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要激活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每个具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兴趣也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能过极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品味自己的歌声中,教师进行点评,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作用,这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音乐中去。
三、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对音乐情感方向的把握。
音乐是感情艺术,是人们情感的凝聚,没有感情的作品不可能是一部好作品。音乐作品往往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性和情感陶冶性,因此,音乐课中的情感运用尤为重要。
音乐的情感是指作品本身对作者感情的流露和人们对作品意境的心理反应。因为音乐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引导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学过程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原因。作为音乐教师,上课时必须包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如果缺乏感情投入即使教师有过硬的演唱、演奏基本技能,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如在范唱《大鹿》时,如果教师自己心灵上都没有感受到紧张而危急的气氛,学生又如何能感受到兔子被敌追赶的危急情感呢?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诚,以激动人心的情感投入,才能真正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任何作品或教学内容,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传播给学生的。优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假如教师用生动、悦耳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解时,就能把作品解释得引人入、胜;假如教师用动听悦耳的语言进行歌唱时,必定“字正腔圆”使学生动之以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生情。也可以在课堂中采用课堂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以演抒情”。既提高了效果又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还使学生更直接的受到艺术感染和激励,并产生一定要学好它的强烈愿望。
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在教学中,教师的情绪要热情饱满、精力充沛、举止大方;语言丰富、语气富于变化。要吃透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既做“导演”,又做“演员”。以亲切、热情、真诚的教态来感染学生,用生动的范唱、范奏来打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不同,如:有的学生喜欢声乐,有的学生喜欢钢琴,有的学生喜欢舞蹈,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欣赏等等,对于不同的爱好,很多学生都会对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作为音乐教师,无论其音乐素质有多好,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进修,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掌握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全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欢迎。
总之,音乐教学应该作为一种自由和欢乐来努力追求和尽情享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音乐老师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要从单纯的牧羊人角色变为牧羊人和领头羊的双重角色!
2.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教学
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 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那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地参加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既享受到音乐盛宴,又学到音乐知识,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上要求齐、准、象,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整齐划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老师一遍遍教,学生一次次练,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
正因为许多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艺术音乐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能不能把孩子们从座位上*放出来呢?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 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 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教学内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师平时对音乐素材的大量积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知识。流行音乐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还在课堂上大胆引进流行音乐,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课之间的距离。除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外的网络学习、民间采风等也能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乐文化多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与人类生活同在,让生活的内容注入学生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协助者。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快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是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性。
四、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先去花大量精力解决识谱问题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 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 就合上去了,
3. 浅谈如何提升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地参加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既享受到音乐盛宴,又学到音乐知识,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上要求齐、准、象,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整齐划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老师一遍遍教,学生一次次练,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
正因为许多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艺术音乐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能不能把孩子们从座位上*放出来呢?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 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 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教学内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师平时对音乐素材的大量积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知识。流行音乐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还在课堂上大胆引进流行音乐,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课之间的距离。除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外的网络学习、民间采风等也能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乐文化多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与人类生活同在,让生活的内容注入学生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协助者。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快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是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性。
四、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先去花大量精力解决识谱问题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 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 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六、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器乐教学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息浓厚,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此外,可介绍其他乐器进行教学,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后欣赏乐曲,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