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有效学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任务和合作时机。一般而言,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
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
内容。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组织学生合作分小棒,先把8根小棒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再把9根小棒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比较两次分的结果并用语言叙述出来,接着要求用算式把分得的结果写出来:8÷2=4 9÷2=4„„1。教师再揭示余数的概念,指导正确的横式、竖式书写,这样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正确的组织、引导,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
(一)、及时指导: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A:启动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了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二)、调控引导:.教学组织中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重视引导,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要正确的引导,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四、要客观评价,激励参与者的积极性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
(一)、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改善自己的学习,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班中,可以试行“我来评一评”活动。具体做法是: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 ,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的方法,反映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困难和经验,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不 断成长和进步。最佳组员,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新奖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赛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小组评价:要重视小组评价,看小组全体成员的表现。例如:某个组员回
答不够准确或不够流利的时候,可以请组内其他成员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对于回答有误的同学也要表扬其敢于尝试的勇气,激励暂时落后的小组在下个环节中继续努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团结协作的小组应是得分最高的小组。设四个奖项:⑴最佳沟通奖;⑵配合默契奖;⑶共同进步奖;⑷集体智慧奖。
(三)、教师评价:
1、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
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例如对于那些一向爱动脑筋,合作学习中参与热情高、探究能力强、并善于带领其他成员共同探究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他们:你在小组中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而对于那些反应不是很灵活,对自己不是很自信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如果你能自信地融入同学们的讨论、探究中,老师相信你能学得更好。对于那些成绩中下等,平时胆小慎微,不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醒:老师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愿意给你帮助。
2、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 各成员是否明确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各成员之间是否
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间有无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帮助,最终达成共识。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树立小组榜样,激励其他小组,调整自己的合作方法,完成合作任务。
3、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 对合作效果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
的参与程度。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是否达到学习要求,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贰』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法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小学数学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的掌握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有效的设置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们探索数学奥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引言:十二五继续教育要求教师队伍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理念,深入研究"一德四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是在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某些问题或任务进行讨论、交流,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目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营造开放热闹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兴趣,获得成功体验,也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孜孜不倦、为之努力的追求。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要求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时,必须遵守其原则,才能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要有价值
讨论问题是否有价值是选择的前提,如果老师选择的问题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义,不仅浪费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也会让学生对老师失望,降低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2、要有层次
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应结合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从简到难,逐步递进,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研究。
3、要有挑战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充分结合这一心理特点,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较为简单,讨论过程变得多此一举,如果问题过难,又会打消同学们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要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主动思考,并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优化成员组合,培养合作意识
一个团队是否具有战斗力,其成员是关键。学习小组也同样,每个成员的性格、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科学分组,合理搭配,让每一组的学生在一起都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另外,优化成员组合,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效果的关键,教师在学生们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并积极的参与讨论,充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杜绝学生出现唠闲嗑、讨论与讨论问题无关的话题,并及时的给予评价。分组后,老师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每一个小组投票或比赛的形式选出小组长和记录员,明确每一名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并采取月轮换制度,保证每一名成员都能够体验到其他角色的职责,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2、把握恰当时机,有效组织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还要求教师能够站在教学大纲的角度上,思虑周全,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坚决杜绝为了走形式、看热闹现象的出现,要在学生讨论时,关注每一组学生的交流内容,并及时的起到引导作用。
①在重难点处小组合作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累。新课改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了新的要求,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将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最后选派代表进行总结,说出小组讨论思路和结果。这样,不仅确认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②在规律的探索处、动手操作时小组合作
有些规律的探索,靠学生一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学生分工合作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有的则需要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才能完成。比如平面图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仅凭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如果小组每个成员共同动手,剪拼、平移、实验等,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有助于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智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在解题策略的发散处小组合作
有一些题解题的思路很多,解法也有多种,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
3、遵循规律特点,培养良好习惯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少,知识量大,很多教师为了赶时间,很少在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得这一方法缺少真正的意义,也无法发挥其实际的作用。首先,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应将其摆在首位,教师在选择是否进行小组合作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问题,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达到高效。第二,对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班级中的各个小组如有问题不统一的情况,可以选派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如答案仍不一致,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引导和讲解,使学生对此问题弄懂、弄透,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第三,小组合作学习后,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由小组成员互评或老师综合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发掘数学知识的奥秘,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结:新课改和十二五继续教育开展以来,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教育理念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的核心,要明确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协作精神。通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明确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及时引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叁』 小学数学中合作教学法的教学环节有哪几步
第一步:激趣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教师善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如,创设悬念式、矛盾式、操作式、实践式情境,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
第二步:尝试
尝试的基本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当学生有了探知的欲望,教师出示尝试题,让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进取精神,都能成功。学生通过自主尝试,领略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若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疑难,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可从课题、教材、解法、数学与生活质疑等,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第三步:合作
这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将自己积极、主动地在自学尝试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在全班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自主探究的价值。
第四步:点拨
在学生自学尝试、合作交流时,教师重在引导、点拨、归纳、总结,做画龙点睛的重点讲解。
第五步:深究
对所学的新知识,检查学生是否学懂,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对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交流,让学生掌握学法,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使学生的收获得到理性的升华。
第六步:拓展
教师要因材施教,照顾个性差异,设计综合练习,发展练习,培养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力量。
『肆』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分组合作的教学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
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
3.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分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将数学融入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
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四、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联系呢?”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等等结论.教师对于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也要及时纠正,最后还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特点进行总结.比如“告诉学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学生内交流,还实现了教与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伍』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和连续性的学科,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小学数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和学习,学习数学的标准就是能够对该学籍范围内的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学数学重点要掌握的知识,下面这几个学习方法带你学好数学.
(同学们开讲)
学习小学数学重点就是注重学习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学生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勤学多问不耻下问是学习的良好态度,他们会把你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掌握好学习方法,你会对每一天的新知识充满兴趣.
『陆』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一定的理念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实践性、理解性和反思性。如果实现了这些特性的课堂教学,那么这节课就可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的好课。那么,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板着面孔”上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如在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去撕纸、折纸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操作,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我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因为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知识,他们记忆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
5.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
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推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再生成问题。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的设计质量。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又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这样的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进而开发了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呈现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当然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即时情境,有针对性地发问,绝不能生硬照搬预设的问题。
同样,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不是多人、多次排练的结果,不是“课本剧”的再现。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6.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例如有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10道题,一道一道地讲,刚讲完的时候,就下课了。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参与,作业也设计得有坡度,但当我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课时,发现这些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不会,但教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
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教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学生问题的课。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柒』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捌』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它不但可以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可以紧密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习活动活跃起来。
(一)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必须从课堂导入开始。教师可以在授课时精心创设情境,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
(二)善于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贴近学生,使学生更易理解,更加懂得学习的目的。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模拟售货的场景。让学生分别充当售货员和客户,买卖商品,计算销售总额,思考多少钱可以买到几种商品,怎样才能买到最多商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小学生生性爱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很薄弱,有个别学生还处在被动状态,特别是学困生,总认为那是优秀生的事,合作学习时只是一味地看、听,不积极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创造更多合作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与建议,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交流,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合作意识。
(二)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合作“一起剪、拼来求梯形的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多运用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合作,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合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别人的长处充实自己。
数学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活动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并且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首要的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只掌握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学会倾听
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插嘴;并善于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与缺点,在适当的时机做出补充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对小组讨论合作起到应有的帮助。
(二)学会讨论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给予他们思考的空间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记录并做出归纳总结。
(三)学会表达
表达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合作中不能很好地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就会影响学生的探究效果。学会表达是促进学生建立并维护人际关系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
四、加强师生的有效互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讨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众所周知,“合作”是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欲望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
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游戏“找朋友”,以顺着找、倒着找等形式展开。教师分发给学生事先写好的“口诀纸条”,纸条上写着口诀的前半句或口诀的后半句,请学生找朋友。第一组按开火车形式第一个开始,拿着“二九”的同学站起来说:“我是二九,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一十八”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我是一十八,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两人齐读:“二九一十八”……教师也参与其中,说出“我是五十四,我的朋友在哪里?”全班同学齐声答道:“我是六九,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全班一起齐读“六九五十四”。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数学学习方式,不但使枯燥的口诀背诵变得有声有色,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引导学生合作实践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摆、剪、量、折、画、拼等手段,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等多种感官,在共同的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成共识,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与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一二组的同学折出纸条四份;同桌两人一个画出1/4,另一个画出3/4,拼在一起比较哪个大;三四组同学的同桌一个折出纸条的1/2,另一个折出纸条的1/4,然后让他们将折好的纸条拼在一起,比较哪个大。在比较中学生很明显可以看出3/4大于1/4,1/2大于1/4,最后讨论得出“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这一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乐于合作、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有把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并且被广泛应用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团队精神,这样的数学课堂也才能更具活力。
『玖』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合作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因此,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小学一年级,我采用的是二人小组(即同桌)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我会经常设置同桌合作或交流的教学环节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知道合作的意义,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完整、清楚),在同桌交流时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能力(做到谦虚、尊敬别人),在遇到和自己有不同的想法时敢于大胆质疑。例如,在北师版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孩子观图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和解答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在引导观图时,我会让孩子们“同桌小声的说一说,你知道那些数学信息”,“如果你的同桌没说完整,请你帮他补充出来”这样极大的激励孩子们完整的观图和完整清楚的语言表达,同时也提醒同桌的孩子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时,我也会让孩子们“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解决的”“或者你打算怎么解决”“你有和他不一的解决方法吗?”这样极大的激发孩子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并获得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喜悦。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帮助了学习较困难的孩子。在动手量一量等活动教学时,更是培养孩子体会合作的必要性的重要环节。如,在教学认识厘米、米、分米时,需要孩子们动手量一量桌子、黑板、操场等较长的物体时,由于孩子独立完成较难,因此设置同桌合作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同时也让孩子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小组的搭配与分工。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培养学生四人小组交流与合作。在为学生安排座位时我会有意识的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综合素质的优、良、中、差进行搭配,孩子们自由轮换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小组成员全部参与)、纪律委员(负责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维持纪律、控制说话的声音)、记录员(负责记录主要内容),汇报员(负责汇报小组的意见),这样的搭配与分工不仅让每位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而且培养了他们担任不同职务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节日广场》时,我先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自主观图,自主获取数学信息,接着在老师的要求下,四人小组合作,“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数学问题最多”,小组成员立刻分工合作,显得非常有序,再请个别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评价。这节课后我觉得特别轻松。小组合作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体现了合作精神,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前必须给予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才能在小组中达到更好的有效的交流。
四、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一课时,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画出任意三种不同的三角形,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度量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完成统计表”,“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按照要求,通过实际动手测量和计算,发现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度。只要教师的要求明确,学生才能有目的的进行小组合作。
五、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教师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马上调整问题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在各小组汇报发言时,老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特的意见,并互相尊重,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六、在课堂教学培养小组合作时,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如,我在教学“租船”时,我联系生活情景,轻松的引出去公园玩划船的时租船的数学问题,“一、二大组共有21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限载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这个问题一出,马上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巡视着孩子们的解决方案,他们都列出了算式“21÷4=5(条)……1(人),但是在作答的时候,有人答的是“至少要租5条船”,也有人答的是“至少要租6条船”等他们都有了各自的答案时,我在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我参与到个别小组倾听了他们的讨论,小组各成员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学习,最后得出“至少需要6条船”。当我追问“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是5条船呢?”这时连开始做错的孩子都很肯定而急切的说“因为那5条船坐满了,还剩下1人,他也要乘船,所以必需再租1条船才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学习和讨论,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他们大胆的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加深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的掌握了知识,我则轻轻松松的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生生间的互动,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进一步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兴趣的养成,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的人格的形成。
『拾』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主学习、在交往中共同探讨,培养其动手专能力、协作的属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个性发展。在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数学教师实践、探讨的问题,也是数学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互教互学、互帮互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