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科学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科学教学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2021-02-20 13:49:01

㈠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一、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食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为课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要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课时,我由学生熟悉的儿歌“人有两个宝:……”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了内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之后,我没有简单地提示出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旅途,而是让学生亲自品尝老师准备的食物,然后再让学生拿出听诊器互相听一听,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了解了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这本是节枯燥乏味的课,我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变得轻松愉悦。观察、验证,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总结拓展,让学生主动去解说。让科学教材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从而体现出了《科学》的一些特点。在使用教材时,要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它并不象小学自然教材那样内容非常的固定,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的单调、一陈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要使用具有弹性和开放性教材。

㈡ 小学科学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来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科自学不会主动学习,因此需要从兴趣入手,还应考虑科学内容的简单性与他们的接受能力。
应从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事物开始,比如,晴天日出时太阳的大小、颜色与正午时的比较;月相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等。引导学生多接触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逐步地诱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用米尺测量书本的长度并计算其面积;用停表测量静态时和运动后的脉搏率;用人体秤称衡物体的质量等。
在学生完成一项观察或实验后,应让他们口头描述所看到的现象或实验过程,...... 。应及时地肯定他们的成就,使他们有满足感。一点一点地使他们养成准确、简洁地口头描述现象和实验,然后引导他们用书面语表达看到的现象或所做的实验。
一旦学生们能够主动地观察自然现象,经常做些实验,并能书面表达它们,他们就具备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并保持他们的这种兴趣和热情,使其成为习惯,则科学启蒙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㈢ 如何学好小学科学方法学生经验交流发言稿

1.帮助学生消除惧怕被嘲笑的心理
2.结合“好习惯银行”给予适版当奖励,以有形评价激发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踊跃举手发言。
3.课堂上多鼓励、少批评。
4.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问题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状态之中参与学习。
5.适度加入一些思维量较大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争议和讨论。
6.对不同难度的题目分层次让学生相机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㈣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论文 科学课有效性教学的几点做法(

如何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三维目标。促使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五点做法。

(一)利用学生亲身感触,创设教学情境。
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打出字幕: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接下来播放灾后损失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由于对这场大地震学生们非常熟悉,就使得学生在惊心动魄的事实和触目惊心的损失数据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现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这样,使我们的科学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鲜活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到科学知识有用,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过程中。
(二)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中,我们分析学情后认为:学生对水中加盐能够增加水的浮力科学概念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了解到这一基础,就可以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增加物体的排水体积上,做好小潜水艇的沉浮实验上。
这一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是“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基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积累,本节课就是要让他们再度体验和经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

(三)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带给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在“观察水”的教学中,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或有色饮料)、白醋、糖水、水装在烧杯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在教学中,如果选择替代实验材料一定要考虑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材料不当、分发材料的时机不当等都会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师的有效指导,及时反馈和评价也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程度和学习的状态,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激励性评价、调节语气、讲话的频率及需要重复或细讲等,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巧妙的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形式从学生的表述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得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法、思维途径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实验课上可以问学生实验要控制哪些因素?实验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以及在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围绕研究问题展开时,当学生在交流中词不达意时,特别需要教师及时的有效指导。

(五)通过及时复习,促使学生巩固科学概念。
在课的起始阶段,适当的对上几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在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或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来全面获取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情况,而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给予恰当的弥补和点拨,以便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再学习、再理解吸收的过程。适时、适度的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是一个鲜活的动态过程。所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学

㈤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上好小学科学课的技巧:
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科学

科学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新课标》强调:“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与经验。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直接的经验。例如:在学习科教版五年科学上册《土壤中有什么》时,新课前,我先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观察不同的土壤,发现土壤中不仅有活着的动植物,还有死了的动植物残体。由此使学生知道这些土壤都实实在在地源于生活,从而使他们知道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课前收集、观察,课内动脑、动手,也就渐渐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二、亲历合作探究,理解科学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动中,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尺度。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碍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机会;指导过晚,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这样就会削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磁铁》单元时,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磁铁,并让其自主观察和研究,课上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磁铁先展开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猜一猜、比一比,让学生从中认识磁铁的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同磁铁的磁力情况、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等。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在实验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再分组汇报。因为大家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有关磁铁的一些特性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所以学生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有时,各小组意见不一,也会发生争执。教师就要及时介入,站出来帮助学生解惑。通过对照实验等帮他们指点迷津。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到实验探究,学生从中获取了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科学学习中,有些学习内容是学生无法亲历的。例如:火山、地震的成因,这类学习材料学生不可能也没条件通过直接认识获取事实经验,必须采用亲历以外的学习方式进行。例如:播放多媒体课件、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中提供的流媒体视频文件等,通过地层变化模拟动画、火山地震发生时场景的回放,使学生从中间接获取经验,也同样能达到亲历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学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从提出问题到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实验寻找证据进行验证,再经过思维加工,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学生虽然获取了经验,如果不去运用,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这些经验也就没有了意义。只有把这些经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理解和运用,把他们的经验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四、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远程网络资源和虚拟现实技术获取科学教育资源
为了达到上述的科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各种科学教育多媒体资源、网络科学普及资源、网络虚拟现实资源等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直观科学教育素材。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方面的资源
1.多媒体科普教学资源:包括各类科学教育的光盘教学片、电视科学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科学探索等相关的电视节目,美国的发现(Discovery)系列科学普及电视片以及其他各类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的科学普及的节目等,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课标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上述的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
2.运用网络科学普及资源,可以通过各个科学领域的科学普及网站,获取科学普及知识,组织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网直接访问国内的各类科学普及网站,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获得各类科学普及知识,并激发学生在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网络和虚拟现实资源,直接访问一些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网路科学普及资源(如Google上的海底世界以及其他的虚拟现实资源大脑的奥秘、宇宙奥秘等),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直观地通过虚拟现实的世界了解生活中不能直接接触或看到的科学现象和未知世界,通过这些现代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成绩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阅读全文

与小学科学教学经验交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