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探究起始阶段,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时,出示了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后对学生说:“对于水中的潜水艇,你都有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生1: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能沉下去?
生2: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
生3:水中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属于同一类,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话,那么让学生继续再提,学生也只有“乱提瞎问”了。其实,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一举三得,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
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而忽视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
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课后学生的头脑依然是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其实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
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1.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3.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4.为什么说“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5.怎样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
6.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
7.为什么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8.什么是亲历活动?
9.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
10.如何理解“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11.不同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无差别?有何差别?
12.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上课时数之间的关系?
13.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关系?
14.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这样好吗?
15.科学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有哪些指导策略?
16.为什么要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7.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
19.什么是教育评价?
20.学科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21.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如何定位?
22.怎样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3.怎样理解“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24.怎样理解“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25.怎样理解“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26.“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
2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
28.“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
29.怎样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与访谈进行评价?
30.怎样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杰出表现进行评价?
31.怎样通过学生学业进行评价?
32.怎样进行科学课程的测验与考试?
33.怎样运用“评定量表”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
34.什么是科学课程资源?
35.为什么要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6.社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37.如何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的网络资源?
38.为什么说科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
39.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对教材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40.《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对教材编写提出一系列的有关建议?
41.依据《标准》所编写的小学科学教材半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42.《标准》对教材编写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43.教师在教学中怎样看待与使用新教材?
44.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胜任小学科学教学?
45.科学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知识?
46.科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47.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要经过哪几个方面的培训?
48.科学教师如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
49.在职科学教师的进修学习有效途径有哪些?
50.为了顺利开展科学教学,科学教学必须具备哪些仪器设备和场地?
51.如何布置科学专用教室?
52.如何布置学校里的科学活动园地?
1. 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是指这样一种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的目标是多样的。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侧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和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潜能。
一位“用教材”教的教师是这样设计“抑郁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的: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他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抑抑理论;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他让学生提出一种自己的抑郁理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提供了一个抑郁病人案例,让学生开治疗处方。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教材教”的案例。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展示月相的变化是一回事,让孩子连续观察并记录28天左右的月相是另一回事,后者给予儿童的更多也更重要:坚持性、客观性、认真、严谨……
2. 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首先看一下为什么要用行为化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在教师撰写的教学目标中,常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表述: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②演示热胀冷缩现象;③学习“物体的沉和浮”。这些表述或失之于过于抽象、笼统,或失之于陈述的是教师行为,或失之于只写出要学的课题,至使执教者无法对教学的效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美国学者拉尔夫·泰勒和布鲁姆均认为:教学的效果最终应反应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上,因此主张陈述教学目标时,主语应该是学生;谓语应该是可测量的行为化动词。这样,可以避免因目标表述由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测量的弊端。这些主张,为诸多课程设计者和教师认可和接受。
其次再来看一下怎样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另一位美国学者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显然,这些学习结果具有不同的特征,言语信息涉及“知什么”、态度和倾向性有关,其余的则和“知如何”关联。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这些不同类型的目标,可以使教师清醒地意识到教学后学生应发生哪些方面的行为变化,从而考虑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达到这些目标。例如,当我们用“会做什么”的句子来陈述目标时,就应想到要用练习的教学方式;当我们用“意识到……”的句子来陈述目标时,就应想到要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体验的机会。
3. 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当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展的时候,他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及所学到的东西是无法准确预知的。因此,表现性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它不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只描写教师提供的情境、所要处理的问题以及所要从事的工作。而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的成品,都如其人的不同而多变。
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的提出建立在对行为目标的批判上,批判之一便是对情意领域目标更高层次思维能力目标这些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很难准确地预设一节课后该发生何种行为变化,例如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对大自然美的鉴赏能力。这些目标的叙写,与其指明活动后的行为变化,不如指明活动本身(学生需经历的活动)更为有效,何况,活动的收获完全可能超越预期的。
表现性行为目标的倡导者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艾斯纳曾给出一些例证来说明怎样制定“表现性目标”,如“通过使用铁丝与木头发展三维形式”;“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标准”举的例子是“观赏植物的花和叶”、“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等,这些目标的表述均未指明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后能做什么,但学生行为的变化是可能发生的。我们可以把表现性目标视为行为目标的补充
㈢ 浅谈怎样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以实验观察和活动操作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新课改形势下实验过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三至六年级科学课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而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师指导儿童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能力,千万不要把科学课上成是语文课。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实验要求进行教学,以完整有效地上好科学实验课。
一、认真做好课前实验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实验课,必定建立在教师丰富的经验之上。实验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要熟悉教材知识,还要知道学生实验。教师应充分构思每一节实验课的总体思路,亲自动手熟悉每节课的实验程序,找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演示实验要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
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所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优化教师演示实验,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三、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案例和分析:《淀粉的踪迹》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认识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高,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淀粉的能力,比如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许多材料来检验——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栗子,玉米,南瓜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如:《蜗牛和蝗虫》中学生应该充分的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我发给学生解剖器材,放大镜,蚊烟,火柴,水杯,树叶。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原来不吃有蜡质的树叶,蝗虫和蜗牛也会游泳,蜗牛怕烟火,蝗虫不怕烟,怕火,蝗虫和蜗牛的壳里真复杂。制作类的实验应该能“玩地转”。如:《风的观测》、《做个小磁铁》、《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等这些具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玩耍,学中玩,玩中学,事半功倍。
四、重视乡土自然教学,使实验教学贴近生活
作为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应突破由仪器、设备等带来的问题和不便,利用本身的自然、地理优势,开发和运用乡土自然教学,我在一篇杂志曾见到有关香港现用小学自然教材乡土自然教学的方法,其主要有这些内容:“1、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六百万香港公民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生存环境,香港一切公共场所是为香港公民开设的,香港公民要爱护香港环境。2、明确美化环境、美化校园、美化家庭的意义,并且积极参加这些活动。3、了解香港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止方法。如香港陆上污染主要是由弃置的废物造成,废物的来源和种类有:①家庭和效游人士弃置的废纸、空罐、胶袋和腐烂食品等。②商店和办公室弃置的废纸和胶袋等。③工厂和货仓弃置的塑胶、木料和金属废料等。④建筑地盘弃置的建筑废料等。香港政府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有堆填法、焚化法、再生法等。 4、告诉小学生如何保护香港环境,如在公园里不乱抛垃圾,不伤害公园里的动物,不采摘公园里的花木;不伤害益虫、益鸟;要爱护和保护树木;要遵守香港政府公布的有关保护环境的法规;帮助香港政府整治环境,发现垃圾堆积等现象,要利用热线电话通知市政署。”联系自己的实际,不难发现在学校的周围,存在着许多实验教学的良好教学实例和有待探究现象,善加利用,必能为我们的实验教学增添新的渠道和亮点!
五、多媒体对实验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投影的放大作用。多媒体投影仪是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很好的的工具。我在教学花的构造一课时,要现场解剖一朵桃花。在解剖子房时,我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操作,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过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这对孩子们的独立操作帮助很大,相对那种教师一桌一桌的演示要大大节约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材料损耗。
电脑动画的启发作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我有时会选择现成的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此时,FLASH等动画技术就成为教学的关键,如何用动画技术再现科学的过程就完全依靠技术水平了。
当然,影响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教师的精当的评价、学生及时的自我反思,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调整。应该说,改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广,本人上述的几点只不过是泛泛而谈,旨在抛砖引玉而已。新课改下教师要既做教书匠,又做思想者,且行且思,且
㈣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入新世纪,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缺乏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而作为一名带科学课的老师,担负着培养儿童爱科学、钻研科学、探究科学兴趣的任务。但目前,广大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受到了制约,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进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观念问题
虽然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在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下,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仍按应试教育工作着,成绩、名次、黄冈、海淀AB卷、随堂训练、一课一练等各种补课浩如烟海,师生拼了个焦头烂额,双休日、节假日,再加开夜车;公式、定义、古诗、英语单词等朗读课背,饭前饭后背,这真是见缝插针。至于科学课已无暇顾及,更谈不上科学课上的实验与探究发现,且不少教师的观念中认为科学课仍然是“副课”,那就靠边站吧!
2.懒于动手问题
懒惰情绪始终困扰着实验活动,稍有难度或费时或缺乏实验材料(可找替代品)的实验或实践活动都是以讲代动手实验来处理的,教学中只做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实验,久而久之,形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俗语说“眼眼巧,手手拙”师生都简单化处理,不愿做刨根究底知其所以然的探究,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克服懒惰情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变应试教育的方式为素质教育,着眼未来,创造环境,千方百计保证每个实验活动的落实,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使他们勇于探索,想出新办法,提出
㈤ 小学科学实验课需要注意那些内容
一、实验先要自己做一次
二、实验前要讲清安全问题
三、实验时要分好组、选好组长、明确操作手,记录员
四、教师要讲清操作步骤
五、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现象
六、实验后要注意仪器的复原
㈥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1、科学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课前准备的充分则是实回验成功的有力保证答。
做好实验教学课前准备,不光教师要做好准备,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2、实验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有序、高效地进行,这是提高实验效率的首要保障。
3、实验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有序、高效地进行,这是提高实验效率的首要保障。
㈦ 怎么样将小学科学课上的出彩要注意哪些地方
本人曾担任过多年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想要做一个好的版科学教师,首先知识权面一定要广。其次上课前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另外还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实验材料等一定要充分。再就是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不宜轻易下结论。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自己慢慢总结、揣摩,祝你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