的,不等教师发问学生已经在下面小声嚷着:“老师手中有磁铁!”这个时候,学生的情知
因素同时得到巩固和发展。如果每一节课,认知过程和情性过程都能和谐相关,互相促进,保证认知目标和情
性目标的统一实现,久而久之,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就会健康发展,学生的素质将得到培养和提高。
C. 谈谈如何有效设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目标设计要明确
如果一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每堂课都能用的就不是自己回的教学目标,答它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应该把它删掉。
二、目标设计要具有操作性,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监测的
教学目标是体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方式和步骤,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探究的内容全面,价值更高。
三、目标设计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就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需要设计的教学方法,它具有让学生有效了解科学知识的作用。
D.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谈到教学目标,老师们一定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目标--在科学《教师用书》中,教材编写者为每一节课制定了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教案中,我们首先确定的就是教学目标。
确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具体到一节课中,教学目标不仅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依据。课堂教学其他方面的设计,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等,都必须依从于教学目标,并最终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待教学目标的态度却非常复杂:一方面深知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把它当作摆设,只在教学设计的环节走走过场。在设计目标时,或者求大求全、面面俱到,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或者华而不实,笼统而宽泛,没有明确的指向。到底教学目标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到底该如何设计合理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
所谓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常态水平上,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定的学生群体,以及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所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结果。“通过一个特定的教学过程(如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简而言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结果的预设要求,它既要让教师明确“为什么教”,又要让学生明白“应学到什么”。
在新课程中,《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制定了科学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作为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以及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相应地,课堂教学目标常以分述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目标的形式进行表达。
在这里,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指导的是整个课程的建设,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置、编排,以及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就小学科学课程目标而言,它所关注的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变化情况。其行为主体应该是课程设计者、管理者、教材编写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校师生等。
而课堂教学目标针对的是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一个单元、一节课、一个活动等。本文主要以一节课为例)。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而言,它所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结果,包括科学知识的习得、探究技能的训练,以及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的形成的情况。其行为主体应该是执行教学任务的科学教师和接受科学教育的学生。
2.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
《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但它不是详细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例如“食物链”一课,仅仅是把《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中的“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够全面、不够具体的。事实上,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一节课往往包含了《课标》具体内容标准中多个部分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制课堂教学目标时对相关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3.教学要求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主要是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或对教师执行某一教学过程的具体要求,其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往往通过“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组织学生……”、“促进学生……”等句式进行表达。例如,“指导学生学习混合与分离物质的几种操作方法”(《混合与分离》);“组织学生进行凤仙花的种植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种植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器官”(《植物的一生》)等。
如前所述,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设要求,多通过可理解、可测量、可观察、可评价的行为化动词进行表达。例如,“尝试混合与分离物质的几种方法,独立完成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混合与分离》);“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凤仙花的种植活动;并通过观察,辨认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器官”(《植物的一生》)等。
4.设置各维度分目标不等同于面面俱到。
课堂教学各分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分目标的设定,对学生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具体发展水平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是一个统一的整合体。其相互关系可以这样理解:科学知识是探究学习的基础和载体,科学方法、情感、态度等都依附和融合在科学知识的自主建构的过程之中,通过经历获得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掌握必要的科学方法,并促进科学习惯和科学意识的形成;与此同时,科学方法和能力的提高、科学情感和态度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夯实和完善知识结构,训练和提高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范围时,必须全面考虑三个领域的目标,不可有所偏废。但是,这并不等于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必须面面俱到,同时或同等程度地达成所有各维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课,有的可能侧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有的可能侧重于科学方法的习得和技能的训练,有的可能侧重于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某一单元、某一节课或某一个活动,可侧重其中某一个或两个分目标,而另一些单元、另一节课或另一个活动,可侧重其他一个或两个分目标。当然,也有些单元、课或活动,能同时兼顾或达成多个分目标。
二、如何制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
1.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由于课程目标是上位目标,它决定教学内容的设置和编排,以及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因此,它先于内容而存在。即先有课程目标,后有课程内容(通常以课程内容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形式呈现)。
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目标往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由课程目标所确定,通常以教材的形式呈现)来设定。即先有课程内容,后有课堂教学目标。在这里,课堂教学目标(或年级/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等)为下位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将课堂教学目标纳入到其上位目标中进行思考,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和累积性,并以《课标》为依据,从完整的结构体系上作统筹安排。《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则是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载体。教师依据科学课程内容,挖掘科学教材中隐含的科学知识、探究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面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情况,完善和细化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再筛选、调整和组织具体的教学内容。即使是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其课堂教学目标也不应该脱离课程内容而随意设定。
2.体现科学学科特点,确定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
如前所述,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由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所组成。在制订目标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和设计每一维度的预期目标。但由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达成预期并不一定一致,因此,应根据各维度目标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目标的设计上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尤其是一节课或一个探究活动等)中,应该有一个相对重要的目标,即中心目标(或称为工作目标)。通过该中心目标的达成,来实现其他相关目标的积累和达成。通常来说,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中的技能训练目标等,属于可直接评价学习结果的结果性目标;科学探究中的方法学习和思维训练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属于较难直接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性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往往可选取一个主要的结果性目标作为该教学活动的中心目标。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过程性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目标。
E.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013-08-20 by 皮蛋老师) 科学课(及相关实验和手工)占据覃山学校一半的分量。这门课程开展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不得不再三询问自己“这门课程,我们学校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不厘清这个问题,那就是糊里糊涂;厘清了这个问题,但没有把握住却因各种原因不断偏离目标方向,后果仍是一样。也就是说,不仅需要弄清方向,而且还要不断反思自己每一天的实践是否偏离了方向。 对科学课程目标的认识也是一个自己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就目前而言,我认为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能力与方法 . 学生善于通过观察事物,自己独立提出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 . 学生善于对自己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预测。 . 学生勇于通过“动手做”来检验自己的预测。 .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模型。 .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形成的模型进行预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模型。 (以上的目标是做科学本身所需要的习惯) 二、观念与个性 . 学生要形成这样的观念“眼见并不一定为实,眼不能见并不一定不存在”。 . 学生养成不人云亦云,而是有通过自己的“动手做和思考”检视之的习惯。 . 学生要养成有像科学家那样考虑所有变量地全面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 探索问题必须会遇到不断的挫折,锤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毅力。 . 培养学生热爱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三、知识 . 掌握一定的科学概念。 . 能够阅读科普读物。 我一直把目标只是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来看,而不是一定非得达到它,毕竟它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描述;目标也是一个指导性原则,教学的思路。
F. 小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要细化。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0%A1%D1%A7%D3%EF%CE%C4%BF%CE%CC%C3%BD%CC%D1%A7 语文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0%A1%D1%A7%CA%FD%D1%A7%BF%CE%CC%C3%BD%CC%D1%A7
数学
英语: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跳出课改看课改,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英语课堂仍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如:对教材的实质内容理解不透,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且常流于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只注重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等等。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为了学生获得语言能力而设计,如果这些活动缺少了应有的教学目标的指向,活动的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新课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应符合新课标。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堂课中,我们应该把上述目标具体化,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三维目标”来表述,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常在一堂英语课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师都会努力去落实,但后两个目标常常被忽视。在有些英语课上,教师的目光总是停留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上,反复围着目标知识,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求学生能将知识点烂熟于心。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教学中屡见不鲜。 案例一:这是一节三年级的新授课,教学内容是学习关于颜色的英语名称。教师在运用图片进行单词和句型教学后,接着教孩子们唱歌曲Colour Song。教师先用录音机播放这首歌曲, “The song is very nice. Do you want to sing it?”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大家,“Yes.”孩子们大声地喊道,并高兴地拍起了手。看孩子们的积极性那么高,老师也被感染了,非常投入地开始教唱歌。首先,她让孩子们学习这首歌的简谱,接着让他们一句句学说英语歌词,又亲自一句句教唱,然后又跟着音乐的节拍唱、分男女声唱、小组唱……孩子们应接不睱。教唱英语歌的过程整整持续了20分钟,课也在歌声中结束了。 分析:40分钟的时间里,有整整20分钟学生是在学唱歌曲中度过的,后半节课几乎成了一堂音乐课。这让我们怀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还是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如果教师能合理安排唱歌的时间,学唱之后能为孩子们创设更多运用语言的情景,并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学会得体使用所学新知识,那这堂课中我们的学生将会学得更精彩。新课标呼唤:英语课堂应该是既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快乐的,又是踏实的。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起点,在设计任何学习活动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努力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太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课堂教学的环节,结果忽视了对教材的深层挖掘和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教学陷入了追求形式的误区,低效率是这种课的致命伤。 案例二:这是PEP教材(Book1, Unit4)一堂关于动物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单词dog, monkey, ck, panda, cat, rabbit, pig7个单词,并通过TPR活动,听懂会做Act like a dog/monkey…一位个性活沷的年轻教师这样进行她的教学: [教学目标] 1. 听、说、认读单词dog, monkey, ck, panda, cat, rabbit, pig。 2. 通过TPR活动,听懂会做Act like a dog/monkey…同进巩固所学单词 [教学步骤] 首先从“听声音、猜动物”游戏引出本课的7个新单词,学生跟读,学做TPR:Act like a dog/monkey… 接着教师围绕这7个单词和Act like a …进行多种活动的反复操练:听录音模仿、学生个别做动作、集体做动作、人机互动说单词……并允许学生在教室里自由走动,说说演演最后安排了分小组表演Act like a… 分析:从表面上看,整堂课的教学,一直是气氛热烈,笑声不断,教师良好的素质、孩子们逼真的模仿、可爱的动物玩具、精彩的课件设计,都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检查的教学效果也很不错。大部分孩子掌握了7个动物单词的读音以及TPR活动,连平时课堂上不怎么活跃的几个学生,也能读出新单词。这堂课的确有很多亮点,但如果从整体评价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新授时间只用了6分钟。原因是本节课的7个单词在前一课时的Let’s talk、Let’s play两个部分已经全部出现过,大多数孩子在课前早已掌握了本课的基本内容。如果教师没有课件的演示和听声音猜动物的游戏,可能新授需要的时间会更少,而26分钟操练,大量活动,只是为了5位学生的进步。这堂看似成功的课,至少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是失败的。它既不符合课程标准中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性不相符。 教育是一种崇高的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一名从事这一崇高活动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用这样的理念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如何?通过哪些更优好途径来达成?达成度如何?相信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进行这样反思的话,一定能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的教学水平,最终实现育人的价值。
G. 如何细化科学课单元教学目标
谈到教学目标,老师们一定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目标--在科专学《教师用书属》中,教材编写者为每一节课制定了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教案中,我们首先确定的就是教学目标。 确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
H. 通过学习“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请你简述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当然,问题是要建立的情况。如果所提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老师,或创造艺术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大胆的猜想,积极思考,渴望自己知道答案的欲望,那么未来数环,那就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