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网络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及时更新,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可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站,获得学科的最新信息,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而且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例如:《詹天佑》一课,最能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是他所设计的“人”字行线路。为什么要设计这条线路?火车是怎样在线路上行驶的?教学中的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版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惟有计算机的演示,能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陡峭的坡势,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演示出”人”字行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行线路的行驶过程,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正是远程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活动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二、有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要紧扣优化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兼顾协调好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教材的支撑作用与媒体的辅助性之间,有效服务于语文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用好、用实和用巧现代信息技术。
1、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兴趣。将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借助电脑画面等教学手段,以语文内容为本,用图画配上音乐为辅助,创设模拟情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我板书课题后问:课文写了几个角色?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电脑投影逐一显示出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接着随着惊险的音乐声起,追问一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放映录象,为学生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2、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词句,文段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从直观、形象的教法入手,有利于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展形象思维。
如《雨》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的图象、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一句话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我让学生看两幅动画:一幅动画显示雨水由慢逐渐变快,由一滴一滴的雨珠慢慢连成一条线;一幅图画显示雨水突然变快,一下子连成一条线。学生马上指出第二幅动画不对,可见已经领悟到了雨的变化由缓到急、慢慢变化的。接着,我又出示了几幅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让学生用“渐渐”说话,他们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还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因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的今天,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造能力都能得到同时发展。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能有效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由于受地域、教育经费、体制、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环境落后,技术人员紧缺,经费紧张,很少有机会参与象样的学习培训,教育思想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育观念滞后,远程教育网络向各项目学校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从计算机或光盘上听课和获取信息,从专家的培训讲座及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优质教案、经验文章、论文著作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对自己进行较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更新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远程教育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它对深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远程教育资源必将以更优的设计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
② 如何让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小学课堂方案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者(来源):撰写:叶淑贤,上传:刘素芳
高明区荷城街道西安实验小学英语科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小学,学生现有1422人,共有27个教学班。学生生源复杂,有来自农村的、城区的、还有一些是外来工子女。他们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习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英语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导致我校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很不均衡。同时,随着所学语言知识的增多,内容的加深,尤其是词汇量的持续增加,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因学习滞后而产生厌学、怕学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求知情趣淡化,主动性弱化,学习能力退化,从而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素质和英语知识水平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都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激趣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事物、动作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兴趣。3.通过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4、通过创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这些激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初学英语者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教学过程部分提出:教师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科研兴教的大氛围带动下,我们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研中,我们感到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才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题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创造力发展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和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从而为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也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
(4)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大大扩充,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5)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所有的资料进行链接,极大地方便了教学。
(6)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网络资源学习,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拓展学生训练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能力。
2.开展此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在实践层面探索,可以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探寻更好的途径,使现代化教育手段能更好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同时,提高教师教育的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本课题研究可以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理论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课题界定与假设
(一) 课题界定:
1.现代化教育手段:指充分利用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育和教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
2.多媒体技术:它集幻灯、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于一体,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信息进行优化组合,把静止的文字、符号变为动态的图形、图像,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
(二)课题假设:如果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集成在一起的信息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缩短了信息在大脑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转换过程;使小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学生学起来往往觉得枯燥。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索,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现代化教育手段恰恰为此而提供了优化的手段。因为在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可以高效率地促进英语课实现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目标,是优化英语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他们对一种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刚刚开设英语的班级同学们对英语都充满了好奇,心情既兴奋又激动,课后对于第一节课上出现的词句也会经常性的模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学生唯唯诺诺,不喜欢举手发言了;还有一些学生生性好动,十分爱玩;智力正常,但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追一追,催一催,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逼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来源。当学生对某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时,他将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必要的条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学生的注意力较易分散,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摄像、录音等媒体,集声、光、形、色于一体,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
(三)国务委员陈至立说过:“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大信息量、鲜艳的色彩、精美的动画、图像和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独特优势,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可能。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的学科中。”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悄然走进小学英语课堂,这无疑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如何利用电视、电影、录象、录音等电教设备重现实际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如何设计、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如何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现代化,我们该如何设计呢?又该如何组织和实施呢?这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英语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效果评价与调整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最终要反映到教学效果上来,按照教学目标,你是否达到?学生兴趣如何?我们都要有一个好的效果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找出缺点和不足。
(四)如何指导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学习,为学习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一)通过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促使儿童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提高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二)通过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如何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加以内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开创英语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三)通过研究,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通过研究,让教师学习课件的设计、开发,学习计算机的网络知识,学习教学音像的制作,例如英语听力材料,故事CD,歌曲CD等,以更好地为帮助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科学的学习情境与知识背景等课题研究服务,也为师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通过研究,实行英语课题与其他学科整合,把现代化教育手段引入到其他学科中。教师能开发有效的教学CAI,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做到资源共享。
(五)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辅助学习,收集学习材料。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一到六年级,每级抽取两个班(家庭拥有电脑或会使用电脑的学生比率较高的班级)来进行实验,一共10个班,研究对象总计679人,男生 374人,女生305 人。为什么没有全部班级参与实验,主要是为了便于将实验班级和同质的非实验班级进行研究效果的对比。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所谓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根据行动研究法的“问题——计划——行动——反思(问题)”的基本程序周而复始地对教学实践进行观测和改进。在此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研究在课堂中该课件的运用效果和操作可行性,然后进行反思、改进。因此,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让实验者把研究和实践结成一体,通过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2.案例研究法。包括:(1)学生案例——在每个实验班选取上中下三层次各三位学生建立研究档案,记录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生的典型实践,例如学生成绩的前后对比,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收集学习材料,制作英语电脑小报,美化校园,参加各类的英语竞赛活动的情况等。(2)教学案例——每阶段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教学案例等。(3)课件案例——在每个研究专题中选取一些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有待解决的教学课件进行研究、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反思、改进,同时选取一些优秀教学课件进行推广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3.观察法。
采用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如在实验前、中、后期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学生对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态度,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学习的情况,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态度来调整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与操作。
(三)效果检测
1.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题启动阶段,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实验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状况、学生对教学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兴趣进行调查、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初始数据。因此,课题组在课题研究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以交谈以及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用以检验课题的研究效果。(见附表1-8)
2.实行纵向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通过合理设计的前测、中测、后测的学科学习卷进行前后效果对比。横向对比:通过校内外全级以上学生参加各类测验、竞赛等成绩对比,通过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
七、课题研究周期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2003年7月——2005年7月),主要为以下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3年7月——12月):
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选定课题申报,进行开题论证即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以及课题研究所起的促进作用。进行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重点及具体安排如下:
1.撰写课题行动方案:2003年7月——8月 执笔人:叶淑贤
2.课题论证:2003年8月——2003年9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
3.课题组成员培训:2003年9月——12月,采取讲座与交流的方式进行培训。
(1)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手段的理论知识。(负责人:叶淑贤)
(2)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能。(负责人:魏小玲)
(3)教师学习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听力材料,如录音带的制作,自然英语语音软件的使用。(负责人:刘素芳)
(4)教师学习上网的技巧和登陆K12平台的技巧。(负责人:魏小玲)
(5)教师学习制作个人网页的技巧。(负责人:魏小玲)
(6)组织教师外出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和课例观摩。(负责人:叶淑贤)
4.实验前印发相关的问卷调查(表1--表10,见附件)(负责人:李华玲、关惠群)
学生英语学情调研:
在实验前、后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英语的兴趣、上网条件、上网内容、对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态度等进行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方式,辅以部分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实验学生的上网情况做详尽的了解和分析,为课题实验班的建立与整合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环节将于2003年9月底提交总课题组一份《实验前学生学情调查分析报告》。
③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专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属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
④ 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当前社会和家长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同时也成了老师们多年以来绞尽脑汁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在此,我就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 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观潮》这篇课文时,先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学生通过画面真实的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独特的景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1、运用多媒体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化的思维为主,然而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是比较专业、复杂,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即使反复读也难以领会、感悟其中的知识意境。而这些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习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还会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设计人字形铁路”极其陌生,所以对“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一难点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真正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山的。让学生亲眼看到北上的列车到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学生随着演示过程经历了形象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表象,难点不攻而破。这时再来朗读,学生就会豁然领悟,从读中感悟到人字形铁路的巧妙之处。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从而突破了语言训练的难点,实现了读中感悟。
2、运用多媒体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运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它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模拟过程,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词语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模拟过程,还能使课文重点理解更为方便。例如:《飞夺泸定桥》另一重点段“抢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3、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易化作文课堂教学。
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面狭窄,作文题材单调,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如果把多媒体引入作文教学课堂,可极大地增强开放作文的教学氛围,激发写作兴趣,收到较显著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写作欲望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往往造成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运用多媒体可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等通过熟悉的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形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极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2.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根据习作要求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如教学《秋天的树叶》时,由于小学生缺乏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学难点是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去描绘景物。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描写各种树叶的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后,再说说自己看到的树叶,有什么感受,由于学生这时已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脑子里有了树叶的形象,便感到有话说、想要说,最后再让学生作文。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再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4.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于表达情境
习作中的语言文字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而多媒体则能帮助学生积极理解文字内容,感悟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能真实地再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的优势,以声动心,以像传情,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记述一次体育活动》时,学生参加的活动虽然很多,提出时也很有兴致,可是当真正动手写作时,却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生动而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运动会上比赛的录像在课堂上进行再现。紧张、热烈的比赛场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像离弦的箭,奋力冲向终点,两旁的观众挥舞着双臂大声呐喊;跳高赛场,运动员生龙活虎、喊声震天……不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参赛选手的表情、动作等精彩细节,以及观众们的热烈表现。通过展开讨论、交流,一篇篇优秀习作就这样产生了。确实,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能唤起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由地感悟,自由地倾吐,自由地抒发。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播放带抒情性的乐曲,为学生提供一个触发灵感的写作环境,从而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流于形式,不见实效,只有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合理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切不可画蛇添足,勉强为之。
⑤ 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可创复设情境,增加直制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身处地的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主动的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愉快教育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 (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 (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 (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 (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 (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 (《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 (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 (华国栋) 22. 单元教学法 23. 比较教学法 24. 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 直观教学法 26. 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 28. 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 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 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 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 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 (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 (胥长辰) 一、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二、立足课堂,以“内”养“外”,温故知新。
三、阅读训练要整体感知,明确考点,抓住要点,讲究表达,重视创新。
四、作文训练要强化文体意识,通过一定量的作文练习,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五、关注生活,关注地域文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
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大白鹅……不光写了外型,还写了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一、拼音一定要掌握牢固。
二、积累词语。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⑦ 如何应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多媒体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和传统教学手段一样,都是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如何让多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这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勇于实践。
一、对于多媒体的理解
如今,校园网络日趋普遍,多媒体教学更是现代化教学绕不开的话题,教学中用多媒体增添了课堂氛围,填补了学生形象中的空白,集音乐、图像于一身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力等都得到强化,也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清楚多媒体与教学的关系,明白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非装饰或点缀,更不能替代“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
二、注重与教学目标、课文内容相联系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的运用首先应注意与教学目标,文章内容相联系,注重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将内容通过适当的手段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荡开来、深进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反之,多媒体运用与教学内容脱节,必将事与愿违。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丰富的课堂内容,把多媒体与目标、内容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调动学生各个感官,才能更有效地挖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三、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因课型不同而异
不同的课型对多媒体的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新授课、讲授课运用比较多,复习课、练习课运用较少。对文体而言,知识类、说明类的文体较适合运用,如学习《埃及金字塔》一文,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埃及,也没有见过金字塔,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当讲到“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时,出示金字塔的图片,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中“塔身有约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便出示这些图像让学生体会数量之多,工程之浩大。让学生边看图像,边学习句子,这样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得轻松活泼。
四、对文学作品而言,应慎用多媒体
现实的文学作品教学常常是不加思考地乱用多媒体,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以至于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美其名曰: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殊不知,从审美接受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恰恰堵塞了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因为阅读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接触阅读材料,首先是一种语言活动”,“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所以阅读文本主要应在理解与品味语言中感知世界,学会语言运用技能。如果我们把文本变为各种各样的画面,表面上借助画面解释文本,而实际上,画面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也就消解了文本的主题意义。画面本身是一种先于学生审美经验的东西,实际是制作者案头工作的的延续,渗进了制作者的思想情感模式。一旦播放,在学生心中唤起的是具一种完全没有差别的体验,这就容易把学生引向一种固定的视觉图形,剥夺了学生再创造的自由,他们无法想象,更无暇思考。其实解读的真正快感正是来自经历艰难跋涉才达到的那一瞬,缺少这个过程,也就缺少了淋漓尽致的体验、体会和体悟的滋味了。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阅读,而不要让多媒体打扰了学生的思维。
五、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运用多媒体。
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小学低年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可多多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如果不顾学生的认知特点,盲目滥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六、现代多媒体与传统多媒体的结合运用 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视听感官与计算机的优势,借助现代化的声光手段、摄制技术、动画技巧、音响效果,为教学过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情境。这种教学手段的最大优点是能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较难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创造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它也存在很大的缺点和不足,那就是耗时耗力,制作时间大、制作流程复杂等。因此,鼠标不能简单地取代粉笔,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曾提出“要把课件用在课堂上最需要的时间和环节上”的观点,也是这个意思。笔者认为,如果能发挥传统教育媒体的方便、快捷、直观性强等优势,将那些没有必要运用多媒体展示的内容用“教学常规武器”代替,一定能省时省力,既节约了教育资源,又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可以相互兼容,共谋发展。
总之,如何更好地使多媒体服务于教学,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更富于成效,假如我们把教学比成美女,多媒体就犹如化妆品,只有教师精心打扮、精心施妆,才能让这个美女更加美丽耀眼,光彩夺目。
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发挥效用的辅助工具越来越多,这些工具与教学手段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这也给学生们创设了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而言,这将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其更好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使教学效率得到不断地提升。
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已广泛地运用在学校的各科教学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和传统课堂相比,现代化的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准确、鲜明地表现出来。比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名胜古迹、科学发明等的文章,尽管描述详尽、语词优美,却令学生无法将文字与实际景观、实物联系在一起。而运用现代化教学创设多种情景,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极大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有一种真正身临其境的感觉,书面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活生生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肯定。
二、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的信息的获取渠道,这对于学生自身知识层面的丰富以及知识结构的构建将会很有帮助。许多课文在教学时想要深化学生们对于文本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大家在课后尝试进一步查阅相关的资料,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深化对于教学文本的领会。现在的学生们大多对计算机及互联网都十分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在互联网上获取更多和学习有关的资料。这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拓展,也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将也很有帮助。以《东方明珠》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为例。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细腻的笔触,缜密的构思,为我们描画了一个美丽繁华的城市——香港。课文层次分明。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先简介了香港,并点出了她的三大景观。二到五自然段分别描写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具体展示了香港的美丽繁华,第六自然段点题,赞美了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香港的介绍层次清晰。为了丰富大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在文本教学结束时我对大家说:“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还有许多方面课文没有介绍,课后请大家上网搜集有关介绍香港的资料,并且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下节课我会请大家来谈谈自己搜索到的信息。”借助互联网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也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创新能力在语文的学习中更多的是体现在作文上,作文往往可以体现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等。而有了现代化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创新者方面上的引导以及思维的启发。可以用一些较为经典的电影片段或者是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短片等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可以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时,将一些有关的抗击外来侵略者的电影、短片进行播放。在结束播放后,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进行讨论,将自己的观后感等表达出来。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是不可分的,学生能够较好的将自己的想法观点说出来,自然就能在写作时十分流畅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而且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思维的发散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利于教师进行拓展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吸收与借鉴其他学生的写作构思。例如,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爱就是无声的爱,这种爱让我们更好的成长。部分学生认为军人和警察也拥有无声的爱,他们用生命捍卫我们的领土并守护我们的安全。另一部分学生则在文章中写道沙漠中的白杨也在用无声的爱奉献着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带给沙漠一片绿色。在范文的展示中,教师就是在进行拓展教学,旨在利用其它学生的作文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去借鉴和吸收,最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发表到相应的论坛中,进而引起更多师生的关注。在相应的板块内,学生的作文能够得到其他师生的点评,学生也可以充分借鉴其他人的作文。这就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不仅能够给学生们创设更为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多样,同时,它也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们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些都能够为实际的教学过程提供很有意义的辅助功效。