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具体落实措施如何写
是写毕业设计吧?
从教师道德方面,到教学方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水平,目前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要好,那些措施更妥当,通过规划,多少年时间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可以小见大,自己有观点才好写。
另外是要贴切事实。多看些教育学方面的论文,找现有成果,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写,这样会有底气,而且论据要好找。
曾选修过教育学而已,后来申请的是执教初中,但是最后没有去,按自己的感觉是这样,希望对你有所参考。
2. 小学数学怎样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要开展目标教学,首先须制定教学目标,制定出一套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上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然会发挥积极作用。制定不出准确的教学目标,就会直接影响目标教学的开展,更谈不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但一般却比较笼统模糊,无法检验测试,所以能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成功的基础。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我以为要做到以下三方面。必须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的学习,掌握大纲精神,因为小学各册内容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逻辑性相当强,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由感性到理性不断发展的精神编制。只有掌握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才有正确的依据。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安排意图,对每一单元、每一课时,每一练习中的各个题目,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对基本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要注意每一个细节问题。还要熟悉自己所教的班级,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作必要的调查,搞清“尖子”生到什么程度,“差生”差到何等地步,中等学生占几分之几,这样就便于确定教学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既防止制定的教学目标太多或太大。又避免制定教学目标学生轻而易举达标,浪费课堂时间。
在掌握大纲精神,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学对象,学习目标分类理论,这是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要制定编排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我认为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深入考虑。
一、系统性
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与教材的程度一致。
二、科学性
制定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不违背教学理论,不违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制定目标使用的语言要通俗、严谨。防止随意拓宽教材,盲目扩大,提高加深范围。要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生年龄的特点。
三、准确性
要准确的把握好知识点,技能训练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大纲的尺度;把握认识与识别的区别;把握“简单应用”,“复杂应用”和“综合应用”的程度,语言要简单明了、准确,如能写出,能讲出,能看出,能判断出,能会找、比较、掌握、运用、计算等词语,再仔细推敲后,在制出合乎教材内容、实际,而又准确、具体的目标。
四、可行性
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的能力。要面向全班学生。这样才能体现教学活动中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融汇成一体。并且还要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一点,学一点,练一点,会一点。一边讲授,一边巩固,减少了差生,提高了质量,紧追目标,步步上升,当堂学,当堂练,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目标当堂实现,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可测性
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到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要求,便于课堂教学实施,落实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更换教法。及时矫正教学中的缺陷,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总之,每节课目标的制定的成功,都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促成良性循环,使高中差生的成绩悬殊不大,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3.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而且是教师备课和上课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要优化小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师需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要全面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还要考虑结合本节课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本节的内容进行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新课程观念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并行提出,形成5个立体空间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整体,紧密结合,互相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考虑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需要发展,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去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科学的方法。初此以外,教师更要思考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会形成什么样的健康情感;会增强什么样的良好态度;会产生什么样的正确价值观。如此三维全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一节课完整的教学目标。另外,三维目标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的一个整体。三者是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实现的,正所谓认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辅相成,认知过程同时必有情感参与,情感过程必有认知作为基础,而认知与情感都是在同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而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不主张并列式分述,而主张融合式分述,力争做到既全面、具体,又准确、简洁。
2、教学目标要适当
这是优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和要求过高或过低,或主次分不清楚,都不利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1)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后编排的顺序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适当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有教师在教学“数的整除”单元时,根据教材与学生情况,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单元教参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外,还定出了以下几条关于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通过除公约数、倍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质因数;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质数、互质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几组要领的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加以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先按教材给1,5,9,,11,12等五个数,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约数,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每一个数含有约数个数的多少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抽象出每一类中各数的约数的共同特点,再概括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③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从一节课来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方法,理解算理,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学9加几第一课时,主要要求学生能掌握凑十的方法,正确计算出9加几的得数。由于是第一课时,不宜要求学生计算速度,更不宜让孩子们比赛看谁算的快。不然的话,会使学困生心理紧张,本来能做对的也会做错。
(2)教学目标和要求要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和发展水平
儿童的一个重要的认知规律是从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例如,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通过操作、直观来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不宜教给学生抽象概括的术语和解题公式。
(3)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育心理规律适当划分层次。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知识的学习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的:理解、保持和应用。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同练习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在划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层次时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规律,又要考虑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课程标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对过程性目标的要求分为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层次。
(4) 教学目标和要求注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儿童由于先天、环境、教育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在能、性格和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上,不仅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计算和解题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教师在拟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时,要有弹性,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备课时要精心制定每一节课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各个层次的目标,教师围绕三个层次目标进行教学。例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目标可以分四个层次:
①使学生理解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掌握“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②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试题。
③通过知识迁移和在计算中寻找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类比推理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④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爱思考的教育。
很显然,①②是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③是针对较好学生提出的;④则是各层次学生不同程度共同追求的目标。
4.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一、 培养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首先需要学生头脑中具有“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意识,并形成一种长久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们首当其冲的任务,同时新的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并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意识淡薄,学习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单一被动问题,同时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更是观念落后,从而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实现培养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与创新学习的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并具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自身的发展呢?下面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意识的激发,以及形成习惯的培养。激发学习意识靠的是课堂教学中日积月累的引导和启发,只有这样持久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才会形成持久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一课时,课前我结合小学的年龄特点,制作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出示书本上《春游》的主题图,看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个个小脑袋抬的高高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大屏幕,迫切的想知道:图画里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接着,我借助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了什么是“分”,如何去“分”,什么样的“分”叫“平均分”等,学生们对“平均分”的字面意思就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紧接着就有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我知道了,分的时候每个人分的一样,就是平均分,但是平均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分法呢?”听到同学们有这样的质疑,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预设的激发学习意识的目标达到了,下来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均分”了,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激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接着学生自主动手的意识也随之而来,也就是说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对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意识的培养,习惯也就形成了。二、激发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还需要学生具有积极的“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态度,而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恰恰就来自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力。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将新课程理念下三维教学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那么,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调动学生经历数学过程,体验数学方法的积极性的。在教学《找图形的变化规律》一课时,我先是收集了大量生活中美丽漂亮的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将它们作为“壁纸”,装修了一间温馨的“卧室”,课堂上,我将这间美丽的“卧室”展示给同学们,并提问:在这间漂亮的“卧室”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接着同学们带着问题饶有兴趣的欣赏起了这间“卧室”,欣赏完以后,大家开始汇报起了自己的发现,学生A说:“我发现了卧室中有四面墙壁,每面墙壁上都有美丽的壁纸做装饰。”,学生B说:“我发现了每一面墙壁上的壁纸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学生C说:“我发现每一面墙壁上的壁纸中,每一行也不一样。” 学生D说:“它们不仅不一样,而且排列好像都有一定的规律。”学生E说:……等等,同学们都开动自己的小脑瓜,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听到他们这样的回答,我就乘热打铁的追问:“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到,每一面墙上的壁纸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那么有什么规律?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不想知道呢?”,生答:“想!”,接着我又问:“如何才能知道呢?”生奇答:“我们动手摆一下就知道了!”,我刚说完这句话,还没有来得及说摆的具体要求,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动手了。看到眼前的场面,我心里暗暗窃喜,这节课中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这一环节就不需要我再做过多的引导了,同时我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带着这样饱满的学习热情将图形的变化规律探究清楚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将学习的热情带动起来,课堂目标的落实就迎刃而解了. 三、 引导学生掌握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思想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指路人”为”引路人”,引导学生掌握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思想的方法。新课程倡导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改变以往的“教授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独立自主的、自由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学课上,教师不再是一种“经师”,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具有反思能力,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愉悦中达到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认知能力。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了“面积”的概念,即:“一个物体表面或者平面的大小”,然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说一说你对长方形面积的认识。生汇报。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生(齐答):长方形表面的大小。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下面,大家来一起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某一个确定的长方形的面积呢?生思考后汇报:动手实验。师:实验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或者知道些什么呢?生回答(比较凌乱)师:下面先听老师说,我们要想知道的是长方形的面积,现在我们的学具中已经有无数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利用这些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来知道刚才长方形的面积呢?(是)但是该利用什么办法呢?生:用这些面积是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刚才长方形的面,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师:很好,我们刚才是探讨了一下想法,接着我们就来动手实验一下吧!实验完成。师:我们以后不论工作还是学习生活,其中一定还会遇到很多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像刚才那样只用手摆肯定是不行的,下面你们接着边动手实验边探究有没有更好,更方便的办法。(比如:得出公式,利用公式来计算)生继续实验…… 上面的教学,我只充当了学生探究体验新知识的引路人,而其中的奥妙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实践经历探寻得到的,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位,而且还迎合了新得课程理念。总之,“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一研究的继续,还需要广大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师的反复实践和探讨。
5. 作为一名教师你的目标是什么
棋盘山学区中心校
教师岗位目标责任考评方案
(棋盘山学区中心校教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不断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文体教育局“两评四考”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项目及权重
教师目标责任制考核以“两评四考”中的教师四项考核既“教学成绩考核、教师专业素质考核、教学过程考核、师德考核”等四项成绩为主,“四考”中每项成绩各为100分,按5:2:2:1的分值比例换算为百分制,相加后得出的考核分数为教师学年目标考核总分,满分分值为100分。
三、基本要求及评分标准(中学根据本校实际自行制定细则并参照执行)
[一]、教学成绩100分
教师的教学成绩以本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学区中心校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为准,计算教学成绩以在籍学生数为准,转出(休学)而没有办理转学(休学)手续的学生按0分计算,转入而不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不予计算。教学成绩采取分类排名,同一类别(按任教年级或学科)进行比对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小学相同年级单式班,学前与小学一或二年级复式,小学一、二年级复式,学前中小班复式,任单一考试学科,担任两个考试学科的教师等;担任小学英语、科学课专职教师按所担任年级课程平均成绩计算、担任音乐、体育、美术、微机课教师教学成绩以学区中心校抽考成绩排名计算,只担任地方课程、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写字等考察科目教师的教学成绩取所在校点其他教师平均成绩的90%作为本人的教学成绩。教学成绩权重为及格率占40%,平均分占40%,优秀率占20%,取其之和为综合值,与全学区同一类别综合值最高相比进行计算。上、下两个学期教学成绩各占50%。学期教学成绩占60%;所任(年级)学科在全学区同一类别排名占40%,名次权重为100-70之间各数的平均值;二者之和为学期教学成绩最后得分,下学期与上学期教学成绩相比在全学区排名每提高一个名次加1分,加到100分为止,教学成绩计算公式为:
教学成绩综合值
教学成绩═ ×60%+ 学期名次权重的40%
学区同类教学成绩综合值最高数
[二]、教师专业素质成绩 100分
以参加文体教育局的专业知识考试(教学设计)成绩为准,符合免试条件的教师以全镇平均分为考试分(参加考试人员如果高于全镇平均分,以所考分数计算)。
[三]、师德、出勤、工作量计100分
其中师德50分、出勤20分、工作量30分
1、师德:(50分)主要考核内容为:①服从领导(5分)。②爱岗敬业(10分)。③热爱学生(10分)。④严谨治学(5分)。⑤团结协作(3分)。⑥尊重家长(4分)。⑦廉洁从教(3分)。⑧为人师表(5分)。⑨维护稳定(5分)
对主任(指正、副主任,下同)及教辅人员(生活教师)的师德考核,由所在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生家长代表参加评价。
参加师德考核的学生是指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参加师德考核的学生家长人数不少于任教主要学科(班)全体学生家长的1/3。
三年级以下及幼儿园的教职工的师德考核由所在学校(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生家长代表参加评价。
师德考核采取百分制计分办法,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师德评价员按2:2:3:1:2的比例打分。由各校每学期考核一次,各校把考核成绩上报中心校。
2、出勤:(20分)广大教师要严格执行中心校考勤制度,请假要履行请假手续,有学校校长、成人校长、中心校长签字,否则按旷工计算,认真执行中心校统一作息时间。事假每天减2分,病假每天减1分,旷工每天减6分。迟到、早退累计6次算旷工1天。加班每天加2分,(加班可与事病假相抵但是不算全勤),参加学历考试和职称考试占用工作日不计算为事假但是也不计算为全勤。每学年旷工超过3天、事、病假累计超过15天者,本年度不得评优评模,不获得学区中心校年终奖金。全年出全勤加10分。中心校随时对教师出勤进行抽查统计,以考勤簿、签到簿、校务日志、假条等记载为依据,根据各校统计情况核实后确定教师出勤最后得分。
3、工作量:(30分)
小学教师:
①、班容量:中心小学、第二小学、哈里哈寄宿制小学、大唤起寄宿制小学教师采取分科教学的学校以30人(含30人)为标准,班级人数在30人以内,任班主任者为标准班得30分,班级人数在30人(含30人)至44人(含44人)每超过一名学生每学期加0.1分,班级人数在45人(含45人)以上,每超过一名学生每学期加0.2分;其他村小学包班教师以23人(含23人)为标准(按学区中心校期初注册学籍人数计算),任班主任者为标准班得30分,每超过一名学生每学期加0.2分,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执行同一标准。
②、科任教师且不担任班主任每周以16课时为准,每周每增减1节每学期加减1分。科任教师作业量以90人为标准,每超过一名学生每学期加0.2分。
③、复式班教师工作量(以2组计),一、二年级复式且学生数超过20人每学期加10分,不足20人且不少于14人每学期加8分,不足13人每学期加5分;学前大班与小学复式学生数超过20人每学期加10分,不足20人且不少于14人每学期加8分,不足13人每学期加5分;学前大中小班复式且超过20人每学期加8分,不足20人且不少于13人每学期加5分;学前中、小班且超过20人每学期加8分,不足20人且不少于13人每学期加5分。
④、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且担任班主任或每周任课达到或超过16课时,每学期加5分。
⑤、寄宿制小学坚持轮流值班的教师在学年个人各项成绩折合为总分的基础上加1分。
[四]、教学过程考核100分
教师教学过程考核依据《中小学教学常规》制定考评细则,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留、单元测试、课后辅导、校本教研、班级管理、校务分工等工作进行考核,每学期进行统计一次,每学年按两各学期分别计算,实行量化打分。每所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考核占40%,学区中心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考核占60%,每学期考核结果各按50%计入总分。非班主任教师和无单元测试和书面作业的任课教师取其它几项过程性考核综合值折合百分计算后计入总分。
教辅人员(生活教师)教学过程考核改为履行岗位职责考核,考核由学校和学区中心校共同完成,学校平时考核占60%,学区中心校考核占40%。
教辅人员(生活教师)过程性考核,以学校平时考核为主,包括1、学校平时对宿舍管理检查,学生内务整理,物品摆放、学生就餐、就寝纪律,宿舍卫生等检查评比;2、生活教师各种记录检查情况,3、住宿生安全值班情况;4、学校(中心校)抽查情况;5、全校全体教师对生活教师评价;6、学校领导对生活教师评价;7、住宿学生对生活教师评价;8、学生家长对生活教师评价。各项得分之和为生活教师过程性得分。
学校校长(主任)的考核,任课的学校校长(主任)学校管理占40%,个人综合成绩占40%,全校全体教师综合成绩的平均分占20%;专职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校管理占60%,全校全体教师综合成绩的平均分占40%,以此评价学校校长(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
五、加分项目及分值
在本学年期间获得各种奖励给予加分
1、获得学区以上综合奖励的按学区、县、市、省、国家分别加1、2、3、4、5分;获得学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单项奖励的分别加0.5、1、2、3、4分。同一成果只按最高奖加分,不重复累加。
2、教师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及奖励(论文、评优课、教案评比、玩教具制作等活动)由学区教研室及县教研室评估鉴定。论文必须是在期刊或报纸上发表,论文评比获奖必须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为评职称而结集出版的论文或证书不予加分。按学区、县、市、省、国家等不同奖励等次加分,学区三等奖0.5、学区二等奖0.8、学区一等奖1、县级三等奖1、县级二等奖1.2、县级一等奖1.5、市级三等奖1.5、市级二等奖1.8、市级一等奖2、省级三等奖2、省级二等奖2.5、省级一等奖3、国家级三等奖3、国家级二等奖3.5、国家级一等奖4。
3、学生或班级县级以上奖励为辅导教师或班主任按县级三等奖1、县级二等奖1.2、县级一等奖1.5、市级三等奖1.5、市级二等奖1.8、市级一等奖2、省级三等奖2、省级二等奖2.5、省级一等奖3、国家级三等奖3、国家级二等奖3.5、国家级一等奖4分标准的50%加分。
5、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的加1分。
各项奖励为加分因素,按奖励得分之和的10%计入总分,最高加分至2分止。
六、考核程序及方法
1、学区中心校成立教师目标责任制考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体教师的考评,考核小组根据考评方案制定各项内容的评分细则,逐项逐人进行考评。
教师“四考”每项成绩为100分,四项考核(教学成绩、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过程、师德等)成绩按5:2:2:1的分值比例换算为百分制,相加后得出考核总分。根据《教师法》和《承德市教师队伍考核管理意见》,对综合考核结果的运用作如下规定:
1、教师在全学区综合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前五名,事迹突出的,要向上级教育部门推荐。并在县级及以上管理标兵、师德标兵、教学标兵、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评选中优先推荐。
2、教师“四考”综合考核成绩位于全学区前30名的,在以下方面优先考虑:
(1)、在各类评先评模中优先推荐,在年度考核评优中优先评定。
(2)在竞聘和竞争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时优先聘任。
(3)优先参加县、学区组织的学术考察和教科研活动。
(4)作为评选县级骨干教师重要条件之一。
3、对综合考核不达标者(以教育局确定不达标者为准),按以下规定处理:
(1)教师素质考试成绩分学段、科目全县排队,凡考试不合格者,当年不准参加任何形式的招选,年终不得评优、评模,按试岗进修对待。连续两年考试不合格者,待岗进修,限期提高。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得聘任。
(2)当年综合考核不达标者,黄牌警告并进行诫勉谈话,不得晋升职称,按试岗提高对待。
(3)连续两年综合考核不达标者,中心校对其低聘(降职),调整工作。连续两年综合考核不达标者且处于后3%的,中心校安排临时性工作
(4)连续三年综合考核不达标者,视为不合格,中心校对其低聘(降职),调整工作或不予聘任。
4、根据文体教育局实行专任教师教学绩效末位淘汰制,以此项考核成绩全学区教师排队作为淘汰的依据,按高中淘汰到初中、初中淘汰到小学或偏远学校的办法安置,小学调整其工作岗位或按试岗提高对待。
六、奖惩方法
1、全年考核结束后,按教师岗位责任目标成绩最后得分进行分类排队,兑现教师年终奖惩。教师年终奖金分类别兑现,同一类别奖励排名在前1/3的教师,不足3人(含3人)的奖前一名(教师综合成绩得分排名必须在学区占中等以上水平),一等奖,奖金150元;二等奖,奖金120元;三等奖,奖金80元;教师个人考核总成绩在全学区排名为前30名者或连续两年获奖者,在本校优先考虑评优等次,学区中心校优先考虑本人调动申请或重用;连续两年排名居后位者,将调整其工作,有待岗或解聘指标,将作为考虑对象。
6.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教学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地方去做:
一. 确定教学目标
首先紧扣大纲和教材制定目标。大纲和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因些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系统和每单元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其次把握尺度。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忽视。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违背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又不能降低教学要求。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实施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讲究方法。
(一)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亮标方法,能正确进行学习导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向既定目标挺进。亮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
1. 直接了当 通过教师简单的谈话直接了当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本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2. 分步出示 鉴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过分步到位有层次展示目标,并对出示的第几个具体目标作必需的解释。
3. 画龙点睛 在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出示学习目标。
(二)合理驾御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能否真正落实,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亮点和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1、学会倾听 ,即时应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通过课中捕捉学生的信息,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整时,小朋友已经有了看时间的经验了,很多学生能读出整时,这时就可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告诉大家吗?”假如学生读出了钟面时间,由于超越了老师预想,而被一句“是吗?你真聪明!”的话巧妙搁置,那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也就截然不同。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往作用,推进教学进程。
2、学会整合,顺势调整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如教学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采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为什么会有内外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刻度?量角器是怎么造出来的?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的?量角器是怎么量角的?90°为什么只出现一次?”这些问题中我重点选择了最后一个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90°的角,再引导学生发现半圈的度数是180°,顺势解答了第三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1°,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读出各种角的度数,在读数过程中利用学生的争议来学习内圈和外圈,确定测量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测量,归纳方法。教学中有效的选择了学生生成的问题,同时加以整合提炼。
3、学会等待,弹性控制
生成需要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弹性控制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在等待中,把握节奏,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的生成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例如在课件出示统计表,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学生计算的方法算出总人数:8+9=17(人)而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总人数是14人。为什么算出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出了3人呢?我便以此为契机,生成探究性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学生一开始很迷惑,讨论了一会儿后,学生就有了许多精彩的看法,从探究中学会了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落实目标
7. 小学数学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确定,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方法
让学生跟着老师的一起画图学习,看清题目的意思。再来分析题型。
8. 如何设计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文教学目标
教案结构。很多考生不知道怎么写教案,其实更多的是不知道教案写什么内容。所以,在写教案之前我们要知道教案的结构,教案包括什么内容。因此,在撰写教案之前,我们要熟知教案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其中教学目标又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四部曲: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如何下手撰写教案。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撰写。很多考生在拿到一个题目之后都不知道他所教内容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教学目标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书写规则。由于我们现在新课改和课程标准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书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第二,行为动词的选择。如图1所示。第三,书写技巧。如知识与技巧,即课本主要知识与本节课需要运用的技能。其实,就是当你拿到题目之后,从内容中提取出所要给学生讲授的知识点经过加工以及动词的选用就可以变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如学习过程:小组讨论式、发现式、分组竞赛式等;探究能力:获取、分析信息能力,提出问题、假设的能力,交流与表达,团队协作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总的来说就是,你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个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当中经历了什么过程、又学会了哪些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比如培养了学生某种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求知欲、道德情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