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科学高段学生素质评价方案
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关注课内与课外的学生学习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表现和发展水平。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表现评价、纸笔测验评价、综合评价。
1、行为表现评价
行为表现评价是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辨别,有多种方法。
教师观察 课堂上教师敏税的观察是行为表现评价的关键。教学目标、学习要素可以指导教师的观察,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敏税地观察学生的思维深度、操作技能水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要素制定评定量表,量表往往分为3~4个水平程度,分别描述各个水平程度。
在课堂上,教师还能够观察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情绪表现。课堂教学具有社会性,课堂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往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情绪表现反应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高效地学习。如果学生发言积极到位、活动操作符合规则、实验效果明显,说明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教学。如果有学生扰乱课堂秩序或者精神不集中,就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了。
教师在观察中,除了用量表进行评价记录外,还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逸事记录下来。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学生的进步或者违纪行为等。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学期或学年结束时综合评价的参考。
学生谈话 在教学前需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时,可以问一些学生问题,根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分析学生的原始观点,发现的模糊或错误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随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概念发展情况。
其他评价主体,如教育管理者、家长等与学生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作业 学生的科学记录、研究报告、作品以及成长记录袋等属于学生的科学作业。对这些作业进行评价需要进行综合评定。这时,我们往往根据一个班学生的整体情况将它们分为3~4个等级。
学生科学记录本中常常记录观察现象、实验数据、科学笔记、科学概念图等。表现要素有:作业完成率、记录项目的完整性、记录的准确性与创造性、整洁程度。
学生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表现要素有:格式——各项是否齐全、过程——是否清晰明白、资料分析与结论是否合理。
学生作品有手工制作、手抄报、科学图画等。评价要素根据作品性质而异,如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的表现要素有:三层比例的准确性、模型分层的清晰程度、圆或半圆的整齐程度。
成长记录袋有多种类型。基本的要素有:内容目录——目录包含了哪些内容、各个项目——装入记录袋中各项目的水平、评价量表——不同评价主体对各个项目的评价情况、整齐程度等。
2、纸笔测验评价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试题进行详细分类,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出题时,既考虑测试学生对哪些科学概念的理解,又可以考虑测试学生的哪一项或几项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在测试结果出来后,引导教师逐一分析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纸笔测验试题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科学知识题、科学方法题、解决问题的题。接着,在对学习要素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将几种类型的题又分为更细的题型。举例如下。
科学知识题
回忆与识记 如:写出降水的各种形式。
排序 如:按照从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将图片进行排序。
分析 如:下面是解剖种子的活动步骤,你可以将它们分为几个大步骤?
比较 如:杨树叶与柳树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分类 如:一个小组同学将动物分成为三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给这些动物分类的?
判断 如:根据营养金字塔的图,你认为哪一类食物应该吃得最少?
推理或预测 如:地板之间的缝隙到了冬天是会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
建立模型 如:在用番茄酱和土豆泥做火山模拟喷发的实验中,你认为的哪些与真实的火山相似的地方?
探究技能题
观察 如:有五种可食用的液体,要鉴别它们需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哪些?
测量 如:请你读取温度计上的读数。
控制变量 如:画出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的实验设计,写出实验中有哪些相同条件。
绘制图表 如:根据表格中记录的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数据,绘制一天中温度变化折线图。
数据整理与分析 如:根据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温变化曲线图,说一说,水温变化的规律。
解决问题的题
发现问题 如:关于电磁铁,你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制订计划 如:有给定长度的导线2根、铁芯1个,制作一个磁力较大的电磁铁,你打算怎样做?写出你的计划和理由。
实验操作 如:在研究蜗牛喜欢吃哪些食物时,你是怎样做的?
结论与理由陈述 如:利用这个实验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夏天愿意穿白衣服。
根据这样有分类进行试题设计,可以避免回忆与识记的试题量过多,既可以评价学生科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评价相应的思维水平。
3、 综合评价
问题解决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记录单、报告单等。
项目研究 给学生一个研究项目,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的过程,需要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最后,完成项目研究报告。
B. 如何对小学科学课进行评价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非易事,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及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师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程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定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发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头发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另外还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废旧电池的回收等等,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学生的思维。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交流讨论。在老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通过三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物体遇冷不会收缩—教室里的桌凳就没有因为冬天而变小”,再如:“把纸和球同时从高处放手,猜哪个先落地”的假设活动,是想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假设,并在假设的过程中发现: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有时是错误的,经验也可能造成假象。我们再用两张同样重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重复上面的实验”是一个拓展活动,同样说明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证据是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或从可靠信息源那里获取用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的数据及资料的活动。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与搜集证据的基础上的,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2、提供一个适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动脑筋思考。3、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预见的。4、在教学中或活动结束时要经常交流讨论,提议学生去思考如何改进探究方法。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四、注重探究方法和过程的评价,鼓励探究结论的原创。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在科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认识的自然事物,探究科学奥秘充满兴趣,踊跃地提出探究的问题;对探究的问题积极的动脑筋、想法。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实验结果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在研讨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与不同的意见进行争论。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参与各项探究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探究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学困生的问题,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C. 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为了让教师的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所以我们把赏识教育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标志,比如发现星,笑脸娃娃等。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盯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D.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探究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为了让教师的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所以我们把赏识教育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标志,比如发现星,笑脸娃娃等。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盯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用真诚的话语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增进师生感情,发挥隐性
教育的效果。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体系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只重考试结果,比赛名次的单项评价方式,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为评价标准。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 1、延续传统,作业评价 科学课上,除了生动有趣的实验,我们也要给学生一定的作业,留有拓展学习的空间,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接收情况。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一项任务,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书面和实践两种。 书面作业是指教师通过一项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在某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实践作业指的是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过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星期),之间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关注,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评价。 2、因材施教,综合评定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学习结果最终是以考试形式来检查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能力的总结、考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由以下3方面构成: (1)学生成绩评价 学业成绩是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通常,我们是通过在期末阶段的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测验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对科学知识的巩固及运用。可以通过书面测验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掌握操作情况。 (2)实践能力考核 当然,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份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学生的实验能力更不能凭一次测验来检查,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业成绩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实施实践能力考核。毋庸置疑,科学课中的实验能力的考核主要就是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考核。我们可以对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式考核和独立操作式考核。对于要实验操作的内容可以在起初就告诉全班同学,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 (3)创新精神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新追求。在本课程实施中,在学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的时候,总会出现许多奇思妙想,又会去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保护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评价中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有一个学生在校园里发现了第一朵花儿开了;有同学发现了校园里第一只南飞的燕子,听到了春天里第一声蛙鸣;有些同学在观察叶片上有什么时,发觉不同的叶片上有不同的细纹(叶脉)„„这一件件一桩桩都记录在成长记录薄中,作为激励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3、因势利导,赏识评价 在实验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对学生进行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性”评价语言,那么就有助于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起足够的学习自信。 (1)语言评价 语言评价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种。语言评价重在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肯定、鼓励,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评价给学生传递最直接、最快捷的信息反馈。而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就是口头评价。 一句简单的话,使孩子对科学学习和探究产生了兴趣,表现十分自信。为此,我们可以常常用“你真聪明!”“这个想法真有创意!”“你的思维很严谨!真像一个小科学家。”“试试看,也许我们就能成功!”等等,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鼓励评价学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 (2)非语言式评价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评价时机全程化 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上课时间。抓住课堂实验教学时间与学生交流,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探究方法与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这些评价,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虽然不一定可以完全被记录下来作为期末评定的依据,但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与同伴的信任与鼓励是难能可贵的,聚沙成塔,唯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点滴积累,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价值,即“为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实验教学评价带给我们的思考 1、积极主动地学习评价理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者首先就需要我们学习先进的理念。正确的理念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处理好评价中的三个关系。在三维目标中一般认为,知识目标容易进行教学评价,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目标较难进行教学评价。 3、过程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学生学习有一个过程,对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要用动态生成的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要用综合成绩优良等级和总结性的评语进行评价。
总之,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合适的评价方式,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能在你真诚的评价中求进步,促发展。通过合适的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E. 如何有效评价一节小学科学公开课
“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 使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和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还应作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课堂更精彩.可以说这样是一种最优方法。
三、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所
F.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怎样评价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训,我认为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兴趣。科学课的实验教学许多内容涉及探究性活动,而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蕴含着无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学。 二、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作出计划、进行调查、进行研讨、进行评价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经历,亲自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如《声音的产生》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当让学生说出一些能发声的乐器后,就让学生讨论:“它们是靠什么发声的?在发声时这些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于是,学生尽情“玩”手中的乐器,观察它们的发声部位、观察发声时的变化现象等,互相交流、争论,最后总结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现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科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围的物体发出声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于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纸片,有的敲击塑料瓶,有的弹皮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三、强调教师要大胆放手、只掌控教学的方向。 学生对周围缤纷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教学应该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学科学的广阔天地;我们不要把铃声当做探究科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也有探索和发现的无限良机和灵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之举。所以要上好科学课,教师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尽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掌控好教学的大方向,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当好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 四、强调学生的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疑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设计到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多种思维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诞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以培养。 总之,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以科学的方法教学之,以科学的精神探索之,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