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视“导”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根本上废弃一个“灌”字,注重一个“导”字,强调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教与学最佳结合,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多看、多思、多讲、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化过程,参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知识让学生自己领会,结论让学生自己发现概括,困难让学生自己克服解决,技能让学生自己掌握,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上,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点拨、诱导、激发学习动机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抽象等思维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小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小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首先出示图形引出“内角”概念,然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方式让学生随意画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度数,再把三个角加在一起求内角和,最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他们最后求的和都在180度左右,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接着教师出示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理清重点难点,找准教学启发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思想政治课教材,理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理论动态,关注学科前沿,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启发。对重点内容进行启发,可以更好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输入学生心中,促进消化吸收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对难点内容进行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对那些因自身阅历太浅等原因而无法理解的政治理论进行有效消化吸收,加深对有关问题的深刻把握。
四、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巧妙点拨,因势利导
爱因斯坦说:“从新的角度去看陈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积极的分析和讨论中,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巧妙点拨,因势利导。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是一种多向行为,在讨论式教学中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也反映出学生间的启发。教学中要提高40分钟的学习效率,把握启发时机,调控讨论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教材重点是讨论的主体,教材难点是启发的核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亦应适时而变,不断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其里,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启发式教学与课程改革同步,使启发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在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1、教学情境的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情境的启发性,精心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情感相呼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最快进入学习状态。如在低年级可设计成童话故事或看图说话模式,中年级设计成日常生活场景或智力比拼模式,高年级设计成集体荣誉感、爱国情感、分析比较模式等。既让学生喜闻乐见,又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2、问题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一贯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但更侧重于如何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向理解问题迫近,向结果迫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发挥问题的多功能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如问题可设计成:这个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思路不通,换一种思路试一试?在你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你想采取哪些办法?诸如此类的问题,既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精神。
3、作业的启发性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以往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重视对学生队知识来龙去脉的考查。新课标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来源即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把握,传统的作业设计已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这一检测手段,使学生的思维在写作业时业不致处于暂停状态。如可设计开放性作业,即在不同的思维形势下获得不同的数学结论,设计“举例说明你今天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试用今天所学得知识推导新的知识或新的结论”等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回顾,掌握新知识产生和形成的一般过程,为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生存,在探索中进步。数学启发式教学亦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新的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贰』 如何对小学生语文进行启发式教学
首先要选择启发性强的教学内容,其次要创设教学情境,最后是师生共同交流。
『叁』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启发点燃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对启迪学生智慧,提回高课堂效率有答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启发,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原则。启发的特点:一是及时,即在学生需要时,及时予以引导、鼓励、启迪;二是巧妙,即运用教学技巧诱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而提问是启发的主要手段。
『肆』 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他说:“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认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任何事情脱离了实际不去操作实践,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这种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给我们指出了教育发展的道路,明确了做才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发点.
二、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他在这方面的名言是:“不分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大意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却讲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东,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在教他了.”就是说只有当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启发.如果让学生认识一样东西,告知其一面,而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方面,这就表明学生未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不要勉强施教,假如将各个方面不厌其烦地一一告之,反而养成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其思维的发展和独立思考.这种教育思想的建立与提出,更具有实际中的操作性,对在何种时间何种学习状态下施教,做出具体的指导,在微观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1.宏观调控、微观实施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提出了把教学当做一件事,在总体方面提出了怎样教、怎样学、怎样做,提出了总的教学方向,却没有提出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去教去做去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出了何时教,怎样教,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这种教学思想的提出,更具有实践性.二者之间前者是教学理论,后者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上,只有理论指导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教学做合一”教学论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意义,二者之间互相依靠,互相作用.
人的外部活动都需要通过做才能完成,说与做是人与外界保持相互沟通的两种方式.陶行知之所以能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其他长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陶行知先生一生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影响很大.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人也称他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重要人物.”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基本上用三句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改造”.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陶行知先生借鉴此种理论,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方法在 21世纪的作用是巨大的.关于启发式教学,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种教学方法.
1.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原有水平和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运动具有发展方向和数量化方面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方向性和顺序性;②连续性和阶段性;③不平衡性;④发展具有差异性,其具体表现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无意注意持续时间长,感性认识与直观性认识强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形成,无意记忆逐渐转化为有意记忆且时间长,想象力丰富,情感方面表现强烈,意志力差,智力水平发展不一致.只有充分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才能在充分时间与环境下,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2.想象力与思维特点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生活之前,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教学中充分把握有意想象中的创造想象力加以启发、引导,就可以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从中小学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而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在形象思维状态中,并且不大能意志自己的思维过程,所以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逐渐摸索规律,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按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加以点拨、引导,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备课质量
在备课中不仅仅是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明确教学步骤,还应把教材分解,针对教材的具体情况,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考虑到在平时生活中那些具体的事物能够与本次课的某些教学环节联系到一起,使儿童从中明确一些道理,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用一个球体的滚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团身”的目的,再用一个非球体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能滚动,进而说出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圆的东西以达到教学目的.
五、结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点.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想问题和办事情的过程中,不应该从主观的想象出发,而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换言之,就是要从物质及其具体形态和属性的全部总和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索他的内在规律,并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去办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做,从实际中实事求是的去做,再从做中去学到知识,教导我们在教学生时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去实践,从实践中去学,脱离了这一观点,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学习意义.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该让学生多去做,让他们在做中获得广博的知识.能够运用广博的知识去造福人类、造福社会,彻底扭转应试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现象.将启发式教学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相联系,将更有助于我们去创造教学、去开发教学,使我们能够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下去具体的、出色的完成自己的职责,为祖国的富强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
『伍』 小学课堂如何进行启发性教学
上课初,让学生玩“触摸游戏”,箱子里放几样东西,学生不许看,依次叫三个同学上来,让他们通过触摸的方式猜出箱子里面的东西是什么。游戏结束时候,老师接着这样说:“从触摸游戏来看,如果通过触摸的方式来认识事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盲人‘触摸春天’的文章。”
其他同事认为,我的触摸游戏只是几个参与,应该让全部同学都来参与,感受盲人的活动。怎么做呢?全部同学闭上眼睛,用自己的食指去触摸语文书封面上的“语”字.然后,老师这样说:“如果眼睛看不到东西,要做好一件事并不容易呀。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盲人感受春天的文章,它就是《触摸春天》。”我认为同事是非常的对,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了盲人的艰难,感受到女孩的坚强。
『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育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非常的容易
也就是说,在教学内过程中,要经常的进行启发式提容问
然后让学生来回答答不上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一点一点引人入胜的提问
孩子们一定会在启发式教学中受到锻炼和提示
『柒』 小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启与发中把握学习的重点,达到教学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启发式教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要求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呢?一、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突破口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理解为采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钻研、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想几个问题来提醒学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学,要侧重其特点和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教学,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好动、爱争辩的特点,设计一些争论性的问题,在议论中把握文章的要求,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逐渐深入,最终形成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失街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亭失守是马稷之过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课堂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另外,教师还可采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设想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自己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说出来或写出来,再与课文相对照,体会文章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学生揣摩课文以后,教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二、精心构思,设计恰当问题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因其教学思想在不断变化、丰富,启发式教学也是如此。如:提问—回答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班级、年龄,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设计的问题应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统一。所谓提示性,是教师的提问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点;问题的隐蔽性,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可创造性,能启迪创造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新的视点。三、开拓思路,辅助多种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设计和提出问题,还应辅之以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教《阿Q正传》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电影《阿Q正传》;上《〈呐喊〉自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查阅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让学生编演其中的一些片断。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逐渐深入的,有如剥笋般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含的道理呈现在学生面前。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实现有效自学,尤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自读篇目,这是学生运用启发式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实验田”。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应当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