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差异教学

小学差异教学

发布时间:2021-02-11 05:21:09

❶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实施差异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教学如何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

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版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权,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一看来,似乎显得有一些矛盾,但仔细一分析,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他们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

❸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差异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为提升整体国民的英语素质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内设英语课程,让学生从小容就接触和学习英语知识。但是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能力、天赋、性格特点不统一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差异教学,弥补他们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差异教学作探讨,同时提出部分个人建议

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内,研究并尊重他们容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呢?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方式如何体现,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为。

❺ 如何解决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分层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培优版抚差,使权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达到大纲、课本的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前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制订的教学目标要求不同。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分层预习。三、在教学环节中落实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四、评价也要体现分层的要求

❻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法的教学成果有哪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回价功效。有效教学在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❼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差异教学的几点做法

学生各方面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现象,是无法避免的。面对这样的差异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这几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摸索,我认为要解决好学生差异性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差异性教学
我们面对的几十个学生明显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这样的差异肯定给数学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而一个班级的教学在内容、进度上必须一致,如果不实施差异教学,势必会使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充分发展,学习基础弱的学生迫于教师的进度而疲于奔命,这样就造成了较高层次的学生感到教师授课内容太浅且速度太慢,在课堂上显得索然无味、无所事事。而较低层次的学生则感到教师的授课内容偏难且速度偏快,学习跟不上、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时间长了便产生了“厌学”的念头。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本人认为“差异性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差异化。差异教学中的分层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我们要把握好分层化的指导思想是成绩和教学的分层化,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化。为了不给各层次的生增加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同一个教学内容的目标设计成多层化。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取得不同的的收获。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原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掌握快速确定小数点的方法;3、使学生能快速熟练的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并能进行验算。而面对我们班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把我班学生的成绩分为三层,成绩较好的为A层,成绩居中的为B层,成绩较差的为C层),我把目标分为三层:A层学生必须达到上面的1、2、3点目标要求,B层学生必须达到1、2两点目标要求,如果可以掌握第3点更好。C层学生必须达到第1点目标要求,基本了解掌握第2点目标要求。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目标,只要他们在这节课里达到各自的目标他们就算成功。这样各自都没有较大的压力。
(二)课堂教学差异化。把班级学生的情况和差异化设计的教学目标相结合起来进行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是差异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只有把学生、目标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很好的发挥差异教学的作用。如我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课本教学内容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三题课堂练习。1、1.2×4.5= ,5.6×7.8= 2.3×23.2= 36.2×14.3= ;2、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积的小数位数:33.2×0.23= 3.026 ×0.236= 0.236×12.036= 0.321×12.369= ;3、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0.25×0.36= 2.36×21.34= 0.245×2.58= 9.12×8.97 = C层同学完成第一 题就算达到目标,B层同学完成1、2题就完成目标,A层同学必须完成全部作业才能算完成目标,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收获。
二、实施差异性作业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纵观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都是书面作业,练习题的第几题到第几题,是书本例题的翻版,整齐划一。而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A层生知识掌握得较好,这些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反复机械式的,没什么乐趣可言;B层生拖拖拉拉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C层生则是出现抄袭现象,或者就干脆不交,他们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既然学生客观存在差异性,我就尝试在学生中实行差异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感受各自作业带来的愉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作业的差异化。数学作业是起着巩固知识的作用,我们不能淡化学生的基础,所以一些必要的基础题还是需要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的。但这一练习并非要求一致,同样体现出差异性。平时的课堂作业基本上是书本中的练一练和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课前我们对这些练习进行研究分类,为课堂中学生的作业布置作好准备。大多练一练的第一题都是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让C层学生去做, B层学生选择下面其中几题做,A层学生选择其中一题,再补充一些课外的拓展题。
(二)课外作业的差异化。传统教学中布置课外作业基本上是“一刀切”的现象,而“一刀切”往往无法顾及学生的各层需求,被动地做着千人一面的机械性作业,兴趣无从谈起。所以作业的设计应该从多层次和多维度来考虑,根据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做作业的能力来设计,这种作业对学生来说富有可接受性,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在达到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先按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好基本题、发展题、综合题、提高题。C层的学生可以在基本题中选择;B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和综合题中选择;A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综合题或提高题中选择。这种选择型作业,就如学生在超市中挑选自己喜欢物品一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超市中自主选择。
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后,我发现C层学生面对书本的习题无从下手,B层学生基本掌握方法,A层学生已遥遥领先。于是给C层学生的要求是完成竖式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移动,(也就是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只要将两者移对了,就算是目标达到了。对于B层学生,让他们在教材的练一练中选择不同类型的几道题进行计算。对于A层学生,让他们找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实施差异性评价
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积极、肯定和导向性的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主导倾向。评价不要简单的结果化,更不要轻易进行结论和定性评价。评价是教育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手段方式,而不是评定,是促进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机制。所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就得采取差具有异性的评价。
差异评价主要是个性化评价,旨在"扬长"而不是"揭短",尽可能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及时进行强化,克服习惯的结果性评价,成绩评定或逆向评价的方式。评价可以多形式、多方法。利如自评、互评、组长评、师评、师生共同评等方法进行,并辅以作业展览,某种新颖方法利用该生的姓名命名等形式。
传统的作业评价采用勾和叉,用划一的标准去评价有差异的学生,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大公平的。我采用多标准的评价方法:如可以采用“等级+简语”式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旨在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良+字迹工整=优”“良+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优+如果能让更多同学分享你的杰作,相信你会赢得更多同学的羡慕。”差异评价目的是为了再次促进学生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乐趣,它能起到激励、唤醒、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给教学带来的多重困难,同时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尊重,并达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做有所获的目的。

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优生要增加题目数量和灵活度,对差生要有耐心,让优生帮差生!等

❾ 《小学课堂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居低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当前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正如《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几年来,我们积极参与了学校“八五”、“九五”主课题下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了一些方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正日益地深化,在实践中我们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必须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实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高中年级学生学习的活动式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课 题 的 主 要 内 容

本实验以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等为研究环节,将学生操作活动以及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将立足于课堂教学,以为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纬,以学生的自学自悟活动、师生与生生交互讨论活动、学生操作活动、学生操作活动作经,组成一个操作整体。通过优化组合、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实验因子作用,以求整合效应。

(1)学生的自学自悟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去感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培养自学能力。

(2)师生、生生交互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联系、合作、交往等方式学习,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有触觉性的经历,进行动手操作性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4)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创设相关的情境,使教学“还原”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研究工作计划(含阶段工作指导)

2002年9月——2002年2月确立课题,撰写方案,完成前测。

2002年2月——2004年12月组织实施,记录情况、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2005年1月——2005年5月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课 题 方 案

小学低中年级活动式数学课堂教学

实验研究方案

一、实验的背景与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居低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当前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正如《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几年来,我们积极参与了学校“八五”、“九五”主课题下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了一些方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正日益地深化,在实践中我们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必须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实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高中年级学生学习的活动式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实验的目标与假说

1、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的实验研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2、通过实验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数学教学活动化的基本规律,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实验的指导思想:

本实验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高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率低的现象,通过“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2、基本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我们的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寻求、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创立能在一定范围中加以推广的某些有效的教学变量,能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2)整体性原则

本实验着眼于高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涉及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只有将相关要素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实验的整合效应。

(3)和谐发展原则

本实验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在广阔、轻松的活动氛围中乐于学习数学、学会学习数学、学习运用数学,长才干,学做人。

四、实验的内容、途径和措施

1、有关概念的界定

“活动式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各种数学实践活动,本实验主要侧重于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自悟活动、师生与生生交互讨论活动、学生操作活动、学生表演活动。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2、实验的内容和途径

本实验以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表演活动以及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3、实验的基本措施

本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计算教学、平面图形教学、应用题教学拼音教学等为纬,以学生的自读自悟活动、师生与生生交互讨论活动、学生操作活动、学生表演活动作经,组成一个操作整体。通过优化组合、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实验因子作用,以求整合效应。

(1)学生的自学自悟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读,去感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培养自学能力。

(2)师生、生生交互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联系、合作、交往等方式学习,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有触觉性的经历,进行动手操作性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4)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创设相关的情境,使教学“还原”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4、关于实验变量

(1)自变量:本实验所采用的“活动式”措施是自变量,其中课堂教学中自学自悟活动、师生与生生交互讨论活动、学生操作活动、学生操作活动、情境活动作为实验因子中重要操作的自变量,而“活动环境”作为本实验辅助性的自变量,仅作参考。

(2)因变量:根据主要自变量内容和实验的目标,因变量应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3)无关变量:教师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与学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等因素作为应该控制的无关变量,将进行相应的消除、平衡、抵消处理。

五、实验的观察指标、测量以及统计处理

1、观察指标:

(1) 自学能力(2)合作学习能力(3)主动探索能力

(4)语言感悟能力(5)表达能力

2、测量

测量书面检测与口头检测相结合,课堂即时效果与实验终极效果检测相结合。其中课堂即时效果由课题承担者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随即检测;实验班学生的基础成绩和终极效果在实验前和结束后作检测;为便于调控,实验过程中采用半年一次的阶段性检测

阅读全文

与小学差异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