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认为作为小学老师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
睡眠质量不好,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心理问题,因为我母亲就是一个小学老师专,班上的同学很多,一共有属70多个。每次上完课,下课之后晚上他平时9:00多就睡了,但是10:00多11:00总会有家长来给他打电话,问他一些各种各样的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就导致他的睡眠质量特别的不好。
Ⅱ 小学教师心理
网上有代写论文的吧
Ⅲ 小学教师有常见的心理问题怎样解决
一、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开设专门课程
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内引进专门人才进行授课。或者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还要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和训练。2、开展心理咨询
所谓心理咨询,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前来咨询的人员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能及时摆脱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教师排解心理困扰,矫正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让教师心理障碍问题有地方倾诉,有渠道宣泄,有人为之疏导劝诱,使他们走上健康从教的道路。
二、自觉保持愉悦的心境
哲学家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劳和痛苦,愉悦的心境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人们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绪的主人,有意识地培养乐观、愉悦的心境。教师精神饱满,充满热情,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学生的“上课厌倦症”,以自己轻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积极体验。教师走上讲台如同演员登上舞台一样,应调节好情绪,忘掉自我,全身心地进入教师的角色之中。在课前,除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还要稳定情绪,情绪过于激动,授课时会难以控制自己,思路会模糊,容易偏离教材中心,甚至会有失教师的身份说出一些过激的话来,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授课前如情绪激动或心情烦乱,可以闭目养神,摒弃杂念,远眺窗外,或听一段柔和的音乐。因为听一曲欢快的曲子或观赏一会绿叶鲜花,可以使情绪得到改善。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对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有着积极的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避免单纯地说教,使授课内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动、丰富起来。
三、主动调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维持心理健康归根到底还是靠广大中小学教师自己。
教师自身应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积极预防、调控不良心理障碍和情绪,并学会主动去调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级论”理论学说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它是产生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一般说来,需要的强度与活动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并且不正视现实,只一味地听凭无度而无望的欲望的引导,只能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教师应有对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为此勤奋努力工作。如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上,不从个人的立场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观对比,合理评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师说:“我真倒霉,从今年开始参加评课要现场写教案,评高级的条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补课,还要参加业务上的培训……”这个老师的心里一直有这样解不开的结,如果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反省自己,与时俱进,那么心理的疙瘩就会排除,这沉重的包袱就会慢慢地解开,得以健康的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适应,以保证心理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适应,使人心情舒畅,工作关系团结协调,家庭和睦友好,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失调,引起消极的心理适应,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闷,工作关系紧张,这必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教师之间客观存在“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的状态,同事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教师之间如果建立融洽和谐的共事协作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彼此交往频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于优化育人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接受集体规范的约束。坦诚、豁达,真诚帮助别人,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缩短与他人,与社会的距离。当与他人有矛盾时,学会设身处地的方式去体验别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别人,避免出现判断错误和不恰当的行为。只有在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各中小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档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压”度。在客观标准的形式下追求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精神世界。
Ⅳ 教师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
(1) 认知失调:多数情况下,我们内在的认知与外显的行为是 一致的,当两者专呈现不一致时属,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2) “抱负水准”与现实的冲突: “抱负水准”是指个人从事某 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当“抱负水准”与现实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悲观、失望等心理。
(3) 挫折感:当自己的需求达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
(4) 与校长、同事间、学生的沟通欠佳。
Ⅳ 教师有哪些心理问题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被喻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似乎已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但由于如今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升学率特别关注,加上评价机制带来的压力,不少教师都感觉自己时常有种身心俱疲之感。有关调查更是表明,半数以上的教师都存在心理问题。专家认为,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带毕业班带出焦虑失眠
在沪北某中学担任班主任的陈老师虽然只有30出头,但已连续带了几届毕业班,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都认为她带班有方,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都送到她的班级。最近,热情开朗的陈老师却变得郁郁寡欢,甚至有点惧怕上讲台。明知道心理紧张,却不敢名正言顺地上医院检查,她感慨,“如果学校有专为老师开设的心理咨询中心,多进行心理咨询讲座就好了”。
陈老师坦言,自己原本性格很开朗,自认为心理很健康。但自从连续带毕业班以来,生怕工作中出了差错,最后影响到升学率,常常焦虑得睡不着觉。双休日她不但要读提高业务能力的学习班,还要参加各种阅卷工作,常常是晚上一回到家就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孩子在求学中出现精神压抑,可以求助学校的心理咨询;而老师心理有压力,却只能掩饰。”
压力多源于评价机制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 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专家们分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首要原因是因为“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业内人士介绍,造成教师大面积存在心理疾病的原因并不在于教师工作之苦,而是评价机制带来的压力。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其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甚至关系到个人的“饭碗”。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大多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这给教师带来不少心理压力。
解“心结”要多方努力
据了解,在临床心理门诊中,前去咨询的教师的确不少,班级升学压力、威信压力、社会压力等问题都有。逢考后,还会有不少老师因为“精神障碍”而到医院进行治疗。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杜亚松博士认为,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教师要自身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习自我心理调节,更重要的是教育体制改革要力求完善,为教师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学校和医院可以互动起来,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进行自我调适。除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自我调解。课余之际听听音乐、出门散步都会缓解紧张情绪。也可适当利用寒暑假期出外旅游,调养身心。
Ⅵ l教师常见的心里问题有哪些有哪些
教学技能的更新所引发的心理问题
(1)会做而不会写的落差带来心理焦虑。有些成熟期教师,热爱教学,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喜欢。遗憾的是会上课,但写不出好的教学论文。虽然能用叙事的方式写出教学案例并发表,但由于发表的文章理性分析和提炼不够,在同行中得不到认可时,却又没有有效的教育科研专业支持,为此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
(2)普通型老教师专业成长被忽视带来心理失落。教龄比较长的部分成熟期老教师,由于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一般,逐渐失去了开课展示和外出听课等学习、深造的机会。他们渴望学校能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上有所发展。然而,遗憾的是有些学校由于生源减少,学校教师已开始“富余”,这部分老教师将面临“下岗”和“转岗”的危险。导致这部分教师精神状态不佳,心情焦虑,神经敏感。有时由于火气大,与学生、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和谐,甚至失去课堂教学阵地。校长们关注的是对青年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培养,而忽视了年长普通型教师团队的建设。这些普通型教师在年轻时由于错过了最佳的培养期,不知不觉地成了老教师。他们在专业发展中掉队后,成了学校的富余人员。在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岗位合同制后,这些老教师面临下岗。为此,他们多数处在恐惧和失落的心态中。
(3)专家型教师的输出与输入不平衡带来心理失衡。有些有一定成就的成熟期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省市特级教师和名师。从此,开始忙碌,不是被应邀作讲座、参加各类研讨会,就是给带教的青年教师指导。几年下来,在疲于应付外在各种活动中,渐渐对学生感到陌生,从几年前学生成长规律中提炼出的教法不再适合现在的学生,开始感到困惑。一次次讲座,一堂堂的指导课逐渐显得陈旧,已获得的丰富教学经验资源开始衰竭。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接触学生和课堂,去获取新的教育教学养分。希望能重新进入课堂再教书、再研究学习、再深造的机会。一味地输出经验,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输入新的养料,在新课程面前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发言权了。任何行当都需要不断地实践,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同样离不开教学的实践。一旦游离于课堂,曾经拥有的发言权在同伴和他人面前就会不再权威,其人格和专业魅力也会不断下降。专家型教师在成熟期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在新课程面前往往更有发言权和引领权。他们更应该领先一步,在新课程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中获得专业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其他教师。但在现实的生活中,教师一旦成为专家或名人,就习惯地被公众当成判官或榜样,而他们内心却渴望充电。学校应该更关注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心理健康。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努力认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避免对课改产生无谓抗拒。实现教师角色的自我确认。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职责、内涵、课堂教学中各角色的职责范围和功能,对不同类型的课如常规课、研究课、活动课中不同角色的比重有所侧重,并协调各角色间的关系,减少冲突。教师自我权威意识的消解。注重教学反思与自我能力的提升。适当的焦虑可以有效地提升个体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个体,正确认识自己的困惑和压力,立足于新课程实际,反思自己的压力来源,根据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适合自己、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调节情绪。通过一些基本的调控技巧包括自我宣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等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
Ⅶ 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就是在处理学生唯一的问题中,有的可能方法手段不科学,导致了一的失误,而学生家长还不可以配合,这样就对教师管理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Ⅷ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方法有哪些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试方法其实主要就是说第一个要适当的给自己放松,第二个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
Ⅸ 中小学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复对学生的心理和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障。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压力逐步加大,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冲突等原因造成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Ⅹ 教师最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好胜心强,太强了就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